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他这样的性格,他会护着他看得见的人,可他看得见的是谁?是兄弟,是朝臣,人家犯了天大的错找他哭一哭,没准他就心软给人放了。
然后呢?那些朝臣犯事而不受惩,就会折磨百姓,啃食汉土,穷奢极欲,就会分崩离析,国将不国。
这就是孱弱的君王,百姓要想安居乐业,江山要太平无事,他就得有他娘的狠劲才行。
他多一点良心,天下就得多出无数惨事来。
可他偏浑身长满了仁慈。
君王当有君王的杀伐。
魏倩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吕后的狠,她的血腥镇压,使得天下官员王侯战战兢兢,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就像百姓其实很少会被官员直接坑害,他们面临的是有钱人,小吏勾结的迫害。
为什么小吏敢?因为官员不管事,甚至收了好处。
或者看上什么美人,直接送上面玩弄,这些都是权力的为所欲为。
官员为什么敢收好处,因为要给上面好处,然后层层上去,如果最上面的轻飘飘地放纵了,那么百姓的苦难就开始了,因为层层剥削要下来了。
那些小打小闹的试探,最后会越来越大胆,天灾人祸是一起的,百姓活不下去,那就是皇帝的过错,他们就会拥立其他人,乱世又要开局了。
所以魏倩理解刘邦对刘盈的恨铁不成钢,他实在
是没有当皇帝的能力。
阿斗都比他强。
这样的人,汉初的臣子们怎么可能心服,镇不住场子,就坏事了。
“魏相,太子如何能执掌天下?”
魏倩叹了一声,“陛下心中有数,何必问臣呢?臣其实不想掺和,但臣可以向陛下保证,臣活着,这江山定是姓刘且统一的,无人可以篡夺。”
这宫殿内没有别人,刘邦活着的时候,对权力的掌控是很有力的。
刘邦看着年轻的魏倩,张良已辞职告老,游于山水之间,萧何比他还老,身子骨已经越来越不行了,陈平是个没心的浑人,他的朝上都是老臣,哪里熬得过皇后,更别说他们本就怕皇后怕得要死。
“魏相,朕何其有幸,江山有你撑着。”
魏倩向他行了一个大礼,“陛下信任臣,屡屡托以大事,使臣的新政融于新朝,臣无以为报,只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时代一诺千金,刘邦看着她,忙起身双手扶起她。“魏相,汉室江山何其有幸,天下苍生又何其有幸。”
魏倩表明了立场,说了几句,便离开了,她不想多过掺和,毕竟刘邦的时代快结束了,她的新老板不是善茬。
秋猎时,戚夫人主动向吕后敬酒。
“姐姐操劳宫务,妹妹实在心疼。”她盈盈下拜,金步摇映着篝火,“不如让如意去椒房殿住几日?孩子总念叨皇后呢。”
吕后捏着酒爵的手指泛白,冷眼看着戚夫人此时的得意,面上却笑,“好啊,那就送过来,孤也想他了。”
戚夫人顿时安静。
宴席散去时,魏倩看见戚夫人将猎场新贡的狐裘披在刘盈肩上。少年太子笑着,任由那双染了蔻丹的手为他系领口。
“天凉了。”戚夫人柔声说,“太子要多加件衣裳。”
而刘盈,真的认为戚夫人比他母亲温柔,比起在母亲跟前,看着母亲的冷酷与恨铁不成钢的喝骂,戚夫人对他好歹向来好生好气,温声细语。
这也是刘邦看不上他的原因,简直不知所谓,这人傻得连敌我都不分,他都不懂他与娥姁怎么会生出这玩意。
第101章
这时代重诺,她自然不会坏了规矩,刘邦如果封她为托孤重臣,今后她站在朝堂,也能让吕后不至于大封吕家人为王侯。
她走一条险路,而且吕雉又不是万历,她原本的权力也来自于刘邦,刘邦一死,她杀谁也不会整到她头上,毕竟陈平周勃他们吕后都整不到。她只要今后不跟吕后抢君权,她不可能给自己留下什么骂名。
吕后难道不知道那些功臣是多大的雷吗?她知道,但她没办法,功臣们关系枝盘叶错,如果对上,她执权会更加艰难。
对于统治者来说,功绩可比私德重要多了,像她这样让百姓吃饱穿暖能读上书的,又助高祖平定天下,拿出强兵利刃,火药护住咸阳城,日后再有政绩,这样的贤臣就不能算贤臣了,她出庙堂入江湖就封圣了。
别说吕后,任何一个正常统治者也做不到拿她如何,除非想后世都被骂到死。
所以她并不怕成为托孤重臣。
吕家被诛是大封吕氏王侯,天下不服,封王有兵有什么用?有兵他打得了仗吗?那些将士认吗?结果让功臣们拿着刘邦的白马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给清洗干净了。
魏倩并不需要做什么,她立在那里,就是制衡,就能稳住朝纲。
萧何也可以,但萧何垂垂老矣。
但魏倩没有想到,最终刘邦会给她那么大的权力,完全颠覆了她曾经对未来的规划,她不必再屈膝跪于他人权柄之下。
她当不了吕后的臣子,因为她们分庭抗礼,权利的游戏,她们站上了主牌桌。
魏倩回到了府里,她今年二十五,并不想过多的参与朝庭斗争,她有许多理想还未完成,大梁还在建设,她想看看她能走到哪一步,这片江山无限好,她想多留下些东西。
百姓还穷困,汉地少马,匃奴宁愿不买汉地的东西也不肯卖马,这是短期战略,明显匃奴贼心不死,想再来闯关。
匃奴都打不赢,她怎么开丝绸之路?
