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72节
杨一名点头:“年后去市局报到。”
话音落下,门口出现一辆车。张怀民道:“看来不用年后。跟我去看看吧。”
司机下来看到张怀民立刻开车门。
杨一名愣住。陈大勇推他一把:“还不快?领导亲自带你!”
“哦哦哦!”杨一名激动地跑过去。
张怀民跟下属解释:“新来的实习法医。”
来接张怀民的刑警以前来过,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还记得一面之缘的杨一名。本以为就是苏团团的同学,没想到还是未来同事。礼让行人的时候,他伸出手:“你好。”
“你你好。”杨一名赶忙同他握手,顺嘴问,“出什么事了?”
刑警先请示张怀民:“直接去案发现场?”
张怀民颔首。
刑警也不清楚具体情况,说只知道一处四合院门口有血迹,邻居大妈因为公安局经常进行各种宣传,她担心破坏案发现场就没进去,直接报警。派出所民警过去一看到死了三个,两大一小,立刻报给市局。
此刻法医和痕检专家正往那边赶。
张怀民:“你们队长呢?”
“队长昨晚审到半夜,天蒙蒙亮——”刑警脸色微变,突然想起张怀民不许他们“刑讯逼供”,“不是那个嫌疑人拒不交代,是他耍我们队长。队长才说看谁耗得过谁。队长起不来,又是这么大的案子,我们不敢找局长,所以请您过去看看。”其实怕局长瞎指挥,所以才找张怀民。
张怀民不知内情信以为真:“嫌疑人耍你们队长什么意思?”
“队长怀疑同伙作案,也有证据表明同伙作案。我们认为两个,他说三个。我们查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查到第三个嫌疑人。可是查不到没法结案送审,我们只能继续。谁知昨天傍晚您刚下班,有个男同志拽俩女的来警局报案。队长当时想出去透透气换换脑子,看到他们就过去问出什么事了。原来是俩女的一个放哨一个动手,偷了男同志的钱包被男同志抓住还骂他非礼。队长叫我打电话给派出所把他们弄走,突然意识到那第三个嫌疑人是死者!”
杨一名惊呼:“死者?”
“死者被发现时死了好几天,面目失真,虽然我们有她照片,可真人跟照片肯定有区别,他照着真人描述,我们觉着眼熟,就认为确实有这个人,也没想到他这么大胆,以至于忽视了。”
张怀民:“第二个嫌疑人呢?他怎么说?”
“躲外地亲戚家去了。已经抓到,今晚就能带回来。”
张怀民看到车速慢下来:“到了?”
“到了。就在咱们局南边。”胡同口停车就没法过自行车,刑警就把车停路口,张怀民走着过去。
吵吵闹闹的死者亲友一听“我们领导来了”,乌泱泱全奔张怀民。张怀民怀疑接他过来的目的就是安抚死者家属。
张怀民跟死者家属聊两句就把人推给杨一名。杨一名不禁问:“我不进去?”
“有证件吗?”
杨一名没有,只能留在外面安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
张怀民到跟前问痕检专家:“熟人?”
刚到就知道是熟人作案,张局未免太神了吧。痕检专家问:“现金没了,可能是入室抢劫。”
“小偷通常不敢杀人。”张怀民不止一次在公交车上见过小偷,很了解他们,“抢/劫的可以去银行门口,没必要来这破旧四合院。再说了,大晚上的黑灯瞎火怎么抢?”
痕检专家:“也有可能小偷被发现,情急之下把人杀了?”
“小偷会提前踩点,被发现第一反应是跑。杀了一个不跑又杀俩,他就不怕被反杀?”张怀民冲做笔录的民警招招手,看看口供,邻居没有听见动静,说明死者跟凶手认识,“如果不是熟人作案,那嫌疑人肯定身手了得,瞬间杀死三人。这样的人收几个小弟,让小弟出去,他在家收钱不安全?”
痕检专家故意问:“也有例外吧?”
