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48节
张怀民:“是我忘了。那我签字?”
局长微微点头。
张怀民:“不需要我整理校对?”
“出版社会安排编辑校对。该引用的引用,该注明的注明,这点你放心。”
张怀民把文件给局长:“就这么出版?”
“这几年一天一个变化,没时间让你整理两三年。你整理的那些内容当科普读物足够了。”局长抬手示意他别有心理负担,“我叫人送过去,你等着拿稿费吧。”
张怀民诧异:“这么急?”
“晚一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害。”还有一点局长没说,别的单位可能也有同志整理资料,不快点出版发下去,哪能显得张怀民的资料珍贵。
这次因为张怀民动作快,他又及时递上去,以后不需要活动退休前他也能调到上面。
到他这个级别,升一级如登天。张怀民的稿费跟局长的仕途比起来不算什么。再说,别人看到那份资料就会想起张怀民是他的兵。所以上面希望出版时,局长极力赞同。
张怀民想想也对:“我感觉只是我们内部知道效果不大。不如像搞计划生育一样宣传出去?这事交给街道办或妇联,派出所抽个民警协助。”
“她们有她们的工作。”
张怀民:“您有所不知,妇联有些同志闲的天天织毛衣。街道大爷大妈都很热心。像我家那边的老头老太太,退休后闲着没事都去公园作妖。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
局长想起他爹前些天迷上什么功,他屡劝没用,还被骂不孝,把他气得半个月没去看过他爹。昨天小年,他被爱人叫过去吃饭,饭后不见老头出去他很奇怪,一问保姆才知道不知道哪家猴孩子想个损招,在公园放鞭炮,吓得一群老头老太太抱头鼠窜又无可奈何。
局长也觉着应该让他老子发挥余热。不然大冬天在公园静坐冥想,先不说进了医院受罪又花钱,万一心梗,他明年就没爹了。
印刷几沓宣传报,在墙壁上写几句标语,用不了多少钱,不需要向上面申请经费,局长可以决定:“先让周边几个区试试。”
张怀民:“老一辈都见过吸抽大/烟的,他们都恨这东西,我相信他们会支持这项工作。”
张怀民不提局长都忘了,以前他听他姨说过,他姨丈的一个亲戚本来家境富裕,被人带上那条路,最后妻离子散,死后连个收尸的都没有。
局长微微点头:“快过年了,这事你别管了。”
张怀民过年需要值班,确实没空管这些。他回到办公室就处理各队递上来的工作报告。
今天周五,张怀民在单位,苏笑笑同样要工作,家里只有团团一人,他嫌无聊就帮陈大勇摆摊。
这两年“投机倒把”越来越严重,其中“官倒”十分猖獗,元旦过后上面严打,导致路边摊也受影响。
以前跟陈大勇和团团几人摆摊的那个同学,农历九月他妈给他买两间店,他把店面装修好就告诉团团,叫团团放假找他玩。放假后团团找他问能不能让陈大勇在他店门口摆摊。
这位同学学习不行,但他不傻。陈大勇上的是对外经贸大学,他想做大肯定要麻烦陈大勇。现在帮陈大勇,陈大勇
以后敢不理他,苏团团头一个跟他个没良心的绝交。
所以他眼珠一转就笑着说:“好啊。你不知道店里就我一人,我妈要忘了给我送饭,我只能关门或者饿肚子。你们要都来,没人的时候咱们还可以一块打牌。”
人家善良,陈大勇也没蹬鼻子上脸。他先去同学店里瞅一眼,尽量跟同学拿不一样的东西。
陈大勇看到有钱的客人,就让她进屋看看,店里还有很多。在屋里买东西的人还价,团团的这个同学就找陈大勇拿一个不好卖的小东西送给客人,客人走后他再把客人原本要还的一两块钱给陈大勇。
杨一名第一次看他俩这样操作目瞪口呆,讷讷道:“可以这样吗?”
他同学扬眉:“肥水不流外人田!”
