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刘邦看着被推拒的魏王印,他怔怔的看着魏倩,魏国是一个极好的地方,所有功臣都巴巴的望着这块地。
“魏相,我向你许诺,三年内,魏相的新政,在这片疆域,尽可施展。”
魏倩也不是矫情的人,老板既然表了态,那她怎么能因一时之气,就把股份卖了,她费了那么大心力抢来的原始股。
她这些时日也钻入牛角尖,南仲劝她顺其自然,还给她几本道家书籍,上善若水,她去强行改变,就会伤及其他人利益,这片江山姓刘,她何苦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她想救百姓,可自救者天救,她若强行去救,又真的能救吗?救到什么样的地步才是救呢?
她当这一国之相,还能护上一护,她若一时之气就此甩手,未来真的能甘心吗?
她突然发现,是以前的路太顺了,以至于有点挫折就能摧垮她。但这事里,真正利益受损的刘邦却忍着火气与功臣们周旋呢。
“得遇汉王,是臣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刘邦笑了起来,“这话该我说,得遇魏相,是寡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幸事。”
他俩相视而笑,魏倩起身将这封王的诏书在灯火下点了起来,火舌很快就帛书卷走,只余尘埃。
“大王若是封,臣只要故土大梁足以,那里有臣的祖庙,也将是臣的身后之地,其余的,臣不能受,只能辞尔。”
刘邦深为感动,在满朝狮子大开口下,魏倩可以说,大功于国,却什么也不求,只求一个政通人和。
“魏相推辞不受,我又岂能薄待魏相?”
魏倩摇头,“大王不曾薄待我,我年少而居相位,如果不是大王力捧,压下一切不满之声,那些官吏不会听从臣的调令,臣一直知晓,臣不善于交际,行事多有任性,今后还得陛下多包涵。”
刘邦摆摆手,“与韩信相比,魏相可以说八面玲珑了。”
他的那个将星才是,他都不懂韩信的骚操作为什么可以骚成这样。
彭越也是,学谁不好,就盯着韩信学,不是,那种处世之道他学来是为了恶心他的吗?
有对比才有伤害,相比之下,魏倩宴会上喝果饮,闭门谢客,为人奢侈,喜商贾业,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还能为国增收。
魏倩想着韩信的操作,那确实不能比,跟他学会失去一切社交。
“其实臣先前迁怒韩信,但是臣也听说,在两军对垒之时,韩信拒楚使,言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故吾以得於此。以谢项王。”
刘邦都惊呆了,“有这回事?”
魏倩点头,“果有此事。”
以后世来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这个时代真不知道,韩信的傲娇,他会以军功求表扬,但决不是说这些,很多表忠心的话,他都是跟别人说的,跟刘邦他可浑了,半句好话说不出。
人是有信息差的,韩信对楚使的话,楚使被拒了,自然不肯多说,而陈平知道,但陈平传话很贵,且不管闲事。
这些话还是韩信死后,蒯通被抓,面对要烹煮他的大锅,蒯通才用韩信的这些话,躲过了生死劫。
那个时候刘邦才知道韩信以前的忠心,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又理所当然,韩信若真有反心,怎么可能束手无策?
才奏响了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站在她的角度,她当然恨韩信坏她大事,但在韩信角度,这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的,他要一个封王,又怎么了?
天下都打下来了,自然是到了分蛋糕的时候,他给自己抢下一块大的,只能说他性急,还没等切就要抢,把好好的蛋糕弄糊了,她这种洁癖的就吃不下去。
说完这些事,她也准备出去了,打开门一个人立这吓她一大跳。
卧槽,这怎么有个人啊!
这木房子也不隔音,想吓死谁?还敢偷听朝庭机密?
刘邦也一言难尽,这人阴魂不散,甚至有的时侯爬床底,蹲房梁。
魏倩一脸懵的看着他,“你谁啊?”
