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魏倩端起茶盏,看着碧绿的茶汤在白玉杯中荡漾,饮了一口,这茶香清冽,入口回甘,让人不由得放松下来。
“寒舍简陋,魏相勿要介怀,不知这茶与点心可合了口味?”张良饮了一口茶,他很是喜欢咸阳造出的陶瓷,家中摆放吃食器物,皆换了此物。
魏倩放下茶盏,对上张良含笑的眉目,张良是个看似好相处,但谁也无法更近一步的人,就是陈平,与他也是客气之多。向来粗口脏话不断的刘邦,对上他也客气几分,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张良的写照。
“茶是好茶,只是子房今日相邀,恐怕不只是为了论茶道吧?”
“魏相果然慧眼如炬,实不相瞒,今日邀魏相前来,是想为魏相引荐一人。”
话音未落,魏相便看向席间跽坐的第三人,那人身着玄色长袍,相貌平庸,若是走在市集,也并不引人注目,但脊背挺得笔直,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清贵之气。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腰间别着的一柄青铜短剑,剑鞘上刻着繁复的纹路。
“这位是南仲,曾经是我的师弟,后入了法家,却并未被李斯提携入朝,而是成了沙场宿将。”张良娓娓道来,短短几句轻描淡写又细说了南仲的半生。
南仲起身向她拱手行礼,“今日得见魏相,仲之幸也。”
“南先生不必多礼,既是子房所荐,必是大才,倩安能受之。”
南仲从容落座,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递与她,西筠忙上前接过,转身递与她。
魏倩有些不明所以,接过竹简,展开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上面写的是她未来得及也不准备动的法,南仲写得很不错,是汉王的约法三章延伸版,每一点都可当得算是她想要的标准答案。
可惜汉初的法至少十年内不能改,人心不能动。
“先生大才。”她由衷赞叹,“不知可愿入朝为官?倩愿为先生荐。”
南仲却摇头,“仲出身微寒,并无入仕之意,昔日为将,还是蒙将军数次征辟提携,实难拒之,才从之。虽秦已亡,但仲仍是秦将,身份尴尬,不欲再入新朝。”
他顿了顿,又道,“但若是魏相需要,仲可投魏相门下,为相府门客。”
魏倩对南仲的直白有些愣了愣,“先生能请动子房相邀,却只愿投于丞相府?”
这就好比有实力保送北大,甚至请动教授亲自来,结果却是请北大教授荐他入普通一本,连211都不是。
这脑回路魏倩有些想不明白,毕竟她府上门客是很多的,墨家弟子不都是?
做丞相属官,怎么可能比得上朝中大臣?
南仲三十有五,这个年岁在秦时并不小,他师从名家,游学四方,也与子房一般亡国于秦,但他家族隐退得以保全,他做过秦吏,又被蒙恬提拔为将军,秦的军队四散,他又变为了白身。
功名利禄过于虚妄,说一句俗言,他确实看破红尘,本欲隐退山林,却被魏相出仕以来的事迹所折服,魏相年少,但魏相的大义与思想,宣于魏女纸上时,他就知道,他终于得遇明主。
新王就算要用法家,也不可能用他这旧时秦将,于其郁郁不得志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员,不如在丞相府当幕僚,看这天下百家纷纷扰扰。
“魏相若不嫌仲才薄,仲愿投于丞相府,为魏相门客。”
魏倩再次得到回复,便仔细看向南仲,最后对上他清明的眼睛。她再看向子房,见他置身事外的模样磨了磨牙,这一瞬间,她特别怀念萧何,萧何推荐人才,怎么也不会带人来后就这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先生愿来,自是喜不自胜,但倩不明白,先生既决定出仕,为何不入朝却想着来倩府上呢?”
南仲的声音字正腔圆,又清朗如泉。“因为魏相令仲心折,百家皆有所长,治国怎可独用一家?而魏相缺仲,墨农一根筋,仲害怕魏相被带入了沟里。”
魏倩看着他,“过些日子,百家皆有求于我,皆愿投靠于我,先生如何敢断定,倩非先生不可呢?”
南仲依旧不徐不疾,“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百家有求于魏相时,自然俯首,忍一时之气,可魏相能让百家有求于多久呢?更何况等长安学府一盖,建成之后,难道不是魏相更怕百家掀桌不干吗?”
