第52章
9月29日【碌海想要小聆国庆回家相亲,我还没告诉她。】
相亲,为什么答应相亲?李鹤薇右手紧握成拳,惊愕的同时,恨铁不成钢,被失望淹没。两个月前说不想去,如今轻易点头,难道因为发觉喜欢她?用这种方法遏制念想吗?无聊,幼稚。
思绪翻腾,李鹤薇胸腔剧烈起伏,眼睛一瞬不移地盯着陶聆的号码。
程映秋瞧她状态反常,摸不准原因,试探道:“姐,你担心陶聆姐的身体?”
李鹤薇说气话:“担心?谁没事担心她?”
“哎呀,她昨天没有发烧,只是轻微咳嗽。”程映秋眨眨眼,“想打电话就打啊,年上直球多难得。”
“不打。”李鹤薇咬着后牙槽,“她自作孽,我没有立场劝导。”
***
汪妍镇兰河路,一家普通的中餐馆,靠窗位置,四人围坐在餐桌,年长的女人姓苗,正是另外三人的小学语文老师。
她板着脸,假意嗔怪:“唉,打个电话就行,非得跑回来。”
“40岁生日,不一样嘛。”扎马尾辫的女生笑靥如花,向其他两人递眼色,“你们说,对不对?”
陶聆端起茶杯,露出轻浅的笑容:“对,苗老师生日快乐。”
班长双手捧杯:“哈哈,既然学习委员起头,咱们就祝苗老师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三位女生异口同声:“苗老师,生日快乐!”
苗老师掩不住的欣喜:“快乐快乐,都走出农村,读大学,我就快乐。”
18年前,专科毕业的苗阑回乡任教,接触过高等教育的她,深知女生只有多读书,才能潜移默化改善当地重男轻女的现象。因此从她们三年级懂事开始,她便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们灌输“女儿当自强”的思想。
教育的回声震耳欲聋。
她带的第一届学生有8个女孩子,其中5个考进大学。
“苗老师,春梅在加班,赶不回来,叫你收红包。”
陶聆下滑着微信界面,眉眼弯弯:“还有陈岩,她说求放过,春节向你负荆请罪。”
苗老师戳一下饭碗:“说什么呢?还要负荆请罪。”
“她开玩笑呢。”班长嚼着牛肉,拍陶聆肩膀:“老陶,你平时温温柔柔,说话细声细气,竟然做着最猛的工作,法医啊,一般人干不下来。”
陶聆不假思索:“可能习惯杀鱼?”
另一位女生接话:“听说法医干的都是脏活,累活,非常辛苦。”
班长大咧咧道:“老陶怕什么?铜平村和镇子相隔6里地,她读书的时候经常天没亮就背着书包步行来学校。”
苗老师唉一声:“是啊,陶聆和陈岩家住铜平,确实不容易。”
“苗老师,今天你生日,我们不提往事?”陶聆眼眸浸着笑意,仿佛昔日的苦难已经过眼云烟,“况且,谁说法医干的脏活累活?我们的福利待遇比想象中丰厚,工作形式也没有其他一线刑警危险。”
苗老师竖起大拇指,欣慰道:“我知道你行。”
班长笑着附和:“那当然,咱们班的独苗苗。”
陶聆愣神:“独苗苗?”
“重点本科呀。”
“班长,你又打趣我。”陶聆点开q.q聊天对话框的合同,将手机推向苗老师,“下午5点通过网络签约,我卖出的第一本书。”
“啥书?”
“大女主悬疑小说,实习的时候动笔,今年4月完成。”
“老陶,你行啊。”班长好奇,“网上能看到吗?”
“不能,我直接联系出版社,签的实体书。”陶聆眉眼柔和,“半年来多次碰壁,终于获得南苑的赏识。”
第53章 完全坠入爱河咯
南苑成立于1988年,隶属蜀江出版传媒集团,主要涉及文化、文学艺术、青少年读物和大众生活类图书,较少青睐人文社科相关的小说,所以并非陶聆首选。然而阴差阳错,她关注的三家出版社因为诸多缘由没有达成合作,陶聆抱着尝试的心态投稿南苑,恰逢其主编打算开拓悬疑推理小说的市场,两方经过半个月沟通,最终签订合同。
苗老师知道南苑在学界、文坛声量颇高,尤其外国文学的译介出版享誉已久,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五。她喜出望外的同时关心细节:“首印多少本?”
