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54节
俩人先笑,笑一会儿,刘庄他姐才说:“平时在学校门口,星期天去街上人多的地方卖,生意挺好。今天下雨没法出摊,正好过来看看。姐夫不在家?”
苏笑笑:“底下发生一起火灾,死了俩孩子一个大人,他带人下乡了。”
俩人脸色骤变,刘庄他嫂子惊呼:“这么严重?!”
苏笑笑点头:“雨水容易把证据冲走。他昨天早上听说这两天有雨,饭都没吃就回局里调人。快坐下。团团,给你姨你舅妈拿毛巾。以后别买东西,家里人少吃不了。”
刘庄他嫂子笑了笑:“
第1回 来啊。下回注意。”
第121章 无立足之地你们也不拦着,不怕一尸两……
刘庄的姐和嫂子不愿意留下吃饭,大概跟苏笑笑不太熟,不好意思。可是下着雨,人家拎着点心肉和菜过来,苏笑笑再不懂事也不能让她们回去。
苏笑笑就说有事问她们。
俩人一听有事就安心坐下。
苏笑笑给团团使个眼色。团团不明所以,注意到他姨和舅妈揉搓手指,看起来坐立不安,对上俩人愉悦的心情不可能是因为家里出现变故,他就想起陈大勇第一次在他家吃饭,拘谨又不安。面对陈大勇,团团可以勾着他的脖子说“别紧张”。面对俩异性长辈,团团思索片刻,把他妈妈买的零食拿出来。
团团正长身体,苏笑笑不担心他吃多了横向发展,便在家中常备瓜子花生米花糖等物。俩人手里有瓜子,身体放松下来。
团团心说,上次来也没见她俩这么拘束啊。
上次好像也没空胡思乱想,她们忙着做饼呢。
苏笑笑其实不知道同她俩聊什么。
刘庄经常回村拿吃的,比如他爹娘晒的红薯干,驴拉磨磨的香油,不止他老婆说好,他岳父岳母也夸自家种的产的好。几乎每次都给苏笑笑带一点。比如香油,庄小婶给儿子准备两斤,给苏笑笑准备半斤,因为团团住校,张怀民经常加班,给她太多吃不完浪费。
刘庄见着苏笑笑都会聊几句家常。苏笑笑连堂弟的孩子上几年级,去年考了多少分都一清二楚,就不想装不知道再问一遍。
苏笑笑想起二大爷一家,但不想提他们,就扯到她大爷身上,“小叔之前说让大爷家哪个儿子进城做事,去了吗?”
说起熟悉的人,刘庄他嫂子来了兴趣,“是说老五吧?娘的意思让老五媳妇跟我们做饼,老五给她打下手。老五媳妇想开店卖衣服。”
刘庄他姐点头:“原先大爷问谁跟他摆摊,老四两口子嘴笨,要在家种地喂牲口。老五两口子嫌坐在路边吆喝丢人,大爷就带着老二两口子卖菜。后来小壮打听到去哪儿进货,大爷觉着老五媳妇年轻,她出面比老头老太太卖的好,老五媳妇还是不愿意。”
她嫂子不禁嘲讽:“老五媳妇净想美事。大爷大娘赚到钱租了一间店,不用在路边风吹日晒,老五媳妇就让大爷大娘在家享福,她跟老二两口子守着店。老二两口子哪能同意。老四这样说老二都不好意思拒绝。”
苏笑笑她大爷家老大和老三是个闺女,老二、老四和老五是儿子。老二夫妻俩和爹娘在城里,他们家孩子多是老四媳妇照顾。
即便老四夫妻俩不叫苦,老二两口子担心孩子在家吃不好睡不好也会问孩子。孩子又不傻,小婶不管他们,他们肯定不会替小婶说好话。
去年年底苏笑笑大爷给老四和老五一家一百块钱,老二媳妇偷偷给老四媳妇一百,叫她买鱼买肉给孩子补身体。孩子要是病得厉害也别心疼钱,立刻送医院。
刘庄的姐和嫂子虽然不知道这件事,凭年前去给长辈修坟,老二媳妇跟老四媳妇走得近,也能看出老二家跟老五家不和。
苏笑笑:“你俩的意思老五媳妇希望大爷再租一处店面由她打理?”