经过一个学期,团团捂白了,碰到胆小的女同志见店里有几个男人不敢进去,他同学就把他推出去。团团嘴里嘀咕:“让我接客啊?”
“中午请你吃饭。”他同学此言一出,团团到外面喊“姐姐进来看看。”
常言道,一白遮百丑。何况团团本就不丑,穿上雪地靴,干净的裤子和剪裁合身的棉袄,活脱脱的好学生,还是养眼的好学生。
过了一周,陈大勇和几个同学发现团团在门外站着,停下来打量他们的人直线飙升。
腊月二十四这天团团到店里,他同学就给他换上红帽子红围巾。团团不明白:“我的围巾好好的。”
“蓝色不适合你。”他同学说完就把他推出去,“门外暖和,去门口晒太阳。”
团团冷笑一声:“又让我接客?”
“别说这么难听。东西卖完好过年。年后上春装。”他同学指着柜台后面的锅:“我买了一只鸡,中午用电饭锅炖鸡。”
团团心说,我家有鸡有鸭也有鱼,稀罕几个人分的一只鸡啊。不过腹诽归腹诽,团团还是老老实实出去迎客。
说起上面严打,团团一开始还是听他妈说的。刘庄的对象消息灵通,早早告诉公婆摆摊生意干不长。团团的同学的店还没装好,刘家几个长辈就在长安大街前后租几间店面。
团团听说了这事就找机会告诉陈大勇。陈大勇存的钱够他上大学,前提是他这几年健健康康的。可这事谁能保证。所以他很慌。团团就把此事揽过去。
陈大勇见到这位有店面的同学就向对方承诺,以后用得着他的地方尽管开口。人家要的也是这句话。
几个同学都很满意,团团也不敢“起义”。
腊月二十六,周日一早,团团刚洗好脸,陈大勇就来找他。张怀民在院里,陈大勇跟他打声招呼就叫团团戴围巾帽子。
苏笑笑从厨房出来:“不吃了?”
陈大勇哥俩好的拉着团团:“路上吃。”
团团的同学开的店的那条街上有早餐店,陈大勇要两碗胡辣汤,两根油条,俩茶叶蛋,又拿六个包子。
团团帮同学卖东西,早餐陈大勇请,午饭开店的同学请。团团心安理得,陈大勇和他同学使唤起团团也理直气壮。
饭后到店里,陈大勇把他的两包东西摆在门两边,还没摆好就有人问怎么卖的。团团帮他卖了十来天也清楚价格,一一介绍一遍就说买多了送个小东西,卖完好过年。
这年头街上的店不多,快过年了就更少了。团团这样说,人家也没怀疑,挑几样小东西就进店选衣服。
人家认为店里店外是一家,陈大勇也没解释。客人离开,他同学把陈大勇那份给他。同样遇到客人把钱给陈大勇,等客人走了,陈大勇把同学那份还他。
十点左右,杨一名和李小光以及朱红伟过来。
陈大勇调侃:“终于起来了?”
杨一名嘿嘿几声:“生意怎么样?”
陈大勇:“这两天能卖完。”
这个点很多上班族才从家里出来,陈大勇无法靠之前的客流量推断下午有多少人。
又过半个小时,人多起来。下午三点左右,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走街串巷。陈大勇给团团使眼色。团团无奈地扬起笑脸喊“哥哥姐姐”。
四点半太阳落山,陈大勇的东西少一半,店里一面墙空了,不用算也知道下午生意很好。团团让他同学先回家,到家再算赚多少钱。
担心遇到劫道的,团团和几个同学先送开店的那位同学。幸好他们都在城西,相隔只有几里路,把人送到家赶不上末班车,走着回去也没用一个小时。
团团听话懂事,苏笑笑不爱数落他。可今天苏笑笑忍不住:“怎么这么晚?”
“妈妈!”团团跑过来抱住她的手臂,“我饿了。”
张怀民冷哼一声:“多大了还撒娇!”
“要你管!”团团回他爸一句,就抱着他妈妈的胳膊去厨房。
苏笑笑:“知道错了?”
