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5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首都这个大城市,十多人看起来很少,可改革开放才几个年头,首都大部分市民还没过上好日子,害人的玩意就迫不及待钻进来,不严查严办还了得。
  七月中旬,张怀民帮经侦向局长要尚方宝剑,趁着办公室没别人向局长反映,毒这东西必须严打,希望上面尽快立法。
  局长希望明年高升,就需要露脸,边点头答应下来边叮嘱张怀民提醒大家办案时小心。
  张怀民从局长办公室出来就去经侦办公室,提醒经侦人员暗访时小心,就回他办公室。刚到门口,后勤女警递给他一封信。
  张怀民下意识问:“谁的?”
  “好像是报社。张队,您笔友啊?”年轻女警一脸好奇。
  张怀民哼一声:“你嫂子能扒了我的皮!”
  “嫂子这么厉害?”
  张怀民:“我老老实实的她是菩萨。我不老实她就是活阎王。尤其现在儿子大了,能照顾自己,她要是急了,敢和我一换一。”摇了摇头,“厉害得很啊。”
  女警不信。看着他推门进办公室,女警跑去刑侦队大办公室问整理资料的探员,“有没有见过张队的爱人?”
  “这么闲?”探员递给她一个文件夹,“结案报告写了。”
  女警随手接过去继续问:“张队说他爱人是活阎王。你信吗?听说张队以前当了二十多年兵,还是在一线,他爱人没法随军吧?安心给他当贤内助的人能有多厉害啊?”
  探员明白不说点什么她能一直嗡嗡个不停:“软弱的女同志能撑起一个家?”
  女警被问住。
  “嫂子不是长得厉害性格强势,就是外柔内刚。不可能色厉内荏!”探员转向她,“现在信了?”
  女警问:“可是说活阎王夸张了吧?”
  “你试试?”探员笑着问。
  女警下意识问:“怎么试?”
  “我想想。”探员撑着下巴思索片刻,“周末到张队家,说你喜欢张队,但你没有想过拆散他们,只是情不自禁。看嫂子怎么说?”
  女警打个哆嗦,下意识往外看,见没什么人进来,抄起文件砸她,“说什么呢。”紧接着又忍不住好奇,“嫂子会怎么做?”
  探员:“嫂子不会找张队大闹,也不会动你,她会去你父母单位,再去你兄弟姐妹单位。都不好使的话,再去你亲戚单位,你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学校,最后去你家,让你全家老小都没脸见人。”
  不感兴趣的几个男探员猛然转过头,惊呼:“这么狠?!”
  女警脸色大变。
  女探员笑着说:“是活阎王吧?”
  “这么做有用吗?”
  女探员:“私生活不违法,但张队这辈子也就这样。除非你父母手眼通天能帮他运作。不过这种情况只适合体制内。事业单位盘根错杂,个体户本就不太在意脸面,这招对他们没用。”
  女警连连点头,“我一个亲戚的亲戚,现在就有两个家。我以为他妻子懦弱。原来是不得不妥协。”
  “你说的那种情况也有办法应对。”女探员见几个男同事一脸好奇,“想知道?故意激怒你们,夫妻互殴不小心废了你们下半身,立刻送你们去医院。至于能不能治好就看你们的运气了。”
  几个男探员打个哆嗦。
  女警问:“这属于犯法吧?”
  “夫妻打架无意间伤到,女同志不知道他那么脆弱,又及时送他就医,犯什么法?”女探员把眼前的证据整理到一个盒子里,“还有别的问题吗?”
  年轻的女警不禁问:“你咋这么清楚?”
  女探员:“前些天乡下那个杀妻案,我不是也去了。死者娘家人总想找嫌疑人拼命,派出所劝了几次冷静下来,可一看到嫌疑人就激动。张队提醒他们动手就犯法。死者家属气得吼,要法律有什么用。张队就说以后遇到类似的事,可以给家中女性撑腰,但是不能动手,看着女性动手。这种情况属于夫妻互殴。当时死者的娘和嫂子弟妹也在,把死者娘家兄弟吓得恨不得给张队跪下,求他别再科普。”
  有个探员不禁说:“对,是有这事。当时还纳闷,张队听谁说的。可我一心扑在案子上,想一下就放下。合着是经验之谈?”
  “真是经验之谈,张队还能当张队?”女探员给同事一个“长不长脑子”的眼神。
  男探员恍然大悟:“你的意思他听嫂子说的?”
  女探员看向年轻女警:“现在信了?”
  “真是活阎王!”女警不禁感叹。
  女探员忍不住说:“有些人希望我们做主,又不希望她们丈夫吃苦,轻不得重不得,容易里外不是人。依我看以后女同志遇到这样的事都自己解决。丈夫给她一巴掌,她给丈夫一脚。丈夫白天打她,她晚上把丈夫废了。”
  “您是人民公安。”年轻女警赶忙提醒。
  女探员:“所以我只是在这里说说。张队的那番话也是为了劝死者家属冷静,没有怂恿的意思。”
  女警不禁说:“张队能说出这番话,
  显然把嫂子的话听进去。这样看张队还挺好。”
  “打住!”女探员担心好感变成喜欢,“不想远走他乡就离张队远点。嫂子可是有过当众大杀四方的战绩。”
  办公室多人都齐刷刷转向她。
  女探员轻咳一声:“我妹说的。我妹在医院上班,多年前张队去医院拆石膏,在医院门口跟人吵起来,我妹带着几个保安过去劝架,到跟前硬是一个字没敢说,就怕说错一句被嫂子问候全家。”
  几人瞬间顾不上手上的活,让她详细说说。
  张怀民揣着信准备下班,路过大办公室,隐隐听到几句赶紧回家。
  苏笑笑傍晚回来看到条几上的信,打开一看是汇款单,就朝南边屋里洗澡的人喊:“张怀民!”