姑嫂二人点头。
苏笑笑:“没做过一天生意,上来就弄一家店面,能干好吗?”
刘庄他姐:“大爷也是这么说。可老五媳妇嘴巴甜,哄得大娘想给老五两口子开店。”
苏笑笑问:“赚的钱在谁手里?”
刘庄他姐常年在婆家,离得远不清楚。刘庄的嫂子猜老二两口子和她大爷大娘一人一半。她正想说出来,心中忽然一动:“你是说要是钱在大爷手里,大爷一直不同意,老五两口子可能闹分家?”
苏笑笑点头。
“那咋办?”
苏笑笑:“好办啊。大爷想给多少给多少。”
“要是分少了,大爷大娘老了,老五两口子不愿意伺候——”
苏笑笑打断:“大爷不止有仨儿子,还有俩闺女。老二两口子没空,就让老四和他两个姐照顾,大爷和老二出钱。她们给人当保姆,要是人家给一百,叫大爷和老二一人出一百不就行了。”
刘庄他姐恍然大悟:“在自家照顾自己爹娘,还不用看人脸色。”
苏笑笑:“大爷大娘要因为这事犯愁,就把我说的这些告诉他们。多大点事啊。”
刘庄他嫂子不由得说:“以前大姑带着小兰的女婿卖东西,大姑的大儿媳妇不高兴,大姑不搭理她,我还觉着大姑里外不分。”
团团不禁问:“女婿是外人,儿媳妇不是吗?”
苏笑笑:“在农村儿媳妇是自家人。但你那个表舅妈忘了,她不懂事你大姑奶奶可以换个儿媳妇。改革开放才几年,农村还是穷人多,甭说你表舅才三十多,就是四十岁,有五个孩子,你大姑奶奶要能拿出两千块,照样给他娶个二十岁的年轻姑娘。”
刘庄他嫂子点头:“两千块钱够村里人盖房娶媳妇。”
他姐不禁说:“我们村有个兄弟姐妹多的,年年三四月份找我家借粮。我要说给那家闺女介绍对象,一千斤粮就能把人娶回家。”
苏笑笑:“所以不给养老这种威胁对有钱又不缺孩子的老人来说不好使。”
团团笑眯眯看着他妈。
苏笑笑失笑:“我没上环,你爸也没结扎,你说我俩再生——”
“不许!”团团脸色大变,跑过去扑到苏笑笑身上,“你是我妈妈,只能是我妈妈。”
苏笑笑揪住他:“起开!多大了?也不怕把我撞断气!”
团团转身坐到她身边,抱住她的胳膊:“不许说再生一个!”
许小军看不下去:“苏团团,你是不是傻?你爸是公安,你妈在邮电部门,计划生育规定,他俩只能生一个。”
团团愣住。
姑嫂二人扑哧笑出声。
团团气得瞪他妈:“你骗我?!”
“你可以故意气我,我不能骗你?”苏笑笑朝他脑门上一下,“不讲理!”
团团气得起身坐到许小军身边,离他妈远远的。
苏笑笑好笑:“多大了啊?苏团团,幼不幼稚?”
“没你幼稚。”团团小声嘀咕。
苏笑笑转移话题:“中午吃什么?把你舅妈拿的肉做了,京酱肉丝?再做个小葱炒鸡蛋?主食吃什么?”
“不吃!”团团没好气道。
刘庄他姐想劝,差不多行了。听到苏笑笑不紧不慢地问:“那就煮挂面?”
团团赶忙说:“不要!我吃炒年糕!”
苏笑笑:“原来你知道想吃什么?”
