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52节
杨一名:“看效益。像我妈单位效益好,也不是人人都有房。领导的亲戚也要熬几年。效益一般的跟咱们大学宿舍差不多。还没有学校方便,筒子楼,做饭都要在楼道里。”
“如果我想住得舒服,是不是也要买房?”
许小军的衣服看起来不贵,但比他的多,和苏团团差不多。问题是苏团团家只有他一个,他父母工资高,想买几件买几件。
据许小军说他和自己一样有哥有姐。三个子女的家庭能这么消费,他家很有钱啊。
虽然杨一名想不通卖豆腐能赚多少钱,毕竟菜市场的豆腐很便宜,可许小军脚上的雪地靴骗不了人。
以前他妈都不舍得给他买,因为要买三双——他、他哥和他姐。他们几个只有苏团团有雪地靴。
杨一名心大,想不明白就不想,直接问:“你爸妈要买三套吧?能一次拿出这么多钱吗?”
许小军:“我家的给我哥。我姐已经嫁人,不给她买。到她手里就不是她的。不如把那笔钱存起来有备无患。”
“那还行。听我爸说这几年房价涨了,他打算等降了再买。”
苏笑笑正想提醒先洗澡,到澡堂里慢慢聊,闻言忍不住说:“一名,你觉着大家是不是越来越有钱?”
杨一名点头。
陈大勇瞬间明白:“大家都有钱,房子怎么可能降价?好比苏阿姨家的房子,今天来个人给一万五,明天来个人给两万,苏阿姨一看差这么多,肯定会寻思再等等兴许能能到两万五。等到两万五,又该寻思再等几年兴许能等到三四万。她不卖别人也不卖,等着买房结婚的人是不是继续加价?”
杨一名恍然大悟,“你的经贸学校没白上啊。”
“这是常识!”
许小军问:“可是等着买房的人毕竟少数,能把房价抬上去?”
团团:“等着卖房救命的更少。求过于供就会涨。”
陈大勇点头:“如果大部分人有房,少数人租房比买房划算,房价会跌。”
苏笑笑想起前世房价险些失态。
这几个小子真不简单!
杨一名不禁附和:“有道理。可是只怕我爸不信,还觉着咱们小孩子胡说八道。”
苏笑笑:“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杨一名眼睛一亮:“我们就说听同学老师说的。反正早晚都要买。不如早买早入住。我真烦我哥和我姐。以前认为我是纨绔,现在我上大学,又说我天天跟死人打交道,嫌我晦气!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我有仇。”
苏笑笑:“以前羡慕长辈疼你。现在羡慕你是大学生。他们不如你,只能在其他方面挑剔。”
“我猜也是。”杨一名听了她这番话很是高兴。
团团举起衣服:“可以走了吗?”
哥几个到胡同口看到拎着大包小包的刘庄。几人都见过刘庄,也很感激他为陈大勇的事忙前忙后,所以就没着急去对面杨一名家。
刘庄到跟前,几人跟着团团喊一声“小舅舅”。刘庄笑着问:“洗澡去?”
团团点点头:“明天我去学校,我爸这几天忙,您拿这么多东西吃不完就坏了。”
刘庄晃一下大包:“这是我的。这是给你们的。去吧。”说完就去进胡同。
苏笑笑听到开门声以为团团忘了什么,从书房出来,不禁问:“怎么又拎这么多?”
刘庄把他的放地上,拎着小包过来:“去年窖的红薯还剩一半,我爹担心天转暖坏了,让我给你拿几斤。还有两颗酸菜。去年在你家吃过一次酸菜鱼,我回去做几次,他们很喜欢。”说着话把酸菜先拿出来,“以前只知道用酸白菜包饺子。”
苏笑笑接过去放柜子里,打算一会儿去菜市场看看能不能买到鱼。
刘庄把红薯拎屋里:“回头在太阳底下晒晒再蒸着吃。”
“会变甜吗?”
