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9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团团担心邻居们误以为他爱看书,以后没法出去玩。他听他妈说过,这里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等等,他还想一一体验,赶忙拆开一箱:“不是。我的玩具摆件。”拆开一个铜乌龟,比他巴掌小,有苏笑笑拳头那么大,他递给一个小孩,五六岁,估计是哪个领导的长孙。
  小孩的爷爷正是先前说话的领导,见状不禁说:“包浆了?老物件啊。不能给他,你收着吧。”
  团团笑着说:“潘家园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是真的说明跟他有缘。”塞小孩手里,注意到两个十来岁的男孩女孩,估计是他爸下属的儿女。看年龄和计划生育时间,估计来自两个家庭。团团又拆两个,一个喜鹊登梅,一个铜马,马给男孩,铜做的喜鹊登梅给女孩。
  邻居们顿时不好意思,把孩子往外撵。
  团团指着箱子:“没事的,还有好几个呢。”
  张怀民的领导开口:“放你书架上。”对他大孙子说,“跟哥哥姐姐玩儿去。”
  挤进来没有得到玩具的小孩左躲右闪就是不走。团团看看他们的年龄把书拆开:“看不看武侠小说?温梁古金,这里全都有。随便挑随便选,都是我上初中和高中时看的。”
  说这话的要是别人,家长们肯定担心孩子学坏。团团没有学坏,说明小孩能不能成才跟看不看武侠小说关系不大。再一听说团团看过了,家长们就让孩子们道谢。
  团团不拘小节席地而坐,把整箱小说拿出来,先送“金”再送“古”,一人一套。金和古加一块送了二十一套,大孩小孩都心满意足地出去了。
  领导看到张怀民要收拾房间就叫众人出去。到门外还没下楼梯他就感叹:“团团这孩子真好。”
  苏笑笑来的路上还寻思明儿买点什么,或者去村里弄些城里人不好买的土特产拜访邻居,现在看来什么也不用买,邻居还有可能送她土特产。
  张怀民很是欣慰地揉揉团团的脑袋。
  团团仰头问:“是不是觉着养儿千日用儿一时?”
  “收拾你的东西吧。”张怀民给他一记爆栗,想起什么,“那三个铜摆件真不是古玩?”
  团团:“算是吧。我买那几样的时候刚改革开放,还没人敢造假。建国后百废待兴,什么都要票,也没法造假。至少是民国时期的东西。至于是不是秦汉或者明清,真要看他们运气。”
  杨一名想起先前同团团聊的那件事,等苏笑笑和张怀民去主卧拆箱,他小声说:“那个铜‘痰盂’我们找人问了。上面没有文字不值钱。但也比咱俩预估的多。因为没有文字没法研究,红伟的老同事也没有劝我们捐出去。只说真想卖他可以联系买主。你说要不要给他中介费?万一老教授清高认为我们侮辱他怎么办?”
  团团朝陈大勇看去:“他路子广。真能卖个大价钱,叫他弄两支野山参,你和朱红伟送过去。”
  杨一名拍地:“看我的脑子。就这么定了。房子我来选,选好了你们负责过户。回头也不许说这不好那不好。”
  李小光擦着书架说:“白捡的东西,别说房子,就是让我住车库,我也绝无二话!”
  话音落下,听到敲门声,团团勾头说:“直接进。”
  来人五十多岁,是个和气的大妈,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看着团团就笑:“忙完了解解渴。”
  团团赶忙起来接过去:“谢谢阿姨。”
  “叫阿姨多生分!”
  团团笑着点头:“谢谢大妈。也谢谢我大爷!”
  来人以前在街道工作,后来到了妇联,听到“大妈”这个称呼很亲切,就跟她还没退休似的,“慢慢吃,盘子等我回头过来拿。”
  团团把人送下来就到父母房门口:“这阿姨有事吧?”
  第155章 懂得生活我小时候这么调皮啊?……
  苏笑笑还没来得及出去人就走了。听到团团喊大妈,说明年龄比她大。从年龄推算她爱人的职位,估计在张怀民上面:“不太可能找你爸办事。估计有点私事。比如叫你给她小儿子补课。”
  团团不禁说:“我高中毕业多少年了?”
