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70节
刘庄的妻子实在忍不住:“那就是没有短板?”
苏笑笑点头。
刘庄不禁说:“这样的人不想成功都难。”
庄小婶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人,无法想象,“那就好。杭城这边不成,就叫他们去服装厂。咱也不算骗人。他们不去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那几家也是这样想的,杭城那活不能干就去甬城服装厂干一段时间,赚点钱把路混熟,到时候还不是想去哪儿去哪儿。
翌日上午,刘小叔就陪五人去团团家。
苏笑笑和张怀民上班去了,只能团团招待他们。
几人拎着大包小包累得不轻,团团叫他们歇十来分钟,他把许小军家的地址电话写一份,韩大菊工厂地址写一份,防止跟许小军似的搞丢了,两个地址两个人收着。
这五人有一人团团不认识。团团一问才知道他是其中一人表弟。年前刚满十六岁。娘早逝,前些年他爹娶了后娘,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再加上后娘生仨孩子,近几年看他的眼神不对,他就跑去姥姥家。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加上这少年的娘是跟他爹吵架喝药死的,害得他姥姥没了
闺女,他姥姥就不想养他。
他看出这一点特勤快,摘洋槐花爬到树梢上跟不要命似的,摘好就陪他姥姥进城卖洋槐花。当时他才十二岁。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姥姥见他可怜就把他留下。他有意控制饭量,表兄弟吃什么他都不羡慕,平时又勤快,他舅妈不撵他,他姥姥舅舅假装忘了,他就一直呆到现在。期间没回过家,就怕中午到家晚上被毒死。
刘小叔见团团盯着那个半大小子:“我找人打听过,十六岁可以打工。”
团团一看他神色就知道他不大,听到十六岁毫不意外:“可是他这么小,万一出点什么事——”
少年的表哥立刻说:“我爹娘和奶奶跟刘家几个叔伯大爷说好了,出了事算我们的。就算我那个姑父来闹,也有我们挡着,你放心吧。”
话说到这份上,团团也不好说别的:“饮料厂的工作不一定适合你们所有人。甬城那个服装厂不光要踩缝纫机的工人,还要仓管和送货的。你们要是谁有绘画天赋,跟老板签个长期合同,老板有可能教你们做衣服。”
几人忍不住皱眉,仿佛说哪有大老爷们做衣服的。
刘小叔解释:“团团说的这个老板就是男的,还在首都上过大学,厂里的衣服几乎都是他设计的。”
团团担心几人不长脑子惹怒钟二娃,故意点出:“他很厉害,还是高干子弟。”
“比你爸还高?”团团幼年玩伴之一问。
团团:“我没问。肯定不低。因为他爸爸一直在一线。”
几人都眼露精光。团团提醒:“他要有天赋的。去杭城的一路上你们想想擅长什么。杭城离甬城不远,早上去下午能回来,可以叫我同学许小军陪你们去看看。”
刘小叔提醒团团:“可以走了吧?”
团团看看时间,其实还早,再加上火车经常晚点,可能要在火车站等两个小时。团团想想几人没出过远门,又问他们的钱放哪儿的。
刘小叔提醒过他们车上贼多,钱都缝在内裤里面,兜里除了车票只有几块钱零钱。团团放心了,“走吧。”
果然,到车站等了快两个小时才上车。
翌日傍晚,团团用公用电话给许小军去个电话,许小军刚到家。
五人身上还有饼,韩大菊烧半锅米粥,几人用粥泡饼,吃好就去韩大菊豆腐厂休息。
许小军担心几人骗了团团,其实品行不端,所以还没告诉邻居,他打算先了解了解,确定不会给邻居惹祸再把他们带过去。
他们表示想去甬城看一下。许小军确定其中一人实在太小,干不了装卸饮料的活,也希望他能去服装厂。
翌日清晨,六人乘车去甬城。正好服装厂刚开工,厂里事多,厂长忙不过来,钟二娃在厂里帮忙。
以前许小军经常跟在钟大娃屁股后面,钟大娃又经常带着弟弟,所以他跟钟家几兄弟都很熟。
钟二娃给他个面子,把几人带到工作室,给每人一张纸一支笔,随便画什么。十分钟后,还就那个刚满十六岁的有点天赋,但他太急,下笔很慌。
团团在电话里跟许小军说了他的情况,许小军把钟二娃拉到一旁把他的事告诉钟二娃。钟二娃朝他看去,那少年一脸迫切。像他这种无家可归的,钟二娃估计把他留下,他会把厂当家。
钟二娃沉吟片刻,带他们去车间,又带他们去食堂和宿舍。五人一看包吃包住,工厂很大,跟他们听说的国营单位一样正规,顿时都想留下。
许小军急了,邻居还等他介绍的人开工呢。“二娃哥这里用不了这么多人。”许小军说着就给钟二娃使眼色。
钟二娃好笑:“厂里确实缺人,但缺踩缝纫机的。像保安装卸工以及销售人员,轮不到各位。我相信小军给你们介绍的工作也不错。如果实在干不下去,再来我这里也不迟。”
那个十六岁少年不禁问:“我呢?”