刘庄点点头就去洗手,洗好手也不说回去。
苏笑笑看一下天色,再过一个小时太阳就落山了,“还有事吧?”
刘庄挠挠鼻子,很不自在:“刘荷姐这些天一直在我家。因为那天你走后,她跟二大爷二大娘吵起来,二大爷有口无心让她滚。我妈担心她一个人回去挨打,就把她叫去我们家。这些天那个姐夫没来接她。自己回去吧肯定会被奚落。您看这事咋办?”
苏笑笑:“他们没有问你的看法?”
“我是觉着她又不
老,有手有脚,身体健康,天天下乡收鸡蛋到城里卖,夏天卖冰棒也能养活自己。“刘庄在家也是这样说的,还被他妈数落,你们有学问有本事,不知道一个农村女人想过好有多难。
幸好他妈不识字,否则该说他“何不食肉糜?”
苏笑笑:“刘荷不敢出来做事?”
“她犹豫不决。我们不敢替她做主。回头那个姐夫说两句好话把人哄回去,他们夫妻俩好了,我们里外不是人。”这些话是刘庄他爹说的。刘庄一开始不信,毕竟刘荷姓刘,就算跟丈夫和好,也不会跟打过她的丈夫一起骂刘家人。刘小叔要把刘荷交给他,刘荷在他眼里就像烫手的山芋。刘庄看着他爹避恐不及的样子不敢托大。
苏笑笑:“让她自己做主。你爸妈是不是快进城了?”
刘庄点头:“本来打算前几天进城。因为下雪他们要趁机给地追肥。以后地里活不多,我哥我嫂子忙得过来。”
苏笑笑:“让你爸妈进城看店,让刘荷在你家帮你嫂子做饭喂牲口。”
“不叫她进城熟悉熟悉?”
苏笑笑摇头:“我担心她丈夫怀疑小叔小婶把她拐到城里,回头去小叔店里胡闹。你告诉小叔小婶别担心,刘荷还有仨孩子,她不可能一直住下去。”
刘庄:“以前二大爷不准她离,现在不管了,她又不提离婚,究竟怎么想的?”
“以前征求二大爷的意见,希望二大爷给她做主,同意她离婚后回娘家。”
刘庄:“我爹娘提醒她不回来也没事,你也说过可以直接进城。在城里赚了钱想怎么用怎么用,不比在家自由?”
苏笑笑:“在家可以靠父母,在城里只能靠自己。”
考大学以及留在城里工作,再到后来找对象,都是刘庄一人决定,他无法理解,自己不比别人靠谱吗。
苏笑笑见他眉头紧皱:“你记住,不要替她做任何决定。”
翌日中午,刘庄趁着休息去他大伯店里。他大伯家人多,追肥用不了那么多人,正月初十老两口就从村里出来看店。刘庄把苏笑笑的提醒告诉他大伯,他大伯下午没事就去他爹店里。刘庄他爹刚开门,看到他大伯,就问出什么事了。刘大伯把苏笑笑的话带到,刘庄他妈回家告诉儿子儿媳妇,刘荷想住多久住多久。
刘荷想孩子,但不敢回去。此后经常唉声叹气。刘庄他嫂子假装没听见,该挖野菜挖野菜,该去城里摆摊卖香椿,就让刘荷在家做饭。
刘荷向刘庄的嫂子表示她不好意思住下去。刘庄的嫂子劝她安心住下,别想太多。刘荷趁机问她该怎么办。刘庄的嫂子想输出自己的观点,一想起婆婆的交代,就让刘荷决定。
刘荷被迫沉得住气,她丈夫沉不住气——来岳父家找她。刘庄的嫂子跟几个妯娌进城卖香椿,刘庄她哥不需要跟过去,在家打扫猪圈,拎着粪筐到门外正好碰到这个妹夫。
刘庄他哥把刘荷叫出来,让夫妻俩好好聊聊。三句话没说完,刘荷要离婚。她丈夫放下狠话:“谁不离谁孙子!”
