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余,前殿,磁石门,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上林苑。
  其他地方都拆了,地基都填上了,刘邦将阿房改为未央,将秦离宫修整一翻,改为长乐宫。这样一来前朝后宫离得有点远,但无妨,费的是妃嫔的时间,总比在咸阳宫跨越两城的好。
  但如今长乐宫还在修膳,后宫还是住咸阳宫,未央宫没地方住,兰池宫吕后搬进去了,理由也很正直,立国事忙,她不能隔着城处理吧。
  这对于刘邦来说简直天塌了,这导致他回到长安,与吕雉的距离仿佛回到了新婚,他再渣也不能带着戚夫人与吕后在一个宫殿厮混啊,哪怕宫殿房间多,可抬头不见低头见。
  只能天天催着萧何问,长乐宫怎么还没修好?
  萧何也很无奈,装修加建宫殿都不难,让吕后满意很难,那不是图纸一遍遍被否了吗?索性修新城去了,就没人手装修长乐宫了。
  再说还是新城重要,长乐宫不能住,咸阳宫是住得下的,咸阳宫大半都是空殿宇。
  由于戚夫人为这事哭闹不休,作天作地。刘邦只能忙完正事,骑马几十里地,回咸阳宫哄爱妃,现代长安到咸阳开车都得四十分钟,他骑个马冒着被刺杀的风险天天奔波。
  怎么不是真爱呢?
  于是,真的就遇到一回刺杀,但好在都没事,刺客像是来踩点的。
  于是吕雉就与刘邦闹起来了,立国前能不能消停一点,没人能管住戚姫了是吧。
  眼看着后宫的火要烧到前朝,萧何立刻出了长乐宫图纸,吕后这个甲方终于点头,然后就去布置了。
  毕竟秦离宫是个小宫殿,修成后宫,跟重建没区别了,所幸魏相给长安的方案里,长安这新城不止没花钱,还大赚了一笔。
  所以请工匠修长乐宫,并不废什么事,也不需要费民力,民众对于给钱的活还是很乐意干的。
  尤其是又是给汉王修宫殿。
  但魏倩脸绿了,以前打天下的时候,阿房宫也就最开始的时候去,后来吕后来了,政治中心也一直是咸阳宫,这离魏府很近,始皇当时信重李斯,李府虽然大到能跑马,但离咸阳宫距离很完美。
  如今要定都长安,她仿佛变成了那个跨城上班的打工人,原先戚姫闹的时候,她还能蹭老板的安保,她部曲百人,她都是很爱惜的。
  魏无知看不惯她依恋魏府的模样,这有啥,长安不也有房,有什么不能住的?
  魏倩撇嘴,住惯了豪华庄园,再去住毛坯,谁能住得惯?
  所以魏倩让墨家子弟给她装修长安的府邸,她当甲方,终于在对面怒气值达到巅峰时,她决定还是第一版。
  今后几十年她要住的地方,装修当然不能凑合,否则她的富有有什么意义?
  在装修的期间,她直接待咸阳了,有急事叫她,她居家办公。
  刘邦看到她的骚操作,也想有样学样,被怒气值到了临界点的吕后掀桌痛骂,神经病啊,这是你登基,你好意思窝咸阳?
  魏倩在府里与张不疑吃着后宫的瓜,她可算是知道吕后对戚姫为什么这么大恨意了,刘邦要负全责。
  但这么吵吵闹闹了三月,登基仪式终于开始了,大汉正式立国。
  未央宫前,九重宫阙巍峨耸立,朱漆大门缓缓开启。晨光熹微中,刘邦身着玄色龙袍,缓步登上高台。他的脚步很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王朝的脉搏上。
  台下,文武百官肃立。魏倩与萧何站在文官之首。
  礼官高唱,“吉时已到——”
  钟鼓齐鸣,声震九霄。刘邦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脚下的万里河山。他的目光扫过群臣,在韩信英挺的身姿上稍作停留,又掠过张良清瘦的面容,最后落在魏倩萧何身上。
  “朕,刘邦,承天命,即皇帝位,国号大汉。”
  他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惊起远处树梢上的几只寒鸦。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礼乐声中,刘邦接过传国玉玺。那方玉玺温润如玉,却重若千钧。
  “陛下,该祭天了。”礼官轻声提醒。
  九鼎列于殿前,象征着天下九州。刘邦回过神来,缓步走向祭坛,檀香袅袅升起,他看见自己的影子投在祭坛上,祭文诵读声中,刘邦仰望苍穹。他想起昔日许负说他的命数。“阁下如今虽只是游侠,但终将成为天下贵人。”
  礼成,群臣再次跪拜,登基礼成,大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登上历史舞台。
  事后诸侯王都带自己人马回国了,但刘邦很骚的又夺走了韩信的兵权。
  不是,谁家诸侯王跟他一样这么点兵?防守也不够啊?人干事?