“错啦,错啦,晚上吃什么?”团团不给他妈继续数落的机会。
早先苏笑笑给岛上的楚莲去信没说什么时候要年糕和米面。小楚认为买人家的没有自家亲手做的干净卫生,所以等到腊月父母打年糕,小楚让他们多做点。苏笑笑昨天下午才收到。
苏笑笑本打算中午炒年糕,晚上煮米面,没想到团团周末比她忙。配菜和肉丝都准备好了,苏笑笑问他吃年糕还是米面。
在外面走半个多小时,团团不要吃出锅就变凉的年糕。苏笑笑把肉丝炒好盛出来,然后用锅底油煎三个蛋,最后加入热水煮米面。
团团也知道天天往外跑很过分,腊月二十八,关店当天,给他爸妈各买一双皮手套,一人一双雪地鞋。雪地靴用的是牛羊皮和橡胶材料,防滑保暖,有鞋带,穿在脚上舒服,跑起来也不用担心鞋掉,很适合张怀民冰天雪地追逃犯。
团团拿到家先藏自个屋里,年三十下午,张怀民准备去单位,他才把手套和鞋拿出来:“张队,开心吗?”
张队感动傻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朝他脑袋上呼噜一把。
团团蹦蹦跳跳到苏笑笑身边:“妈妈,年后我哪儿都不去,天天在家陪你。”
苏笑笑:“该买的年前买好了,年后生意不好做,你能去哪儿?以为你妈不知道?”
“我可以出去玩啊。”
苏笑笑:“雪还没停,公交车停了,怎么去?”
团团转移话题:“试试合不合脚。爸爸,快试试。”
张怀民把旧棉鞋脱掉,新棉鞋里头很软,穿上去的瞬间脚就热了。张怀民站起来感觉有点大,垫一双鞋垫刚刚好。
苏笑笑的鞋不需要再垫鞋垫。
张怀民见状阴阳怪气:“正好啊。”
苏笑笑白了他一眼:“你的脚是半码,市面上没有半码鞋!”
张怀民无法反驳,戴上手套:“我走了啊。”
苏笑笑把包递给他,里头全是吃的,还有一盒煮好的饺子。
团团看着雪花飞舞:“爸爸走着去啊?”
“车在门外。”张怀民通常开车回来
是因为在外面工作,到饭点绕回家吃饭。今天外面没事,局里也没事,车都停在院里,张怀民为节省时间,也怕骑车摔着,就开车回来。
苏笑笑撑着伞送他到门外:“上午下了一点雨,路上滑,你慢点。”
“结冰了,没大事。”张怀民嘴上这样说,也不想大过年把自己送进医院,平时二十分钟,今天被他开半个多小时。
路面结冰,苏笑笑年初二没去村里,年初四太阳出来,她才带着团团回村。
前些天刘庄回家拿红薯南瓜,给苏笑笑送几斤红薯和一个大南瓜,苏笑笑趁机问他父母兄嫂生意怎么样,刘庄说挺好。
苏笑笑以为今年比去年生意好,刘家应该比去年热闹,可到大伯家只有几个小孩迎接她和团团。
苏笑笑把苹果点心递给几个小的,几个小的把刘大伯那份留下,另外两份放地上,就叫苏笑笑坐下,他们倒水。
苏笑笑往外看了又看,头一回没有长辈迎接她,她很不习惯,“你爷爷奶奶走亲戚去了?”
往年不是年初二闺女过来,年初三去她大伯母娘家,其他远亲都叫她堂兄或堂弟一个人去吗,今年怎么只留几个孩子看家。
刘大伯的大孙子把水杯递给她:“大姑,捂捂手。”
刘大伯的小孙女嘴快,“小荷姑要离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在二爷爷家!”
“谁?”苏笑笑没听清。
刘大伯的大孙子刘小虎瞪一眼堂妹,“就你话多?”
苏笑笑:“她不说我你二爷也会告诉我。东西给我,我去看看。”
“别去!”少年面露难堪,好像不希望苏笑笑知道。
局长微微点头。
张怀民:“不需要我整理校对?”
