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我爹天天读书悟道,跟出家了一样,学他就完了,你就会失去一个能跑能跳的长史,得到一个装模作样的伪君子。”
魏倩笑了一声,“你可真是个孝子,世人都说张子房君子坦荡荡,你张口就道装模作样的伪君子,你爹他知道吗?”
“他都把我打成这样了,他能不知道吗?”在外人面前仙风道骨的,殴打自个儿子下了死手啊。“可魏相与我一般大,为啥没有身边人敢说你呢?”
第52章
“他们如何敢说我呢?”
魏倩一身浅绿绸衣,洗完头发不久,发丝未束,明日便要宴宾客,事情忙,今日便将琐碎的事情理好,她对于美姿颜上,是很讲究的,世人多颜控,先敬罗裳后敬人。
她缓缓踱了几步,斟酌着用词,“我的发小我都忘了,他们叫什么名字,自乱世以来,我也未曾回头望过,他们有事找父母,他们父母有事会求我父,因为我们原本就交情浅淡。与我日夜相处的,是我的侍女们,她们的父母将她卖入魏府,坐着我的船水涨船高,她们不再是侍女,都有了各自前程,她们与家人的命运在我一念间,无论我再怎么好说话,也是当不了朋友的。”
“背后嫉妒恶语相向的,是同一水平同一起点的人,很明显我不是,纵使是百家,也从不说及我私事,而是咬文嚼字说我哪句说错了,可今天下,除了我,又有谁能让百家学者在背后一句一句找茬拆解话中意呢?”
“我的时间都用来专注自身,所以一路以来我行得这么顺畅,身边的朋友,比如你,比如韩信,盖公,巨子,新来的南仲,或许未来还有更多,你们是因为志同道合聚在我身边,都只会因我更好而高兴。
“比如汉王,与王后,萧何,他们肯托举我,为我有更好的未来,这样大汉亦有更光彩的将来,所以无人敢到我面前激我,说三道四。”
张不疑有些苦恼,“朋友这般岂不是功利吗?”
魏倩笑着看他,“不功利的与人交心,你又得到真情了吗?难道你与我为友,觉得是小人功利之事吗?”
张不疑猛的摇头,“当然不是,我很开心遇到魏相,待在府里与陆亮臣他们做同事也很开心,我自然是一片真心。”
“所以啊,我们这个不叫功利,叫志同道合,在此基础上又能互相得利,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并不是只有麻烦,才叫感情,那种才是无用的东西。”
魏倩感觉自己在欺负秦末小朋友的三观,毕竟她是个受到现代各种思想冲击的人,习惯了走最利于自己的道路。但张不疑不是,他是正统秦时道义思想长大的。
张不疑如醍醐灌顶,觉得魏倩简直神人也,她真的什么都懂,怪不得同龄,但她已经是他爹的
上司了,进出他爹都亲自送,汉王来都没这个待遇。
“魏相,他们都说我爹是完人,那是他们没见过魏相啊!”
魏倩僵了僵,那还得你爹,毕竟张良的清贫乐道她也做不到啊,很多优良的品德,她就没有,世人也知道,所以从来不会夸她德行,世人夸的都是她的能力与仁善。
这孩子的三观不要被她带歪了,子房将来不会气到来揍她吧?于是她咳了咳,“你好生休息,明天府上开宴,来帮忙。”
“诺。”
夜色如墨,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落庭院。青石小径上,月光如水般流淌,映出斑驳的竹影。假山石上爬满了藤萝,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投下婆娑的影子。
廊檐下悬挂的铜铃在夜风中叮咚作响,与远处传来的更鼓声交织在一起。
魏倩在烛火下轻轻摩挲着案几上的竹简,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粗糙触感。这些竹简上记载着稷下学宫的详细内容,她这些日子,很是艰难的看懂了。
毕竟她负责建长安学府,能参照的,也只有稷下学宫了。
西筠靠坐过来,为她披上披风,烛花将两人的身影拉得细长,声音虽小,但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清晰柔和,“丞相,先休息吧,夜里风寒露重,免得着凉。”
她拉了拉披风,“嗯,这就去了。”
下午时分,咸阳的街巷中,各色车马络绎不绝地向着丞相府方向驶去。
一辆青幔马车缓缓驶过石板路,车帘微掀,露出一张清癯的面容。大儒端坐车中,手中握着一卷竹简,借着天光细细研读。他身着素色深衣,腰间系着玉带,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气。
“先生,前面就是丞相府了。”驾车的书童轻声提醒。
陆贾收起竹简,整了整衣冠,“听闻魏相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今日倒要见识见识。”
如果魏倩在这,就能认出此人,陆贾已投刘邦帐下,只是名声不显,还没到他发挥的时候,她与郦食其过于卷,快把他卷没了。
陆贾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辞赋家、外交家、思想家。如今也有辩士之称,先前她拒绝一切辩士,如今宴上,她终有一劫。
一位老者拄着竹杖,与盖公缓步而行,他身着灰色道袍,腰间挂着酒葫芦,正是黄老的领头人物黄石公。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清瘦,却自有一股仙风道骨。
黄石公望着丞相府的方向,与盖公言,“若是几年前,谁与我言,一女子,竟能在乱世朝堂立足,助君王成如此大业,还要重建稷下学宫,我必然让那人去醒醒酒。”
盖公握着剑与他走一块,“如今呢?”