刘庄他哥趁机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第120章 矛盾转移就欠他亲家母收拾。
以前刘庄一家一致认为刘荷不敢离,不然何必在她爹娘妥协后她反而不再提离婚。
至于年初四跑回娘家要离婚,就是在气头上。
庄小婶带回苏笑笑的分析,刘庄哥嫂茅塞顿开,同时也有心理准备。
三人话赶话,几分钟后,刘荷认为娘家兄弟没有丈夫可靠,夫妻俩把矛头对准刘庄他哥,刘荷一副护犊子似的拽着丈夫的手臂说:“回家!”刘庄他哥一点也不意外。
刘荷的亲弟弟从院里出来,幸灾乐祸:“我就说她不想离,你们还不信。被两口子挤兑一顿,现在信了?”
“那是你亲姐!”刘庄他哥没好气地说:“你知道个锤子?!”
刘荷她弟问:“那你说咋回事。”
“她怕离婚后一个人过。长这么大没有一个人过过,心里不踏实。回头逼急了,就算离婚后去要饭她也得离!”刘庄他哥问,“明白了吗?”
刘荷他弟似懂非懂:“啥意思?”
“二大爷二大娘不同意她回来,嫌她给老刘家丢人。你媳妇一听说她离婚后回娘家就直眉瞪眼,真离了婚户口咋办?婆家没有她的地,娘家回不来也没有她的地,她跟每年春天到处飘的柳絮一样,换你你也不敢离。”刘庄他哥又补一句,“是不敢,不是不想!”
刘荷他弟不禁问:“也差不多吧?”
“想不想顿顿吃肉?”
“你说呢?”
刘庄他哥问:“你敢天天买吗?不敢跟不想一样吗?”
好像是不一样。刘荷他弟兀自点点头:“可是也不对。她不想跟我姐夫过,还帮他挤兑你?”
“她希望我说离婚后回来跟咱住一块,我帮她找二大爷要两间房,把她的户口迁回来,明年分地给她一亩。”村里人多地少,每人只有一亩零一点,男女都有地,计划生育后超生的没有,无论男女。不过零头通常是河头淤泥,可以种小麦的其实只有一亩。刘庄他哥又说,“我说她离婚后进城打工租房一个人过。她认为我不希望她回来,嫌她给老刘家丢人。”
刘荷他弟嘴巴动了动,没敢说出来,但摆明了想问,难道不是吗。
刘庄他哥瞥一眼怂了吧唧的堂弟,一边把粪倒掉一边说:“她一直住我家也没事。你嫂子没意见。回头城里可以摆摊,我跟你嫂子去你叔店里拿点货去公园,她在家帮我们看俩孩子,管她吃住就行,这么好的事儿哪找去。可是要让二大娘知道,二大娘不骂我比周扒皮还扒皮,我跟她姓。”
刘荷她娘今早吃饭的时候还说,她闺女和侄媳妇一起掰香椿芽,侄媳妇拿去卖,也不知道卖的钱给不给她闺女。随后又补一句,老五一家真能算计。言外之意把她闺女当杨白劳。
刘荷他弟没有想到反驳他娘——这么心疼我姐,那我叫她回来。只因他媳妇天天在他耳边说,孩子大了,以后一人一间房,大姑姐回来没地方住等等。导致他潜意识认为不能让他姐回来,就认为他娘说得对,压根没有想过他小叔一家是看他姐可怜才收留她。
刘荷他弟无法反驳,又把话题绕到刘荷身上:“回头我姐和我姐夫再闹离婚,我管还是不管?”