她如果能让吕后开疆拓土之功,那么吕后还不得把她捧起来。
大有可为——
君明臣贤,功劳是分不开的,到了统治者的位置,几乎是富贵权力都有,但依旧有很多累死的君王与权臣。
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脱离低级的趣味,古人的崇高理想,就是清名垂于竹帛也。
话说另一边的江湖,被魏倩这种造谣式的故事杀疯了,这个时候可没什么故事,小说家写得很无聊的。
魏倩的故事一出,又写的是离得不远的,东周末年的故事,可不就来了劲了。
这个时候读者的阈值是很低很低的,如经济市场一样,她的品牌概念一砸下去,几乎所有贵妇,能以用得起,穿得起琅嬛阁的东西为荣。
此时也是,对于天下人来说,你要是不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落伍了,就out了,一看就没朋友。
有朋友也能听朋友吹牛听到啊。
魏倩这故事,让说书人小赚了一笔。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入行的。魏倩点了一把文娱的火,加上现在纸张泛滥,买来写故事,也可以嘛。
于是小说家们有样学样,开始找史书杂谈的故事写,那是越写越野。
刘邦看到后面脸都绿了,暗思以后后人不会也这么编排我吧?
于是他也不嫌弃史官了,让人来写起居录,记,“记仔细了,写朕是多么正经的一个人。”
史官都黑线心里呵呵了,面上依旧不变,他是专业的。
刘邦觉得这样也不是个事,于是让萧何定文字发行的审核标准,不能什么脏的臭的都写出来,这个时代百姓又好糊弄,再搞什么祭祀鬼神,人殉就麻烦了。
萧何也觉得是这个理,这个魏相是真折腾,每次做点小事都能引起这么大风浪。
如果魏倩知道他这么想,定会不要脸的说,没办法,顶流是这样的啦。
长安深秋,未央宫的檐角挑着几缕残阳,风过时,铜铃轻响,如刀戟相击后的余音。吕后端坐殿中,广袖垂落。
“子房先生,”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在这安静的殿内显得很是清晰,宫侍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立嫡立长,自古有制。可如今陛下心意浮动,太子之位,竟有动摇之危。”
张良静坐于对面,一身道袍,身形肃肃如松。
“皇后所虑,良已明白。”他缓缓道,对于他而言,这些都是外物,他两年前已辞官,如今只是帝后座上宾罢了。
他参与不参与,都无妨,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太子仁厚,天下归心。然陛下所忧者,非才不足,而是威不立。”
吕后知道,刘盈不成器,刘邦近来频频召见戚夫人之子如意,言谈间都是易储之意。此事若成,不仅刘盈性命堪忧,她吕氏一门,都危在旦夕。
“求先生帮我!”
张良叹了一声,只得再为帝后画策,“良有一策,或可解此局。”
“不知是何策?”