陶聆唇角扬起的弧度加深:“虽然只有2000本,但我已经心满意足。”南苑考虑她是新人,没有读者基础,将首印定在2000本,版税率7%,单本价格42.8元,算下来稿酬总共5992元。
苗老师投来赞许的目光:“万事开头难,销量迟早过万。”
“嗯,谢谢老师。”
临近8点,各自打道回府,陶聆靠坐在车厢后排,无意中点进微信,发现李鹤薇两小时前发来的消息。
【我马上回家,感冒好些吗?】
【有没有胃口,今晚想吃什么?】
暖人心扉的话语,陶聆却难展笑颜。最近两天,她身心备受煎熬,发烧糊涂时勉强可以暂且抛却烦恼,但只要清醒,就无法避免地去思考压制在内心深处的妄念。她站在当事人的角度问自己:即便哥哥失踪,但周围的亲朋好友都默认彼此姑嫂的关系,对嫂子心生非同寻常的情愫,甚至在帮忙拿浴巾时脑海中闪过绮思画面,是不是特别离谱,骇人听闻?
是不是病态,无耻的行为?
如果薇姐知道她的心思,恐怕也会嫌恶远离吧。
陶聆无法想象那时的局面,更不能承受后果,只能无数次逼迫自己遏制念想。
然而夜深人静时,她偶然瞥见夹在书本中的书签,或者放在角落的钥匙扣,心头总会因为过于克制而酸胀发疼。
陶聆凝视着对话框,轻咬薄唇,最终礼貌性地回复:【薇姐,我在外面聚餐。】
随后,长达半个小时,消息犹如石沉大海,她不以为意,直到推开防盗门,程映秋压着声音提醒,方才察觉李鹤薇的反常。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饭也没吃。”
“为什么?”陶聆移步客厅,坐在程映秋身旁,目光却盯着主卧的房门,眸色深沉。
程映秋摊手:“不知道,回来就发脾气。”她挑眉,“你试着劝一下?”
陶聆忽地忐忑:“我......”
“我什么我?去呀。”程映秋推她肩膀。
陶聆婉然拒绝:“映秋,薇姐不愿意说,肯定有她的道理。”
程映秋忍不住锤沙发:“哎呀,陶聆姐,你好呆。”
“呆?”
“没什么。”程映秋哼声,“我腿脚不方便,不然老早就去敲门,你帮帮忙?”
“她没吃饭呢,你忍心?”
陶聆猛地咳嗽两下,想着李鹤薇前阵子说出差不习惯当地饮食,胃不舒服,起身沉默着走去厨房。
“陶聆姐?”
“我先煮碗面。”
程映秋笑成狐狸眼:“好的!”她低头私信李鹤薇;【姐,她回来啦,在厨房煮面呢。】
【?】
【哎哟,刚才问你什么情况装哑巴。】
【她还在生病,煮面做什么?】
【知道你没吃饭。】
【哦。】
房间阳台,李鹤薇靠着栏杆,潮湿的夜风吹开轻薄的衣襟,月光照耀下,精致的一字锁骨显露无疑。诚然,她怒其不争,但还是牵挂着陶聆,担心对方在陶家受气。
【哦是啥意思?出来呗,还是说,你想她把碗亲手端进卧室?】
【没胃口,你让她不用煮。】
口是心非,程映秋翻白眼:【你自己说。】
李鹤薇扶额望着远方,良久才转身,慢步走至门后,抬手握住把手。
叩门声骤然响起,紧接着传来陶聆温软的声音:“薇姐。”
李鹤薇开门,依旧冷着脸:“嗯。”
陶聆没有直视她,视线聚焦在面碗:“我煮的香菇鸡腿面,你在饭厅吃,还是卧室?”
这是不敢正眼瞧她?心虚吗?李鹤薇胸口像被针猝不及防地扎一下,她尽量按捺住情绪,沉声道:“给我吧。”
“有点烫。”
“谢谢。”
陶聆抬头,看她接过面碗,站在原地犹豫半晌,才含混地蹦出一句话,“你工作或者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和映秋微信聊。”
“嗯。”李鹤薇冷冷地应声,冷到对面的女孩不自觉发颤。
陶聆积聚的勇气瞬间被击碎,哽着嗓子说:“你多休息。”随即背过身走远。
李鹤薇深呼吸,伸手掩住房门。
程映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门边守着陶聆收拾厨房:“咋回事?”
陶聆一言不发。
程映秋摇头,“搞不懂她的心思。”补充道,“陶聆姐,你别在意,她可能在特殊时期,体内激素不稳定。”
陶聆闷声闷气:“映秋,你脚还疼着,去客厅坐着吧。”
“没关系,热敷和喷雾加持,我已经可以独立行走。”程映秋后背倚着门板,“你说拿到稿酬请客,什么稿酬?”
