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69节
接触的越多,李小光越不在意他爷的感受,年初一早饭后先去朱家,然后去杨家,最后去给苏笑笑拜年。
苏笑笑和张怀民带着薄礼去现任领导家。
别人给领导拜年是想趁机讨好他们。像苏笑笑,上面有女性领导指标,只要她不把领导往死了得罪,领导就不敢打压她——苏笑笑闹起来他一定会吃瓜落。张怀民的老局长在上面,他跟新局长算是可以平等对话,其实打个电话就够了。
俩人亲自去一趟,哪怕只是南方特产,他俩的领导都很高兴,感觉受到了尊重。
夫妻俩到家正好碰到李小光过来。李小光一看到他们就说:“张叔叔苏阿姨过年好。”
“过年好。”苏笑笑请他进来,“团团和大勇他们在书房。”
李小光去书房,几人把扑克牌拿出来。团团被要求端茶倒水,因为他脑子转得快,跟他玩没什么成就感。
团团撇着嘴拉着板凳在陈大勇身后坐下,“大勇,你是不是不长了?”
“大过年会不会说话?”陈大勇瞪他。
团团:“真的。你脚上这双鞋是前年冬天的吧?我前年的鞋去年就不能穿了。”
杨一名:“你以为我们是你?打小鱼鳖虾蟹鸡蛋牛奶没断过,不但比我们高,脑子也比我们发育的好。”
团团的目的是给陈大勇个惊喜,顺着他的话问:“你穿多大码的?”
杨一名报出他的鞋码,又问团团:“你的鞋比我的大吧?”
“必须的。我的身高和脚成正比。”团团转向陈大勇,看起来只是好奇,“你穿多大的?我妈说脚大的人二十三还能窜一窜。”
陈大勇不到一米七五,在这个年代不矮,但希望长高点,就如实报出鞋码:“还能再长高点吗?”
“按照你的脚,够呛。不过可以试试。过了二十三周岁再控制体重也不迟。”
一直很瘦的李小光不明白:“干嘛控制体重?”
“横向发展多难看?”团团反问,“大腹便便的还找不找对象?”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小光不禁连连点头。
朱红伟不想大过年的扫兴,就没提醒李小光想找对象过得好,首先要从家里搬出来,“小光,你姐的生意咋样?”
“应该很好。下半年她跟她婆婆一人看一个摊。”
朱红伟:“她婆婆也卖饼?”
“怎么说呢,先在家把比烤鸭饼大几圈的饼做好,然后炒几个菜,再蒸一桶米,推到学校门口卖卷饼和饭团。”
朱红伟问:“是我们在南方吃的早餐饭团?”
“对。从南方回来我不是先去的我姐家吗,她问我好不好玩,我说给她听,她听到咸豆浆直皱眉。听我说到饭团就想试试。一开始她拉着折叠桌和一桶饭过去。她做饼,她婆婆用折叠桌卷饭团。后来买的人多了才又买一辆人力三轮车。”
团团问:“那个饭团看起来简单。回头叫我姨试试?”
李小光点头,“试试。好卖就卖,不好卖留自己吃。反正刘庄舅家里人多,做再多也吃得完。”
年初七周末,天气不错,张怀民开车载着苏笑笑和团团去乡下。担心局里有事,张怀民十一点才出发。
路上车不多,半个多小时就到刘家凹。
刘大伯看着局里给张怀民配的车,跟自家买的似的,围着车打量,谁靠近他跟谁显摆。
苏笑笑把礼物递给刘大伯,就和张怀民去她小叔家。
以前刘家几个长辈会给苏笑笑准备土特产。自从那次她多嘴掺和二伯家的事,再也没吃过她二伯母准备的农副产品。
后来苏笑笑来拜年就买两份礼物。
刘二伯起初以为他那份在他大哥家,苏笑笑走后他到刘老大家一看只有一份气得跳脚,嫌苏笑笑脾气不好心量狭窄。
刘大伯原本想找机会撮合一番,但被苏笑笑的大伯母拦住,提醒他苏笑笑当初又没说风凉话,老五家听她的
话,明年就能盖一排青砖大瓦房——苏笑笑小叔的房子是石头加土坯。随后直言老二闺女的事就是老二一家不识好歹。
去年立夏刘小叔把房子推倒,立冬前修了六间大瓦房,东西两边各四间偏房,还有牲口圈,还在院内西南角修了男女两个厕所。
院里用碎砖头铺几条小路,修了两个小菜园,打了一口压水井,还准备开春种几棵果树。
苏笑笑进去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不禁夸:“这么宽敞啊。”
庄小婶高兴,指着厨房旁边的厢房:“团团,给你准备两间卧室,以后再来玩儿就不用跟你小舅挤了。”
苏笑笑顺着她的话说:“暑假就让团团过来。”转向身后的厢房,“这是刘庄的?”