“看你想咋管。你进城摆摊带上刘荷,晚上叫她住城里,最多一周她就不想回去。”刘庄他哥在城里呆久了也不想回来,因为城里干净又便捷,“再不济你和二大爷去把你姐夫打一顿。回头他跟刘荷动手,你们再过去把他打一顿。三次下来他就消停了。”
无论进城还是收拾他姐夫,都需要他爹点头。可他爹不想管。刘荷他弟犹豫片刻,“再说吧。”
刘庄他哥暗暗翻个白眼就去冲洗猪圈——他弟刘庄说了,在院里盖猪圈不勤打扫猪容易生病,还会转染给人。他一对儿女好不容易养到上学,可不能夭折。
冲洗猪圈的过程中无人打扰,他忽然想起他爹先前说的事——年初四苏笑笑跟她叔说的那番话。
自从刘庄谈个城里的对象,刘庄的哥嫂怕给他丢人,以前懒得改的恶习改了,到城里摆摊还会留意城里人如何为人处世。
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城里经常能看到嫁出去的姑娘中午下班不会婆家回娘家吃饭。再加上刘小叔只有一个女儿,庄小婶疼闺女,受家人和外人影响,夫妻俩潜意识里不再把嫁出去的妹妹当外人。
中午刘庄他嫂子回来,他哥就说:“笑笑姐之前说买个三轮车去学校门口卖煎饼,我觉着这事可以。”
“三轮车挺贵的,万一不成不白瞎了。”
刘庄他哥:“咱跟大妹合买一辆?你俩去试试?生意好的话,等你俩干熟
了就分开。听说南边有个村的人卖糖葫芦,一个冬天就能赚一两百。糖葫芦酸了吧唧能有饼好吃?碰到有钱的加个鸡蛋,咱家的鸡下的蛋单买怎么也比到城里论斤买划算。”
“不如咱俩先试试?不成也不会被你妹夫埋怨。”
刘庄他哥摇头:“下雨下雪回不来,家里没个男人不成。”
下雨天没法打更,而村里人都知道他家有钱——敢在城里开店,刘庄他哥不放心把老婆孩子留在家。
去年深秋他家就进过贼。
以前晚上睡觉锁大门,堂屋门虚掩着,现在堂屋门都从里面闩上。家里只敢留几十块钱。
“如果我想住得舒服,是不是也要买房?”
许小军的衣服看起来不贵,但比他的多,和苏团团差不多。问题是苏团团家只有他一个,他父母工资高,想买几件买几件。
据许小军说他和自己一样有哥有姐。三个子女的家庭能这么消费,他家很有钱啊。
虽然杨一名想不通卖豆腐能赚多少钱,毕竟菜市场的豆腐很便宜,可许小军脚上的雪地靴骗不了人。
以前他妈都不舍得给他买,因为要买三双——他、他哥和他姐。他们几个只有苏团团有雪地靴。
杨一名心大,想不明白就不想,直接问:“你爸妈要买三套吧?能一次拿出这么多钱吗?”
许小军:“我家的给我哥。我姐已经嫁人,不给她买。到她手里就不是她的。不如把那笔钱存起来有备无患。”
“那还行。听我爸说这几年房价涨了,他打算等降了再买。”
苏笑笑正想提醒先洗澡,到澡堂里慢慢聊,闻言忍不住说:“一名,你觉着大家是不是越来越有钱?”
杨一名点头。
陈大勇瞬间明白:“大家都有钱,房子怎么可能降价?好比苏阿姨家的房子,今天来个人给一万五,明天来个人给两万,苏阿姨一看差这么多,肯定会寻思再等等兴许能能到两万五。等到两万五,又该寻思再等几年兴许能等到三四万。她不卖别人也不卖,等着买房结婚的人是不是继续加价?”
杨一名恍然大悟,“你的经贸学校没白上啊。”
“这是常识!”
许小军问:“可是等着买房的人毕竟少数,能把房价抬上去?”
团团:“等着卖房救命的更少。求过于供就会涨。”
陈大勇点头:“如果大部分人有房,少数人租房比买房划算,房价会跌。”
苏笑笑想起前世房价险些失态。
这几个小子真不简单!