团团呼吸一顿,又不想理他妈,“许小军,我们走!”
“下着雨去哪儿?”细雨蒙蒙,许小军不想出去,只想在屋里嗑瓜子。
团团拽着他起来:“书房。”
许小军又抓一把瓜子才起身:“说你幼稚你还不服气?”
“瓜子堵不住你的嘴是吧?”
外面安静下来。苏笑笑不禁笑着说:“中午炒年糕?小军他妈给我们拿一包,一直在盐水里泡着,再不吃就泡烂了。”
姑嫂二人没吃过年糕,因为好奇年糕什么味,也不再提离开。
现在还不到十一点,做饭太早,刘庄他嫂子没话找话,看着苏笑笑身边的毛线问给谁织毛衣。
苏笑笑拿起针线解释给团团做的。臭小子长得快,还没穿旧就小了,每季都买新的太浪费。
刘庄的侄子和外甥都穿过团团的衣服,大部分衣服都看不出磨损。当时姑嫂二人就聊过,难道每季都买新衣服吗。
现在听了她的话,姑嫂二人互看一眼,合着被她们猜对了。
刘庄他嫂子不由得说:“别买那么多,一季两套。”
苏笑笑微微摇头:“他在学校天天打球踢球,洗好的还没晒干,身上的就臭了。每周都要穿一套带两三套。”朝厨房旁边看一下,“那两间屋子以前空着,现在里头全是团团和小军的衣服。
刘庄他姐上次过来看到许小军,碰到她弟就问许小军跟堂姐一家什么关系。刘庄告诉她,许小军来自杭城。以后爹娘想去杭城拿货,免不了麻烦人家。
刘庄他姐也跟她嫂子说过许小军,姑嫂二人听了苏笑笑的话也没有故意犯蠢问许小军的衣服怎么拿过来洗。
苏笑笑以前掺和过刘荷的事,刘庄他嫂子不知道聊什么就扯到刘荷身上,说自从她回婆家,最近没有回去过。
苏笑笑好奇:“你们天天在城里,回不回去你俩知道啊?”
“刚开始我们都在城里。现在干熟了,我们轮流回去过几天。”
苏笑笑挺意外:“一个人忙得过来?”
刘庄他姐:“早晚店里没生意,爹或者娘过去给我们搭把手。”
苏笑笑点头:“这样也行。生意再好也不能天天在城里。你们平时不管孩子,回去看到孩子不懂事想数落几句,孩子也不听你们的。”
别人这样说,姑嫂二人会不以为意。亲眼看到苏团团气得跳脚,像如来佛手中的孙悟空,以至于俩人潜意识认为苏笑笑比她们会教孩子。
再说了,团团能考上重点大学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俩也听刘庄说过,要是京大有航空专业,团团上的就不是航大,而是全国最高学府。
刘庄他嫂子忍不住想说:“不是我说话难听,二大爷二大娘真不长脑子。儿媳妇现在爹常妈短的孝顺,看起来比亲闺女亲,还不是因为老两口能赚钱。就她那么小气,以后老了不能动了,还能孝顺他们,我改姓刘!”
姑嫂二人一起做生意,处的跟亲姐俩似的,刘庄他姐听了这话也没想起来故意说:“爹娘老了你伺候啊。”她顺着嫂子的话说,“我爹也说二大娘糊涂。”
苏笑笑:“怕儿媳妇闹离婚。”
刘庄他姐:“也许儿媳妇扔下孩子不管,再娶一个对孩子不好。”
苏笑笑乐了:“后妈不疼孩子,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到城里自己照顾?就当老闺女老儿子疼?等他们不能动了,正好赶上孙子孙女二三十岁正值壮年。”
姑嫂二人一愣一愣,怕是做梦也没有想过可让孙子孙女给他们养老。
苏笑笑:“观念该改改了。”
俩人不禁点头。
苏笑笑听到身后的钟声,回头看一下十一点,放下毛线,去厨房做饭。俩人拎着菜和肉给她打下手。
苏笑笑:“底下发生一起火灾,死了俩孩子一个大人,他带人下乡了。”
俩人脸色骤变,刘庄他嫂子惊呼:“这么严重?!”