“实在查不到再考虑例外也不迟。”张怀民问,“你就说吧,是不是熟人作案。”
痕检专家把证物袋给他,里头是一把酸菜,“什么情况下你会把好好的酸菜丢了?”
“拿出来不吃被老鼠爬过。可不吃拿出来做什么?在哪儿发现的?”
痕检专家朝外看去:“胡同口垃圾桶旁。我看到这么好的酸菜多嘴问一句,街坊四邻都骂哪个败家子把好好是酸菜扔了。不是街坊四邻的东西,就只剩死者一家。我看过酸菜坛子,密封严实,说明这一家很珍惜东西。”停顿一下,“再问您一个问题,谁会给你酸菜?”
“非常熟悉的亲戚或邻居。”张怀民朝副队长等人看去,“他们去我们家,我们不好意思给酸菜。我去他们家也一样。”
老探员低声说:“邻居没有作案时间。”
张怀民:“查男性亲戚。既然钱没了,就先查经济状况。”
痕检专家:“突然想起张局以前在食堂说过,沾染了毒或者赌就没了人性?”
张怀民点头。
老探员眼睛一亮,出去转一圈,回来告诉张怀民,锁定嫌疑人。
第136章 我行我素他老丈人快不行了
抓到嫌疑人,张怀民让杨一名跟法医回警局,他乘公交车回家。
苏笑笑看到他来回不到俩小时别提多震惊:“这么快?”
“多人伤亡的案子十有八/九是仇杀,查查死者社会关系就能圈定嫌疑人。”张怀民倒杯水,“苏团团呢?”
苏笑笑:“找同学玩去了。”
“快放假了吧?”
苏笑笑点头:“下周。你没看小军把鞋都刷了。”
张怀民朝院里打量一圈,菜地旁边放了一排鞋,有单鞋有棉鞋,“难怪一大早起来往外倒腾。”
苏笑笑留许小军在她家过周末,许小军他妈韩大菊也大气,这两年回回给许小军准备一大包吃的用的。团团在学校的擦脸油、香皂几乎没买过,都是韩大菊准备的,用她的话说在南方买便宜。
他俩的几个室友也沾了不少光。
前些天突然下雪降温,苏笑笑给他俩送棉衣棉裤,看到他俩的室友差点不敢认。以前苏笑笑见过他们,脸上不是顶着高原红,就是晒得黑乎乎的。这次白白净净的,脸上和嘴角也没起皮,身上也没了怪味。
当时团团和许小军上厕所去了,他们帮他俩打饭,北风吹的跟下刀子似的,他们就请苏笑笑去宿舍。
苏笑笑不好意思进去,衣服给他们请他们转交。他们非说白天没事。其中一个同学先去宿舍吆喝“衣服穿好,我阿姨来了。”苏笑笑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过了一会儿那个同学从楼上伸出头来说:“苏阿姨,上来吧。”
苏笑笑一进宿舍楼就闻到各种怪味,心说这居住环境苏团团竟然没抱怨过。到他们宿舍,虽然乱,但空气中夹杂着肥皂、洗衣粉和各种护肤品的香味。苏笑笑朝柜子看去,一个同学就解释,“那些瓶瓶罐罐都是许小军的。我们托了他的福。”
苏笑笑就说:“在南方买这些东西便宜。就是背过来费点劲儿。”
当时周末,苏笑笑寻思着再过一天俩孩子就回来了,就没给他们准备吃的。团团的同学这么客气,苏笑笑才意识到应该买点吃的。所以周末苏笑笑去街上买一包重油重糖的零食——这个年代大部分学生家没什么钱,大学生长身体,航大课多,天天把那些东西当饭吃也不会横向发展。
话说回来,火车上不安全,每次回去许小军就用他的旧编织袋装换洗衣物或者给父母同学带的东西,身上不超过五十块钱,其中十块的贴身放,兜里只放几毛钱零钱坐公交车。
可许小军眼神清澈,衣服鞋子都不错,一看就是有钱的肥羊,于是被认定编织袋是伪装。
夜里三四点钟,许小军呼呼大睡,盯上他的人立刻行动,衣服鞋子编织袋,边边角角都没放过,结果搜到五毛三分。
几人不信看走眼,认为被耍了,可车上有乘警,他们只想要钱不想偿命,不敢动许小军,只能拿着钱骂骂咧咧走人。
早上醒来许小军看到原本穿在脚上的袜子掉地上,往裤兜里一掏,果然钱没了。许小军习惯性撇撇嘴,打开编织袋发现给同学带的烤鸭还在,忍不住骂蠢贼!
