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77节
苏笑笑不禁笑了笑:“想不想知道明明双姐家老大比小老许考得好,为啥小老许能考上,双姐家老大没收到通知书?”
“为啥啊?”
苏笑笑:“他报的学校比小老许的好,录取分数高。如果只是这样也没什么,可惜离人家学校招的最后一名只差一分,因为他一写成了二。”
团团撇嘴:“骗人!”
“对!”前些天吴双心情不好,苏笑笑没好意思问。习惯了她在单位沉默寡言,最近才没意识到她在家也特别安静。所以苏笑笑不知道她家老大报的哪所学校,“但是肯定有人因为差一两分跟大学失之交臂。这不是简单的一两分,是改变命运的一两分。”
团团一脸好奇:“为啥改变命运?”
“还记得刘家那些叔叔姑姑吗?”
“记得啊。”
苏笑笑:“那个领你去山边玩的小叔叔碰巧考上大学,以后就能在城里工作。其他叔叔没考上就得下地干活。你说是天天种地辛苦,还是像妈妈一样坐办公室辛苦?”
团团帮苏笑笑种过菜,一会儿累一身汗:“种地!”
“这一两分是不是改变命运,或者说改变生活的一两分?”
团团听懂了。
苏笑笑:“妈妈要说的是,你认为题目很简单,就会因为粗心大意做错题。简单的题目也要认真对待,不可以随便应付。”
团团顿时一脸“绕这么半天,合着在这儿等着我呢”的表情,很无语地深深看她一眼,无奈地说:“知道啦。”
“知道眼高手低什么意思吗?”
团团感觉跟她妈刚刚说的那一通话一个意思,“不想知道。妈妈,看你的书吧。”言外之意,不要打扰我写作业。
苏笑笑埋头苦学几个月,今天不想看书,托着下巴看团团写作业。
“妈妈,下周末去城里买几本书吧。”团团补一句,“买故事书,你不想学习就看故事书。”
苏笑笑气笑了,“真会安排。”
团团晃晃脑袋继续写题。
早早学过加减乘除法,团团不需要草稿纸,心里默算片刻就给出正确答案。一页数学题,不到十分钟写好,苏笑笑帮他检查,全部正确就放他出去。
苏笑笑这边没有路灯,门外黑灯瞎火,团团拽着她起来。部队在路口安了一个路灯,苏笑笑就送他到路口,在路边听别人聊天,顺便看着团团。
王素芬原本在另一个路口,看到苏笑笑就对同伴说,“她们几个聊什么?过去看看。”三个女同志走过来,王素芬就问她们聊什么。苏笑笑旁边的军嫂说:“随便聊聊。对了,昨天去给我家老小拿药,我才知道卫生室的林护士也要参加高考。你说她都多大了,大学毕业不得三十岁?”
王素芬点头:“听说今年二十五周岁,大学毕业虚岁正好三十。”
苏笑笑想起林莹是重生的,应该早早备考,“去年没考?”
王素芬摇头:“没听说。”问说起这事的军嫂,林莹去年有没有参加高考。
那位军嫂被问得一愣一愣,过了一会儿才说:“忘了问。难道跟吴双家老大一样滑档?”
苏笑笑闻言来了兴趣,就问其他军嫂知不知道这事。
话音刚落,一个半大小子停下说:“我知道。”
王素芬转向他:“听谁说的?”
“郑医生的女儿说的啊。”
王素芬让他仔细说说。
这事得从春节说起。郑医生的前夫和前公婆比较要脸,她前婆婆看到家属区的小孩四处拜年,回去就问丈夫,是不是叫俩孩子去外公外婆家问候一声。大人之间的矛盾不该强加到孩子身上。
要是放在一年前,郑家不欢迎高家人。高父平反后,以前被革委会收走的东西如今被政府送回来——岛上有驻军,政府有关人员不敢私吞,担心高家找部队首长做主。郑家一看十年风水轮流转,高家要起来,十分欢迎高家俩孩子。
大人认为小
孩子不懂,当着孩子的面啥都聊。俩孩子到家就跟爷爷奶奶说表姐能考上首都最好的大学。
正月十五还没收到通知书,郑家认为首都离得远,冬天下雪道路不通耽搁了。岛上最后一个学生都走了,通知书还没到,吴双儿子滑档的事传出来,林莹才意识到自己滑档。
林莹在家发一通邪火就发誓今年继续。她嚷嚷的左邻右舍都听见了,包括这个半大小子的奶奶。他奶奶碎嘴,出去跟人闲聊,发现不止她知道,高家人也知道,她回家继续嘚啵,他才知道这事。
半大小子说完就问王素芬:“你觉着她能考上吗?”
