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觉得是鬼,那人会是那种模样?”
  “对啊,人怎么能逃出来,都被勒了,那男的真是胆大,什么都敢捡回家。”
  而百家与朝臣们却不像看热闹一样的,看这个故事,他们觉得魏相必有深意,只是不能明说,所以写故事以明志。
  魏倩却并没有管他们,她并不想站队,不付出行动,但让新老板知道心意就好了。官场事多,朝臣都在揣摩她的想法,她能有啥想法?
  苟过这段时间,吕后不会将战线拖太久了,她现在就是示弱罢了。
  魏倩已经在窗边看着外面院子的花草,写其他视角的烽火故事后续了。
  ——
  我是阿萝,镐京王宫里一个不起眼的洒扫宫女。那年初春,我被调去伺候新入宫的美人,那是第一次,第一次见到世间还有这样美的人。
  她站在一树梨花下,雪白的花瓣落在她鸦羽般的发间,竟分不清哪是花哪是人。
  我听过她的故事,王后说她在宫外与人有过私情,然大王并不在乎,他的眼里只有心心念念刚得到的美人。
  我成了伺候新妃的贴身人,她赤足踏进殿宇,脚踝上还留着麻绳的淤痕。我不敢多话,只为她洗净,换上了王室的宫装,她穿上华丽的衣物,美得更惊心动魄了。
  虢公在她入宫时说,恭喜陛下,得到了褒城最美的女儿。
  可我看得真切,当她抬头望向天子时,眼中没有惧色,只有一片死寂——就像那年大旱,我在故乡见龟裂河床的眼神一样。
  大王得到了这样的美人,日夜守着,我们这些奴仆伺候得更小心了。
  一夜更漏滴尽,骊宫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呜咽。申后就在此时而来,她穿着一身玄色宫装,很是威严。
  “大王又未临朝?”她问得很肯定,压抑着怒气,像在问一个早已知道的答案。
  守门的虎贲士低头不语,不敢回王后之问,殿内传来丝竹靡音,混着天子的哄求声,申后的手在袖中攥紧,周室衰落,国家危急,天子却哄着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
  我看到这样的申后,只敢像所有人那样低着头,怕触犯到了什么,呼吸都放缓了些。
  第99章
  申后推开殿门的刹那,宿夜的酒气扑面而来。周幽王半卧在玉几旁,并未着冠,露出眼底两轮青黑。而褒姒,那个入宫三月的新宠,正在梳妆台前梳着头发。
  “大王。”申后腰背挺得笔直,就这样看着他,看着他的荒唐。“虢公奏报,犬戎已破了大散关。”
  幽王懒懒摆手,“让虢石父带兵去便是。”说着去捉褒姒的手,却被她轻巧避开。
  而褒姒始终望着窗外,对他们的话恍若未闻,侧脸在晨光中白得近乎透明。
  “大王,自从这女子入宫,大王已有三月不理朝政,何如此荒唐?犬戎入关,多少百姓得惨遭屠戮?到时江山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国将不国!”
  “莫再多言,不然寡人废了你!”
  申后突然冷笑,“废了我,让这妖孽做你的王后?”她声音陡然拔高,“大王可记得先王下葬那日?那个红衣小儿唱的歌谣——月将升,日将落,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殿内霎时死寂。
  褒姒终于转头,漆黑的眸子望过来,就这样看着申后,不明喜怒。
  “她就是那匹从先王陵寝里跑出来的不祥之马!”申后的声音带着愤怒,她恨着这一切,“是刨开黄土来讨债的妖孽!”
  案上的青铜爵突然翻倒,琼浆汩汩流出,像极了那日褒城被屠时的血河,幽王终于坐直身子,露出猩红的眼睛,
  “她是人。”
  “人?”申后像是听见了天大的笑话,笑得前俯后仰,翟凤钗的珠串剧烈摇晃,“大王比臣妾清楚——若真是人,怎么连笑都不会笑呢?”
  褒姒的睫毛颤了颤,窗外飘进一片梧桐叶,恰落在她裙裾上,枯黄如死蝶。
  天子听了王后的话,伸手抚上褒姒的脸,那肌肤冰凉如玉,没有半分活人气。
  三个月来,他砸碎过无数玉器,只为听她一声笑。他烧尽蜀地进贡的香木,只想看她蹙眉。
  可这女子就像骊山上的雪,任你烈日灼灼,我自寂然不化。
  “褒姒。”幽王声音沙哑,
  “给孤笑一个。”
  申后看不得他这荒唐的样子,一把推开他,突然抓起案上铜镜,直照到褒姒眼前,“妖孽!看看你这张脸!先王下葬时,棺椁里爬出的人殉都比你有人气!”