贼不是不惦记烤鸭,而是听说有个同行吃了人家的东西死了。家属认为是谋杀,医院也认定是毒死的。公安查到嫌疑人,人不但没有作案时间,也不认识死者。联想到死者是无业游民,怀疑家属有所隐瞒。刑警把家属带到公安局三言两语一吓唬,死者家属交代,死者在火车上上班。
打那以后小偷不敢碰入口的东西。
不过还没完,许小军下了火车,到火车站又被盯上。幸好他妈来接他,不需要他去厕所拆内裤掏钱。
韩大菊也只敢带几块钱,还一直攥手里,所以贼跟了一路啥也没捞到。
许小军自从遇到过不怀好意的人就提高警惕。上了公交车就发现被人盯上。下了车感觉那个视线没了,许小军想笑又觉着可悲,这才几年啊,世道就乱了。
学校放假早,他到家工厂还没放假。在家休息两天许小军就去饮料厂问问团团幼时玩伴什么时候回家,提醒他们把整钱存银行,身上不能超过五十块钱。最后又关心一下那个半大小子。
半大小子的表兄回答许小军下周末去甬城送货顺便提醒他。
许小军放心下来,就去找同学玩儿。
可怜团团不知道找谁玩儿。他开店的同学谈了对象,有空就跟对象在一块。杨一名在警局打杂,陈大勇上班,李小光不像团团导师抢着要,他能考上大学全靠团团硬拽,到了大学放松下来经常成绩低空飞过。他要考研就要好好准备年后的复试。
腊月中旬,大雪纷飞,苏笑笑买一筐炭和一个小炉子,娘俩在堂屋围炉煮茶。团团望着白花花的屋顶叹气:“妈妈,这就是长大了吗?”
没头没尾的,苏笑笑被他问糊涂了:“什么长大了?”递给他一个烤花生,“尝尝是不是比煮的好吃。”
团团:“以前我想一个人静静,杨一名个没眼力见儿的天天找我玩。现在反而是我不知道找谁玩儿。妈妈,以后我会不会跟你一样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啊?”
苏笑笑:“你只是一时不习惯——”
“习惯就好了?”
苏笑笑看着他一脸哀怨顿时觉着好笑:“没等你习惯,你就会发现时间不够用。下了班只想回家吃饭睡觉,甚至都不想做饭。”
团团:“这么累?”
苏笑笑点头:“所以是我选择家和单位两点一线。不是因为没人找妈妈逛街喝酒,妈妈不得不两点一线。”
“你同事还喝酒啊?”
苏笑笑好笑:“你认为我同事都跟我年龄相仿啊?你高中师兄师姐该毕业了吧?他们毕业后去哪儿上班?”
团团恍然大悟:“对啊。你单位也有很多跟我大小差不多的?妈妈,她们找你玩吗?”