杨一名不禁附和:“有道理。可是只怕我爸不信,还觉着咱们小孩子胡说八道。”
苏笑笑:“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杨一名眼睛一亮:“我们就说听同学老师说的。反正早晚都要买。不如早买早入住。我真烦我哥和我姐。以前认为我是纨绔,现在我上大学,又说我天天跟死人打交道,嫌我晦气!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我有仇。”
苏笑笑:“以前羡慕长辈疼你。现在羡慕你是大学生。他们不如你,只能在其他方面挑剔。”
“我猜也是。”杨一名听了她这番话很是高兴。
团团举起衣服:“可以走了吗?”
哥几个到胡同口看到拎着大包小包的刘庄。几人都见过刘庄,也很感激他为陈大勇的事忙前忙后,所以就没着急去对面杨一名家。
刘庄到跟前,几人跟着团团喊一声“小舅舅”。刘庄笑着问:“洗澡去?”
团团点点头:“明天我去学校,我爸这几天忙,您拿这么多东西吃不完就坏了。”
刘庄晃一下大包:“这是我的。这是给你们的。去吧。”说完就去进胡同。
苏笑笑听到开门声以为团团忘了什么,从书房出来,不禁问:“怎么又拎这么多?”
刘庄把他的放地上,拎着小包过来:“去年窖的红薯还剩一半,我爹担心天转暖坏了,让我给你拿几斤。还有两颗酸菜。去年在你家吃过一次酸菜鱼,我回去做几次,他们很喜欢。”说着话把酸菜先拿出来,“以前只知道用酸白菜包饺子。”
苏笑笑接过去放柜子里,打算一会儿去菜市场看看能不能买到鱼。
刘庄把红薯拎屋里:“回头在太阳底下晒晒再蒸着吃。”
“会变甜吗?”
刘庄点点头就去洗手,洗好手也不说回去。
苏笑笑看一下天色,再过一个小时太阳就落山了,“还有事吧?”
刘庄挠挠鼻子,很不自在:“刘荷姐这些天一直在我家。因为那天你走后,她跟二大爷二大娘吵起来,二大爷有口无心让她滚。我妈担心她一个人回去挨打,就把她叫去我们家。这些天那个姐夫没来接她。自己回去吧肯定会被奚落。您看这事咋办?”
苏笑笑:“他们没有问你的看法?”
“我是觉着她又不
老,有手有脚,身体健康,天天下乡收鸡蛋到城里卖,夏天卖冰棒也能养活自己。“刘庄在家也是这样说的,还被他妈数落,你们有学问有本事,不知道一个农村女人想过好有多难。
幸好他妈不识字,否则该说他“何不食肉糜?”
苏笑笑:“刘荷不敢出来做事?”
“她犹豫不决。我们不敢替她做主。回头那个姐夫说两句好话把人哄回去,他们夫妻俩好了,我们里外不是人。”这些话是刘庄他爹说的。刘庄一开始不信,毕竟刘荷姓刘,就算跟丈夫和好,也不会跟打过她的丈夫一起骂刘家人。刘小叔要把刘荷交给他,刘荷在他眼里就像烫手的山芋。刘庄看着他爹避恐不及的样子不敢托大。
苏笑笑:“让她自己做主。你爸妈是不是快进城了?”
刘庄点头:“本来打算前几天进城。因为下雪他们要趁机给地追肥。以后地里活不多,我哥我嫂子忙得过来。”
苏笑笑:“让你爸妈进城看店,让刘荷在你家帮你嫂子做饭喂牲口。”
“不叫她进城熟悉熟悉?”
苏笑笑摇头:“我担心她丈夫怀疑小叔小婶把她拐到城里,回头去小叔店里胡闹。你告诉小叔小婶别担心,刘荷还有仨孩子,她不可能一直住下去。”
刘庄:“以前二大爷不准她离,现在不管了,她又不提离婚,究竟怎么想的?”