史官也没料到她出来得这么急,他都没来得及跑,写字写入迷了,他举手弱弱的说道,“我是史官。”
说完还憨笑,魏倩简直一脸嫌弃,不是,原来史官真的蹲墙角啊。
这个时候还没有帝王起居录这些东西,史官想获得一手材料,全靠不要脸,不要命,皇帝还不能杀他,不然什么谣言都会有。
正史再差,也没有野史野,毕竟未来的钩子文学不是开玩笑的,不过老刘家也不怕这种东西就是了,别人家可能是同人杜撰,他们家是正史,毕竟死了带入坟墓的,尺度都很大,后世挖出来都一言难尽。
最后,封王的只有四个,楚王韩信,赵王彭越,韩王信,淮南王英布。
刘邦所拥有的汉地,基本上都是治理得非常繁盛,魏倩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大差距敢这么跳?
但这可能是思想问题,没人会把周天子当回事,无论他多富,他敢对诸侯王下手,诸侯王就敢连合功臣,连合匃奴,弄死他丫的。
儒家忠君爱国那一套还没上场呢。
魏倩看着这些人,尤感前路漫漫,她先前想躺平也不是没有缘由,天天对着这些没头脑的人,谁想奋斗?
可她撒手容易,那些日子刚好起来的百姓呢?好不容易才脱离人相食,活出点人样了,她的治理才开始罢了。
知天易,撼天难。
她想做一件大事,就该有与之匹配的心态,也许她终其一生也难达到她想要的世界,但只想她一直往前走,就是成功的。
她以前想当管仲,破樊而出的黄鹄,如今她想了想,成为狄仁杰那般爱民护国的人物,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天下并不想改变,就想一个人并不想上进,用鞭子抽他,死命拉他,真的对吗?
她以前总说王侯没有把黔首当人,可她又去听黔首的声音了吗?
她并没有,她只是将她自己觉得好的政策给他们,不听人言,她也只是将他们视作她功垂金石的工具。
以前年少,如今想来错事繁多。
盖公听她倾诉哈哈大笑,盖公是道家大贤,他观世事洞明如棋,又崇尚自然之理,他看着已过冠礼的魏相。
“魏相谬矣。”
“谬矣?”
盖公坐在石凳上,为她倒了一杯茶,这是在魏府的亭台,旁边有池,喂着一池锦鲤。
“魏相方才二十,可不是过度自省的时候,此时畏步不前,难道要等年过半百才大展宏图吗?”
“可是所有人都对我说,天下百姓不想变,他们不愿变动。”
“魏相,有些事情黔首是不会懂的,你要是问他们,他们只求温饱足矣。是因为他们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眼界,他们不知书,不识理,还易被人摆弄。”盖公看着魏倩,“而王侯希望他们一直如此,安分守己,不要抢他们后世子孙的任何东西。”
“魏相,一直如此,便是对吗?”
魏倩如醍醐灌顶,看向盖公,起身揖了一礼。“盖公大才,倩受教。”
盖公叹了一声,“魏相,任何人想做事时,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哪怕只是想求一点个人进步,摆脱自己的困境自救。人们常说自救者天助,但都是那些人自己迎着阻力冲上来,而不是天助。更多的是想自救,而被水下沉浮的人死死拉住,困死在原地的,这才是大多数,但人们是看不见这些人的。”
“当有人想拉他们一把,还会被人阻止,这明明是此人自愿,否则他怎么不呼救呢?多管闲事。”
“可水下的人一呼救,就会被呛死,他们是不会管的,因为他们
只想那些人死在下面。如果魏相以前真的做错了,为什么天下都在受益呢?”
第62章
盖公想起以前的魏倩,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半点也听不进建议。
但人可以为理想一意孤行,也可以停止不前,稍作休息,却不能后退,一步退,步步退,然后散尽灵气成庸庸路人。
“盖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魏相,道心不能不稳啊。”
魏倩失败的时候,对自己以前的奋斗,都陷入了否定,她是不是多管闲事,上天纠正了历史进程。
但其实依旧是进步的,阿房宫未被烧毁,书籍技艺未曾遗失,咸阳还在,长安学府已成,百家皆磨刀霍霍,要学子从新朝抢下权力。科举未被取消,他们日后想要什么,自己去找功臣争夺,做蛋糕的时候没出力,分蛋糕难道还要她喂嘴里吗?