“我是她们领导,她们下了班不想见到领导,不然就算在迪厅也觉着像上班。”苏笑笑道,“跟我年龄相仿的找过我,但我不喜欢跟她们聊天。不是说儿女怎么怎么不成器,就说孙子孙女,谁要听这些家长里短。”
苏笑笑跟同事出去过几次,她们见苏笑笑的衣服显气质,就找苏笑笑逛街,问苏笑笑的衣服在哪儿买的。
钟二娃的服装厂在首都有专卖店,苏笑笑把人带过去,她们一问价格就直呼穿不起。从店里出来还要打趣苏笑笑会花钱。
苏笑笑解释她只有拿到奖金才逛这家店,几人依然认为她不会过日子。还说女人应该好好打扮,但要量力而行。苏笑笑听了这话不高兴也没表现出来,也不再同她们出去。
她们邀请了几次苏笑笑都找借口溜,有一回在食堂吃饭几人逮住苏笑笑一人打趣。
事业单位又没法跳槽,闹僵了工作不好干,苏笑笑任由她们说个痛快。
晚上到家她把这几年在钟二娃店里买的好衣服都拿出来,几天一套轮着穿。到了夏天,苏笑笑的衣服便宜,幸好这些年没胖过,人衬衣服,她就一天一套。
苏笑笑还去团团同学店里选了许多跟衣服很搭的发饰,又去街上买几双鞋。街坊四邻大爷大妈看到她一周不重样就跟罗翠红白话,你儿媳妇升官了,肯定升了,比以前讲究。
张怀民却觉着她病得不轻,问她出什么事了。苏笑笑直接说小事。她要说没事,张怀民得查查。一听小事就想起她那年在医院门口大杀四方,忍不住为惹到她的人祈祷。
到了深秋时节,苏笑笑小腿裤配宽松的毛衣,或者牛仔裤配短款夹克。四十岁的人看背影像二十多岁,到前面看像三十来岁,经常有人跟她搭话。
起初局里几个领导没注意,连着半年她都打扮的跟明星似的,又听属下聊过,领导怀疑她家里出了变故导致她性情大变。
局长就找苏笑笑谈话,先夸她衣服好看,话锋一转问她跟丈夫感情如何,孩子在学校还好吗之类的。
苏笑笑一看误会大了,赶忙解释上半年收拾屋子,发现很多衣服没怎么穿过,再不穿她就老了。
领导放心下来,就说没事就好,穿好看点挺好,省得别人一听邮电部门就以为全是满身臭汗的大老爷们。
话音落下,门口出现一辆车。张怀民道:“看来不用年后。跟我去看看吧。”
司机下来看到张怀民立刻开车门。
杨一名愣住。陈大勇推他一把:“还不快?领导亲自带你!”
“哦哦哦!”杨一名激动地跑过去。
张怀民跟下属解释:“新来的实习法医。”
来接张怀民的刑警以前来过,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还记得一面之缘的杨一名。本以为就是苏团团的同学,没想到还是未来同事。礼让行人的时候,他伸出手:“你好。”
“你你好。”杨一名赶忙同他握手,顺嘴问,“出什么事了?”
刑警先请示张怀民:“直接去案发现场?”
张怀民颔首。
刑警也不清楚具体情况,说只知道一处四合院门口有血迹,邻居大妈因为公安局经常进行各种宣传,她担心破坏案发现场就没进去,直接报警。派出所民警过去一看到死了三个,两大一小,立刻报给市局。
此刻法医和痕检专家正往那边赶。
张怀民:“你们队长呢?”
“队长昨晚审到半夜,天蒙蒙亮——”刑警脸色微变,突然想起张怀民不许他们“刑讯逼供”,“不是那个嫌疑人拒不交代,是他耍我们队长。队长才说看谁耗得过谁。队长起不来,又是这么大的案子,我们不敢找局长,所以请您过去看看。”其实怕局长瞎指挥,所以才找张怀民。
张怀民不知内情信以为真:“嫌疑人耍你们队长什么意思?”
“队长怀疑同伙作案,也有证据表明同伙作案。我们认为两个,他说三个。我们查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查到第三个嫌疑人。可是查不到没法结案送审,我们只能继续。谁知昨天傍晚您刚下班,有个男同志拽俩女的来警局报案。队长当时想出去透透气换换脑子,看到他们就过去问出什么事了。原来是俩女的一个放哨一个动手,偷了男同志的钱包被男同志抓住还骂他非礼。队长叫我打电话给派出所把他们弄走,突然意识到那第三个嫌疑人是死者!”