  “回头看看她怎么说。”苏笑笑打开衣柜,闻到木头味,对张怀民道,“睡觉拉上窗帘别关窗。”
  张怀民:“有没有除味剂?”
  “回头我去街上看看。”苏笑笑关上柜门。
  天气炎热,苏笑笑没有买肉,怕肉坏了。她打算过几天买了冰箱再买肉。苏笑笑看看手表就对团团说:“我煮两把挂面,炒一碗鸡蛋酱,中午吃凉拌面?”
  张怀民:“出去吃吧。”
  “外面那么热,在家随便吃点。”团团想起什么,“大勇,陈大勇,有没有跟你同事说车用到什么时候?”
  陈大勇走到门边:“我说帮长辈搬家。同事说周末没人用车,明早送过去也行。”
  “那就在家吃吧。吃过饭歇一会,外面不热了再回去?”
  陈大勇点点
  头:“苏阿姨,随便做点就行。”
  苏笑笑:“你想吃大鱼大肉也没有啊。”
  书桌书架擦干净,团团打开风扇把书摆上去。
  看着不多,等几人摆好衣服又汗湿了。
  团团找到拖把拖两遍就关上门去收拾他的卧室。
  几人先拖地,然后穿着袜子进去铺床,最后一件衣服放柜子里,几人倒在地上长吁短叹:“没想到家务活这么累。”
  团团庆幸他这边没有阳台,不然还要擦阳台。
  几人快睡着了,张怀民过来敲门。他们去卫生间洗洗脸,苏笑笑就把面端出来。除了面还有昨天蒸的馒头。团团和他朋友们真饿了,西瓜、馒头和面吃完,他们带过来的水也喝得一干二净。
  苏笑笑叫他们去团团卧室休息。
  衣物太脏,几人就坐地上靠墙上闭目养神。
  这半天又热又累,再加上饭后血糖上来,不到十分钟就睡着了。张怀民开他的车出去买一箱饮料用水冰上,想提醒他们渴了有饮料,推开门一看,几个大小伙子躺在地上。
  张怀民注意到鞋在门外,地板砖干净的可以当镜子,再加上天气热,就没把他们叫起来去床上睡。
  张怀民轻轻带上卧室门,听到敲门声,他转身打开房门,先前送西瓜的大姐进来。张怀民记得她,正是她孙子收了团团的小乌龟。张怀民家的木制沙发还没收拾好,就说:“大姐随便坐。”去厨房拿一瓶饮料,“忘了烧水。”
  大姐笑着接过去,看到苏笑笑拿掉围裙过来,不见团团跟出来:“你家团团呢?”
  苏笑笑朝隔壁看去:“睡着了。您找他啊?”
  “我不找他。”大姐一想她确实找团团,但是又不好意思,就看着苏笑笑欲言又止。
  苏笑笑累半天真不想接茬,可第一天过来总要给邻居留下好印象:“有事吧?您直说,这里又没有外人。”
  大姐不自在地笑了笑:“那我就直接问了。你家团团有对象没有啊?”
  苏笑笑和张怀民愣住了。
  夫妻俩想过各种可能,唯独没料到房子还没收拾好就有人给团团介绍对象。她就没发现团团其实很幼稚吗。
  那当然是没有发现。
  就说这位大姐的儿子,比团团大七八岁,这大姐给孙子炖只鸡,她儿子啃鸡腿,让孙子吃鸡翅膀,美其名曰吃鸡翅可以飞得更高。哪像团团刚来就知道送小朋友礼物。
  关键大姐的儿子没有团团学习好,给他找专人补习才考上经贸学校,还是比陈大勇低几十分的经贸学校。
  大姐见俩人都不说话,越发不好意思:“是不是有点唐突啊?”
  苏笑笑下意识摇头:“不不是,主要是团团这几年没打算找对象。你说谈个五六年再结婚,人家姑娘等得起吗?就算姑娘愿意,那三十多岁生孩子也危险。”
  大姐问:“是不是没有遇到合适的?”