苏笑笑点头:“雨水容易把证据冲走。他昨天早上听说这两天有雨,饭都没吃就回局里调人。快坐下。团团,给你姨你舅妈拿毛巾。以后别买东西,家里人少吃不了。”
刘庄他嫂子笑了笑:“
第1回 来啊。下回注意。”
第121章 无立足之地你们也不拦着,不怕一尸两……
刘庄的姐和嫂子不愿意留下吃饭,大概跟苏笑笑不太熟,不好意思。可是下着雨,人家拎着点心肉和菜过来,苏笑笑再不懂事也不能让她们回去。
苏笑笑就说有事问她们。
俩人一听有事就安心坐下。
苏笑笑给团团使个眼色。团团不明所以,注意到他姨和舅妈揉搓手指,看起来坐立不安,对上俩人愉悦的心情不可能是因为家里出现变故,他就想起陈大勇第一次在他家吃饭,拘谨又不安。面对陈大勇,团团可以勾着他的脖子说“别紧张”。面对俩异性长辈,团团思索片刻,把他妈妈买的零食拿出来。
团团正长身体,苏笑笑不担心他吃多了横向发展,便在家中常备瓜子花生米花糖等物。俩人手里有瓜子,身体放松下来。
团团心说,上次来也没见她俩这么拘束啊。
上次好像也没空胡思乱想,她们忙着做饼呢。
苏笑笑其实不知道同她俩聊什么。
刘庄经常回村拿吃的,比如他爹娘晒的红薯干,驴拉磨磨的香油,不止他老婆说好,他岳父岳母也夸自家种的产的好。几乎每次都给苏笑笑带一点。比如香油,庄小婶给儿子准备两斤,给苏笑笑准备半斤,因为团团住校,张怀民经常加班,给她太多吃不完浪费。
刘庄见着苏笑笑都会聊几句家常。苏笑笑连堂弟的孩子上几年级,去年考了多少分都一清二楚,就不想装不知道再问一遍。
苏笑笑想起二大爷一家,但不想提他们,就扯到她大爷身上,“小叔之前说让大爷家哪个儿子进城做事,去了吗?”
说起熟悉的人,刘庄他嫂子来了兴趣,“是说老五吧?娘的意思让老五媳妇跟我们做饼,老五给她打下手。老五媳妇想开店卖衣服。”
刘庄他姐点头:“原先大爷问谁跟他摆摊,老四两口子嘴笨,要在家种地喂牲口。老五两口子嫌坐在路边吆喝丢人,大爷就带着老二两口子卖菜。后来小壮打听到去哪儿进货,大爷觉着老五媳妇年轻,她出面比老头老太太卖的好,老五媳妇还是不愿意。”
她嫂子不禁嘲讽:“老五媳妇净想美事。大爷大娘赚到钱租了一间店,不用在路边风吹日晒,老五媳妇就让大爷大娘在家享福,她跟老二两口子守着店。老二两口子哪能同意。老四这样说老二都不好意思拒绝。”
苏笑笑她大爷家老大和老三是个闺女,老二、老四和老五是儿子。老二夫妻俩和爹娘在城里,他们家孩子多是老四媳妇照顾。
即便老四夫妻俩不叫苦,老二两口子担心孩子在家吃不好睡不好也会问孩子。孩子又不傻,小婶不管他们,他们肯定不会替小婶说好话。
去年年底苏笑笑大爷给老四和老五一家一百块钱,老二媳妇偷偷给老四媳妇一百,叫她买鱼买肉给孩子补身体。孩子要是病得厉害也别心疼钱,立刻送医院。
刘庄的姐和嫂子虽然不知道这件事,凭年前去给长辈修坟,老二媳妇跟老四媳妇走得近,也能看出老二家跟老五家不和。
苏笑笑:“你俩的意思老五媳妇希望大爷再租一处店面由她打理?”