“出版社会安排编辑校对。该引用的引用,该注明的注明,这点你放心。”
张怀民把文件给局长:“就这么出版?”
“这几年一天一个变化,没时间让你整理两三年。你整理的那些内容当科普读物足够了。”局长抬手示意他别有心理负担,“我叫人送过去,你等着拿稿费吧。”
张怀民诧异:“这么急?”
“晚一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害。”还有一点局长没说,别的单位可能也有同志整理资料,不快点出版发下去,哪能显得张怀民的资料珍贵。
这次因为张怀民动作快,他又及时递上去,以后不需要活动退休前他也能调到上面。
到他这个级别,升一级如登天。张怀民的稿费跟局长的仕途比起来不算什么。再说,别人看到那份资料就会想起张怀民是他的兵。所以上面希望出版时,局长极力赞同。
张怀民想想也对:“我感觉只是我们内部知道效果不大。不如像搞计划生育一样宣传出去?这事交给街道办或妇联,派出所抽个民警协助。”
“她们有她们的工作。”
张怀民:“您有所不知,妇联有些同志闲的天天织毛衣。街道大爷大妈都很热心。像我家那边的老头老太太,退休后闲着没事都去公园作妖。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
局长想起他爹前些天迷上什么功,他屡劝没用,还被骂不孝,把他气得半个月没去看过他爹。昨天小年,他被爱人叫过去吃饭,饭后不见老头出去他很奇怪,一问保姆才知道不知道哪家猴孩子想个损招,在公园放鞭炮,吓得一群老头老太太抱头鼠窜又无可奈何。
局长也觉着应该让他老子发挥余热。不然大冬天在公园静坐冥想,先不说进了医院受罪又花钱,万一心梗,他明年就没爹了。
印刷几沓宣传报,在墙壁上写几句标语,用不了多少钱,不需要向上面申请经费,局长可以决定:“先让周边几个区试试。”
张怀民:“老一辈都见过吸抽大/烟的,他们都恨这东西,我相信他们会支持这项工作。”
张怀民不提局长都忘了,以前他听他姨说过,他姨丈的一个亲戚本来家境富裕,被人带上那条路,最后妻离子散,死后连个收尸的都没有。
局长微微点头:“快过年了,这事你别管了。”
张怀民过年需要值班,确实没空管这些。他回到办公室就处理各队递上来的工作报告。
今天周五,张怀民在单位,苏笑笑同样要工作,家里只有团团一人,他嫌无聊就帮陈大勇摆摊。
这两年“投机倒把”越来越严重,其中“官倒”十分猖獗,元旦过后上面严打,导致路边摊也受影响。
以前跟陈大勇和团团几人摆摊的那个同学,农历九月他妈给他买两间店,他把店面装修好就告诉团团,叫团团放假找他玩。放假后团团找他问能不能让陈大勇在他店门口摆摊。
这位同学学习不行,但他不傻。陈大勇上的是对外经贸大学,他想做大肯定要麻烦陈大勇。现在帮陈大勇,陈大勇
以后敢不理他,苏团团头一个跟他个没良心的绝交。
所以他眼珠一转就笑着说:“好啊。你不知道店里就我一人,我妈要忘了给我送饭,我只能关门或者饿肚子。你们要都来,没人的时候咱们还可以一块打牌。”
人家善良,陈大勇也没蹬鼻子上脸。他先去同学店里瞅一眼,尽量跟同学拿不一样的东西。
陈大勇看到有钱的客人,就让她进屋看看,店里还有很多。在屋里买东西的人还价,团团的这个同学就找陈大勇拿一个不好卖的小东西送给客人,客人走后他再把客人原本要还的一两块钱给陈大勇。
杨一名第一次看他俩这样操作目瞪口呆,讷讷道:“可以这样吗?”
他同学扬眉:“肥水不流外人田!”
