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暮色渐沉,八珍阁的灯笼次第亮起,映得门前青石板路泛着暖光。魏倩与张不疑并肩踏入阁中,跑堂的小二眼尖,立刻堆着笑迎上来,“魏相,张公子,楼上请。”
  魏倩在这有独立房间,她在不在都是空着的。
  张不疑瞥了一眼大堂里热闹的食客,“这儿一直都很热闹。”
  “那是自然,这儿的酒自从黄石公一夸,又是我与曹参开的,日日人满为患,他们只能排队预约。”
  这江湖的人情世故,就是在一个小小酒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她与曹参只开了三家,一家在长安,一家在咸阳,还有一家在楚地,所以人满为患。现在他俩同为丞相,当然不能再开了,而且关系非敌非友,谁也不想多掺和。
  雅间内,青瓷碗盏已整齐摆开。
  “时鲜三味。”小二一边布菜一边介绍,“头一道是『荠菜鲈鱼羹』,今早刚从渭水捞的鲈鱼,配城外新摘的野荠菜。”
  乳白的鱼羹上浮着几点翠绿,热气里混着淡淡的鲜香。张不疑舀了一勺,鱼肉嫩滑,荠菜的清苦恰好解了腥气。
  “如何?”魏倩托腮看他。
  张不疑抿了抿唇,“…尚可。”
  魏倩笑着推过另一碟,“尝尝这个,『香椿拌豆腐』。”
  白玉般的豆腐上堆着嫩红的香椿芽,淋了芝麻酱。张不疑夹了一筷,香椿特有的香气在口中漫开,他眉头微舒,“这个时节竟有香椿?”
  “第三道是『春笋煨火腿』。”小二又端上陶罐,“用的是会稽来的笋,配上陈年火腿,煨了三个时辰。”
  揭盖的瞬间,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笋块吸饱了火腿的咸鲜,咬下去脆嫩多汁。魏倩夹了一块放到张不疑碗里,“你近日校稿辛苦,该补补。”
  张不疑耳尖微红,低头默默吃了。
  魏倩是个典型的,想起人来哄一哄,想不起来忙的时候凑过来,她还会冷着脸怼,可谓是变脸之快无人能及。
  “你们报社怎么吵成那样?”
  说到这张不疑就痛苦面具,“管不了,只能任他们吵,都是大贤,又是我叔伯辈,反正他们吵完了,他们自己会排版好的。”
  魏倩想了想,“你该提拔人了,主编,副主编,记者,再是管理部财务部的人员,可以扩大报社,一周一发,有时报也可以有娱乐报,分工明确,让报社自己去运转,你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啊?”张不疑明显被这操作惊到了,凑过来,“还可以这么玩?”
  第118章
  魏倩点点头,“你还可以打广告,我正好要找你打广告,等我大剧院建好了,花千金包报纸的广告页面一周。”
  “商户们知道玩法,你就富了。”
  张不疑惊奇,他高兴的抱着魏倩摇晃,“安歌,你怎么什么都会,好像所有的难事到你手上都很简单一样。”
  魏倩被晃得头晕,“好了好了,太后要修白渠,告示明天就会发出去,如果白渠修建顺利,国库又有余存,她必是要推广,让地方上也大兴水利以灌农田方便民生。这功绩她就往前迈一步。”
  “这不是好事吗?”
  魏倩点点头,“这当然是好事,她的威望与民心会更进一步。”
  魏倩就得与她卷起来,而水利通了,很多民生上的事,就有了基础。
  魏倩这些日子得罪了很多功臣,她立威之后也得缓和关系,不能当朋友,也不能成死敌,不然所有的人都会来找她的茬,用来缓和关系的,当然得是名望。
  那么类似于凌烟阁那般的功臣阁,就可以立起来,想让有权的人不做恶事,就得把他们架起来。
  而且还能分化,他们怎么能成一个铁板?这以后不结党营私吗?他们的子孙还能蒙荫,不过不够聪明的话,在官场,还不如当富家翁,好歹没有生命危险。
  科举进来的是百家弟子,天然思想观念不同造就政治抱负也不同,墨家现在都学乖,去除一些过于不切实际,还绑架人的想法了。
  张不疑点点头,他想起报社里百家讨论的,“百家现在可卷了,他们很多小家甚至忙里偷闲去小学堂给男孩女孩们补课启蒙,给他们讲解自己家思想与用途,大家一看,本来学生资源就不多,还来这么抢,但人家做好事,他们又不能拦着,于是他们也派弟子去授课启蒙。”
  魏倩咳了咳,小家求生欲很强啊,也是,再不挣扎挣扎,他们哪有活路?孩子才是生源嘛。
  自从女孩也能科考,百家就盯上了她们,因为男孩们基本上,聪慧的,天才的,都被瓜分了,但女孩们没有啊,拔尖的多好?