“以前征求二大爷的意见,希望二大爷给她做主,同意她离婚后回娘家。”
刘庄:“我爹娘提醒她不回来也没事,你也说过可以直接进城。在城里赚了钱想怎么用怎么用,不比在家自由?”
苏笑笑:“在家可以靠父母,在城里只能靠自己。”
考大学以及留在城里工作,再到后来找对象,都是刘庄一人决定,他无法理解,自己不比别人靠谱吗。
苏笑笑见他眉头紧皱:“你记住,不要替她做任何决定。”
翌日中午,刘庄趁着休息去他大伯店里。他大伯家人多,追肥用不了那么多人,正月初十老两口就从村里出来看店。刘庄把苏笑笑的提醒告诉他大伯,他大伯下午没事就去他爹店里。刘庄他爹刚开门,看到他大伯,就问出什么事了。刘大伯把苏笑笑的话带到,刘庄他妈回家告诉儿子儿媳妇,刘荷想住多久住多久。
刘荷想孩子,但不敢回去。此后经常唉声叹气。刘庄他嫂子假装没听见,该挖野菜挖野菜,该去城里摆摊卖香椿,就让刘荷在家做饭。
刘荷向刘庄的嫂子表示她不好意思住下去。刘庄的嫂子劝她安心住下,别想太多。刘荷趁机问她该怎么办。刘庄的嫂子想输出自己的观点,一想起婆婆的交代,就让刘荷决定。
刘荷被迫沉得住气,她丈夫沉不住气——来岳父家找她。刘庄的嫂子跟几个妯娌进城卖香椿,刘庄她哥不需要跟过去,在家打扫猪圈,拎着粪筐到门外正好碰到这个妹夫。
刘庄他哥把刘荷叫出来,让夫妻俩好好聊聊。三句话没说完,刘荷要离婚。她丈夫放下狠话:“谁不离谁孙子!”
刘庄他哥趁机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第120章 矛盾转移就欠他亲家母收拾。
以前刘庄一家一致认为刘荷不敢离,不然何必在她爹娘妥协后她反而不再提离婚。
至于年初四跑回娘家要离婚,就是在气头上。
庄小婶带回苏笑笑的分析,刘庄哥嫂茅塞顿开,同时也有心理准备。
三人话赶话,几分钟后,刘荷认为娘家兄弟没有丈夫可靠,夫妻俩把矛头对准刘庄他哥,刘荷一副护犊子似的拽着丈夫的手臂说:“回家!”刘庄他哥一点也不意外。
刘荷的亲弟弟从院里出来,幸灾乐祸:“我就说她不想离,你们还不信。被两口子挤兑一顿,现在信了?”
“那是你亲姐!”刘庄他哥没好气地说:“你知道个锤子?!”
刘荷她弟问:“那你说咋回事。”
“她怕离婚后一个人过。长这么大没有一个人过过,心里不踏实。回头逼急了,就算离婚后去要饭她也得离!”刘庄他哥问,“明白了吗?”
刘荷他弟似懂非懂:“啥意思?”
“二大爷二大娘不同意她回来,嫌她给老刘家丢人。你媳妇一听说她离婚后回娘家就直眉瞪眼,真离了婚户口咋办?婆家没有她的地,娘家回不来也没有她的地,她跟每年春天到处飘的柳絮一样,换你你也不敢离。”刘庄他哥又补一句,“是不敢,不是不想!”
刘荷他弟不禁问:“也差不多吧?”
“想不想顿顿吃肉?”
“你说呢?”
刘庄他哥问:“你敢天天买吗?不敢跟不想一样吗?”
好像是不一样。刘荷他弟兀自点点头:“可是也不对。她不想跟我姐夫过,还帮他挤兑你?”
