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4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红伟小声问:“这些卖完咱们能分多少钱?”
  团团:“卖完再说。一人五块也值。”
  朱红伟想想也对,但新手还是不敢漫天要价。可能他们显得稚嫩,有些东西确实比别人卖的便宜,中午十二点左右,几个小子蹲地上啃黄瓜番茄喝水的时候来了一群青年。
  一人挑两三样,也没怎么还价。
  一点多收摊,还剩两成。
  团团去他爷爷家,妞妞从屋里出来问他生意怎么样。团团点点头:“还行。姐姐,你要不要把零花钱拿出来进一包货,跟我们一起卖?”
  妞妞昨天下午回到家确实想过:“一包东西五十块钱吧?我没有那么多钱。”
  团团朝他爷爷奶奶抬抬下巴。
  妞妞眼睛一亮。
  罗翠红:“给你二十块钱,回头还我们二十二?”
  “成交!”妞妞兴奋地大喊一声。
  团团向他爷爷说明来意。老张找个人力三轮车,陪团团和陈大勇去买一百块煤球,买个小炉子,买一个烧水壶,买一口可以炒菜煮面煮粥的锅,又买两副碗筷。
  钱花了不少,陈大勇一点也不慌。
  东西放好去团团家冲冲澡,他先去菜市场,团团去喊杨一名几人。几人去的是大菜市场,走到菜市场门口正好赶上大部分职工下班。
  团团没有因为菜市场门口接地气而降价。人家嫌贵,他就说去南方拿的货,来回要花多少钱,住宾馆吃饭又得多少钱,还说这么热的天容易中暑等等。
  这些都是事实,但有的人依然继续压价。昨天就回本了,团团不急,那人假装不买走人,团团也不喊她回来,叫他同学冲别人吆喝。
  其他人一看还不掉价也不再压价,真心想买的就拿一个。
  能来大菜市场的人都不差钱,卖到太阳落山只剩零星几个,杨一名吆喝着一块钱全拿走,感谢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支持。
  卖完收摊各回各家。晚饭后齐聚团团家算账。算好就把钱分了。又过一天,刘大姑来团团家找他,团团带三十块钱去找杨一名等人。
  五个少年加上妞妞买了四编织袋货。
  当天下午就拿一部分去菜市场门口摆摊。
  菜市场里头没有卖服饰的,跟他们几个没有竞争关系,又看他们年龄小,张嘴闭嘴赚学费,人家也不好意思撵他们。
  说起来还是他们几个青涩的学生样保了他们。
  八月初,他们还去菜市场,菜市场的人忍不住问:“卖这么久还没赚够学费?”
  团团指着穿着朴素的陈大勇说道:“他爸妈让他辍学,他不愿意,他爸妈就把他赶出来。他不光要赚学费,还要赚房租和生活费。”
  人家不信。
  团团:“骗你小狗!你也可以去他住的地方打听,看看他是不是一个人出来租房。”
  杨一名胡扯:“租的还是我家的房子。”
  提起这事陈大勇仍然不好意思,人家见他耳朵通红,耷拉着脑袋,便不再怀疑。
  收摊准备走了,一个大妈拎着一兜子菜塞给陈大勇:“虽然是人家挑剩的,其实没坏,就是干干巴巴显得颜色不好看。洒点水就好。但我们不能洒水,会被客人投诉。”
  陈大勇一脸茫然,什么情况啊。
  团团替他道谢,给她一个鲜亮的小发卡。大妈哭笑不得。妞妞说:“给您闺女戴。”
  大妈笑着道一声谢,进去就跟同事们感叹那几个孩子真懂事。
  此后再也没人赶他们挤兑他们。
  八月下旬把秋天的货拿回来,杨一名等人分好货就问团团是不是应该把钱存银行。
  团团:“你是未成年,银行给咱们开户口吗?”
  李小光朝外面睨了一眼。
  团团出去问他妈妈。
  苏笑笑以前工作的邮局可以开户存钱,她想想那个时候的规定:“满十六岁可以。你不行。”
  十三周岁的团团撇撇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几个同学。
  翌日,张怀民陪他们几个去银行把钱存起来,陈大勇几人踏实了。说着笑着走到路边,杨一名看到团团停下:“苏团团,看什么呢?”
  张怀民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吉普车朝他们开过来,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条手臂随意搭在车窗上的男军官冲团团挑挑眉。
  团团愣了一瞬,反应过来激动地“哇”的一声跑过去:“大娃哥哥!”
  男军官正是钟大娃,身着军绿色短袖衬衫,见他这样高兴不禁爽朗一笑,摸摸他的小脑袋:“嘛呢?”
  “我——陪我同学存钱。你你怎么在这儿啊?”团团好奇朝里看。坐在副驾驶的军官冲他挥挥手。团团对他还有印象,抿嘴笑笑。钟大娃捏捏他的小脸,“去哪儿?我送你。”
  团团下意识摇头。
  张怀民正好要去单位:“出城还是进城?”