  张怀民端着盆出来:“这么生分吗?”
  “团团爸爸?”苏笑笑晃晃汇款单,“什么情况?”
  张怀民:“猜猜看。”
  “就没见过你写过东西,我猜什么猜?”
  张怀民一边洗衣服一边解释他去年整理的那些资料出版了。
  苏笑笑听懂了又没太懂:“不就是一份材料?”
  “我当时也纳闷。可是确实出版了。这是第一笔稿费。也许只有这一笔。”
  苏笑笑不禁说:“这一笔也不少。”
  “晚上加餐?”
  苏笑笑下意识摇头。
  校张怀民叹气:“是不是你儿子一直不回来,你就一直做豆角茄子黄瓜番茄?”
  第123章 绊脚石你说团团那孩子是不是故意的?……
  苏笑笑指着菜地,示意他睁大眼睛看清楚:“是我想做吗?”
  其实茄子、豆角、黄瓜和番茄种的不多,各两垄,可架不住家里人少,苏笑笑和张怀民中午还不在家吃,哪怕每样种三四棵也吃不完。豆角不吃就老了,番茄不吃就坏了,苏笑笑不想浪费,自然要顿顿做。
  苏笑笑:“就该让你去农村待几天。”
  “农村的茄子豆角也吃不完!”张怀民提醒她,“去看看菜市场的豆角多少钱一斤?”
  苏笑笑最近没有去过菜市场,天天早上和傍晚都有走街串巷卖鸡鸭鱼肉的,远比菜市场的新鲜。不过昨天下午下了公交车,路口有个摆摊的,住在马路对面筒子楼的人问多少钱一斤,菜农说的不是一分就是两分,她紧接着就听到想买菜的人惊呼:“这么便宜?!”
  对于张怀民的话,苏笑笑无法反驳,“就该让你回到六零年。”
  张怀民:“六零年夏天也不缺菜。缺的是米面油糖!”
  “就你知道的多!”苏笑笑没好气道。
  张怀民无语又好笑:“我去买点排骨,炖豆角茄子?别做面条,晚上只吃菜?”
  “那我再挖几个土豆?”
  张怀民:“长大了?”
  “早长大了。”苏笑笑给他几块钱零钱。张怀民微微摇头表示他还有。
  担心喝酒误事,张怀民下班回来也不喝酒。他对香烟没瘾,身上穿的家里用的都是苏笑笑买,天天在单位没时间花钱,以至于上上个月零花钱还剩一半。
  张怀民的零花钱就是工资零头。别人或许觉着少,张怀民反而觉着多,因为在部队几十年,天天训练没法带钱,习惯了两袖清风。
  以前换裤子脱下来扔盆里直接洗,苏笑笑经常能看到他晒钱。自从买了洗衣机,张怀民担心兜里有东西把洗衣机搞坏,才想起来把兜里的东西掏出来。
  苏笑笑问:“改天把这笔钱存起来?”
  张怀民到堂屋门外停下:“年底再存。看看能不能存个整数。”
  “想什么呢?全国公安干警人手一本,也不可能给你七八千块钱稿费。”
  张怀民:“如果再写一本呢?”
  “你把精力放在那上面,还有心思查案?有得有失。”苏笑笑提醒他。
  张怀民复习几年才考上大学,半工半读那么辛苦,可不是为了弃警从文,“你说得对。”
  “我记得有一回你拿回来一沓报纸,是公安报吧?”苏笑笑见他点头才继续,“主编有没有找你约稿?没时间写书,可以趁着不忙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啊。”
  张怀民为之一振。苏笑笑一看他要过来,赶忙说:“买菜去!”
  “扫兴!”张怀民一脸嫌弃,“亏你还是女同志——”
  苏笑笑:“我不懂浪漫,你回头找个懂的?”
  张怀民震惊,她怎么知道他要说什么。
  “咱俩在一起多少年了?”苏笑笑往前两步推他一把,“肉该卖完了。”
  十年前去菜市场买肉要托关系走后门。五年前去菜市场买猪肉要赶早。现在菜市场早上杀的猪能卖到中午。下午杀的猪能卖到收摊。
  张怀民一点也不着急。他也没有去菜市场,在胡同口看到一辆熟悉的三蹦子,到跟前看到大鹅蛋,本能想买几个,突然想他儿子此刻在江南。苏笑笑不爱这一口,他也不爱吃,就买两根排骨。
  苏笑笑刚把土豆挖出来,正打算摘了豆角茄子再洗,看到他拎着排骨进来,下意识说:“这么快?”
  “在路口买的。”张怀民可惜他忘了拿盆,不然可以让人家帮忙剁一下。
  苏笑笑听到他嘀咕的话,不禁问:“人家给剁?”
  “给剁。卖菜的大叔说他的砍刀快,他两三下剁好,咱们拿回来要剁很久。”张怀民问,“我用温水洗洗?”
  苏笑笑点头:“洗洗吧。”
  排骨炖土豆茄子豆角盛出来,满满一大盆锅里还剩一碗。苏笑笑眼神问张怀民吃得完吗。张怀民摸摸肚子,感觉够呛。
  原本苏笑笑想今年买冰箱,还没有放暑假团团就告诉他妈他想去杭城玩几天。苏笑笑一想他不在家,张怀民早出晚归,有时候神秘失踪十天半月,她懒得做饭就买点吃,冰箱买回来也没人用,决定明年再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