“他两间你妹妹两间。”庄小婶指着正房,“东边三间是我们的,西边三间是你大弟弟的。”
苏笑笑不禁问:“孩子住哪儿?”
庄小婶:“都说了三间。中间是厅堂,他们住一间,我们住一间,剩下两间几个孩子住。”
张怀民点头:“不错。”
庄小婶叫几人进屋,然后给团团拿好吃的,叫团团吃巧克力,“你舅妈买的。”随后告诉苏笑笑刘庄一家三口今天也来了,小孩对外面好奇,他们应该在田间地头带孩子。
年前刘庄给苏笑笑送酸菜,问她什么时候过去。苏笑笑就说初七。除夕那天刘庄一家三口回去过年,顺便把这事告诉父母。刘庄一家是年初二早上走的。家里房子修好,刘庄的老婆也愿意来乡下,所以初七早上闲着没事一家三口跟郊游似的又跑来了。
苏笑笑坐下不到三分钟,刘庄他姐一家也来了,见着团团就要给压岁钱。苏笑笑赶忙阻止,说她叔她婶给过了。
哪怕刘庄他姐只是客气一下,可人表态了。团团一看这个姨能处,就把李小光他姐的饭团挺好卖这事告诉她。
刘庄他姐立刻说:“回头姨赚了钱给你买好吃的。”
团团笑着道谢。
饭团好卖的话肯定少不了刘庄他嫂子,他嫂子笑着说:“回头舅妈给你买新鞋。”
团团又道一声谢,就感觉待不下去:“妈妈,我想出去看看。好久没来我快不认识了。”
刘庄的侄子立刻说:“团团哥想去哪儿?我带你去。”
“先出去。”团团一走,几个男孩女孩都跟出去。
刚到门外刘二伯就冲团团招手,说给他准备了压岁钱。团团笑着拒绝:“我妈说我长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二姥爷,过年好。我们玩儿去了。”不待他再开口就往南去。
到南边遇到几个小时候的玩伴。他们初中辍学,感觉跟团团不是一路人,只敢招呼一句,不敢上前。
团团担心他妈的二大爷追上来,看出几人跟他很生分依然走上去。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还没成家,就算早熟也不会跟团团有代沟。
聊几句几人就熟悉起来。几人先问团团是不是快毕业了,将来是不是能进大企业。团团回答还要上几年,然后没话找话问他们现在做什么工作。几人就说不会什么技术,在城里建筑队当小工。
团团感觉这个工作很危险,不希望明年再来从小姥爷口中说出以前爱跟他玩的谁谁没了,就问他们有没有想过去南方,南方甬城有很多家服装厂年年招人,不想进服装厂可以去家电厂或者皮鞋厂。
首都人民不想去外地,哪怕是农村人,也认为外地不如首都。
团团忽然想起许小军的邻居:“我同学的邻居准备办厂,想找几个识字又踏实的工人。工资没说多少,但说可以给奖金。他是做饮料的。你们要不要赌一把?”
“也在南方?”
