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5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笑笑担心她们吃不惯炒年糕,先用电饭锅煮米汤,后又用电饭锅热几个馒头。
  配菜准备好,苏笑笑先做京酱肉丝,然后炒个青菜,最后做一锅鸡蛋青菜炒年糕。
  姑嫂二人以为年糕是菜,苏笑笑给每人盛一大碗。刘庄他姐不禁问:“当饭吃?”
  苏笑笑点头:“类似咱们的炒面饼。”然后又把电饭锅端过去,用小碗给每人盛半碗米
  汤,“锅里还有馒头,没吃饱就吃馒头。”
  团团和许小军饭量大,年糕和米汤吃完,又把苏笑笑热的三个馒头分了。
  饭后雨停了,苏笑笑让俩人回去。
  俩人也不想撑着伞等公交车,就没同苏笑笑客气。
  团团明早有课,傍晚苏笑笑做几个油饼,他和许小军背着书包拿着油饼去坐车。
  直到天黑下来张怀民还没回来,苏笑笑估摸着他还在乡下,就关门洗漱睡觉。
  翌日傍晚,苏笑笑看到胡同里停一辆车,停下来一会儿,转身去菜市场买一条大鱼。
  一鱼两吃——鱼头豆腐汤和红烧鱼。在电饭锅里蒸米饭。苏笑笑做好才去堂屋:“饿不饿?”
  张怀民警惕性高,苏笑笑一开口他就惊醒,“天黑了?”
  “快七点了。吃点东西再睡。”苏笑笑去厨房把饭菜端过来。
  张怀民用毛巾擦擦脸就去堂屋。
  苏笑笑:“这么困还敢开车?”
  “当时不困,反而精神亢奋。回到家沾到枕头才觉着累。”
  苏笑笑问:“审了一夜?”
  张怀民摇摇头:“刚开始打算连夜突审。我让探员和技术人员把时间线和证据证人证词都整理出来,告诉嫌疑人,一个字不说法院照判,他就老实交代了。”
  “打算突审是不是说明还缺证据?”
  张怀民:“有他放火的证据。但夫妻俩感情不好,经常互殴,容易能被打成激情杀人。无预谋杀人不太可能判死刑。利用他不懂法院量刑,我们又提到还有俩孩子,他认为必死无疑就全交代了。”
  “俩孩子也是他蓄意谋杀的?”
  张怀民点头:“他在城里有个情人,快生了,不希望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黑户,就逼嫌疑人离婚。农村女人离了婚娘家回不去,又带着俩孩子,只有死路一条。他妻子不愿意离婚,他爹娘也不同意,认为知道他有家室还上赶着跟他好的是狐狸精,他就决定一把火全烧了。”
  苏笑笑问:“他情人知道他这么狠吗?”
  “不认为他心狠,认为他妻子活该,早点离婚不就没这事了。她以为我们拿不出确凿证据。”张怀民冷笑,“死者娘家人知道她在哪个小区,够她受的。”
  苏笑笑惊讶:“办案民警不小心透露出去的?”
  “怎么可能。这几天死者娘家人协助我们调查,给我们准备吃的喝的,看到民警开车进城查访,猜到城里还有人。以前死者的弟弟进城送菜碰到过嫌疑人,到城里找人一打听就打听到嫌疑人在城里租的房子。”
  苏笑笑不敢信:“他都租房住,那女的还给他当小三生孩子?图什么?”
  “图他以后能买车买房。”
  苏笑笑:“你们也不拦着,不怕一尸两命?”
  “他们一开始咬定死者是嫌疑人害死的,要跟嫌疑人拼命,民警就给死者娘家人科普,无论对方多么混账,他们把人打死了就要偿命。”张怀民道,“不需要打照面都能让她在城里无立足之地。”
  苏笑笑想起什么:“你告诉我合适吗?”
  “又没说细节。我说的这些跟记者和死者家属知道的差不多。”农村很少有这么严重的事,再加上死者娘家人闹着要偿命,当天就传遍十里八村。张怀民想瞒也瞒不住。先去张怀民饭都没吃就带人下乡,除了担心雨天把证据冲走,其次就是影响不好,一直不破案市局追责。
  第122章 以暴制暴不就是一份材料?