王素芬:“比去年多复习半年,差不多。”
苏笑笑估计她够呛,因为她心态不稳。
春去秋来,八月立秋后,分数出来,对着各地录取分数线算下来,本科大专有十七八个。其中一个是吴双的儿子。
吴双今年还想让她儿子考师专。她大儿子终于忍不住抱怨,去年要不是她不听人话,他早考上了。
吴双想起许家老大,不是苏笑笑帮他买书,又有钟大娃帮他填志愿,甭说本科,他连大专也考不上。
母子俩在院里吵吵几句,苏笑笑才知道去年除了她这边的三个,只有一个知青考上大专。那个知青还是小楚所在的生产队的。小楚找他补课,他提前知道上面要恢复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敢托大,四处找人请教才勉强考上。
纵然他是孙山,可他也考上了,能光明正大回城,也能吃上商品粮。
吴双的儿子又担心因为许家老大考上,今年很多人填林农学校,他再次滑档,所以填了一所大专院校。
不过因为还没收到通知书,自认为很稳的学生家长也不敢庆祝。钟家四兄弟的分数比别人高一档,其中钟大娃比他发小高近一百分,他不填志愿各大高校也抢着要,绝不会出现滑档的情况,所以大家就去钟家道喜。
苏笑笑跟钟团长和宋老师不熟,不好意思挤过去,送团团到路口,让他去沾沾喜气。
王素芬也在路口,苏笑笑看到她就问:“怎么不过去?”
“咱跟人不熟。”王素芬摇了摇头,“以前段大嫂还在,我可以跟她一块去。”
苏笑笑一时没听懂:“段大嫂怎么了?”
王素芬震惊:“你不知道?刘师长退休了,老两口搬走了。”
苏笑笑想起来了,张怀民前些天说过一次,刘师长要退。苏笑笑问钟团长和沈团长谁上去,张怀民只说俩人都是副师级,文件下来前谁都有可能。
最近张怀民估计在海上飘着,所以跟失踪了似的。爱八卦的吴双因为担心儿子再次滑档,没心思扯闲篇,苏笑笑又没想起来问这事,自然无从知晓师长换人当。
“所以是钟团长上去?”
王素芬无语又想笑:“你,你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苏笑笑苦笑:“我没想到这么快啊。对了,张政委有没有说沈团长比钟团长差在哪儿?”
“学历!”王素芬道,“钟团长要是高中毕业,这次都是沈团长。只差一张大学文凭啊。”
苏笑笑:“部队要培养高素质军人吧。以前是打江山,现在是守江山,好比咱们能挣钱不一定能照顾好家里。”
王素芬不禁说:“你这样说我就懂了。老张给我拽一大堆不如你一句话明了。”
苏笑笑心说,幸好张政委不在这儿,不然两口子又得干仗,“啥时候搬走的?”
王素芬仔细想想,“你还别说,那天不是星期天,我也是下了班才知道。具体日期我忘了。”
苏笑笑:“回老家了吗?”
“对,滨海市。那边靠海,生活习惯跟这边差不多。刘师长的闺女不听话,他搬回老家还能多活几年。”王素芬想起一件事,“刘师长的亲侄子是宋老师的姐夫,也在那边。两口子看起来本分厚道,农村农闲的时候多,可以经常过去看看他们。”
刘师长的儿子在部队,女儿不懂事,确实到侄子身边比较好。苏笑笑替段大嫂感到高兴,“段大嫂人好,凭她这些年帮宋老师做衣服做鞋,宋老师的大姐也会孝顺她。”
王素芬跟其他军嫂也是这样说的。
苏笑笑问:“你家这次能考上一个吧?”
听了这话王素芬不禁笑了:“我家老大中专稳了。老二不行。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估计你还不知道。学校向上面申请办高中,上面虽然同意了,但是口头同意。这次考上那么多,上面肯定会拨款调人大力支持。”
“以后你家老二老三不用出岛上高中?”
王素芬点头:“不用。”忍不住感叹,“摊上负责的校长老师就是好。”
苏笑笑想起她一直担心团团因为年龄小被欺负,经常问团团有没有人欺负他。团团的回答都是干嘛欺负我啊,我又不欺负别人。有时候还说老师不许他欺负同学,不然就叫爸爸妈妈打他。
苏笑笑点头:“对了,林莹呢?”