“你可以留下。我工作室缺个学徒工。包吃包住,每月五十块钱干吗?”
那个少年不假思索地点头,甭说五十,二十块钱也干。
许小军:“他是跟我们回去,还是怎么着?”
“行李带了吗?”
许小军摇头:“其实也没啥行李。”
没有牙刷牙膏,除了几件不合身的衣服和破被子,就只有一条灰不溜秋的毛巾,跟月球表面似的搪瓷缸子。
钟二娃:“那就别回去了。厂里有工作服。待会我给家里打个电话,我哥还没开学,对了,我哥是老师,叫他给你送几件衣服。我弟的旧衣服不介意吧?”
少年不敢介意,也没资格介意。
“那就这么定了。”钟二娃闻到饭菜香,带几人去食堂。
钟二娃想想他哥一个人能干掉一只鸡一盆汤和半筐馒头,就叫食堂给他盛四盆菜,端两筐馒头。
钟二娃客气几句“别客气,吃饱。”结果两筐馒头一个不剩,钟二娃只吃两个。许小军吃了七八个。他一边打嗝一边说:“二娃哥,你这里怎么连馒头都这么好吃?”
“做馒头的是北方人,全是她们一个个揉的,你说呢?”钟二娃朝他肩上一下,“难怪你成绩不错。”
许小军摇头:“那也没你学习好。不过,啥意思啊?”
“吃得多脑子发育好。”钟二娃起身,“我就不留你了。要不要我叫人开车送你们?”
许小军不客气。
钟二娃叫货车司机送他们去火车站。他把他的小徒弟交给厂长。他回办公室给他哥打电话。
下午,他振兴哥把东西送过来,钟二娃交给厂长,厂长把人安排到自己隔壁——重点培养的人必须不能跟普通工人瞎混。玩野了心学成后跑了,他们就亏大了。
晚上许小军一行才到家。晚饭后许小军就把人带去他邻居家。翌日清晨,四人去饮料厂。
饮料厂的规模跟服装厂没法比。四人不太乐意。但老板是个中年大叔,看起来跟他们的叔伯大爷一样和气,几人又不好意思拒绝他,就想先干着,挣了钱再说。
基本工资确实不多,但第二月生意好,每人拿了二十多块钱奖金。几人不再想着去甬城。第三月也拿到奖金,比上个月还多,几人决定干一年,一年后再说。
钟二娃发现他小徒弟就是一张白纸,虽然小学没上完,但机灵。钟二娃去服装学院买了全套教材,又买一本字典和词典,又把他妈教学的英语书找到,让他徒弟从头学起,同时也给他签了用工合同。
那个少年头几天搞卫生,后来被安排到车间学缝纫机。他心
里寻思是不是不好意思团团和许小军才把他留下。即便这样他心里也满是感激,至少天天都有活干,不用担心被撵走。
三月一号发工资,他拿二十五块钱,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钱到手里他傻了。大半夜睡不着,抱着被子哭。
厂长以为谁欺负他,心说不应该啊。厂里最年轻的也比他大四五岁,欺负他有什么成就感。
厂长敲敲门进去问他哭什么,他紧紧攥着钱打嗝。厂长故意逗他:“你是不是忘了还欠我几块钱?”