  从前天早上离开家到今天中午回来,张怀民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下午睡半天根本补不回来,所以饭后洗漱后继续睡。
  一觉醒来天亮了,张怀民舒服了,但也不想锻炼。
  苏笑笑做饭,张怀民倚着门框跟她扯闲篇:“我算是知道为什么转业后或多或少都会发胖。首先缺乏锻炼,其次饮食作息不规律。以前在部队傍晚吃饭,最迟十点睡着。现在日夜颠倒。”摸摸头发,“幸好我不像老张。”
  苏笑笑:“你爸又不谢顶。”
  “他天天早睡早起,闲着没事就钓鱼,一天到晚优哉游哉,头发还那么少。我要像他,加上我的作息,洗头剃头的钱都省了。”
  苏笑笑:“你还出去洗过头?”
  “不洗怎么剪?”张怀民反问。
  苏笑笑:“可以剪好再洗。”
  “就跟我抬杠吧。”
  苏笑笑:“双手插兜啥也不干,不就等着跟我抬杠?”
  张怀民下意识想反驳,可看到苏笑笑切好葱又去切肉,忙得团团转,“我洗衣服去!”
  洗衣机拉出来,张怀民把他俩的裤子外套扔里头,又用盆打水洗内衣,内衣晾好就洗袜子,最后刷鞋。
  苏笑笑看到他刷鞋才炒菜。
  大部分蔬菜还没长大,院里种的那几样苏笑笑吃够了,考虑到他忙了几日身心疲惫,就用小葱和鸡蛋煎一张圆饼,没有加一点面粉。早早去菜市场买一块瘦猪肉,用不怎么辣的干椒做一道干煸肉丝。
  肉香合着辣椒香味飘出去,张怀民把鞋放院中破板凳上,洗洗手就大步进来:“一早就吃这么硬的菜?”
  苏笑笑眼神示意他端菜。
  张怀民先端鸡蛋饼,然后拿筷子端电饭锅,苏笑笑端肉丝拿碗勺。
  团团不在家,他俩只需要两双筷子两个碗,张怀民给苏笑笑盛一碗米汤又自己来一碗,拿起电饭锅蒸笼里的馒头,“团团不在家电饭锅随便做点就够咱俩吃的。”
  苏笑笑:“别一有机会就挤兑你儿子。尝尝肉丝辣不辣。”
  “做的时候辣味就呛鼻子,还用尝。”张怀民嘴上这样说,还是夹一筷子肉丝和辣椒。
  苏笑笑夹一块蛋饼,“团团还没吃过这样的鸡蛋饼。”
  张怀民瞥她:“别一有机会就心疼你儿子。”
  苏笑笑呼吸一顿,“——我看你是不饿。”
  张怀民顿时不敢贫嘴:“饿!早上就是被饿醒的。”
  苏笑笑:“怎么样?”
  不就馒头有点辣,一口馒头一口肉丝辣椒刚刚好。张怀民微微点头,又加一筷子:“不错!开胃。回头我送你去单位?”
  苏笑笑摇摇头。
  “这么见不得人?”
  苏笑笑点头。
  张怀民差点被辣椒呛到:“你——”
  “我不希望别人知道我丈夫是刑警。”
  张怀民把饭菜咽下去,“认真的?”
  苏笑笑先解释她有个同事丈夫是农村的,以前下乡插队谈的,她考上大学回城后把她丈夫孩子带回来,因为丈夫没有城里户口,好在上过两年高中,识字又不恐高,现在当个临时工,排线装电话。
  张怀民听到这里忍不住问:“她丈夫怎么没考大学?”
  苏笑笑的同事们乍一听到这事也好奇,忍不住问那位同事:“她说恢复高考那年孩子刚出生,农村人争工分,不可能夫妻俩都看书备考。她大学毕业后,娘家人叫她离婚,她不同意就在外面租两间房。头两年她丈夫天天接送孩子买菜做饭。后来孩子大了,她丈夫觉着吃软饭丢人,正好单位想照顾职工家属,就把她丈夫招进去。可安电话的少,她丈夫经常干两天歇五天,无事可做就看报纸喝茶。见报纸上有乡土文学,他试着投稿,没成想成了。他试着写长,不久前出版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张怀民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然后呢?”