王素芬摇摇头:“不清楚。她独来独往,生跟怕别人向她请教一样。哪像大娃那孩子,天天带着一群同学复习。听说渔村也有几个考得不错,不出意外能收到通知书。”
苏笑笑:“算起来整个岛上不止十七八个吧?”
“年初知青都回城了。大部分渔民放养孩子不重视教育,去掉考试的时候紧张的,可能滑档的,十七八个不少了。”
听到“滑档”二字,苏笑笑不禁说:“林护士不会又滑档吧?”
王素芬失笑:“哪有人连着两次滑档啊。”
第57章 人外有人再努力也是白努力。
苏笑笑问王素芬知不知道林莹考多少分。
王素芬脱口道:“我跟她不熟!”
“俩人聊什么呢?”
私下里议论别人的俩人吓一跳,回头一看是军嫂,俩人松了一口气。王素芬瞪她:“小江,你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
姓江的军嫂抿嘴笑笑,打趣道:“没做亏心事你怕啥?怎么不进去?”朝钟家看一眼。
王素芬微微摇头:“屋里全是人,挤不下。你去也得站门外。”
“那也得去沾沾喜气。”小江说着话看向苏笑笑。
苏笑笑:“我家团团在里头,我就不去了。”
小江点点头,朝钟家走去。
王素芬轻呼一口气:“真不能背后说人坏话!”
“说谁呢?”
王素芬心里咯噔一下,又是谁?扭头看去,十分意外,竟然是许小军的母亲韩大菊,“今天没上班?”
韩大菊晃悠一下手里的围裙:“刚下班。聊啥呢?苏主任。”
“哎呦!”苏笑笑被她叫不好意思,“什么苏主任,你乐意就叫我笑笑,不乐意就喊团团妈妈,小苏也行。”
韩大菊故意逗她。
去年张怀民回首都带来十多本书,三本新的,其他的都是旧的,有两本都发霉了。但那些都跟高中知识挂边,可见张怀民多么用心去找。
苏笑笑帮忙买的营养品也是好东西,市里供销社都买不到。韩大菊在家养了几只鸡,当天就给苏笑笑送十多个鸡蛋,说给团团吃。
韩大菊的大儿子收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许副团长亲自邀请苏笑笑一家三口去他家吃饭。韩大菊又叮嘱儿子小军跟团团好好相处,团团比他小两岁,多让让弟弟等等。
“为啥啊?”
苏笑笑:“他报的学校比小老许的好,录取分数高。如果只是这样也没什么,可惜离人家学校招的最后一名只差一分,因为他一写成了二。”
团团撇嘴:“骗人!”
“对!”前些天吴双心情不好,苏笑笑没好意思问。习惯了她在单位沉默寡言,最近才没意识到她在家也特别安静。所以苏笑笑不知道她家老大报的哪所学校,“但是肯定有人因为差一两分跟大学失之交臂。这不是简单的一两分,是改变命运的一两分。”
团团一脸好奇:“为啥改变命运?”
“还记得刘家那些叔叔姑姑吗?”
“记得啊。”
苏笑笑:“那个领你去山边玩的小叔叔碰巧考上大学,以后就能在城里工作。其他叔叔没考上就得下地干活。你说是天天种地辛苦,还是像妈妈一样坐办公室辛苦?”
团团帮苏笑笑种过菜,一会儿累一身汗:“种地!”
“这一两分是不是改变命运,或者说改变生活的一两分?”
团团听懂了。
苏笑笑:“妈妈要说的是,你认为题目很简单,就会因为粗心大意做错题。简单的题目也要认真对待,不可以随便应付。”
团团顿时一脸“绕这么半天,合着在这儿等着我呢”的表情,很无语地深深看她一眼,无奈地说:“知道啦。”
“知道眼高手低什么意思吗?”
团团感觉跟她妈刚刚说的那一通话一个意思,“不想知道。妈妈,看你的书吧。”言外之意,不要打扰我写作业。
苏笑笑埋头苦学几个月,今天不想看书,托着下巴看团团写作业。
“妈妈,下周末去城里买几本书吧。”团团补一句,“买故事书,你不想学习就看故事书。”
苏笑笑气笑了,“真会安排。”
团团晃晃脑袋继续写题。
早早学过加减乘除法,团团不需要草稿纸,心里默算片刻就给出正确答案。一页数学题,不到十分钟写好,苏笑笑帮他检查,全部正确就放他出去。
苏笑笑这边没有路灯,门外黑灯瞎火,团团拽着她起来。部队在路口安了一个路灯,苏笑笑就送他到路口,在路边听别人聊天,顺便看着团团。
王素芬原本在另一个路口,看到苏笑笑就对同伴说,“她们几个聊什么?过去看看。”三个女同志走过来,王素芬就问她们聊什么。苏笑笑旁边的军嫂说:“随便聊聊。对了,昨天去给我家老小拿药,我才知道卫生室的林护士也要参加高考。你说她都多大了,大学毕业不得三十岁?”