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一只苍鹰掠过天际,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刘邦将于阿房宫,现未央宫立汉登基,定都长安。
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宫殿,选址在秦都咸阳的上林苑内。那八百里的规划也就长安的宫殿建成了。
“魏相,我向你许诺,三年内,魏相的新政,在这片疆域,尽可施展。”
魏倩也不是矫情的人,老板既然表了态,那她怎么能因一时之气,就把股份卖了,她费了那么大心力抢来的原始股。
她这些时日也钻入牛角尖,南仲劝她顺其自然,还给她几本道家书籍,上善若水,她去强行改变,就会伤及其他人利益,这片江山姓刘,她何苦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她想救百姓,可自救者天救,她若强行去救,又真的能救吗?救到什么样的地步才是救呢?
她当这一国之相,还能护上一护,她若一时之气就此甩手,未来真的能甘心吗?
她突然发现,是以前的路太顺了,以至于有点挫折就能摧垮她。但这事里,真正利益受损的刘邦却忍着火气与功臣们周旋呢。
“得遇汉王,是臣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刘邦笑了起来,“这话该我说,得遇魏相,是寡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幸事。”
他俩相视而笑,魏倩起身将这封王的诏书在灯火下点了起来,火舌很快就帛书卷走,只余尘埃。
“大王若是封,臣只要故土大梁足以,那里有臣的祖庙,也将是臣的身后之地,其余的,臣不能受,只能辞尔。”
刘邦深为感动,在满朝狮子大开口下,魏倩可以说,大功于国,却什么也不求,只求一个政通人和。
“魏相推辞不受,我又岂能薄待魏相?”
魏倩摇头,“大王不曾薄待我,我年少而居相位,如果不是大王力捧,压下一切不满之声,那些官吏不会听从臣的调令,臣一直知晓,臣不善于交际,行事多有任性,今后还得陛下多包涵。”
刘邦摆摆手,“与韩信相比,魏相可以说八面玲珑了。”
他的那个将星才是,他都不懂韩信的骚操作为什么可以骚成这样。
彭越也是,学谁不好,就盯着韩信学,不是,那种处世之道他学来是为了恶心他的吗?
有对比才有伤害,相比之下,魏倩宴会上喝果饮,闭门谢客,为人奢侈,喜商贾业,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还能为国增收。
魏倩想着韩信的操作,那确实不能比,跟他学会失去一切社交。
“其实臣先前迁怒韩信,但是臣也听说,在两军对垒之时,韩信拒楚使,言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故吾以得於此。以谢项王。”
刘邦都惊呆了,“有这回事?”
魏倩点头,“果有此事。”
以后世来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这个时代真不知道,韩信的傲娇,他会以军功求表扬,但决不是说这些,很多表忠心的话,他都是跟别人说的,跟刘邦他可浑了,半句好话说不出。
人是有信息差的,韩信对楚使的话,楚使被拒了,自然不肯多说,而陈平知道,但陈平传话很贵,且不管闲事。
这些话还是韩信死后,蒯通被抓,面对要烹煮他的大锅,蒯通才用韩信的这些话,躲过了生死劫。
那个时候刘邦才知道韩信以前的忠心,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又理所当然,韩信若真有反心,怎么可能束手无策?
才奏响了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站在她的角度,她当然恨韩信坏她大事,但在韩信角度,这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的,他要一个封王,又怎么了?
天下都打下来了,自然是到了分蛋糕的时候,他给自己抢下一块大的,只能说他性急,还没等切就要抢,把好好的蛋糕弄糊了,她这种洁癖的就吃不下去。
说完这些事,她也准备出去了,打开门一个人立这吓她一大跳。
卧槽,这怎么有个人啊!
这木房子也不隔音,想吓死谁?还敢偷听朝庭机密?
刘邦也一言难尽,这人阴魂不散,甚至有的时侯爬床底,蹲房梁。
魏倩一脸懵的看着他,“你谁啊?”