团团:“在杭城。就当去长长见识。要嫌工资低就去进货,回来卖给往北边倒货的倒爷。”
这几年上面严打“投机倒把”,首都的倒爷选择北上。他们日日在城里干活,也听人说过倒货赚钱。年前还问过刘小叔怎么不去北边试试。刘小叔求稳,就说那边凶险,他赚点小钱养活一大家子就够了。
刘小叔都不敢去,进城不到两年的几人也不敢去。可有团团这座高山在跟前,谁也不想一直仰头看他。
不是出国,而是去团团同学那边,有熟人且听起来可以长见识又能赚钱,几人感觉可以试试。但这么大的事还要跟家人商量,几人就说商量好去找团团。
团团朝他二姥爷家看去,见门口没人,放心下来,带着几个表弟妹瞎晃悠。
几人回到家一说这事就被父母数落一顿,说他们不长脑子,长了眼睛也不知道看看自从刘家一窝穷鬼攀上苏笑笑变成什么样。
下午,苏笑笑刚吃过饭,这几家长辈就拎着农副产品去刘小叔家,请团团多费心。
张怀民深深地看一眼儿子,你真行!
第134章 不同寻常大勇,你单位是干啥的?……
团团不想理他爸,他可以在鬼门关走一趟,自己不能帮帮朋友啊。不需要他出钱,也不需要他费心,可能许小军的邻居还会感激许小军。
一举两得的事上哪儿找。
可这事团团不知道怎么继续,满脸讨好地看着妈妈。
苏笑笑无奈地请几人先坐,“团团说的这事我知道,去年暑假他去过杭城,回来就跟我说过。不过不知道现在还缺不缺人。好的老板的员工都很稳定。一旦跟他干,就不会再这山望着那山高。”
几人急了,一个劲问怎么办。
苏笑笑听刘庄说过,村委会装了电话,就像公用电话,谁都可以用,谁用谁给钱。苏笑笑问:“团团同学家有电话,叫他打电话问问?”
几人立刻想起村委会的电话。
苏笑笑问刘小叔:“大过年的,村委会没人吧?”
刘小叔希望杭城有自己人,可以让他们打听哪里的衣服好,他跟几个侄子直接去拿货:“我去找村长。”
刘家这几年富起来,腰板硬了,在村里说得上话。
年初七村长家亲戚该来的早来了,他闲着没事干,十分痛快地陪他去村委会。
许小军接到电话就跑去邻居家。五分钟后电话回过来,人家需要五个识字且品行端正的。可以老实巴交,也可以能说会道,性格方面没有要求。到这里他邻居安排食宿,但工资肯定没有首都高。要是工厂效益好,年底奖金就能赶上他们在首都一年的工资。
回到刘家,团团把这些告诉他妈妈,又补一句:“要是忍不住拿人家的东西,人家会报警。不过那个工厂有公家一半,比私企正规。”
那几家一听公家占一半,顿时觉着稳。紧接着就问团团他们什么时候过去。团团算算时间:“我建议这几天过去。坐车直达杭城,叫我同学去火车站接他们。”
团团的同学是航大的大学生。大学生肯定不敢乱来自毁前程。那几家长辈愈发放心,立刻回家收拾东西。
团团提醒:“打听一下去杭城的火车票。”
几人边走边说:“下午就去打听。”
庄小婶看人走远才问:“团团,你说的那事能成吗?”
“能踏踏实实的干就成。”团团道,“我说的这个工厂在杭城。我还认识一个大工厂在甬城,人家光保安就有七八个。”
庄小婶怀疑孩子吹牛:“听你的意思还认识人家工厂老板?”
“对啊。”团团点头。
庄小婶惊得呼吸一顿,反应过来就转向苏笑笑:“怀民的战友开的?”
苏笑笑:“我跟人不熟。团团跟人熟。那个老板比团团大七岁,我们随军那几年,团团经常找人玩儿。他爸是怀民的战友。”
团团今年十八,那个老板二十五?庄小婶不禁问:“二十五岁?办厂?”