王素芬点头:“听说今年二十五周岁,大学毕业虚岁正好三十。”
苏笑笑想起林莹是重生的,应该早早备考,“去年没考?”
王素芬摇头:“没听说。”问说起这事的军嫂,林莹去年有没有参加高考。
那位军嫂被问得一愣一愣,过了一会儿才说:“忘了问。难道跟吴双家老大一样滑档?”
苏笑笑闻言来了兴趣,就问其他军嫂知不知道这事。
话音刚落,一个半大小子停下说:“我知道。”
王素芬转向他:“听谁说的?”
“郑医生的女儿说的啊。”
王素芬让他仔细说说。
这事得从春节说起。郑医生的前夫和前公婆比较要脸,她前婆婆看到家属区的小孩四处拜年,回去就问丈夫,是不是叫俩孩子去外公外婆家问候一声。大人之间的矛盾不该强加到孩子身上。
要是放在一年前,郑家不欢迎高家人。高父平反后,以前被革委会收走的东西如今被政府送回来——岛上有驻军,政府有关人员不敢私吞,担心高家找部队首长做主。郑家一看十年风水轮流转,高家要起来,十分欢迎高家俩孩子。
大人认为小
孩子不懂,当着孩子的面啥都聊。俩孩子到家就跟爷爷奶奶说表姐能考上首都最好的大学。
正月十五还没收到通知书,郑家认为首都离得远,冬天下雪道路不通耽搁了。岛上最后一个学生都走了,通知书还没到,吴双儿子滑档的事传出来,林莹才意识到自己滑档。
林莹在家发一通邪火就发誓今年继续。她嚷嚷的左邻右舍都听见了,包括这个半大小子的奶奶。他奶奶碎嘴,出去跟人闲聊,发现不止她知道,高家人也知道,她回家继续嘚啵,他才知道这事。
半大小子说完就问王素芬:“你觉着她能考上吗?”
王素芬:“比去年多复习半年,差不多。”
苏笑笑估计她够呛,因为她心态不稳。
春去秋来,八月立秋后,分数出来,对着各地录取分数线算下来,本科大专有十七八个。其中一个是吴双的儿子。
吴双今年还想让她儿子考师专。她大儿子终于忍不住抱怨,去年要不是她不听人话,他早考上了。
吴双想起许家老大,不是苏笑笑帮他买书,又有钟大娃帮他填志愿,甭说本科,他连大专也考不上。
母子俩在院里吵吵几句,苏笑笑才知道去年除了她这边的三个,只有一个知青考上大专。那个知青还是小楚所在的生产队的。小楚找他补课,他提前知道上面要恢复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敢托大,四处找人请教才勉强考上。
纵然他是孙山,可他也考上了,能光明正大回城,也能吃上商品粮。
吴双的儿子又担心因为许家老大考上,今年很多人填林农学校,他再次滑档,所以填了一所大专院校。
不过因为还没收到通知书,自认为很稳的学生家长也不敢庆祝。钟家四兄弟的分数比别人高一档,其中钟大娃比他发小高近一百分,他不填志愿各大高校也抢着要,绝不会出现滑档的情况,所以大家就去钟家道喜。
苏笑笑跟钟团长和宋老师不熟,不好意思挤过去,送团团到路口,让他去沾沾喜气。
王素芬也在路口,苏笑笑看到她就问:“怎么不过去?”
“咱跟人不熟。”王素芬摇了摇头,“以前段大嫂还在,我可以跟她一块去。”
苏笑笑一时没听懂:“段大嫂怎么了?”
王素芬震惊:“你不知道?刘师长退休了,老两口搬走了。”
苏笑笑想起来了,张怀民前些天说过一次,刘师长要退。苏笑笑问钟团长和沈团长谁上去,张怀民只说俩人都是副师级,文件下来前谁都有可能。
最近张怀民估计在海上飘着,所以跟失踪了似的。爱八卦的吴双因为担心儿子再次滑档,没心思扯闲篇,苏笑笑又没想起来问这事,自然无从知晓师长换人当。
“所以是钟团长上去?”