买内裤、袜子、牙刷、牙膏、水盆、洗脸盆以及毛巾的钱。原先他不愿意买,厂长说不能给老板丢人。他怕被赶走才买,买的都是最便宜的。
厂长此言一出他收起眼泪,一脸心疼地递出去五块钱。厂长装兜里:“睡觉!不许再哭!”
厂长见着钟二娃把此事告诉他,钟二娃才决定好好培养。四月份,他屋里堆满各种书籍,一边头疼一边感动。周末也不出去,就窝在宿舍看书学习,真把工厂当家。
待到八/九年立夏时节,工厂的工人很踏实,可高校乱了。陈大勇学校都没人上课。也没人去食堂吃饭。老葛急得四处找陈大勇。终于在操场一角找到他,看到他手里还拿着写着字的纸,不知道要干嘛。老葛不管他,二话不说拽着他就走。
陈大勇赶忙解释:“我有事!”
“我看你也有事!你是不是不想上了?”
陈大勇见他神色反常:“你咋了?”
“我问你咋了!国家大事跟你个学生有啥关系?你这么,这么——”老葛不识字,说不出大道理,“你这么为国家着想,我要是你老师,就把你安排到西北建设祖国!”
陈大勇心慌,不禁问:“葛大叔,你是不是听谁说了什么?”
“我不知道你说啥。我也不懂!我就知道你是学生。”
陈大勇的几个同学走过来:“老葛,别这么紧张,我们这多人——”
“多少人?当年多少知青不想下乡,最后不还是一个个被弄下乡。高考停了十年都不怕,还怕少你们一届?就是学校这些大学生都下乡,不就少四届?”老葛越说越来气,不好好上课,天天瞎胡闹,还学人喊口号,“你们想去我不拦着。陈大勇不去。你给我走!”
陈大勇不好意思抛下同学:“可是我们都商量好了——”
“你家有事,没时间去!”老葛吼其他学生,“你们家没事?回头被弄去支援边疆,让你们父母咋办?”
陈大勇:“我有个同学他家里有关系,他说——”
“有关系的人捅破天都不怕,你跟人比?”老葛见怎么说他都不听,想给他两巴掌,“苏团团打伤人进了公安局,他是公安局的小少爷。你也有这待遇?”
陈大勇顿时意识到他无依无靠。出身普通的同学也意识到没人给他们兜底。
老葛又吼一句:“走不走?”
“走走走,回家!”陈大勇寻思着要不去都不去,回头谁也别嫌谁孬种,“咱们一块出去吧,反正在学校也没事。”
老葛这一两年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养得不错,虽然比陈大勇大二十岁,可骨头硬手劲大,陈大勇被他拽得踉踉跄跄。
要是没人泼冷水,陈大勇和他的同学们会一直热血上头。老葛的样子让他们想起父母,又被老葛一吓唬,你看我我看你,磨磨蹭蹭跟上。
老葛上了公交车仍然攥着陈大勇,到航大下车,拽着他去学校。
陈大勇不禁问:“找苏团团?要不你在这儿,我去找。”
老葛不信他,让他在前面带路。俩人到教学楼附近,正琢磨接下来去哪儿,看到一人朝团团屁股上一脚转身就走。
陈大勇气得眼红:“那谁?反了他!老葛,你撒手!”
团团听到熟悉的声音,扯一把许小军就跑过来:“你俩咋来了?出什么事了?”
陈大勇指着远处的男子:“那人谁呀?凭什么打你?”
“那个啊?”团团不太好意思说,“我,我师兄。以前一起打篮球。他,他让我我滚回家!”
许小军耸耸肩:“还说再让他在校外或者学校里看到,他还打。”
“他打你就受着?”陈大勇不敢置信。
团团没想到他会动粗:“他听起来是为我好啊。再说,也打不过。他应该有什么消息,听说有同学组织游/行,不许我们掺和。”
难得还有这么冷静的学生。老葛心里感叹,也好奇父母怎么教的,“他父母干啥的?”
“他爷爷老革命,姥爷好像某军司令。我们有同学在校外看到过他坐军牌车。听说车牌不简单。”团团实话实说。
老葛看向陈大勇:“现在能回去了吧?”