姑嫂二人点头。
苏笑笑:“没做过一天生意,上来就弄一家店面,能干好吗?”
刘庄他姐:“大爷也是这么说。可老五媳妇嘴巴甜,哄得大娘想给老五两口子开店。”
苏笑笑问:“赚的钱在谁手里?”
刘庄他姐常年在婆家,离得远不清楚。刘庄的嫂子猜老二两口子和她大爷大娘一人一半。她正想说出来,心中忽然一动:“你是说要是钱在大爷手里,大爷一直不同意,老五两口子可能闹分家?”
苏笑笑点头。
“那咋办?”
苏笑笑:“好办啊。大爷想给多少给多少。”
“要是分少了,大爷大娘老了,老五两口子不愿意伺候——”
苏笑笑打断:“大爷不止有仨儿子,还有俩闺女。老二两口子没空,就让老四和他两个姐照顾,大爷和老二出钱。她们给人当保姆,要是人家给一百,叫大爷和老二一人出一百不就行了。”
刘庄他姐恍然大悟:“在自家照顾自己爹娘,还不用看人脸色。”
苏笑笑:“大爷大娘要因为这事犯愁,就把我说的这些告诉他们。多大点事啊。”
刘庄他嫂子不由得说:“以前大姑带着小兰的女婿卖东西,大姑的大儿媳妇不高兴,大姑不搭理她,我还觉着大姑里外不分。”
团团不禁问:“女婿是外人,儿媳妇不是吗?”
苏笑笑:“在农村儿媳妇是自家人。但你那个表舅妈忘了,她不懂事你大姑奶奶可以换个儿媳妇。改革开放才几年,农村还是穷人多,甭说你表舅才三十多,就是四十岁,有五个孩子,你大姑奶奶要能拿出两千块,照样给他娶个二十岁的年轻姑娘。”
刘庄他嫂子点头:“两千块钱够村里人盖房娶媳妇。”
他姐不禁说:“我们村有个兄弟姐妹多的,年年三四月份找我家借粮。我要说给那家闺女介绍对象,一千斤粮就能把人娶回家。”
苏笑笑:“所以不给养老这种威胁对有钱又不缺孩子的老人来说不好使。”
团团笑眯眯看着他妈。
苏笑笑失笑:“我没上环,你爸也没结扎,你说我俩再生——”
“不许!”团团脸色大变,跑过去扑到苏笑笑身上,“你是我妈妈,只能是我妈妈。”
苏笑笑揪住他:“起开!多大了?也不怕把我撞断气!”
团团转身坐到她身边,抱住她的胳膊:“不许说再生一个!”
许小军看不下去:“苏团团,你是不是傻?你爸是公安,你妈在邮电部门,计划生育规定,他俩只能生一个。”
团团愣住。
姑嫂二人扑哧笑出声。
团团气得瞪他妈:“你骗我?!”
“你可以故意气我,我不能骗你?”苏笑笑朝他脑门上一下,“不讲理!”
团团气得起身坐到许小军身边,离他妈远远的。
苏笑笑好笑:“多大了啊?苏团团,幼不幼稚?”
“没你幼稚。”团团小声嘀咕。
苏笑笑转移话题:“中午吃什么?把你舅妈拿的肉做了,京酱肉丝?再做个小葱炒鸡蛋?主食吃什么?”
“不吃!”团团没好气道。
刘庄他姐想劝,差不多行了。听到苏笑笑不紧不慢地问:“那就煮挂面?”
团团赶忙说:“不要!我吃炒年糕!”
苏笑笑:“原来你知道想吃什么?”
团团呼吸一顿,又不想理他妈,“许小军,我们走!”