苏笑笑点头:“他们家条件好,舅爷爷好像是大学老师,他打小就跟舅爷爷的朋友学画画。后来上的好像还是首都最高学府法律系,我和怀民加一起块也没有人家智商高。难得他性子踏实——”
苏笑笑和张怀民带着薄礼去现任领导家。
别人给领导拜年是想趁机讨好他们。像苏笑笑,上面有女性领导指标,只要她不把领导往死了得罪,领导就不敢打压她——苏笑笑闹起来他一定会吃瓜落。张怀民的老局长在上面,他跟新局长算是可以平等对话,其实打个电话就够了。
俩人亲自去一趟,哪怕只是南方特产,他俩的领导都很高兴,感觉受到了尊重。
夫妻俩到家正好碰到李小光过来。李小光一看到他们就说:“张叔叔苏阿姨过年好。”
“过年好。”苏笑笑请他进来,“团团和大勇他们在书房。”
李小光去书房,几人把扑克牌拿出来。团团被要求端茶倒水,因为他脑子转得快,跟他玩没什么成就感。
团团撇着嘴拉着板凳在陈大勇身后坐下,“大勇,你是不是不长了?”
“大过年会不会说话?”陈大勇瞪他。
团团:“真的。你脚上这双鞋是前年冬天的吧?我前年的鞋去年就不能穿了。”
杨一名:“你以为我们是你?打小鱼鳖虾蟹鸡蛋牛奶没断过,不但比我们高,脑子也比我们发育的好。”
团团的目的是给陈大勇个惊喜,顺着他的话问:“你穿多大码的?”
杨一名报出他的鞋码,又问团团:“你的鞋比我的大吧?”
“必须的。我的身高和脚成正比。”团团转向陈大勇,看起来只是好奇,“你穿多大的?我妈说脚大的人二十三还能窜一窜。”
陈大勇不到一米七五,在这个年代不矮,但希望长高点,就如实报出鞋码:“还能再长高点吗?”
“按照你的脚,够呛。不过可以试试。过了二十三周岁再控制体重也不迟。”
一直很瘦的李小光不明白:“干嘛控制体重?”
“横向发展多难看?”团团反问,“大腹便便的还找不找对象?”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小光不禁连连点头。
朱红伟不想大过年的扫兴,就没提醒李小光想找对象过得好,首先要从家里搬出来,“小光,你姐的生意咋样?”
“应该很好。下半年她跟她婆婆一人看一个摊。”
朱红伟:“她婆婆也卖饼?”
“怎么说呢,先在家把比烤鸭饼大几圈的饼做好,然后炒几个菜,再蒸一桶米,推到学校门口卖卷饼和饭团。”
朱红伟问:“是我们在南方吃的早餐饭团?”
“对。从南方回来我不是先去的我姐家吗,她问我好不好玩,我说给她听,她听到咸豆浆直皱眉。听我说到饭团就想试试。一开始她拉着折叠桌和一桶饭过去。她做饼,她婆婆用折叠桌卷饭团。后来买的人多了才又买一辆人力三轮车。”
团团问:“那个饭团看起来简单。回头叫我姨试试?”
李小光点头,“试试。好卖就卖,不好卖留自己吃。反正刘庄舅家里人多,做再多也吃得完。”
年初七周末,天气不错,张怀民开车载着苏笑笑和团团去乡下。担心局里有事,张怀民十一点才出发。
路上车不多,半个多小时就到刘家凹。
刘大伯看着局里给张怀民配的车,跟自家买的似的,围着车打量,谁靠近他跟谁显摆。
苏笑笑把礼物递给刘大伯,就和张怀民去她小叔家。
以前刘家几个长辈会给苏笑笑准备土特产。自从那次她多嘴掺和二伯家的事,再也没吃过她二伯母准备的农副产品。
后来苏笑笑来拜年就买两份礼物。
刘二伯起初以为他那份在他大哥家,苏笑笑走后他到刘老大家一看只有一份气得跳脚,嫌苏笑笑脾气不好心量狭窄。
刘大伯原本想找机会撮合一番,但被苏笑笑的大伯母拦住,提醒他苏笑笑当初又没说风凉话,老五家听她的
话,明年就能盖一排青砖大瓦房——苏笑笑小叔的房子是石头加土坯。随后直言老二闺女的事就是老二一家不识好歹。
去年立夏刘小叔把房子推倒,立冬前修了六间大瓦房,东西两边各四间偏房,还有牲口圈,还在院内西南角修了男女两个厕所。
院里用碎砖头铺几条小路,修了两个小菜园,打了一口压水井,还准备开春种几棵果树。
苏笑笑进去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不禁夸:“这么宽敞啊。”
庄小婶高兴,指着厨房旁边的厢房:“团团,给你准备两间卧室,以后再来玩儿就不用跟你小舅挤了。”
苏笑笑顺着她的话说:“暑假就让团团过来。”转向身后的厢房,“这是刘庄的?”