相亲,为什么答应相亲?李鹤薇右手紧握成拳,惊愕的同时,恨铁不成钢,被失望淹没。两个月前说不想去,如今轻易点头,难道因为发觉喜欢她?用这种方法遏制念想吗?无聊,幼稚。
思绪翻腾,李鹤薇胸腔剧烈起伏,眼睛一瞬不移地盯着陶聆的号码。
程映秋瞧她状态反常,摸不准原因,试探道:“姐,你担心陶聆姐的身体?”
李鹤薇说气话:“担心?谁没事担心她?”
“哎呀,她昨天没有发烧,只是轻微咳嗽。”程映秋眨眨眼,“想打电话就打啊,年上直球多难得。”
“不打。”李鹤薇咬着后牙槽,“她自作孽,我没有立场劝导。”
***
汪妍镇兰河路,一家普通的中餐馆,靠窗位置,四人围坐在餐桌,年长的女人姓苗,正是另外三人的小学语文老师。
她板着脸,假意嗔怪:“唉,打个电话就行,非得跑回来。”
“40岁生日,不一样嘛。”扎马尾辫的女生笑靥如花,向其他两人递眼色,“你们说,对不对?”
陶聆端起茶杯,露出轻浅的笑容:“对,苗老师生日快乐。”
班长双手捧杯:“哈哈,既然学习委员起头,咱们就祝苗老师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三位女生异口同声:“苗老师,生日快乐!”
苗老师掩不住的欣喜:“快乐快乐,都走出农村,读大学,我就快乐。”
18年前,专科毕业的苗阑回乡任教,接触过高等教育的她,深知女生只有多读书,才能潜移默化改善当地重男轻女的现象。因此从她们三年级懂事开始,她便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们灌输“女儿当自强”的思想。
教育的回声震耳欲聋。
她带的第一届学生有8个女孩子,其中5个考进大学。
“苗老师,春梅在加班,赶不回来,叫你收红包。”
陶聆下滑着微信界面,眉眼弯弯:“还有陈岩,她说求放过,春节向你负荆请罪。”
苗老师戳一下饭碗:“说什么呢?还要负荆请罪。”
“她开玩笑呢。”班长嚼着牛肉,拍陶聆肩膀:“老陶,你平时温温柔柔,说话细声细气,竟然做着最猛的工作,法医啊,一般人干不下来。”
陶聆不假思索:“可能习惯杀鱼?”
另一位女生接话:“听说法医干的都是脏活,累活,非常辛苦。”
班长大咧咧道:“老陶怕什么?铜平村和镇子相隔6里地,她读书的时候经常天没亮就背着书包步行来学校。”
苗老师唉一声:“是啊,陶聆和陈岩家住铜平,确实不容易。”
“苗老师,今天你生日,我们不提往事?”陶聆眼眸浸着笑意,仿佛昔日的苦难已经过眼云烟,“况且,谁说法医干的脏活累活?我们的福利待遇比想象中丰厚,工作形式也没有其他一线刑警危险。”
苗老师竖起大拇指,欣慰道:“我知道你行。”
班长笑着附和:“那当然,咱们班的独苗苗。”
陶聆愣神:“独苗苗?”
“重点本科呀。”
“班长,你又打趣我。”陶聆点开q.q聊天对话框的合同,将手机推向苗老师,“下午5点通过网络签约,我卖出的第一本书。”
“啥书?”
“大女主悬疑小说,实习的时候动笔,今年4月完成。”
“老陶,你行啊。”班长好奇,“网上能看到吗?”
“不能,我直接联系出版社,签的实体书。”陶聆眉眼柔和,“半年来多次碰壁,终于获得南苑的赏识。”
第53章 完全坠入爱河咯
南苑成立于1988年,隶属蜀江出版传媒集团,主要涉及文化、文学艺术、青少年读物和大众生活类图书,较少青睐人文社科相关的小说,所以并非陶聆首选。然而阴差阳错,她关注的三家出版社因为诸多缘由没有达成合作,陶聆抱着尝试的心态投稿南苑,恰逢其主编打算开拓悬疑推理小说的市场,两方经过半个月沟通,最终签订合同。
苗老师知道南苑在学界、文坛声量颇高,尤其外国文学的译介出版享誉已久,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五。她喜出望外的同时关心细节:“首印多少本?”