“商山四皓。”张良喝了一口宫侍端上的茶,“此四人避秦乱世,隐居山林,德高望重,天下景仰。若能请其出山,侍太子左右,陛下见之,必当改观。”
殿外风声渐紧,卷起落叶萧萧。
吕后起身拱手一拜,“多谢先生。”
张良忙扶起她,再拱手拜之,“皇后客气,良乃汉臣,自当为社稷谋。”
然后呢?那些朝臣犯事而不受惩,就会折磨百姓,啃食汉土,穷奢极欲,就会分崩离析,国将不国。
这就是孱弱的君王,百姓要想安居乐业,江山要太平无事,他就得有他娘的狠劲才行。
他多一点良心,天下就得多出无数惨事来。
可他偏浑身长满了仁慈。
君王当有君王的杀伐。
魏倩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吕后的狠,她的血腥镇压,使得天下官员王侯战战兢兢,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就像百姓其实很少会被官员直接坑害,他们面临的是有钱人,小吏勾结的迫害。
为什么小吏敢?因为官员不管事,甚至收了好处。
或者看上什么美人,直接送上面玩弄,这些都是权力的为所欲为。
官员为什么敢收好处,因为要给上面好处,然后层层上去,如果最上面的轻飘飘地放纵了,那么百姓的苦难就开始了,因为层层剥削要下来了。
那些小打小闹的试探,最后会越来越大胆,天灾人祸是一起的,百姓活不下去,那就是皇帝的过错,他们就会拥立其他人,乱世又要开局了。
所以魏倩理解刘邦对刘盈的恨铁不成钢,他实在
是没有当皇帝的能力。
阿斗都比他强。
这样的人,汉初的臣子们怎么可能心服,镇不住场子,就坏事了。
“魏相,太子如何能执掌天下?”
魏倩叹了一声,“陛下心中有数,何必问臣呢?臣其实不想掺和,但臣可以向陛下保证,臣活着,这江山定是姓刘且统一的,无人可以篡夺。”
这宫殿内没有别人,刘邦活着的时候,对权力的掌控是很有力的。
刘邦看着年轻的魏倩,张良已辞职告老,游于山水之间,萧何比他还老,身子骨已经越来越不行了,陈平是个没心的浑人,他的朝上都是老臣,哪里熬得过皇后,更别说他们本就怕皇后怕得要死。
“魏相,朕何其有幸,江山有你撑着。”
魏倩向他行了一个大礼,“陛下信任臣,屡屡托以大事,使臣的新政融于新朝,臣无以为报,只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时代一诺千金,刘邦看着她,忙起身双手扶起她。“魏相,汉室江山何其有幸,天下苍生又何其有幸。”
魏倩表明了立场,说了几句,便离开了,她不想多过掺和,毕竟刘邦的时代快结束了,她的新老板不是善茬。
秋猎时,戚夫人主动向吕后敬酒。
“姐姐操劳宫务,妹妹实在心疼。”她盈盈下拜,金步摇映着篝火,“不如让如意去椒房殿住几日?孩子总念叨皇后呢。”
吕后捏着酒爵的手指泛白,冷眼看着戚夫人此时的得意,面上却笑,“好啊,那就送过来,孤也想他了。”
戚夫人顿时安静。
宴席散去时,魏倩看见戚夫人将猎场新贡的狐裘披在刘盈肩上。少年太子笑着,任由那双染了蔻丹的手为他系领口。
“天凉了。”戚夫人柔声说,“太子要多加件衣裳。”
而刘盈,真的认为戚夫人比他母亲温柔,比起在母亲跟前,看着母亲的冷酷与恨铁不成钢的喝骂,戚夫人对他好歹向来好生好气,温声细语。
这也是刘邦看不上他的原因,简直不知所谓,这人傻得连敌我都不分,他都不懂他与娥姁怎么会生出这玩意。
第101章
这时代重诺,她自然不会坏了规矩,刘邦如果封她为托孤重臣,今后她站在朝堂,也能让吕后不至于大封吕家人为王侯。
她走一条险路,而且吕雉又不是万历,她原本的权力也来自于刘邦,刘邦一死,她杀谁也不会整到她头上,毕竟陈平周勃他们吕后都整不到。她只要今后不跟吕后抢君权,她不可能给自己留下什么骂名。
吕后难道不知道那些功臣是多大的雷吗?她知道,但她没办法,功臣们关系枝盘叶错,如果对上,她执权会更加艰难。
对于统治者来说,功绩可比私德重要多了,像她这样让百姓吃饱穿暖能读上书的,又助高祖平定天下,拿出强兵利刃,火药护住咸阳城,日后再有政绩,这样的贤臣就不能算贤臣了,她出庙堂入江湖就封圣了。
别说吕后,任何一个正常统治者也做不到拿她如何,除非想后世都被骂到死。
所以她并不怕成为托孤重臣。
吕家被诛是大封吕氏王侯,天下不服,封王有兵有什么用?有兵他打得了仗吗?那些将士认吗?结果让功臣们拿着刘邦的白马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给清洗干净了。
魏倩并不需要做什么,她立在那里,就是制衡,就能稳住朝纲。
萧何也可以,但萧何垂垂老矣。
但魏倩没有想到,最终刘邦会给她那么大的权力,完全颠覆了她曾经对未来的规划,她不必再屈膝跪于他人权柄之下。
她当不了吕后的臣子,因为她们分庭抗礼,权利的游戏,她们站上了主牌桌。
魏倩回到了府里,她今年二十五,并不想过多的参与朝庭斗争,她有许多理想还未完成,大梁还在建设,她想看看她能走到哪一步,这片江山无限好,她想多留下些东西。
百姓还穷困,汉地少马,匃奴宁愿不买汉地的东西也不肯卖马,这是短期战略,明显匃奴贼心不死,想再来闯关。
匃奴都打不赢,她怎么开丝绸之路?