经过一个学期,团团捂白了,碰到胆小的女同志见店里有几个男人不敢进去,他同学就把他推出去。团团嘴里嘀咕:“让我接客啊?”
“中午请你吃饭。”他同学此言一出,团团到外面喊“姐姐进来看看。”
常言道,一白遮百丑。何况团团本就不丑,穿上雪地靴,干净的裤子和剪裁合身的棉袄,活脱脱的好学生,还是养眼的好学生。
过了一周,陈大勇和几个同学发现团团在门外站着,停下来打量他们的人直线飙升。
腊月二十四这天团团到店里,他同学就给他换上红帽子红围巾。团团不明白:“我的围巾好好的。”
“蓝色不适合你。”他同学说完就把他推出去,“门外暖和,去门口晒太阳。”
团团冷笑一声:“又让我接客?”
“别说这么难听。东西卖完好过年。年后上春装。”他同学指着柜台后面的锅:“我买了一只鸡,中午用电饭锅炖鸡。”
团团心说,我家有鸡有鸭也有鱼,稀罕几个人分的一只鸡啊。不过腹诽归腹诽,团团还是老老实实出去迎客。
说起上面严打,团团一开始还是听他妈说的。刘庄的对象消息灵通,早早告诉公婆摆摊生意干不长。团团的同学的店还没装好,刘家几个长辈就在长安大街前后租几间店面。
团团听说了这事就找机会告诉陈大勇。陈大勇存的钱够他上大学,前提是他这几年健健康康的。可这事谁能保证。所以他很慌。团团就把此事揽过去。
陈大勇见到这位有店面的同学就向对方承诺,以后用得着他的地方尽管开口。人家要的也是这句话。
几个同学都很满意,团团也不敢“起义”。
腊月二十六,周日一早,团团刚洗好脸,陈大勇就来找他。张怀民在院里,陈大勇跟他打声招呼就叫团团戴围巾帽子。
苏笑笑从厨房出来:“不吃了?”
陈大勇哥俩好的拉着团团:“路上吃。”
团团的同学开的店的那条街上有早餐店,陈大勇要两碗胡辣汤,两根油条,俩茶叶蛋,又拿六个包子。
团团帮同学卖东西,早餐陈大勇请,午饭开店的同学请。团团心安理得,陈大勇和他同学使唤起团团也理直气壮。
饭后到店里,陈大勇把他的两包东西摆在门两边,还没摆好就有人问怎么卖的。团团帮他卖了十来天也清楚价格,一一介绍一遍就说买多了送个小东西,卖完好过年。
这年头街上的店不多,快过年了就更少了。团团这样说,人家也没怀疑,挑几样小东西就进店选衣服。
人家认为店里店外是一家,陈大勇也没解释。客人离开,他同学把陈大勇那份给他。同样遇到客人把钱给陈大勇,等客人走了,陈大勇把同学那份还他。
十点左右,杨一名和李小光以及朱红伟过来。
陈大勇调侃:“终于起来了?”
杨一名嘿嘿几声:“生意怎么样?”
陈大勇:“这两天能卖完。”
这个点很多上班族才从家里出来,陈大勇无法靠之前的客流量推断下午有多少人。
又过半个小时,人多起来。下午三点左右,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走街串巷。陈大勇给团团使眼色。团团无奈地扬起笑脸喊“哥哥姐姐”。
四点半太阳落山,陈大勇的东西少一半,店里一面墙空了,不用算也知道下午生意很好。团团让他同学先回家,到家再算赚多少钱。
担心遇到劫道的,团团和几个同学先送开店的那位同学。幸好他们都在城西,相隔只有几里路,把人送到家赶不上末班车,走着回去也没用一个小时。
团团听话懂事,苏笑笑不爱数落他。可今天苏笑笑忍不住:“怎么这么晚?”
“妈妈!”团团跑过来抱住她的手臂,“我饿了。”
张怀民冷哼一声:“多大了还撒娇!”
“要你管!”团团回他爸一句,就抱着他妈妈的胳膊去厨房。
苏笑笑:“知道错了?”