杨一名惊呼:“死者?”
“死者被发现时死了好几天,面目失真,虽然我们有她照片,可真人跟照片肯定有区别,他照着真人描述,我们觉着眼熟,就认为确实有这个人,也没想到他这么大胆,以至于忽视了。”
张怀民:“第二个嫌疑人呢?他怎么说?”
“躲外地亲戚家去了。已经抓到,今晚就能带回来。”
张怀民看到车速慢下来:“到了?”
“到了。就在咱们局南边。”胡同口停车就没法过自行车,刑警就把车停路口,张怀民走着过去。
吵吵闹闹的死者亲友一听“我们领导来了”,乌泱泱全奔张怀民。张怀民怀疑接他过来的目的就是安抚死者家属。
张怀民跟死者家属聊两句就把人推给杨一名。杨一名不禁问:“我不进去?”
“有证件吗?”
杨一名没有,只能留在外面安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
张怀民到跟前问痕检专家:“熟人?”
刚到就知道是熟人作案,张局未免太神了吧。痕检专家问:“现金没了,可能是入室抢劫。”
“小偷通常不敢杀人。”张怀民不止一次在公交车上见过小偷,很了解他们,“抢/劫的可以去银行门口,没必要来这破旧四合院。再说了,大晚上的黑灯瞎火怎么抢?”
痕检专家:“也有可能小偷被发现,情急之下把人杀了?”
“小偷会提前踩点,被发现第一反应是跑。杀了一个不跑又杀俩,他就不怕被反杀?”张怀民冲做笔录的民警招招手,看看口供,邻居没有听见动静,说明死者跟凶手认识,“如果不是熟人作案,那嫌疑人肯定身手了得,瞬间杀死三人。这样的人收几个小弟,让小弟出去,他在家收钱不安全?”
痕检专家故意问:“也有例外吧?”
“实在查不到再考虑例外也不迟。”张怀民问,“你就说吧,是不是熟人作案。”
痕检专家把证物袋给他,里头是一把酸菜,“什么情况下你会把好好的酸菜丢了?”
“拿出来不吃被老鼠爬过。可不吃拿出来做什么?在哪儿发现的?”
痕检专家朝外看去:“胡同口垃圾桶旁。我看到这么好的酸菜多嘴问一句,街坊四邻都骂哪个败家子把好好是酸菜扔了。不是街坊四邻的东西,就只剩死者一家。我看过酸菜坛子,密封严实,说明这一家很珍惜东西。”停顿一下,“再问您一个问题,谁会给你酸菜?”
“非常熟悉的亲戚或邻居。”张怀民朝副队长等人看去,“他们去我们家,我们不好意思给酸菜。我去他们家也一样。”
老探员低声说:“邻居没有作案时间。”
张怀民:“查男性亲戚。既然钱没了,就先查经济状况。”
痕检专家:“突然想起张局以前在食堂说过,沾染了毒或者赌就没了人性?”
张怀民点头。
老探员眼睛一亮,出去转一圈,回来告诉张怀民,锁定嫌疑人。
第136章 我行我素他老丈人快不行了
抓到嫌疑人,张怀民让杨一名跟法医回警局,他乘公交车回家。
苏笑笑看到他来回不到俩小时别提多震惊:“这么快?”
“多人伤亡的案子十有八/九是仇杀,查查死者社会关系就能圈定嫌疑人。”张怀民倒杯水,“苏团团呢?”
苏笑笑:“找同学玩去了。”
“快放假了吧?”