“竖子无状,先生莫要见怪。”魏倩直了身子拱手礼道。“先生既然有此心意,倩自当欣然接纳。丞相府虽不比朝堂显赫,但却是倩推行新政、实现抱负之地。先生愿来相助,倩感激不尽。”
南仲拱手亦还一礼,“魏相过誉了,仲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魏相所托。”
张良在一旁含笑看着两人,魏倩虽年少,但胸怀大志,心系天下,正是南仲所寻找的明主。功成名就隐退是一段佳话,默默无闻隐退那是躺平,辜负一生所学。
魏倩转向张良,不复生疏客套,她笑得情真意切起来,“子房,今日多谢你引荐南先生。倩得此大才,实乃幸事。”
张良是清楚魏倩德性的,他饮尽杯中茶,才慢悠悠道,“魏相客气了。良与南仲本是同门,深知其才华与抱负。今日引荐,不过是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魏倩点头道,“子房之助,倩铭记于心。日后若有需要,倩定当全力相助。”
虽然她也不知她能帮张良什么,但客气话还是得说到位的。
张良拱手与其笑言,“魏相言重了,内子与厅堂摆上了宴,此时想必菜肴已上齐,有不合口味之处,多多包涵。”
他们在宴席上相谈甚欢,张不疑却坐了小孩这桌,与张辟疆大眼瞪小眼,宴席散后,魏倩与南仲一道返回丞相府,张良出门相送时,张不疑准备跟上去,被扯住命运的后领,他走了几步原地踏步,看魏府马车已调头而去,回头对上他爹的眼睛。
“咋了,阿父?”
“你当你回门呢?”
张不疑看他要上家法,蹦起来,“阿父,注意形象啊,打我我是皮糙肉厚,但你仙风道骨的仙人形象就崩了啊。”
……
“嘶——”张不疑疼得嘶一声,看着魏倩拍了拍他背上伤肿处的手,眼睛瞳孔地震,开始不可置信的瞪着兴灾乐祸的魏倩。
魏倩也觉得自己笑得有些不地道,但她忍不住,她收回手咳了咳,企图掩饰过去。“你爹也太不地道了,怎么能打成这样呢?”
“你刚才是不是在笑?”
“胡说,怎么会呢?”魏倩一脸正直,“除非忍不住。”
“哼!”
魏倩揉了揉他的脸,“好了好了,反正都被打了,那就继续在相府帮忙,现在虽然只是长史,但你之前的两个长史,可都当了封疆大吏,前途远着呢。”
魏倩一本正经的画饼,“再说了,你管的是报纸,现在虽然看不太出来前景,但掌管天下喉舌,今后可了不得,信我,我什么时候亏待过府里人?”
“可是我娘说,他们都笑我当魏相府上的小白脸。”
魏倩听不太明白,“他们是谁?”
张不疑撑着下巴,“还能有谁呀?不就是六国旧贵族的那些人。”
“哦,他们啊,他们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别理他们,你看,我府上收了好些他们的荐书,我都没搭理,他们就是嫉妒,指望恶言重伤你,好让你跟他们一样无所事事,吃喝等死。”
张不疑接过魏倩的荐书看了看,猛的一拍桌子,“合着这就是阴阳怪气我的原因,他们的爹还不行,只能在项羽的手底下苟延残喘,生怕惹项羽不快。”
魏倩嗯了一声,“所以你跟他们计较什么?你要真跟他们计较,这辈子都有受不完的气,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那就是碌碌终身,划不来。”
“那不是他们话听着烦。”
魏倩觉得张不疑那些发小过于狐朋狗友,这应该是张良没有时间管束教他,让他自由成长,但圈子里就是那些人,鹤立鸡群,可不就被盯着了。
“不招人妒是庸才,这证明不疑优秀让他们忌妒,你看你长得漂亮,张良又名满天下,你领着相府报纸主编,弟弟是出了名的天才,家里又没什么乱七八糟事。他们没一样比得了的,可不就只能背后阴阳怪气说坏话,这是你圈子的问题,你把那些说话不好听的丢一边,学你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就没有烦恼了?”