王素芬无语又想笑:“你,你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苏笑笑苦笑:“我没想到这么快啊。对了,张政委有没有说沈团长比钟团长差在哪儿?”
“学历!”王素芬道,“钟团长要是高中毕业,这次都是沈团长。只差一张大学文凭啊。”
苏笑笑:“部队要培养高素质军人吧。以前是打江山,现在是守江山,好比咱们能挣钱不一定能照顾好家里。”
王素芬不禁说:“你这样说我就懂了。老张给我拽一大堆不如你一句话明了。”
苏笑笑心说,幸好张政委不在这儿,不然两口子又得干仗,“啥时候搬走的?”
王素芬仔细想想,“你还别说,那天不是星期天,我也是下了班才知道。具体日期我忘了。”
苏笑笑:“回老家了吗?”
“对,滨海市。那边靠海,生活习惯跟这边差不多。刘师长的闺女不听话,他搬回老家还能多活几年。”王素芬想起一件事,“刘师长的亲侄子是宋老师的姐夫,也在那边。两口子看起来本分厚道,农村农闲的时候多,可以经常过去看看他们。”
刘师长的儿子在部队,女儿不懂事,确实到侄子身边比较好。苏笑笑替段大嫂感到高兴,“段大嫂人好,凭她这些年帮宋老师做衣服做鞋,宋老师的大姐也会孝顺她。”
王素芬跟其他军嫂也是这样说的。
苏笑笑问:“你家这次能考上一个吧?”
听了这话王素芬不禁笑了:“我家老大中专稳了。老二不行。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估计你还不知道。学校向上面申请办高中,上面虽然同意了,但是口头同意。这次考上那么多,上面肯定会拨款调人大力支持。”
“以后你家老二老三不用出岛上高中?”
王素芬点头:“不用。”忍不住感叹,“摊上负责的校长老师就是好。”
苏笑笑想起她一直担心团团因为年龄小被欺负,经常问团团有没有人欺负他。团团的回答都是干嘛欺负我啊,我又不欺负别人。有时候还说老师不许他欺负同学,不然就叫爸爸妈妈打他。
苏笑笑点头:“对了,林莹呢?”
王素芬摇摇头:“不清楚。她独来独往,生跟怕别人向她请教一样。哪像大娃那孩子,天天带着一群同学复习。听说渔村也有几个考得不错,不出意外能收到通知书。”
苏笑笑:“算起来整个岛上不止十七八个吧?”
“年初知青都回城了。大部分渔民放养孩子不重视教育,去掉考试的时候紧张的,可能滑档的,十七八个不少了。”
听到“滑档”二字,苏笑笑不禁说:“林护士不会又滑档吧?”
王素芬失笑:“哪有人连着两次滑档啊。”
第57章 人外有人再努力也是白努力。
苏笑笑问王素芬知不知道林莹考多少分。
王素芬脱口道:“我跟她不熟!”
“俩人聊什么呢?”
私下里议论别人的俩人吓一跳,回头一看是军嫂,俩人松了一口气。王素芬瞪她:“小江,你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
姓江的军嫂抿嘴笑笑,打趣道:“没做亏心事你怕啥?怎么不进去?”朝钟家看一眼。
王素芬微微摇头:“屋里全是人,挤不下。你去也得站门外。”
“那也得去沾沾喜气。”小江说着话看向苏笑笑。
苏笑笑:“我家团团在里头,我就不去了。”
小江点点头,朝钟家走去。
王素芬轻呼一口气:“真不能背后说人坏话!”
“说谁呢?”
王素芬心里咯噔一下,又是谁?扭头看去,十分意外,竟然是许小军的母亲韩大菊,“今天没上班?”
韩大菊晃悠一下手里的围裙:“刚下班。聊啥呢?苏主任。”
“哎呦!”苏笑笑被她叫不好意思,“什么苏主任,你乐意就叫我笑笑,不乐意就喊团团妈妈,小苏也行。”
韩大菊故意逗她。
去年张怀民回首都带来十多本书,三本新的,其他的都是旧的,有两本都发霉了。但那些都跟高中知识挂边,可见张怀民多么用心去找。
苏笑笑帮忙买的营养品也是好东西,市里供销社都买不到。韩大菊在家养了几只鸡,当天就给苏笑笑送十多个鸡蛋,说给团团吃。
韩大菊的大儿子收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许副团长亲自邀请苏笑笑一家三口去他家吃饭。韩大菊又叮嘱儿子小军跟团团好好相处,团团比他小两岁,多让让弟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