  很明显,汉初朝臣的礼数,也就仅于登基那一天,毕竟国之重典。
  以前刘邦都是开会,议事也就那几个文臣在那商量,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前殿开朝会。
  魏倩感叹,阿房宫柱子质量,还是比历史上未央宫的好,起码抡不断。
  刘邦捂着脸拍桌,“成什么样子!你们成什么样子!玩杂耍玩到朝会上了!周勃,朕说话的时候不许再吹锁呐,要不要朕再给你配个哭丧队啊!退朝!”
  然后下朝后沛县兄弟面面相觑,“大王咋了?刚不是闹得好好的吗?”
  “说你没规矩。”
  “胡说,我又没像那小子一样翻跟头,那周勃也是,怎么还抱个锁呐在吹,多不吉利。”
  “他不一直都这样。”
  “那就是大王变了。”
  魏倩每天都在憋笑,萧何看她兴灾乐祸看戏的样,“魏相想笑就笑,不必憋着。”
  然后魏倩就笑出了鹅叫,边笑边走出的宫殿上了马车。
  是她以前对汉的草台班子理解不够通彻,当周勃在大殿上吹起锁呐,她看着文臣们一本正经维持形象的时候,她就难绷。
  长安城很是繁华,学术气息很浓,经济重心在咸阳,但这两城离得很近,路也修得最多,所以无妨。
  魏倩在长安的府邸不大,就她住,加上她的部曲,秘书,门客,丫环婆子,住得下,毕竟他们也都是有家要回,值班的时候住住,汉时假期也多。
  魏倩假期都是回咸阳休息,所以长安以办公为主,装修也偏正式风,朱漆大门上,铜钉在暮色中泛着幽光。门前两尊石狮,昂首挺胸。绕过影壁,便是一片开阔的庭院,青石铺就的地面。
  庭院两侧,是两排厢房。东厢是书房,西厢是议事厅。书房内,四壁皆是书架,案几上,一盏青铜灯静静地燃着。
  这都是用来待客的地方,所以都很符合这个时代高雅风。
  穿过庭院,便是正厅,正厅后,是一片幽静的园林。园中假山错落,曲径通幽。一池碧水,倒映着天光云影。
  然后才是后院的布局,她
  的主院她也很满意,并没有咸阳的奢华,却极为风雅,床帷深深,井水也清。
  她的侍女们又很讲究细节,春天房里花瓶的花都是两天一换,院子里有新栽下去的枇杷树,还有花花草草的树丛,明年春天,就会美不胜收。
  其实她的科举制依旧在按部就班,刘邦封侯不裂土,压住了朝堂不满的声音,功臣们的封地,他们有百姓的税收,但没有管理权,在汉管辖范围,与以往别无二样。
  刘邦有个最大的优点,不甩锅,他认为魏倩的新政他收益最大,所以他自己抗下了,功臣们天天在朝上发疯也没用,他们在自己封地,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力。他没有再大方封侯400,彻侯不足100,其余按军功爵封。
  官吏制度法律严苛,地方官要么有能耐的功臣上,要么科举选拔,反正魏倩设立的奖惩制度在那里,一切凭政绩说话,这是最有效恢复生产的,人口实在太少,而国土很大。
  依旧可以推荐,但推荐人要担责。
  这样功臣们限制颇多,就得以身作则,从刘家人自己开始,宗亲里有个杀了人,刘邦依法处置,杀人者偿命,夺其爵位。
  这才把事情压下来,这样就显得那几个异姓王有点过于爽了,凭什么啊?
  不患寡而患不均,长安朝臣们寡一块,异姓王畅快着呢,他们在封国杀人放火朝庭都管不到。
  刘邦为了恢复人口,立国的法里有一句很重要,以前因饥饿卖身为奴隶的释为平民,奴隶也是人,杀奴亦是死罪,但不同的是,可以赎死,五十金。重伤奴隶,赔偿后奴隶恢复自由,与旧主缘尽。
  这是极大的进步,天下依旧有大量奴仆,至少这些规定,能给予他们保障。毕竟以前,奴隶被杀也就被杀了,那是主人家的私有财产。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战争期间流亡山泽没有登记户籍的人,令各归其县,登记户籍,恢复原有田宅。
  第63章
  让大量兵卒解甲归田,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
  所以魏倩心情不错,还在与郦食其讨论以前说的均田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