删减圈子从古至今都是学问,人无法改变他人思想能力,强行去劝,还会被背刺仇恨。直接远离就好,远离三观不合,说话还刺人的狐朋狗友,在成长的路上,渐渐将身边人甩开距离,渐行渐远,那就说明,在快速进步,筛选过后,身边的朋友,就大不一样了,至少不会有说酸话的,身边皆良人,人生路也会顺很多。
张不疑显然还是年纪小,容易被这些落后许多的朋友亲戚扯后腿,他但凡优秀一些,后面的酸言酸语就更多,为什么不嘴张良呢?因为张良不搭理他们,他们还敢说坏话,除非是今后笃定求不到张良身上。
“寒舍简陋,魏相勿要介怀,不知这茶与点心可合了口味?”张良饮了一口茶,他很是喜欢咸阳造出的陶瓷,家中摆放吃食器物,皆换了此物。
魏倩放下茶盏,对上张良含笑的眉目,张良是个看似好相处,但谁也无法更近一步的人,就是陈平,与他也是客气之多。向来粗口脏话不断的刘邦,对上他也客气几分,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张良的写照。
“茶是好茶,只是子房今日相邀,恐怕不只是为了论茶道吧?”
“魏相果然慧眼如炬,实不相瞒,今日邀魏相前来,是想为魏相引荐一人。”
话音未落,魏相便看向席间跽坐的第三人,那人身着玄色长袍,相貌平庸,若是走在市集,也并不引人注目,但脊背挺得笔直,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清贵之气。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腰间别着的一柄青铜短剑,剑鞘上刻着繁复的纹路。
“这位是南仲,曾经是我的师弟,后入了法家,却并未被李斯提携入朝,而是成了沙场宿将。”张良娓娓道来,短短几句轻描淡写又细说了南仲的半生。
南仲起身向她拱手行礼,“今日得见魏相,仲之幸也。”
“南先生不必多礼,既是子房所荐,必是大才,倩安能受之。”
南仲从容落座,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递与她,西筠忙上前接过,转身递与她。
魏倩有些不明所以,接过竹简,展开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上面写的是她未来得及也不准备动的法,南仲写得很不错,是汉王的约法三章延伸版,每一点都可当得算是她想要的标准答案。
可惜汉初的法至少十年内不能改,人心不能动。
“先生大才。”她由衷赞叹,“不知可愿入朝为官?倩愿为先生荐。”
南仲却摇头,“仲出身微寒,并无入仕之意,昔日为将,还是蒙将军数次征辟提携,实难拒之,才从之。虽秦已亡,但仲仍是秦将,身份尴尬,不欲再入新朝。”
他顿了顿,又道,“但若是魏相需要,仲可投魏相门下,为相府门客。”
魏倩对南仲的直白有些愣了愣,“先生能请动子房相邀,却只愿投于丞相府?”
这就好比有实力保送北大,甚至请动教授亲自来,结果却是请北大教授荐他入普通一本,连211都不是。
这脑回路魏倩有些想不明白,毕竟她府上门客是很多的,墨家弟子不都是?
做丞相属官,怎么可能比得上朝中大臣?
南仲三十有五,这个年岁在秦时并不小,他师从名家,游学四方,也与子房一般亡国于秦,但他家族隐退得以保全,他做过秦吏,又被蒙恬提拔为将军,秦的军队四散,他又变为了白身。
功名利禄过于虚妄,说一句俗言,他确实看破红尘,本欲隐退山林,却被魏相出仕以来的事迹所折服,魏相年少,但魏相的大义与思想,宣于魏女纸上时,他就知道,他终于得遇明主。
新王就算要用法家,也不可能用他这旧时秦将,于其郁郁不得志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员,不如在丞相府当幕僚,看这天下百家纷纷扰扰。
“魏相若不嫌仲才薄,仲愿投于丞相府,为魏相门客。”
魏倩再次得到回复,便仔细看向南仲,最后对上他清明的眼睛。她再看向子房,见他置身事外的模样磨了磨牙,这一瞬间,她特别怀念萧何,萧何推荐人才,怎么也不会带人来后就这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先生愿来,自是喜不自胜,但倩不明白,先生既决定出仕,为何不入朝却想着来倩府上呢?”
南仲的声音字正腔圆,又清朗如泉。“因为魏相令仲心折,百家皆有所长,治国怎可独用一家?而魏相缺仲,墨农一根筋,仲害怕魏相被带入了沟里。”
魏倩看着他,“过些日子,百家皆有求于我,皆愿投靠于我,先生如何敢断定,倩非先生不可呢?”
南仲依旧不徐不疾,“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百家有求于魏相时,自然俯首,忍一时之气,可魏相能让百家有求于多久呢?更何况等长安学府一盖,建成之后,难道不是魏相更怕百家掀桌不干吗?”