“他两间你妹妹两间。”庄小婶指着正房,“东边三间是我们的,西边三间是你大弟弟的。”
苏笑笑不禁问:“孩子住哪儿?”
庄小婶:“都说了三间。中间是厅堂,他们住一间,我们住一间,剩下两间几个孩子住。”
张怀民点头:“不错。”
庄小婶叫几人进屋,然后给团团拿好吃的,叫团团吃巧克力,“你舅妈买的。”随后告诉苏笑笑刘庄一家三口今天也来了,小孩对外面好奇,他们应该在田间地头带孩子。
年前刘庄给苏笑笑送酸菜,问她什么时候过去。苏笑笑就说初七。除夕那天刘庄一家三口回去过年,顺便把这事告诉父母。刘庄一家是年初二早上走的。家里房子修好,刘庄的老婆也愿意来乡下,所以初七早上闲着没事一家三口跟郊游似的又跑来了。
苏笑笑坐下不到三分钟,刘庄他姐一家也来了,见着团团就要给压岁钱。苏笑笑赶忙阻止,说她叔她婶给过了。
哪怕刘庄他姐只是客气一下,可人表态了。团团一看这个姨能处,就把李小光他姐的饭团挺好卖这事告诉她。
刘庄他姐立刻说:“回头姨赚了钱给你买好吃的。”
团团笑着道谢。
饭团好卖的话肯定少不了刘庄他嫂子,他嫂子笑着说:“回头舅妈给你买新鞋。”
团团又道一声谢,就感觉待不下去:“妈妈,我想出去看看。好久没来我快不认识了。”
刘庄的侄子立刻说:“团团哥想去哪儿?我带你去。”
“先出去。”团团一走,几个男孩女孩都跟出去。
刚到门外刘二伯就冲团团招手,说给他准备了压岁钱。团团笑着拒绝:“我妈说我长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二姥爷,过年好。我们玩儿去了。”不待他再开口就往南去。
到南边遇到几个小时候的玩伴。他们初中辍学,感觉跟团团不是一路人,只敢招呼一句,不敢上前。
团团担心他妈的二大爷追上来,看出几人跟他很生分依然走上去。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还没成家,就算早熟也不会跟团团有代沟。
聊几句几人就熟悉起来。几人先问团团是不是快毕业了,将来是不是能进大企业。团团回答还要上几年,然后没话找话问他们现在做什么工作。几人就说不会什么技术,在城里建筑队当小工。
团团感觉这个工作很危险,不希望明年再来从小姥爷口中说出以前爱跟他玩的谁谁没了,就问他们有没有想过去南方,南方甬城有很多家服装厂年年招人,不想进服装厂可以去家电厂或者皮鞋厂。
首都人民不想去外地,哪怕是农村人,也认为外地不如首都。
团团忽然想起许小军的邻居:“我同学的邻居准备办厂,想找几个识字又踏实的工人。工资没说多少,但说可以给奖金。他是做饮料的。你们要不要赌一把?”
“也在南方?”