“如今我戒酒三日,生怕胡言耳。”
说罢两人皆是哈哈大笑,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原本应与刘邦约,黄老治国,如今虽有波折,但也不算差。
街角处,一辆华贵的马车疾驰而过。车内,法家大家正襟危坐,眉头微蹙,他身着玄色锦袍,袖口绣着云纹。
“先生。”随从低声问道,“您觉得这位魏丞相......”
“慎言。”他抬手制止,“待见过再说。”
法家如今人人避之不及,又绕不开,因为秦的缘故法家人数最多,治国避不开他们,人人又骂暴秦,各国诸侯与他们交集都勾勾搭搭的,偷感很重。
与此同时,墨家巨子与农家医家当家也一道而来,还有各种小家也是一道而来。
下午申时,丞相府门前已是车水马龙。各色人等或乘车、或步行,或独行、或结伴,纷纷向着府门走去。他们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廊檐下悬挂的铜铃在微风中叮咚作响,日影西斜,金色的阳光透过院墙上的花窗,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庭院中的老槐树投下婆娑的树影,枝叶间漏下的光点在地上跳跃,仿佛撒了一地的碎金。
魏府早早准备了各色美酒,醇厚的黄酒、清冽的白酒、甘甜的果酒,还有葡萄酒与青梅酒。其中白酒又分她酿的米酒,与这个时代有的酒,比如秦酒,楚酒。
既然是品酒会,自然得齐全,毕竟请的是何等人物,要是像宴请他人一般吃吃喝喝了事,估计人家当场给她拉黑了。既然要谈事,要风雅,她也是可以风雅的。
“诸位,”高朋满座里,她于厅内举起酒樽,“今日不论学派,只论美酒。这一杯,敬天地造化,敬诸公捧场。”
酒香四溢,众人纷纷举杯。
她一饮而尽,诸公亦同,结果酒入愁肠,发现这酒的味道着实不一般。杯是瓷杯,青铜樽太腥,会失了一些口感。
黄石公好酒,便要问个明白,他放下酒杯,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魏相,这酒?”
魏倩笑了笑,侍女为他再斟满,桌上有各色不同的酒,瓷杯很小,一杯仅一口,喝完身边端酒的侍女再为他们满上,“黄石公可是觉得这酒与寻常不同?”
“确实不同。”黄石公又抿了一口,细细品味,“这酒香醇厚,入口绵柔,却又不失劲道,比之寻常黄酒,多了一分,”他顿了顿,“多了一分甘甜。”
“黄老果然懂酒。”魏倩赞道,汉初看似节奏很紧,但主要是刘邦很忙,转战三千里又转回来,萧何连通上下,像她是忙一阵,闲三阵子,给手下人打个样,事就派发下去,只要事在办,老板就不管是怎么办的,所以魏倩闲的时候,就倒腾吃的喝的,尤其是酒,这些都是她的心血杰作啊。
“这黄酒中加入了蜂蜜,又经过特殊工艺发酵,故而口感独特。”
这时,跽坐在一旁的张良也放下一个小酒杯,若有所思,“这白酒,似乎与秦酒、楚酒都不相同?”
“子房亦知酒。”魏倩笑道,她跽坐已很得体,不复最开始那么艰难,她坐于支蹱之上,坐姿与诸公一般雅。“这是我特制的米酒,以糯米为原料,经过多次蒸馏提纯,故而酒香浓郁,入口绵长。”
先前哪怕有支蹱,她也一样腿麻,掌握了正确姿势就好多了,毕竟为了一个雅字,古人也是很拼。
凳子在士人眼里,是乡土之物,只有无规矩的平民这般坐无坐样,坐在木橔上就可以吃饭,太不符合周礼了。
魏倩笑了一声,“你可真是个孝子,世人都说张子房君子坦荡荡,你张口就道装模作样的伪君子,你爹他知道吗?”