“错啦,错啦,晚上吃什么?”团团不给他妈继续数落的机会。
早先苏笑笑给岛上的楚莲去信没说什么时候要年糕和米面。小楚认为买人家的没有自家亲手做的干净卫生,所以等到腊月父母打年糕,小楚让他们多做点。苏笑笑昨天下午才收到。
苏笑笑本打算中午炒年糕,晚上煮米面,没想到团团周末比她忙。配菜和肉丝都准备好了,苏笑笑问他吃年糕还是米面。
在外面走半个多小时,团团不要吃出锅就变凉的年糕。苏笑笑把肉丝炒好盛出来,然后用锅底油煎三个蛋,最后加入热水煮米面。
团团也知道天天往外跑很过分,腊月二十八,关店当天,给他爸妈各买一双皮手套,一人一双雪地鞋。雪地靴用的是牛羊皮和橡胶材料,防滑保暖,有鞋带,穿在脚上舒服,跑起来也不用担心鞋掉,很适合张怀民冰天雪地追逃犯。
团团拿到家先藏自个屋里,年三十下午,张怀民准备去单位,他才把手套和鞋拿出来:“张队,开心吗?”
张队感动傻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朝他脑袋上呼噜一把。
团团蹦蹦跳跳到苏笑笑身边:“妈妈,年后我哪儿都不去,天天在家陪你。”
苏笑笑:“该买的年前买好了,年后生意不好做,你能去哪儿?以为你妈不知道?”
“我可以出去玩啊。”
苏笑笑:“雪还没停,公交车停了,怎么去?”
团团转移话题:“试试合不合脚。爸爸,快试试。”
张怀民把旧棉鞋脱掉,新棉鞋里头很软,穿上去的瞬间脚就热了。张怀民站起来感觉有点大,垫一双鞋垫刚刚好。
苏笑笑的鞋不需要再垫鞋垫。
张怀民见状阴阳怪气:“正好啊。”
苏笑笑白了他一眼:“你的脚是半码,市面上没有半码鞋!”
张怀民无法反驳,戴上手套:“我走了啊。”
苏笑笑把包递给他,里头全是吃的,还有一盒煮好的饺子。
团团看着雪花飞舞:“爸爸走着去啊?”
“车在门外。”张怀民通常开车回来
是因为在外面工作,到饭点绕回家吃饭。今天外面没事,局里也没事,车都停在院里,张怀民为节省时间,也怕骑车摔着,就开车回来。
苏笑笑撑着伞送他到门外:“上午下了一点雨,路上滑,你慢点。”
“结冰了,没大事。”张怀民嘴上这样说,也不想大过年把自己送进医院,平时二十分钟,今天被他开半个多小时。
路面结冰,苏笑笑年初二没去村里,年初四太阳出来,她才带着团团回村。
前些天刘庄回家拿红薯南瓜,给苏笑笑送几斤红薯和一个大南瓜,苏笑笑趁机问他父母兄嫂生意怎么样,刘庄说挺好。
苏笑笑以为今年比去年生意好,刘家应该比去年热闹,可到大伯家只有几个小孩迎接她和团团。
苏笑笑把苹果点心递给几个小的,几个小的把刘大伯那份留下,另外两份放地上,就叫苏笑笑坐下,他们倒水。
苏笑笑往外看了又看,头一回没有长辈迎接她,她很不习惯,“你爷爷奶奶走亲戚去了?”
往年不是年初二闺女过来,年初三去她大伯母娘家,其他远亲都叫她堂兄或堂弟一个人去吗,今年怎么只留几个孩子看家。
刘大伯的大孙子把水杯递给她:“大姑,捂捂手。”
刘大伯的小孙女嘴快,“小荷姑要离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都在二爷爷家!”
“谁?”苏笑笑没听清。
刘大伯的大孙子刘小虎瞪一眼堂妹,“就你话多?”
苏笑笑:“她不说我你二爷也会告诉我。东西给我,我去看看。”
“别去!”少年面露难堪,好像不希望苏笑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