团团:“在杭城。就当去长长见识。要嫌工资低就去进货,回来卖给往北边倒货的倒爷。”
这几年上面严打“投机倒把”,首都的倒爷选择北上。他们日日在城里干活,也听人说过倒货赚钱。年前还问过刘小叔怎么不去北边试试。刘小叔求稳,就说那边凶险,他赚点小钱养活一大家子就够了。
刘小叔都不敢去,进城不到两年的几人也不敢去。可有团团这座高山在跟前,谁也不想一直仰头看他。
不是出国,而是去团团同学那边,有熟人且听起来可以长见识又能赚钱,几人感觉可以试试。但这么大的事还要跟家人商量,几人就说商量好去找团团。
团团朝他二姥爷家看去,见门口没人,放心下来,带着几个表弟妹瞎晃悠。
几人回到家一说这事就被父母数落一顿,说他们不长脑子,长了眼睛也不知道看看自从刘家一窝穷鬼攀上苏笑笑变成什么样。
下午,苏笑笑刚吃过饭,这几家长辈就拎着农副产品去刘小叔家,请团团多费心。
张怀民深深地看一眼儿子,你真行!
第134章 不同寻常大勇,你单位是干啥的?……
团团不想理他爸,他可以在鬼门关走一趟,自己不能帮帮朋友啊。不需要他出钱,也不需要他费心,可能许小军的邻居还会感激许小军。
一举两得的事上哪儿找。
可这事团团不知道怎么继续,满脸讨好地看着妈妈。
苏笑笑无奈地请几人先坐,“团团说的这事我知道,去年暑假他去过杭城,回来就跟我说过。不过不知道现在还缺不缺人。好的老板的员工都很稳定。一旦跟他干,就不会再这山望着那山高。”
几人急了,一个劲问怎么办。
苏笑笑听刘庄说过,村委会装了电话,就像公用电话,谁都可以用,谁用谁给钱。苏笑笑问:“团团同学家有电话,叫他打电话问问?”
几人立刻想起村委会的电话。
苏笑笑问刘小叔:“大过年的,村委会没人吧?”
刘小叔希望杭城有自己人,可以让他们打听哪里的衣服好,他跟几个侄子直接去拿货:“我去找村长。”
刘家这几年富起来,腰板硬了,在村里说得上话。
年初七村长家亲戚该来的早来了,他闲着没事干,十分痛快地陪他去村委会。
许小军接到电话就跑去邻居家。五分钟后电话回过来,人家需要五个识字且品行端正的。可以老实巴交,也可以能说会道,性格方面没有要求。到这里他邻居安排食宿,但工资肯定没有首都高。要是工厂效益好,年底奖金就能赶上他们在首都一年的工资。
回到刘家,团团把这些告诉他妈妈,又补一句:“要是忍不住拿人家的东西,人家会报警。不过那个工厂有公家一半,比私企正规。”
那几家一听公家占一半,顿时觉着稳。紧接着就问团团他们什么时候过去。团团算算时间:“我建议这几天过去。坐车直达杭城,叫我同学去火车站接他们。”
团团的同学是航大的大学生。大学生肯定不敢乱来自毁前程。那几家长辈愈发放心,立刻回家收拾东西。
团团提醒:“打听一下去杭城的火车票。”
几人边走边说:“下午就去打听。”
庄小婶看人走远才问:“团团,你说的那事能成吗?”
“能踏踏实实的干就成。”团团道,“我说的这个工厂在杭城。我还认识一个大工厂在甬城,人家光保安就有七八个。”
庄小婶怀疑孩子吹牛:“听你的意思还认识人家工厂老板?”
“对啊。”团团点头。
庄小婶惊得呼吸一顿,反应过来就转向苏笑笑:“怀民的战友开的?”
苏笑笑:“我跟人不熟。团团跟人熟。那个老板比团团大七岁,我们随军那几年,团团经常找人玩儿。他爸是怀民的战友。”
团团今年十八,那个老板二十五?庄小婶不禁问:“二十五岁?办厂?”
苏笑笑点头:“他们家条件好,舅爷爷好像是大学老师,他打小就跟舅爷爷的朋友学画画。后来上的好像还是首都最高学府法律系,我和怀民加一起块也没有人家智商高。难得他性子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