  镜面反射的冷光里,褒姒的瞳孔微微收缩。她似乎想说什么,最终一言不发。
  她的长发被穿堂风吹散,像极了正在崩塌的江山。
  “够了!你既然不想当王后,那就别当了!”
  我低着头,听着殿内这场闹剧,王后走后,得了很长时间的平静。
  褒姒总倚在西窗下,看宫墙外那株老树。幽王送来的明珠宝翠堆满漆案,她从不触碰,也许是她的美,让我并不害怕她。
  他们都说我命好,能伺候这位天子捧在心尖上的人。可我知道,我的命就像骊山上的杂草,风往哪吹,便得往哪倒。
  今日卯时,我捧着铜盆进寝殿时,已经是王后的褒姒醒了。她斜倚在窗边,乌发像一匹缎子垂到的地上,露出半截白玉似的颈子。窗外春光正好,可她的眼睛神色却似化不开的冰雪。
  只让人觉得寒冷。
  “王后。净面。”我跪着举起铜盆。
  她伸手撩了撩水,水纹晃碎了她映在水面的容颜。
  我偷眼瞧她,这入宫三年的美人依旧如初来时那般,眉间凝着化不开的霜。大王赏的明珠金钗堆满妆台,却从未见她笑过。
  “阿萝。”她突然开口,声音清泠泠的,“大王说要让我见诸侯,你说那些诸侯,长得什么模样?”
  我手一抖,铜盆里的水溅湿了袖口。正不知如何答话,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虢石父弓着腰进来,脸上堆着笑纹,“王后万安,大王请娘娘移驾骊山烽火台。”
  我替娘娘梳妆时,她的手一直攥着衣带。象牙梳划过她长发时,我闻到淡淡的杜若香——那是大王特意从楚国觅来的,可娘娘从不说喜不喜欢。
  车驾出宫门时,我看见守城的老卒在揉眼睛。二十丈高的烽火台,自先祖武王建起至今,只在外敌入侵时点燃过三次。今日既非朔望,又无战事,大王这是要做什么?
  骊山的风很大。我扶着王后登上烽火台时,大王正拍着栏杆大笑。他穿着常服,玉冠上的旒珠乱晃,像个突然想到好玩主意的孩童。
  “爱妃且看!”他一把拉过娘娘的手,指向远处起伏的山峦,“今日定要让你开怀!”
  虢石父在一旁谄笑,“微臣已命人快马通知近畿诸侯,就说镐京告急。”
  我心头猛地一跳,褒后的手在我掌心里变得冰凉。
  狼烟升起时,像一条黑龙窜向苍穹。接着是第二柱、第三柱——烽火台的柴堆泼了油脂,火舌舔舐着天空,把云彩都烧成了血色。山下传来沉闷的鼓声,那是预警的讯号。
  大王搂着褒后的肩,眼睛亮得吓人,“爱妃猜猜,郑伯的胡子会不会急得翘起来?”
  当夜,远处扬起尘土,最先到的是虢国的兵车,旗帜歪斜,车上的甲士连护心镜都没扣好。接着是郑伯,果然如大王所说,花白胡子乱蓬蓬地支棱着,各路诸侯陆续赶来,有的甚至未着甲,提着剑就冲上山来。
  “犬戎在哪?”
  “大王可还安好?”
  乱哄哄的喊声中,我听见褒姒笑了一声。她素来苍白的脸颊泛起薄红,唇角微微扬起,然后笑得后仰,她在这时候笑了,那笑声惊碎了这夜的烽火。
  大王狂喜地抱紧她,“爱妃笑了!爱妃终于笑了!”
  而虢石公扬声道,“犬戎未曾入侵,有劳诸侯跋涉,请回吧。”
  诸侯们愣在原地,从未设想过的荒唐事情,郑伯的剑当啷掉在地上,他望着尚在冒烟的烽火台,脸色比褒后的铅粉还白。
  下山的路上,褒后一直抿着嘴,大王的銮驾在前头,笑声隔着帘子传过来。我扶着她微微发抖的手,听见她说,“他们跑掉鞋的样子,真像群鸭子。”
  回宫后,大王赏了所有宫人三斛粟米。那晚褒后多用了半碗杏酪,大王高兴得把许多玉器赐给了虢石父。
  只有我半夜起来添香时,看见褒姒独自站在庭院里,仰头望着骊山方向。月光照着她单薄的背影,像给她镀了层银光。
  她无论何时都美得让人害怕。
  后来这样的戏码又演了一次。第二次是深秋,褒姒已经能靠着栏杆,看诸侯们狼狈的样子轻笑出声。大王愈发得意,甚至命乐师编了支《烽火调》在宴上演奏。
  第三次点燃烽火时,只有三两个小诸侯派了斥候来探。大王很不满,虢石父便建议往更远的诸侯国传讯。
  谁也没想到,第三次烽火燃起后的第三个月,犬戎真的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