“下着雨去哪儿?”细雨蒙蒙,许小军不想出去,只想在屋里嗑瓜子。
团团拽着他起来:“书房。”
许小军又抓一把瓜子才起身:“说你幼稚你还不服气?”
“瓜子堵不住你的嘴是吧?”
外面安静下来。苏笑笑不禁笑着说:“中午炒年糕?小军他妈给我们拿一包,一直在盐水里泡着,再不吃就泡烂了。”
姑嫂二人没吃过年糕,因为好奇年糕什么味,也不再提离开。
现在还不到十一点,做饭太早,刘庄他嫂子没话找话,看着苏笑笑身边的毛线问给谁织毛衣。
苏笑笑拿起针线解释给团团做的。臭小子长得快,还没穿旧就小了,每季都买新的太浪费。
刘庄的侄子和外甥都穿过团团的衣服,大部分衣服都看不出磨损。当时姑嫂二人就聊过,难道每季都买新衣服吗。
现在听了她的话,姑嫂二人互看一眼,合着被她们猜对了。
刘庄他嫂子不由得说:“别买那么多,一季两套。”
苏笑笑微微摇头:“他在学校天天打球踢球,洗好的还没晒干,身上的就臭了。每周都要穿一套带两三套。”朝厨房旁边看一下,“那两间屋子以前空着,现在里头全是团团和小军的衣服。
刘庄他姐上次过来看到许小军,碰到她弟就问许小军跟堂姐一家什么关系。刘庄告诉她,许小军来自杭城。以后爹娘想去杭城拿货,免不了麻烦人家。
刘庄他姐也跟她嫂子说过许小军,姑嫂二人听了苏笑笑的话也没有故意犯蠢问许小军的衣服怎么拿过来洗。
苏笑笑以前掺和过刘荷的事,刘庄他嫂子不知道聊什么就扯到刘荷身上,说自从她回婆家,最近没有回去过。
苏笑笑好奇:“你们天天在城里,回不回去你俩知道啊?”
“刚开始我们都在城里。现在干熟了,我们轮流回去过几天。”
苏笑笑挺意外:“一个人忙得过来?”
刘庄他姐:“早晚店里没生意,爹或者娘过去给我们搭把手。”
苏笑笑点头:“这样也行。生意再好也不能天天在城里。你们平时不管孩子,回去看到孩子不懂事想数落几句,孩子也不听你们的。”
别人这样说,姑嫂二人会不以为意。亲眼看到苏团团气得跳脚,像如来佛手中的孙悟空,以至于俩人潜意识认为苏笑笑比她们会教孩子。
再说了,团团能考上重点大学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俩也听刘庄说过,要是京大有航空专业,团团上的就不是航大,而是全国最高学府。
刘庄他嫂子忍不住想说:“不是我说话难听,二大爷二大娘真不长脑子。儿媳妇现在爹常妈短的孝顺,看起来比亲闺女亲,还不是因为老两口能赚钱。就她那么小气,以后老了不能动了,还能孝顺他们,我改姓刘!”
姑嫂二人一起做生意,处的跟亲姐俩似的,刘庄他姐听了这话也没想起来故意说:“爹娘老了你伺候啊。”她顺着嫂子的话说,“我爹也说二大娘糊涂。”
苏笑笑:“怕儿媳妇闹离婚。”
刘庄他姐:“也许儿媳妇扔下孩子不管,再娶一个对孩子不好。”
苏笑笑乐了:“后妈不疼孩子,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到城里自己照顾?就当老闺女老儿子疼?等他们不能动了,正好赶上孙子孙女二三十岁正值壮年。”
姑嫂二人一愣一愣,怕是做梦也没有想过可让孙子孙女给他们养老。
苏笑笑:“观念该改改了。”
俩人不禁点头。
苏笑笑听到身后的钟声,回头看一下十一点,放下毛线,去厨房做饭。俩人拎着菜和肉给她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