史官也没料到她出来得这么急,他都没来得及跑,写字写入迷了,他举手弱弱的说道,“我是史官。”
说完还憨笑,魏倩简直一脸嫌弃,不是,原来史官真的蹲墙角啊。
这个时候还没有帝王起居录这些东西,史官想获得一手材料,全靠不要脸,不要命,皇帝还不能杀他,不然什么谣言都会有。
正史再差,也没有野史野,毕竟未来的钩子文学不是开玩笑的,不过老刘家也不怕这种东西就是了,别人家可能是同人杜撰,他们家是正史,毕竟死了带入坟墓的,尺度都很大,后世挖出来都一言难尽。
最后,封王的只有四个,楚王韩信,赵王彭越,韩王信,淮南王英布。
刘邦所拥有的汉地,基本上都是治理得非常繁盛,魏倩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大差距敢这么跳?
但这可能是思想问题,没人会把周天子当回事,无论他多富,他敢对诸侯王下手,诸侯王就敢连合功臣,连合匃奴,弄死他丫的。
儒家忠君爱国那一套还没上场呢。
魏倩看着这些人,尤感前路漫漫,她先前想躺平也不是没有缘由,天天对着这些没头脑的人,谁想奋斗?
可她撒手容易,那些日子刚好起来的百姓呢?好不容易才脱离人相食,活出点人样了,她的治理才开始罢了。
知天易,撼天难。
她想做一件大事,就该有与之匹配的心态,也许她终其一生也难达到她想要的世界,但只想她一直往前走,就是成功的。
她以前想当管仲,破樊而出的黄鹄,如今她想了想,成为狄仁杰那般爱民护国的人物,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天下并不想改变,就想一个人并不想上进,用鞭子抽他,死命拉他,真的对吗?
她以前总说王侯没有把黔首当人,可她又去听黔首的声音了吗?
她并没有,她只是将她自己觉得好的政策给他们,不听人言,她也只是将他们视作她功垂金石的工具。
以前年少,如今想来错事繁多。
盖公听她倾诉哈哈大笑,盖公是道家大贤,他观世事洞明如棋,又崇尚自然之理,他看着已过冠礼的魏相。
“魏相谬矣。”
“谬矣?”
盖公坐在石凳上,为她倒了一杯茶,这是在魏府的亭台,旁边有池,喂着一池锦鲤。
“魏相方才二十,可不是过度自省的时候,此时畏步不前,难道要等年过半百才大展宏图吗?”
“可是所有人都对我说,天下百姓不想变,他们不愿变动。”
“魏相,有些事情黔首是不会懂的,你要是问他们,他们只求温饱足矣。是因为他们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眼界,他们不知书,不识理,还易被人摆弄。”盖公看着魏倩,“而王侯希望他们一直如此,安分守己,不要抢他们后世子孙的任何东西。”
“魏相,一直如此,便是对吗?”
魏倩如醍醐灌顶,看向盖公,起身揖了一礼。“盖公大才,倩受教。”
盖公叹了一声,“魏相,任何人想做事时,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哪怕只是想求一点个人进步,摆脱自己的困境自救。人们常说自救者天助,但都是那些人自己迎着阻力冲上来,而不是天助。更多的是想自救,而被水下沉浮的人死死拉住,困死在原地的,这才是大多数,但人们是看不见这些人的。”
“当有人想拉他们一把,还会被人阻止,这明明是此人自愿,否则他怎么不呼救呢?多管闲事。”
“可水下的人一呼救,就会被呛死,他们是不会管的,因为他们
只想那些人死在下面。如果魏相以前真的做错了,为什么天下都在受益呢?”
第62章
盖公想起以前的魏倩,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半点也听不进建议。
但人可以为理想一意孤行,也可以停止不前,稍作休息,却不能后退,一步退,步步退,然后散尽灵气成庸庸路人。
“盖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魏相,道心不能不稳啊。”
魏倩失败的时候,对自己以前的奋斗,都陷入了否定,她是不是多管闲事,上天纠正了历史进程。
但其实依旧是进步的,阿房宫未被烧毁,书籍技艺未曾遗失,咸阳还在,长安学府已成,百家皆磨刀霍霍,要学子从新朝抢下权力。科举未被取消,他们日后想要什么,自己去找功臣争夺,做蛋糕的时候没出力,分蛋糕难道还要她喂嘴里吗?
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一只苍鹰掠过天际,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刘邦将于阿房宫,现未央宫立汉登基,定都长安。
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宫殿,选址在秦都咸阳的上林苑内。那八百里的规划也就长安的宫殿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