苏笑笑点头:“下周。你没看小军把鞋都刷了。”
张怀民朝院里打量一圈,菜地旁边放了一排鞋,有单鞋有棉鞋,“难怪一大早起来往外倒腾。”
苏笑笑留许小军在她家过周末,许小军他妈韩大菊也大气,这两年回回给许小军准备一大包吃的用的。团团在学校的擦脸油、香皂几乎没买过,都是韩大菊准备的,用她的话说在南方买便宜。
他俩的几个室友也沾了不少光。
前些天突然下雪降温,苏笑笑给他俩送棉衣棉裤,看到他俩的室友差点不敢认。以前苏笑笑见过他们,脸上不是顶着高原红,就是晒得黑乎乎的。这次白白净净的,脸上和嘴角也没起皮,身上也没了怪味。
当时团团和许小军上厕所去了,他们帮他俩打饭,北风吹的跟下刀子似的,他们就请苏笑笑去宿舍。
苏笑笑不好意思进去,衣服给他们请他们转交。他们非说白天没事。其中一个同学先去宿舍吆喝“衣服穿好,我阿姨来了。”苏笑笑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过了一会儿那个同学从楼上伸出头来说:“苏阿姨,上来吧。”
苏笑笑一进宿舍楼就闻到各种怪味,心说这居住环境苏团团竟然没抱怨过。到他们宿舍,虽然乱,但空气中夹杂着肥皂、洗衣粉和各种护肤品的香味。苏笑笑朝柜子看去,一个同学就解释,“那些瓶瓶罐罐都是许小军的。我们托了他的福。”
苏笑笑就说:“在南方买这些东西便宜。就是背过来费点劲儿。”
当时周末,苏笑笑寻思着再过一天俩孩子就回来了,就没给他们准备吃的。团团的同学这么客气,苏笑笑才意识到应该买点吃的。所以周末苏笑笑去街上买一包重油重糖的零食——这个年代大部分学生家没什么钱,大学生长身体,航大课多,天天把那些东西当饭吃也不会横向发展。
话说回来,火车上不安全,每次回去许小军就用他的旧编织袋装换洗衣物或者给父母同学带的东西,身上不超过五十块钱,其中十块的贴身放,兜里只放几毛钱零钱坐公交车。
可许小军眼神清澈,衣服鞋子都不错,一看就是有钱的肥羊,于是被认定编织袋是伪装。
夜里三四点钟,许小军呼呼大睡,盯上他的人立刻行动,衣服鞋子编织袋,边边角角都没放过,结果搜到五毛三分。
几人不信看走眼,认为被耍了,可车上有乘警,他们只想要钱不想偿命,不敢动许小军,只能拿着钱骂骂咧咧走人。
早上醒来许小军看到原本穿在脚上的袜子掉地上,往裤兜里一掏,果然钱没了。许小军习惯性撇撇嘴,打开编织袋发现给同学带的烤鸭还在,忍不住骂蠢贼!
贼不是不惦记烤鸭,而是听说有个同行吃了人家的东西死了。家属认为是谋杀,医院也认定是毒死的。公安查到嫌疑人,人不但没有作案时间,也不认识死者。联想到死者是无业游民,怀疑家属有所隐瞒。刑警把家属带到公安局三言两语一吓唬,死者家属交代,死者在火车上上班。
打那以后小偷不敢碰入口的东西。
不过还没完,许小军下了火车,到火车站又被盯上。幸好他妈来接他,不需要他去厕所拆内裤掏钱。
韩大菊也只敢带几块钱,还一直攥手里,所以贼跟了一路啥也没捞到。
许小军自从遇到过不怀好意的人就提高警惕。上了公交车就发现被人盯上。下了车感觉那个视线没了,许小军想笑又觉着可悲,这才几年啊,世道就乱了。
学校放假早,他到家工厂还没放假。在家休息两天许小军就去饮料厂问问团团幼时玩伴什么时候回家,提醒他们把整钱存银行,身上不能超过五十块钱。最后又关心一下那个半大小子。
半大小子的表兄回答许小军下周末去甬城送货顺便提醒他。
许小军放心下来,就去找同学玩儿。
可怜团团不知道找谁玩儿。他开店的同学谈了对象,有空就跟对象在一块。杨一名在警局打杂,陈大勇上班,李小光不像团团导师抢着要,他能考上大学全靠团团硬拽,到了大学放松下来经常成绩低空飞过。他要考研就要好好准备年后的复试。
腊月中旬,大雪纷飞,苏笑笑买一筐炭和一个小炉子,娘俩在堂屋围炉煮茶。团团望着白花花的屋顶叹气:“妈妈,这就是长大了吗?”