陶聆唇角扬起的弧度加深:“虽然只有2000本,但我已经心满意足。”南苑考虑她是新人,没有读者基础,将首印定在2000本,版税率7%,单本价格42.8元,算下来稿酬总共5992元。
苗老师投来赞许的目光:“万事开头难,销量迟早过万。”
“嗯,谢谢老师。”
临近8点,各自打道回府,陶聆靠坐在车厢后排,无意中点进微信,发现李鹤薇两小时前发来的消息。
【我马上回家,感冒好些吗?】
【有没有胃口,今晚想吃什么?】
暖人心扉的话语,陶聆却难展笑颜。最近两天,她身心备受煎熬,发烧糊涂时勉强可以暂且抛却烦恼,但只要清醒,就无法避免地去思考压制在内心深处的妄念。她站在当事人的角度问自己:即便哥哥失踪,但周围的亲朋好友都默认彼此姑嫂的关系,对嫂子心生非同寻常的情愫,甚至在帮忙拿浴巾时脑海中闪过绮思画面,是不是特别离谱,骇人听闻?
是不是病态,无耻的行为?
如果薇姐知道她的心思,恐怕也会嫌恶远离吧。
陶聆无法想象那时的局面,更不能承受后果,只能无数次逼迫自己遏制念想。
然而夜深人静时,她偶然瞥见夹在书本中的书签,或者放在角落的钥匙扣,心头总会因为过于克制而酸胀发疼。
陶聆凝视着对话框,轻咬薄唇,最终礼貌性地回复:【薇姐,我在外面聚餐。】
随后,长达半个小时,消息犹如石沉大海,她不以为意,直到推开防盗门,程映秋压着声音提醒,方才察觉李鹤薇的反常。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饭也没吃。”
“为什么?”陶聆移步客厅,坐在程映秋身旁,目光却盯着主卧的房门,眸色深沉。
程映秋摊手:“不知道,回来就发脾气。”她挑眉,“你试着劝一下?”
陶聆忽地忐忑:“我......”
“我什么我?去呀。”程映秋推她肩膀。
陶聆婉然拒绝:“映秋,薇姐不愿意说,肯定有她的道理。”
程映秋忍不住锤沙发:“哎呀,陶聆姐,你好呆。”
“呆?”
“没什么。”程映秋哼声,“我腿脚不方便,不然老早就去敲门,你帮帮忙?”
“她没吃饭呢,你忍心?”
陶聆猛地咳嗽两下,想着李鹤薇前阵子说出差不习惯当地饮食,胃不舒服,起身沉默着走去厨房。
“陶聆姐?”
“我先煮碗面。”
程映秋笑成狐狸眼:“好的!”她低头私信李鹤薇;【姐,她回来啦,在厨房煮面呢。】
【?】
【哎哟,刚才问你什么情况装哑巴。】
【她还在生病,煮面做什么?】
【知道你没吃饭。】
【哦。】
房间阳台,李鹤薇靠着栏杆,潮湿的夜风吹开轻薄的衣襟,月光照耀下,精致的一字锁骨显露无疑。诚然,她怒其不争,但还是牵挂着陶聆,担心对方在陶家受气。
【哦是啥意思?出来呗,还是说,你想她把碗亲手端进卧室?】
【没胃口,你让她不用煮。】
口是心非,程映秋翻白眼:【你自己说。】
李鹤薇扶额望着远方,良久才转身,慢步走至门后,抬手握住把手。
叩门声骤然响起,紧接着传来陶聆温软的声音:“薇姐。”
李鹤薇开门,依旧冷着脸:“嗯。”
陶聆没有直视她,视线聚焦在面碗:“我煮的香菇鸡腿面,你在饭厅吃,还是卧室?”
这是不敢正眼瞧她?心虚吗?李鹤薇胸口像被针猝不及防地扎一下,她尽量按捺住情绪,沉声道:“给我吧。”
“有点烫。”
“谢谢。”
陶聆抬头,看她接过面碗,站在原地犹豫半晌,才含混地蹦出一句话,“你工作或者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和映秋微信聊。”
“嗯。”李鹤薇冷冷地应声,冷到对面的女孩不自觉发颤。
陶聆积聚的勇气瞬间被击碎,哽着嗓子说:“你多休息。”随即背过身走远。
李鹤薇深呼吸,伸手掩住房门。
程映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门边守着陶聆收拾厨房:“咋回事?”
陶聆一言不发。
程映秋摇头,“搞不懂她的心思。”补充道,“陶聆姐,你别在意,她可能在特殊时期,体内激素不稳定。”
陶聆闷声闷气:“映秋,你脚还疼着,去客厅坐着吧。”
“没关系,热敷和喷雾加持,我已经可以独立行走。”程映秋后背倚着门板,“你说拿到稿酬请客,什么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