  “有合适的也处不长。他经常一走两三个月,我们想给他送点东西都不知道去哪儿找人,这日子还不如军属。”
  大姐想说怎么会,忽然想起刚才在家吃饭,她儿子就说这事不成,人家科研人员都是找同事。
  大姐不了解科研人员,她了解她儿子,一天到晚胡说八道。可是苏笑笑也这样说,大姐不由得相信:“他这么忙以后怎么结婚生孩子啊?”
  苏笑笑看向张怀民:“我俩想好了,再过几年我退休了,团团三十岁左右找个比他小三四岁的,女方二十七八,正好不耽误生孩子。他俩要是都忙,我们帮他照顾,就当养个小儿子或者小女儿。”
  张怀民点头。
  大姐感到十分可惜,忽然想起团团的同学也不错:“他的几个同学呢?”
  夫妻二人又愣了一下,心说这大姐是不是退休后太闲啊。
  再一想以前她从事的工作可不就是家长里短吗。
  这样的人突然闲下来会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苏笑笑心里表示理解:“法医杨一名结婚了。在国企的陈大勇媳妇都怀孕了。就是在师大教书的和在地质局的因为去年才毕业,应该还没有遇到合适的。”
  “应该?”大姐疑惑。
  苏笑笑:“团团不许我催他们。”
  大姐愈发觉着团团懂事,多好的孩子,怎么就二十三,不是二十五六岁啊。要是二十五岁,谈两三年结婚正合适。
  张怀民看着大姐的神色顿时不禁为他家小苏同志感到担忧:“不如你帮小光和红伟看看?”
  苏笑笑附和:“要不我说说他俩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首都普通家庭。”
  这年头贫富差距不大。虽然首都也有很多人有跑车有豪宅,但怎么发家的懂的都懂。比起那样的家庭,这大姐更愿意帮普通家庭的孩子保媒拉纤,至少普通家庭惹出了事不会连累她丈夫。
  大姐叫苏笑笑详细说说。
  苏笑笑:“先说李小光?他父母好相处,老实巴交。李小光都能管住他们。所以小光的爷爷也能管住他们。李家就这老头难缠。”
  “多难缠?”大姐很好奇。
  苏笑笑:“假清高穷讲究。”
  “这样啊?”大姐放心了,“这样的人我遇到过。不跟他住一块就行。那个李小光有房子吧?”
  苏笑笑:“李家是个小四合院,他爸妈和他爷住正房,两边厢房是他哥跟他的。李小光单位有房子,不过是单位宿舍。他哥平时住他爸单位分的房子,周末或者不忙就回家。”
  大姐心说,这住房也不宽裕。
  “那朱家呢?”
  苏笑笑顿时明白她什么意思,没有看上李家,“朱家是半个四合院。那个年代很多房子空着,政府就把没有房子的安排进去。朱家当时跟别人分到一起,两家就在中间砌了一道墙。”
  “房子还不是朱家的?”
  苏笑笑:“好像上面给**了。朱红伟单位有房。他们单位缺老师,朱红伟一毕业就分到一居室。我听团团说过,一梯三户,他是中间户,客厅和卧室都朝南。挺好的。”
  大姐挤出一丝笑点了点头:“我帮他俩留意着。”
  苏笑笑把刷好的盘子拿过来,大姐见状起身接过盘子顺便告辞。
  张怀民关上门到客厅才说:“这是没看上啊?”
  苏笑笑:“她爱人可是部里的领导,看不上普通工人的子女很正常。再说,她介绍的人小光和红伟敢娶吗?不是人人都像大勇的岳父岳母那么和善。”
  一墙之隔,五个大小伙子耳朵贴着墙,可惜什么也没听清。陈大勇转过身叹气:“这边的房屋质量太好了吧?我租的那房子,隔壁那对夫妻是哭是闹我能听得一清二楚。”
  几人只是累不是困,眯一会就歇过乏。那大姐进来的时候他们就有点想醒。张怀民请大姐坐下,他们听到说话声就睁开眼。杨一名打开门听到陌生的声音,怕出去尴尬轻轻把门关严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