“她希望我说离婚后回来跟咱住一块,我帮她找二大爷要两间房,把她的户口迁回来,明年分地给她一亩。”村里人多地少,每人只有一亩零一点,男女都有地,计划生育后超生的没有,无论男女。不过零头通常是河头淤泥,可以种小麦的其实只有一亩。刘庄他哥又说,“我说她离婚后进城打工租房一个人过。她认为我不希望她回来,嫌她给老刘家丢人。”
刘荷他弟嘴巴动了动,没敢说出来,但摆明了想问,难道不是吗。
刘庄他哥瞥一眼怂了吧唧的堂弟,一边把粪倒掉一边说:“她一直住我家也没事。你嫂子没意见。回头城里可以摆摊,我跟你嫂子去你叔店里拿点货去公园,她在家帮我们看俩孩子,管她吃住就行,这么好的事儿哪找去。可是要让二大娘知道,二大娘不骂我比周扒皮还扒皮,我跟她姓。”
刘荷她娘今早吃饭的时候还说,她闺女和侄媳妇一起掰香椿芽,侄媳妇拿去卖,也不知道卖的钱给不给她闺女。随后又补一句,老五一家真能算计。言外之意把她闺女当杨白劳。
刘荷他弟没有想到反驳他娘——这么心疼我姐,那我叫她回来。只因他媳妇天天在他耳边说,孩子大了,以后一人一间房,大姑姐回来没地方住等等。导致他潜意识认为不能让他姐回来,就认为他娘说得对,压根没有想过他小叔一家是看他姐可怜才收留她。
刘荷他弟无法反驳,又把话题绕到刘荷身上:“回头我姐和我姐夫再闹离婚,我管还是不管?”
“看你想咋管。你进城摆摊带上刘荷,晚上叫她住城里,最多一周她就不想回去。”刘庄他哥在城里呆久了也不想回来,因为城里干净又便捷,“再不济你和二大爷去把你姐夫打一顿。回头他跟刘荷动手,你们再过去把他打一顿。三次下来他就消停了。”
无论进城还是收拾他姐夫,都需要他爹点头。可他爹不想管。刘荷他弟犹豫片刻,“再说吧。”
刘庄他哥暗暗翻个白眼就去冲洗猪圈——他弟刘庄说了,在院里盖猪圈不勤打扫猪容易生病,还会转染给人。他一对儿女好不容易养到上学,可不能夭折。
冲洗猪圈的过程中无人打扰,他忽然想起他爹先前说的事——年初四苏笑笑跟她叔说的那番话。
自从刘庄谈个城里的对象,刘庄的哥嫂怕给他丢人,以前懒得改的恶习改了,到城里摆摊还会留意城里人如何为人处世。
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城里经常能看到嫁出去的姑娘中午下班不会婆家回娘家吃饭。再加上刘小叔只有一个女儿,庄小婶疼闺女,受家人和外人影响,夫妻俩潜意识里不再把嫁出去的妹妹当外人。
中午刘庄他嫂子回来,他哥就说:“笑笑姐之前说买个三轮车去学校门口卖煎饼,我觉着这事可以。”
“三轮车挺贵的,万一不成不白瞎了。”
刘庄他哥:“咱跟大妹合买一辆?你俩去试试?生意好的话,等你俩干熟
了就分开。听说南边有个村的人卖糖葫芦,一个冬天就能赚一两百。糖葫芦酸了吧唧能有饼好吃?碰到有钱的加个鸡蛋,咱家的鸡下的蛋单买怎么也比到城里论斤买划算。”
“不如咱俩先试试?不成也不会被你妹夫埋怨。”
刘庄他哥摇头:“下雨下雪回不来,家里没个男人不成。”
下雨天没法打更,而村里人都知道他家有钱——敢在城里开店,刘庄他哥不放心把老婆孩子留在家。
去年深秋他家就进过贼。
以前晚上睡觉锁大门,堂屋门虚掩着,现在堂屋门都从里面闩上。家里只敢留几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