“他都把我打成这样了,他能不知道吗?”在外人面前仙风道骨的,殴打自个儿子下了死手啊。“可魏相与我一般大,为啥没有身边人敢说你呢?”
第52章
“他们如何敢说我呢?”
魏倩一身浅绿绸衣,洗完头发不久,发丝未束,明日便要宴宾客,事情忙,今日便将琐碎的事情理好,她对于美姿颜上,是很讲究的,世人多颜控,先敬罗裳后敬人。
她缓缓踱了几步,斟酌着用词,“我的发小我都忘了,他们叫什么名字,自乱世以来,我也未曾回头望过,他们有事找父母,他们父母有事会求我父,因为我们原本就交情浅淡。与我日夜相处的,是我的侍女们,她们的父母将她卖入魏府,坐着我的船水涨船高,她们不再是侍女,都有了各自前程,她们与家人的命运在我一念间,无论我再怎么好说话,也是当不了朋友的。”
“背后嫉妒恶语相向的,是同一水平同一起点的人,很明显我不是,纵使是百家,也从不说及我私事,而是咬文嚼字说我哪句说错了,可今天下,除了我,又有谁能让百家学者在背后一句一句找茬拆解话中意呢?”
“我的时间都用来专注自身,所以一路以来我行得这么顺畅,身边的朋友,比如你,比如韩信,盖公,巨子,新来的南仲,或许未来还有更多,你们是因为志同道合聚在我身边,都只会因我更好而高兴。
“比如汉王,与王后,萧何,他们肯托举我,为我有更好的未来,这样大汉亦有更光彩的将来,所以无人敢到我面前激我,说三道四。”
张不疑有些苦恼,“朋友这般岂不是功利吗?”
魏倩笑着看他,“不功利的与人交心,你又得到真情了吗?难道你与我为友,觉得是小人功利之事吗?”
张不疑猛的摇头,“当然不是,我很开心遇到魏相,待在府里与陆亮臣他们做同事也很开心,我自然是一片真心。”
“所以啊,我们这个不叫功利,叫志同道合,在此基础上又能互相得利,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并不是只有麻烦,才叫感情,那种才是无用的东西。”
魏倩感觉自己在欺负秦末小朋友的三观,毕竟她是个受到现代各种思想冲击的人,习惯了走最利于自己的道路。但张不疑不是,他是正统秦时道义思想长大的。
张不疑如醍醐灌顶,觉得魏倩简直神人也,她真的什么都懂,怪不得同龄,但她已经是他爹的
上司了,进出他爹都亲自送,汉王来都没这个待遇。
“魏相,他们都说我爹是完人,那是他们没见过魏相啊!”
魏倩僵了僵,那还得你爹,毕竟张良的清贫乐道她也做不到啊,很多优良的品德,她就没有,世人也知道,所以从来不会夸她德行,世人夸的都是她的能力与仁善。
这孩子的三观不要被她带歪了,子房将来不会气到来揍她吧?于是她咳了咳,“你好生休息,明天府上开宴,来帮忙。”
“诺。”
夜色如墨,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落庭院。青石小径上,月光如水般流淌,映出斑驳的竹影。假山石上爬满了藤萝,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投下婆娑的影子。
廊檐下悬挂的铜铃在夜风中叮咚作响,与远处传来的更鼓声交织在一起。
魏倩在烛火下轻轻摩挲着案几上的竹简,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粗糙触感。这些竹简上记载着稷下学宫的详细内容,她这些日子,很是艰难的看懂了。
毕竟她负责建长安学府,能参照的,也只有稷下学宫了。
西筠靠坐过来,为她披上披风,烛花将两人的身影拉得细长,声音虽小,但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清晰柔和,“丞相,先休息吧,夜里风寒露重,免得着凉。”
她拉了拉披风,“嗯,这就去了。”
下午时分,咸阳的街巷中,各色车马络绎不绝地向着丞相府方向驶去。
一辆青幔马车缓缓驶过石板路,车帘微掀,露出一张清癯的面容。大儒端坐车中,手中握着一卷竹简,借着天光细细研读。他身着素色深衣,腰间系着玉带,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气。
“先生,前面就是丞相府了。”驾车的书童轻声提醒。
陆贾收起竹简,整了整衣冠,“听闻魏相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今日倒要见识见识。”
如果魏倩在这,就能认出此人,陆贾已投刘邦帐下,只是名声不显,还没到他发挥的时候,她与郦食其过于卷,快把他卷没了。
陆贾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辞赋家、外交家、思想家。如今也有辩士之称,先前她拒绝一切辩士,如今宴上,她终有一劫。
一位老者拄着竹杖,与盖公缓步而行,他身着灰色道袍,腰间挂着酒葫芦,正是黄老的领头人物黄石公。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清瘦,却自有一股仙风道骨。
黄石公望着丞相府的方向,与盖公言,“若是几年前,谁与我言,一女子,竟能在乱世朝堂立足,助君王成如此大业,还要重建稷下学宫,我必然让那人去醒醒酒。”
盖公握着剑与他走一块,“如今呢?”