她如果能让吕后开疆拓土之功,那么吕后还不得把她捧起来。
大有可为——
君明臣贤,功劳是分不开的,到了统治者的位置,几乎是富贵权力都有,但依旧有很多累死的君王与权臣。
有了崇高的理想,就能脱离低级的趣味,古人的崇高理想,就是清名垂于竹帛也。
话说另一边的江湖,被魏倩这种造谣式的故事杀疯了,这个时候可没什么故事,小说家写得很无聊的。
魏倩的故事一出,又写的是离得不远的,东周末年的故事,可不就来了劲了。
这个时候读者的阈值是很低很低的,如经济市场一样,她的品牌概念一砸下去,几乎所有贵妇,能以用得起,穿得起琅嬛阁的东西为荣。
此时也是,对于天下人来说,你要是不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落伍了,就out了,一看就没朋友。
有朋友也能听朋友吹牛听到啊。
魏倩这故事,让说书人小赚了一笔。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入行的。魏倩点了一把文娱的火,加上现在纸张泛滥,买来写故事,也可以嘛。
于是小说家们有样学样,开始找史书杂谈的故事写,那是越写越野。
刘邦看到后面脸都绿了,暗思以后后人不会也这么编排我吧?
于是他也不嫌弃史官了,让人来写起居录,记,“记仔细了,写朕是多么正经的一个人。”
史官都黑线心里呵呵了,面上依旧不变,他是专业的。
刘邦觉得这样也不是个事,于是让萧何定文字发行的审核标准,不能什么脏的臭的都写出来,这个时代百姓又好糊弄,再搞什么祭祀鬼神,人殉就麻烦了。
萧何也觉得是这个理,这个魏相是真折腾,每次做点小事都能引起这么大风浪。
如果魏倩知道他这么想,定会不要脸的说,没办法,顶流是这样的啦。
长安深秋,未央宫的檐角挑着几缕残阳,风过时,铜铃轻响,如刀戟相击后的余音。吕后端坐殿中,广袖垂落。
“子房先生,”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在这安静的殿内显得很是清晰,宫侍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立嫡立长,自古有制。可如今陛下心意浮动,太子之位,竟有动摇之危。”
张良静坐于对面,一身道袍,身形肃肃如松。
“皇后所虑,良已明白。”他缓缓道,对于他而言,这些都是外物,他两年前已辞官,如今只是帝后座上宾罢了。
他参与不参与,都无妨,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太子仁厚,天下归心。然陛下所忧者,非才不足,而是威不立。”
吕后知道,刘盈不成器,刘邦近来频频召见戚夫人之子如意,言谈间都是易储之意。此事若成,不仅刘盈性命堪忧,她吕氏一门,都危在旦夕。
“求先生帮我!”
张良叹了一声,只得再为帝后画策,“良有一策,或可解此局。”
“不知是何策?”
“商山四皓。”张良喝了一口宫侍端上的茶,“此四人避秦乱世,隐居山林,德高望重,天下景仰。若能请其出山,侍太子左右,陛下见之,必当改观。”
殿外风声渐紧,卷起落叶萧萧。
吕后起身拱手一拜,“多谢先生。”
张良忙扶起她,再拱手拜之,“皇后客气,良乃汉臣,自当为社稷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