“竖子无状,先生莫要见怪。”魏倩直了身子拱手礼道。“先生既然有此心意,倩自当欣然接纳。丞相府虽不比朝堂显赫,但却是倩推行新政、实现抱负之地。先生愿来相助,倩感激不尽。”
南仲拱手亦还一礼,“魏相过誉了,仲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魏相所托。”
张良在一旁含笑看着两人,魏倩虽年少,但胸怀大志,心系天下,正是南仲所寻找的明主。功成名就隐退是一段佳话,默默无闻隐退那是躺平,辜负一生所学。
魏倩转向张良,不复生疏客套,她笑得情真意切起来,“子房,今日多谢你引荐南先生。倩得此大才,实乃幸事。”
张良是清楚魏倩德性的,他饮尽杯中茶,才慢悠悠道,“魏相客气了。良与南仲本是同门,深知其才华与抱负。今日引荐,不过是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
魏倩点头道,“子房之助,倩铭记于心。日后若有需要,倩定当全力相助。”
虽然她也不知她能帮张良什么,但客气话还是得说到位的。
张良拱手与其笑言,“魏相言重了,内子与厅堂摆上了宴,此时想必菜肴已上齐,有不合口味之处,多多包涵。”
他们在宴席上相谈甚欢,张不疑却坐了小孩这桌,与张辟疆大眼瞪小眼,宴席散后,魏倩与南仲一道返回丞相府,张良出门相送时,张不疑准备跟上去,被扯住命运的后领,他走了几步原地踏步,看魏府马车已调头而去,回头对上他爹的眼睛。
“咋了,阿父?”
“你当你回门呢?”
张不疑看他要上家法,蹦起来,“阿父,注意形象啊,打我我是皮糙肉厚,但你仙风道骨的仙人形象就崩了啊。”
……
“嘶——”张不疑疼得嘶一声,看着魏倩拍了拍他背上伤肿处的手,眼睛瞳孔地震,开始不可置信的瞪着兴灾乐祸的魏倩。
魏倩也觉得自己笑得有些不地道,但她忍不住,她收回手咳了咳,企图掩饰过去。“你爹也太不地道了,怎么能打成这样呢?”
“你刚才是不是在笑?”
“胡说,怎么会呢?”魏倩一脸正直,“除非忍不住。”
“哼!”
魏倩揉了揉他的脸,“好了好了,反正都被打了,那就继续在相府帮忙,现在虽然只是长史,但你之前的两个长史,可都当了封疆大吏,前途远着呢。”
魏倩一本正经的画饼,“再说了,你管的是报纸,现在虽然看不太出来前景,但掌管天下喉舌,今后可了不得,信我,我什么时候亏待过府里人?”
“可是我娘说,他们都笑我当魏相府上的小白脸。”
魏倩听不太明白,“他们是谁?”
张不疑撑着下巴,“还能有谁呀?不就是六国旧贵族的那些人。”
“哦,他们啊,他们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别理他们,你看,我府上收了好些他们的荐书,我都没搭理,他们就是嫉妒,指望恶言重伤你,好让你跟他们一样无所事事,吃喝等死。”
张不疑接过魏倩的荐书看了看,猛的一拍桌子,“合着这就是阴阳怪气我的原因,他们的爹还不行,只能在项羽的手底下苟延残喘,生怕惹项羽不快。”
魏倩嗯了一声,“所以你跟他们计较什么?你要真跟他们计较,这辈子都有受不完的气,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那就是碌碌终身,划不来。”
“那不是他们话听着烦。”
魏倩觉得张不疑那些发小过于狐朋狗友,这应该是张良没有时间管束教他,让他自由成长,但圈子里就是那些人,鹤立鸡群,可不就被盯着了。
“不招人妒是庸才,这证明不疑优秀让他们忌妒,你看你长得漂亮,张良又名满天下,你领着相府报纸主编,弟弟是出了名的天才,家里又没什么乱七八糟事。他们没一样比得了的,可不就只能背后阴阳怪气说坏话,这是你圈子的问题,你把那些说话不好听的丢一边,学你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就没有烦恼了?”
删减圈子从古至今都是学问,人无法改变他人思想能力,强行去劝,还会被背刺仇恨。直接远离就好,远离三观不合,说话还刺人的狐朋狗友,在成长的路上,渐渐将身边人甩开距离,渐行渐远,那就说明,在快速进步,筛选过后,身边的朋友,就大不一样了,至少不会有说酸话的,身边皆良人,人生路也会顺很多。
张不疑显然还是年纪小,容易被这些落后许多的朋友亲戚扯后腿,他但凡优秀一些,后面的酸言酸语就更多,为什么不嘴张良呢?因为张良不搭理他们,他们还敢说坏话,除非是今后笃定求不到张良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