“如今我戒酒三日,生怕胡言耳。”
说罢两人皆是哈哈大笑,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原本应与刘邦约,黄老治国,如今虽有波折,但也不算差。
街角处,一辆华贵的马车疾驰而过。车内,法家大家正襟危坐,眉头微蹙,他身着玄色锦袍,袖口绣着云纹。
“先生。”随从低声问道,“您觉得这位魏丞相......”
“慎言。”他抬手制止,“待见过再说。”
法家如今人人避之不及,又绕不开,因为秦的缘故法家人数最多,治国避不开他们,人人又骂暴秦,各国诸侯与他们交集都勾勾搭搭的,偷感很重。
与此同时,墨家巨子与农家医家当家也一道而来,还有各种小家也是一道而来。
下午申时,丞相府门前已是车水马龙。各色人等或乘车、或步行,或独行、或结伴,纷纷向着府门走去。他们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廊檐下悬挂的铜铃在微风中叮咚作响,日影西斜,金色的阳光透过院墙上的花窗,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庭院中的老槐树投下婆娑的树影,枝叶间漏下的光点在地上跳跃,仿佛撒了一地的碎金。
魏府早早准备了各色美酒,醇厚的黄酒、清冽的白酒、甘甜的果酒,还有葡萄酒与青梅酒。其中白酒又分她酿的米酒,与这个时代有的酒,比如秦酒,楚酒。
既然是品酒会,自然得齐全,毕竟请的是何等人物,要是像宴请他人一般吃吃喝喝了事,估计人家当场给她拉黑了。既然要谈事,要风雅,她也是可以风雅的。
“诸位,”高朋满座里,她于厅内举起酒樽,“今日不论学派,只论美酒。这一杯,敬天地造化,敬诸公捧场。”
酒香四溢,众人纷纷举杯。
她一饮而尽,诸公亦同,结果酒入愁肠,发现这酒的味道着实不一般。杯是瓷杯,青铜樽太腥,会失了一些口感。
黄石公好酒,便要问个明白,他放下酒杯,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魏相,这酒?”
魏倩笑了笑,侍女为他再斟满,桌上有各色不同的酒,瓷杯很小,一杯仅一口,喝完身边端酒的侍女再为他们满上,“黄石公可是觉得这酒与寻常不同?”
“确实不同。”黄石公又抿了一口,细细品味,“这酒香醇厚,入口绵柔,却又不失劲道,比之寻常黄酒,多了一分,”他顿了顿,“多了一分甘甜。”
“黄老果然懂酒。”魏倩赞道,汉初看似节奏很紧,但主要是刘邦很忙,转战三千里又转回来,萧何连通上下,像她是忙一阵,闲三阵子,给手下人打个样,事就派发下去,只要事在办,老板就不管是怎么办的,所以魏倩闲的时候,就倒腾吃的喝的,尤其是酒,这些都是她的心血杰作啊。
“这黄酒中加入了蜂蜜,又经过特殊工艺发酵,故而口感独特。”
这时,跽坐在一旁的张良也放下一个小酒杯,若有所思,“这白酒,似乎与秦酒、楚酒都不相同?”
“子房亦知酒。”魏倩笑道,她跽坐已很得体,不复最开始那么艰难,她坐于支蹱之上,坐姿与诸公一般雅。“这是我特制的米酒,以糯米为原料,经过多次蒸馏提纯,故而酒香浓郁,入口绵长。”
先前哪怕有支蹱,她也一样腿麻,掌握了正确姿势就好多了,毕竟为了一个雅字,古人也是很拼。
凳子在士人眼里,是乡土之物,只有无规矩的平民这般坐无坐样,坐在木橔上就可以吃饭,太不符合周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