陈大勇摇摇头。老葛脸色骤变。陈大勇赶忙说:“我们去找李小光和杨一名。”
苏笑笑点头。
刘庄不禁说:“这样的人不想成功都难。”
庄小婶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人,无法想象,“那就好。杭城这边不成,就叫他们去服装厂。咱也不算骗人。他们不去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那几家也是这样想的,杭城那活不能干就去甬城服装厂干一段时间,赚点钱把路混熟,到时候还不是想去哪儿去哪儿。
翌日上午,刘小叔就陪五人去团团家。
苏笑笑和张怀民上班去了,只能团团招待他们。
几人拎着大包小包累得不轻,团团叫他们歇十来分钟,他把许小军家的地址电话写一份,韩大菊工厂地址写一份,防止跟许小军似的搞丢了,两个地址两个人收着。
这五人有一人团团不认识。团团一问才知道他是其中一人表弟。年前刚满十六岁。娘早逝,前些年他爹娶了后娘,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再加上后娘生仨孩子,近几年看他的眼神不对,他就跑去姥姥家。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加上这少年的娘是跟他爹吵架喝药死的,害得他姥姥没了
闺女,他姥姥就不想养他。
他看出这一点特勤快,摘洋槐花爬到树梢上跟不要命似的,摘好就陪他姥姥进城卖洋槐花。当时他才十二岁。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姥姥见他可怜就把他留下。他有意控制饭量,表兄弟吃什么他都不羡慕,平时又勤快,他舅妈不撵他,他姥姥舅舅假装忘了,他就一直呆到现在。期间没回过家,就怕中午到家晚上被毒死。
刘小叔见团团盯着那个半大小子:“我找人打听过,十六岁可以打工。”
团团一看他神色就知道他不大,听到十六岁毫不意外:“可是他这么小,万一出点什么事——”
少年的表哥立刻说:“我爹娘和奶奶跟刘家几个叔伯大爷说好了,出了事算我们的。就算我那个姑父来闹,也有我们挡着,你放心吧。”
话说到这份上,团团也不好说别的:“饮料厂的工作不一定适合你们所有人。甬城那个服装厂不光要踩缝纫机的工人,还要仓管和送货的。你们要是谁有绘画天赋,跟老板签个长期合同,老板有可能教你们做衣服。”
几人忍不住皱眉,仿佛说哪有大老爷们做衣服的。
刘小叔解释:“团团说的这个老板就是男的,还在首都上过大学,厂里的衣服几乎都是他设计的。”
团团担心几人不长脑子惹怒钟二娃,故意点出:“他很厉害,还是高干子弟。”
“比你爸还高?”团团幼年玩伴之一问。
团团:“我没问。肯定不低。因为他爸爸一直在一线。”
几人都眼露精光。团团提醒:“他要有天赋的。去杭城的一路上你们想想擅长什么。杭城离甬城不远,早上去下午能回来,可以叫我同学许小军陪你们去看看。”
刘小叔提醒团团:“可以走了吧?”
团团看看时间,其实还早,再加上火车经常晚点,可能要在火车站等两个小时。团团想想几人没出过远门,又问他们的钱放哪儿的。
刘小叔提醒过他们车上贼多,钱都缝在内裤里面,兜里除了车票只有几块钱零钱。团团放心了,“走吧。”
果然,到车站等了快两个小时才上车。
翌日傍晚,团团用公用电话给许小军去个电话,许小军刚到家。
五人身上还有饼,韩大菊烧半锅米粥,几人用粥泡饼,吃好就去韩大菊豆腐厂休息。
许小军担心几人骗了团团,其实品行不端,所以还没告诉邻居,他打算先了解了解,确定不会给邻居惹祸再把他们带过去。
他们表示想去甬城看一下。许小军确定其中一人实在太小,干不了装卸饮料的活,也希望他能去服装厂。
翌日清晨,六人乘车去甬城。正好服装厂刚开工,厂里事多,厂长忙不过来,钟二娃在厂里帮忙。
以前许小军经常跟在钟大娃屁股后面,钟大娃又经常带着弟弟,所以他跟钟家几兄弟都很熟。
钟二娃给他个面子,把几人带到工作室,给每人一张纸一支笔,随便画什么。十分钟后,还就那个刚满十六岁的有点天赋,但他太急,下笔很慌。
团团在电话里跟许小军说了他的情况,许小军把钟二娃拉到一旁把他的事告诉钟二娃。钟二娃朝他看去,那少年一脸迫切。像他这种无家可归的,钟二娃估计把他留下,他会把厂当家。
钟二娃沉吟片刻,带他们去车间,又带他们去食堂和宿舍。五人一看包吃包住,工厂很大,跟他们听说的国营单位一样正规,顿时都想留下。
许小军急了,邻居还等他介绍的人开工呢。“二娃哥这里用不了这么多人。”许小军说着就给钟二娃使眼色。
钟二娃好笑:“厂里确实缺人,但缺踩缝纫机的。像保安装卸工以及销售人员,轮不到各位。我相信小军给你们介绍的工作也不错。如果实在干不下去,再来我这里也不迟。”
那个十六岁少年不禁问:“我呢?”