  “进城。”钟大娃回答。
  张怀民打开后面车门:“捎我一段。团团,你们几个自己回去。”
  “啊?不是,这就走啊?”团团肉眼可见地失落。
  钟大娃推开他的小脑袋:“哥还有事。改天休假找你玩儿。”
  团团赶忙说:“爸爸,你把新家地址告诉大娃哥哥。”
  钟大娃:“我知道,你以前说过。”
  “还记得?”
  钟大娃佯装不快,朝他脑门上敲一下:“小看我了不是。走了啊。”冲不远处的几个小子挥挥手。
  车走远杨一名几人才敢靠近。杨一名一脸稀奇地问:“苏团团,你还有当兵的哥哥啊?”
  团团摇头:“不是的。他是我爸爸领导的儿子。以前我和妈妈在岛上陪爸爸,他家离我家很近。”
  杨一名:“他在首都当兵?他是军官吧?看起来不像新兵。”
  团团:“他大学上的军校。”
  “首都的军校?最好的军校不在首都吧?”
  团团摇头:“看专业。最好的军校不一定有最适合他的专业。再说了,他以后可以去国防大学进修。这两个学校的人脉能保我大娃哥哥一辈子。”
  杨一名听出来了,他同学很崇拜对方,“那他前途无量啊。”
  “当然了。我大娃哥哥今年才二十二岁。毕业两年了。”团团说起钟大娃就很骄傲,“年龄最小学历最高,他再有机会上战场,无敌了!”
  杨一名乐了:“真厉害!”
  团团感觉他皮笑肉不笑:“你不懂!回家!”
  杨一名追上他:“公交车还没来。”
  团团:“走着回去。车上小偷太多!”
  杨一名算算距离,两公里,走回去也无妨,就催李小光等人跟上。
  陈大勇到团团身边问:“我是不是要再买点粮食?”
  杨一名不赞同,买太多招老鼠。
  团团:“可以带去食堂换饭票。”
  陈大勇以前中午在学校吃饭,一顿可以吃四个大馒头,但只敢吃两个,有时候甚至一个。闻言他想饱餐一顿,“那我们下午下乡,往后几天卖衣服。我怕时间长了天气变冷压在手里。”
  首都的秋天极短,说降温就降温。苏笑笑曾提醒过团团,别拿太多秋天的货。团团点头:“听你的!”
  这三个字让陈大勇愣了片刻,回过神发现几个同学走远,赶忙追上去,笑着大喊:“等等我!”
  第111章 过年回家我妈妈还没穿过这么贵的衣服……
  苏笑笑和张怀民中午不回去,团团要去他奶奶家吃饭,这事陈大勇知道,干脆叫团团去他家,理由是他一个人不好做饭。
  起初团团不好意思拒绝,后来不好意思吃他的东西。团团跟苏笑笑说起此事,苏笑笑叫他过去,陈大勇一个人寂寞。
  团团不再客气,又想帮助同学,正好夏天瓜果丰收季,苏笑笑种的菜吃不完,团团每回去都带半篮子。
  从银行回来,李小光几人各回各家,团团叫陈大勇先去他家。找出篮子,团团问:“吃茄子番茄还是黄瓜豆角啊?”
  “番茄鸡蛋面?”以前陈大勇不会和面,前些日子他买到面粉鸡蛋猪肉等物,苏笑笑下班回来过去教他和发面,熬猪油,用鸡蛋炒菜。
  苏笑笑教他做的都是家常菜,陈大勇最喜欢番茄炒蛋。他有空就自己和面,没空就用番茄鸡蛋煮挂面。
  屋里屋外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吃饭确实有些凄凉。转念一想,跟父母住的那些年,两个番茄一个鸡蛋,他们兄弟姐弟几人分,多吃一口就被数落“吃吃吃,就知道吃。”陈大勇忍不住骂自己贱骨头,才过几天好日子就想回去。
  团团也喜欢吃番茄鸡蛋面:“你和面啊?”
  陈大勇自从知道他比团团大四岁,就不好意思把他当成同学使唤,“我做!”
  团团看着爬满墙壁的豆角:“摘一把豆角?”
  “吃不完就放坏了。”
  团团:“晒干豆角留你冬天吃。你出来两个月,你爸妈没去看过你,可能只有你向他们低头,他们才让你回家。”
  然而陈大勇不可能低头。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陈大勇继续在外面租房。如果需要住到年底,那么他现在就要准备冬天的菜。否则只能天天萝卜顿顿白菜。
  陈大勇:“我是不是要买被子?”
  团团点头:“你可以买两个薄被子,然后去农村要一麻袋干净的麦秸,床
  上铺麦秸,上面铺被子,再盖一个被子——”
  “还是会冷吧?”
  团团:“再找村里人买一床棉花被芯啊。比现成的被子便——嗳,不用买,你不嫌弃就用我家的,我家有四条我爸爸部队发的被子,好多年了。”
  那不就是军用被子?陈大勇连连点头表示不嫌弃。
  团团扔下篮子,叫他去父母房中,从樟木箱子里头拿出四条被子,“我爸以前呆的地方不怎么下雪,最冷零下一二度,所以被子特别薄,我妈妈没盖过。”
  “怎么不拿去弹成一床?”
  团团不清楚:“留着给客人盖的吧。我小舅在我家留宿,我妈就拿两床出来给他盖。”随便拿两床塞给陈大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