没头没尾的,苏笑笑被他问糊涂了:“什么长大了?”递给他一个烤花生,“尝尝是不是比煮的好吃。”
团团:“以前我想一个人静静,杨一名个没眼力见儿的天天找我玩。现在反而是我不知道找谁玩儿。妈妈,以后我会不会跟你一样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啊?”
苏笑笑:“你只是一时不习惯——”
“习惯就好了?”
苏笑笑看着他一脸哀怨顿时觉着好笑:“没等你习惯,你就会发现时间不够用。下了班只想回家吃饭睡觉,甚至都不想做饭。”
团团:“这么累?”
苏笑笑点头:“所以是我选择家和单位两点一线。不是因为没人找妈妈逛街喝酒,妈妈不得不两点一线。”
“你同事还喝酒啊?”
苏笑笑好笑:“你认为我同事都跟我年龄相仿啊?你高中师兄师姐该毕业了吧?他们毕业后去哪儿上班?”
团团恍然大悟:“对啊。你单位也有很多跟我大小差不多的?妈妈,她们找你玩吗?”
“我是她们领导,她们下了班不想见到领导,不然就算在迪厅也觉着像上班。”苏笑笑道,“跟我年龄相仿的找过我,但我不喜欢跟她们聊天。不是说儿女怎么怎么不成器,就说孙子孙女,谁要听这些家长里短。”
苏笑笑跟同事出去过几次,她们见苏笑笑的衣服显气质,就找苏笑笑逛街,问苏笑笑的衣服在哪儿买的。
钟二娃的服装厂在首都有专卖店,苏笑笑把人带过去,她们一问价格就直呼穿不起。从店里出来还要打趣苏笑笑会花钱。
苏笑笑解释她只有拿到奖金才逛这家店,几人依然认为她不会过日子。还说女人应该好好打扮,但要量力而行。苏笑笑听了这话不高兴也没表现出来,也不再同她们出去。
她们邀请了几次苏笑笑都找借口溜,有一回在食堂吃饭几人逮住苏笑笑一人打趣。
事业单位又没法跳槽,闹僵了工作不好干,苏笑笑任由她们说个痛快。
晚上到家她把这几年在钟二娃店里买的好衣服都拿出来,几天一套轮着穿。到了夏天,苏笑笑的衣服便宜,幸好这些年没胖过,人衬衣服,她就一天一套。
苏笑笑还去团团同学店里选了许多跟衣服很搭的发饰,又去街上买几双鞋。街坊四邻大爷大妈看到她一周不重样就跟罗翠红白话,你儿媳妇升官了,肯定升了,比以前讲究。
张怀民却觉着她病得不轻,问她出什么事了。苏笑笑直接说小事。她要说没事,张怀民得查查。一听小事就想起她那年在医院门口大杀四方,忍不住为惹到她的人祈祷。
到了深秋时节,苏笑笑小腿裤配宽松的毛衣,或者牛仔裤配短款夹克。四十岁的人看背影像二十多岁,到前面看像三十来岁,经常有人跟她搭话。
起初局里几个领导没注意,连着半年她都打扮的跟明星似的,又听属下聊过,领导怀疑她家里出了变故导致她性情大变。
局长就找苏笑笑谈话,先夸她衣服好看,话锋一转问她跟丈夫感情如何,孩子在学校还好吗之类的。
苏笑笑一看误会大了,赶忙解释上半年收拾屋子,发现很多衣服没怎么穿过,再不穿她就老了。
领导放心下来,就说没事就好,穿好看点挺好,省得别人一听邮电部门就以为全是满身臭汗的大老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