  “可能亲戚邻居都认为她糊涂,堂堂大学生找个农村人,不光养他还给他生孩子。她憋着一口气,她丈夫拿到稿费的那个周末,一家三口就弄一套新衣服新鞋,又拎着大包小包回娘家。到单位还跟同事显摆。”苏笑笑当时替她感到高兴,“结果你猜怎么着?”
  张怀民:“再绕弯子饭菜就凉了。”
  苏笑笑白了他一眼:“刚开始她丈夫下班来接她,领导还特意出来夸几句。不到五天,单位大姐叫她丈夫帮女儿辅导作文。领导的朋友觉着那本书写的真实,大周末,人家还没起床,他就跑过去跟人讨论那本书。她丈夫回答写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就是想
  写出来。对方觉着敷衍,跟我们领导抱怨。还是一老大哥说,他爱人在宣传部门,经常写东西,跟作文不一样。我们领导他朋友和单位同事才勉强接受。你说要让他们知道你在市局刑警队,还是队长,还能过安生日子吗?”
  张怀民十分好奇:“你领导没有问过我是干什么的?”
  苏笑笑:“我假装不好意思说出口。至于脑补成什么样就不关我的事了。”
  “不怕领导欺负你?”
  苏笑笑:“我领导要是眼皮子浅,看人下菜,他是高干子弟也坐不稳。这年头的国家干部有几个简单的?尤其首都,看门大爷都有可能是将军他哥。”
  “你不说我都忘了。去年查个案子,看门大爷是厂长他叔。原先厂领导班子想让他叔当个车间主任,或者生产组长。那大爷不识字,担心连累他侄子,就要看大门。”张怀民伸出大拇指,“还是我老婆看得明白。不过也有那种目无下尘的。”
  苏笑笑给他夹一块鸡蛋,“那种人不要跟他计较,把他捧得高高的,飘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捅破天自然遭雷劈。”
  张怀民不禁啧一声。
  “啧啥?赶紧吃饭!”苏笑笑放下碗,“你刷锅洗碗。”
  张怀民看到她碗里一干二净:“吃好了?”
  苏笑笑点点头,把饭盒找出来,夹走三分之一干椒肉丝,又夹两块鸡蛋,又拿一个馒头,就把饭盒塞包里。
  张怀民:“干椒热过就不香了。”
  “比食堂的饭菜好吃。最近没什么菜,又不舍得买贵的,天天清汤寡水。海带汤都不舍得多放两块海带。”
  张怀民问:“带瓶饮料?”
  苏笑笑担心东西放柜子里忘了吃,她给团团买的带包装的都堆在条几底下。苏笑笑朝条几看去,拿一瓶汽水,又给张怀民一瓶健力宝。
  张怀民:“不能喝这个。开着会闹肚子怎么办。”
  “亏你还是苦过来的。”苏笑笑假装嫌弃,“越来越娇气。”
  张怀民笑着点头。
  苏笑笑顿时觉着一拳打在棉花上,朝他身上一巴掌才挎着包去上班。
  张怀民把剩下的菜吃了,粥喝完,馒头实在吃不下去就收起来。厨房收拾干净,又把堂屋打扫干净,抬头一看时间八点,正好去上班。
  此后一个月没有大案,张怀民就和政委盯上毒/品宣传。他在办公室无聊,就和政委到基层街道。
  大爷大妈们一看市局领导亲自过来,个个都拍着胸脯打包票,一定宣传到位。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见过被毒残害的人,而这个年龄的女同志几乎都退休了,六十多岁的孙子孙女上初中上高中,叛逆不服管,很容易被带坏,偏偏都没见过害人的玩意,为了他们,大爷大妈抛下计生办的任务,三天两头在公园迪厅附近溜达。
  大爷大妈们有时候打眼一瞧,甚至吸吸鼻子就能闻出来,以至于到暑假,市局就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抓到十多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