“你可以留下。我工作室缺个学徒工。包吃包住,每月五十块钱干吗?”
那个少年不假思索地点头,甭说五十,二十块钱也干。
许小军:“他是跟我们回去,还是怎么着?”
“行李带了吗?”
许小军摇头:“其实也没啥行李。”
没有牙刷牙膏,除了几件不合身的衣服和破被子,就只有一条灰不溜秋的毛巾,跟月球表面似的搪瓷缸子。
钟二娃:“那就别回去了。厂里有工作服。待会我给家里打个电话,我哥还没开学,对了,我哥是老师,叫他给你送几件衣服。我弟的旧衣服不介意吧?”
少年不敢介意,也没资格介意。
“那就这么定了。”钟二娃闻到饭菜香,带几人去食堂。
钟二娃想想他哥一个人能干掉一只鸡一盆汤和半筐馒头,就叫食堂给他盛四盆菜,端两筐馒头。
钟二娃客气几句“别客气,吃饱。”结果两筐馒头一个不剩,钟二娃只吃两个。许小军吃了七八个。他一边打嗝一边说:“二娃哥,你这里怎么连馒头都这么好吃?”
“做馒头的是北方人,全是她们一个个揉的,你说呢?”钟二娃朝他肩上一下,“难怪你成绩不错。”
许小军摇头:“那也没你学习好。不过,啥意思啊?”
“吃得多脑子发育好。”钟二娃起身,“我就不留你了。要不要我叫人开车送你们?”
许小军不客气。
钟二娃叫货车司机送他们去火车站。他把他的小徒弟交给厂长。他回办公室给他哥打电话。
下午,他振兴哥把东西送过来,钟二娃交给厂长,厂长把人安排到自己隔壁——重点培养的人必须不能跟普通工人瞎混。玩野了心学成后跑了,他们就亏大了。
晚上许小军一行才到家。晚饭后许小军就把人带去他邻居家。翌日清晨,四人去饮料厂。
饮料厂的规模跟服装厂没法比。四人不太乐意。但老板是个中年大叔,看起来跟他们的叔伯大爷一样和气,几人又不好意思拒绝他,就想先干着,挣了钱再说。
基本工资确实不多,但第二月生意好,每人拿了二十多块钱奖金。几人不再想着去甬城。第三月也拿到奖金,比上个月还多,几人决定干一年,一年后再说。
钟二娃发现他小徒弟就是一张白纸,虽然小学没上完,但机灵。钟二娃去服装学院买了全套教材,又买一本字典和词典,又把他妈教学的英语书找到,让他徒弟从头学起,同时也给他签了用工合同。
那个少年头几天搞卫生,后来被安排到车间学缝纫机。他心
里寻思是不是不好意思团团和许小军才把他留下。即便这样他心里也满是感激,至少天天都有活干,不用担心被撵走。
三月一号发工资,他拿二十五块钱,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钱到手里他傻了。大半夜睡不着,抱着被子哭。
厂长以为谁欺负他,心说不应该啊。厂里最年轻的也比他大四五岁,欺负他有什么成就感。
厂长敲敲门进去问他哭什么,他紧紧攥着钱打嗝。厂长故意逗他:“你是不是忘了还欠我几块钱?”
买内裤、袜子、牙刷、牙膏、水盆、洗脸盆以及毛巾的钱。原先他不愿意买,厂长说不能给老板丢人。他怕被赶走才买,买的都是最便宜的。
厂长此言一出他收起眼泪,一脸心疼地递出去五块钱。厂长装兜里:“睡觉!不许再哭!”
厂长见着钟二娃把此事告诉他,钟二娃才决定好好培养。四月份,他屋里堆满各种书籍,一边头疼一边感动。周末也不出去,就窝在宿舍看书学习,真把工厂当家。
待到八/九年立夏时节,工厂的工人很踏实,可高校乱了。陈大勇学校都没人上课。也没人去食堂吃饭。老葛急得四处找陈大勇。终于在操场一角找到他,看到他手里还拿着写着字的纸,不知道要干嘛。老葛不管他,二话不说拽着他就走。
陈大勇赶忙解释:“我有事!”
“我看你也有事!你是不是不想上了?”
陈大勇见他神色反常:“你咋了?”
“我问你咋了!国家大事跟你个学生有啥关系?你这么,这么——”老葛不识字,说不出大道理,“你这么为国家着想,我要是你老师,就把你安排到西北建设祖国!”
陈大勇心慌,不禁问:“葛大叔,你是不是听谁说了什么?”
“我不知道你说啥。我也不懂!我就知道你是学生。”
陈大勇的几个同学走过来:“老葛,别这么紧张,我们这多人——”
“多少人?当年多少知青不想下乡,最后不还是一个个被弄下乡。高考停了十年都不怕,还怕少你们一届?就是学校这些大学生都下乡,不就少四届?”老葛越说越来气,不好好上课,天天瞎胡闹,还学人喊口号,“你们想去我不拦着。陈大勇不去。你给我走!”
陈大勇不好意思抛下同学:“可是我们都商量好了——”
“你家有事,没时间去!”老葛吼其他学生,“你们家没事?回头被弄去支援边疆,让你们父母咋办?”
陈大勇:“我有个同学他家里有关系,他说——”
“有关系的人捅破天都不怕,你跟人比?”老葛见怎么说他都不听,想给他两巴掌,“苏团团打伤人进了公安局,他是公安局的小少爷。你也有这待遇?”
陈大勇顿时意识到他无依无靠。出身普通的同学也意识到没人给他们兜底。
老葛又吼一句:“走不走?”
“走走走,回家!”陈大勇寻思着要不去都不去,回头谁也别嫌谁孬种,“咱们一块出去吧,反正在学校也没事。”
老葛这一两年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养得不错,虽然比陈大勇大二十岁,可骨头硬手劲大,陈大勇被他拽得踉踉跄跄。
要是没人泼冷水,陈大勇和他的同学们会一直热血上头。老葛的样子让他们想起父母,又被老葛一吓唬,你看我我看你,磨磨蹭蹭跟上。
老葛上了公交车仍然攥着陈大勇,到航大下车,拽着他去学校。
陈大勇不禁问:“找苏团团?要不你在这儿,我去找。”
老葛不信他,让他在前面带路。俩人到教学楼附近,正琢磨接下来去哪儿,看到一人朝团团屁股上一脚转身就走。
陈大勇气得眼红:“那谁?反了他!老葛,你撒手!”
团团听到熟悉的声音,扯一把许小军就跑过来:“你俩咋来了?出什么事了?”
陈大勇指着远处的男子:“那人谁呀?凭什么打你?”
“那个啊?”团团不太好意思说,“我,我师兄。以前一起打篮球。他,他让我我滚回家!”
许小军耸耸肩:“还说再让他在校外或者学校里看到,他还打。”
“他打你就受着?”陈大勇不敢置信。
团团没想到他会动粗:“他听起来是为我好啊。再说,也打不过。他应该有什么消息,听说有同学组织游/行,不许我们掺和。”
难得还有这么冷静的学生。老葛心里感叹,也好奇父母怎么教的,“他父母干啥的?”
“他爷爷老革命,姥爷好像某军司令。我们有同学在校外看到过他坐军牌车。听说车牌不简单。”团团实话实说。
老葛看向陈大勇:“现在能回去了吧?”
陈大勇摇摇头。老葛脸色骤变。陈大勇赶忙说:“我们去找李小光和杨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