  看魏相就知道了,她都不是墨家人,墨家只是沾上了边,就起死回生了。
  “卷点好,朝堂上也卷着呢。”
  卷这个字,还是魏倩经常用来吐槽,被张不疑学会了。
  “我娘说,我都二十七了,再过几年就老了,安歌就要抛弃我了。”
  魏倩:???
  “胡说,我怎会是那等见异思迁的人。”
  “是吗?”
  “当然,我们还要一起去大梁养老。”
  张不疑开心了,“那以后我当了留侯,留地治理也给安歌,你想建成什么样就建成什么样,咱们不想去大梁,可以去留地。”
  6。你爹知道你这么孝吗?
  张良的留地与魏倩的大梁一样,都是万户,汉初万户侯就这么几个。最重要的是,陈留挨着大梁,都是现代的开封地区,大梁的基建扩张,陈留这样的周边地区,完全可以做成风景区,适合游乐散心。
  魏倩应了这带孝子的承诺,果然孩子是无用的,看子房的逆子就知道了。
  “好,我觉得陈留很不错,反正离大梁很近,山清水秀,可以。”
  张不疑吃着桌上的菜,如今的菜式跟以前比,他觉得童年都受到了虐待。“好,还好我爹要了陈留,不然封地在其他地方就太不方便了。”
  太后大兴水利诏令一出,关中哗然。
  渭水畔的告示里,老农摸着招募令上鲜红的太后印玺,喃喃道,“每日现结工钱?这……这莫不是骗人去做苦役?”
  “阿爹,我去!”少年抢过话头,“隔壁陈大郎三年前建宫殿时应募,不光领了粟米钱银,还学了盖房打地基的本事,我也许能学
  学测水的本事!”
  老农看着自己有主意的孩儿,连连应声,“那也行,你当心些。”
  于是有官吏来解释,“放心吧老人家,这渠建起来,到时白渠既成,溉田至少四千五百顷,岁增粟百万石,你们田地就都有水了,这是大好事啊。”
  周边的人一看有官吏来解释,忙过来细问,什么情况?
  那官吏笑着说,“太后陛下欲引渭水东通黄河,使山东漕粮直抵长安。所以特设水衡都尉督工,免扰农时,征调刑徒代民夫,征民夫也是银钱给的。”
  “我们还要凿穿龙首原,解咸阳高地灌溉难题,到时候用井渠法,防水分蒸发,这样关中田地尽可灌溉。”
  “以夯土夹芦苇加固渭水堤岸,沿堤植柳树以固土,兼作灾年备荒粮。反正好处可太多了,大家不要有顾虑,这样就不必为水源打架了,总之都有水。”
  虽然他们听不太懂,但感觉说的很有道理,他们听懂了最后的话,建好了以后就不缺水源了,于是一片叫好声,
  “太后陛下圣明!”
  “太后陛下圣明!”
  魏倩听闻就知道,太后开始发力了,她要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魏倩其实是个比较咸鱼的人,只要不惹到她头上,对面做为国为民的事,那是对面的仁义,她不会干涉。
  大家各忙各的呗,治国又不是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
  就好像,大梁建成了,所交的税,几乎是诸侯们的总和,这也是因为商税30,而农税十五税一。
  但也还是高得离谱,让朝野侧目,甚至觉得魏倩高风亮节,这么多的税,居然就直接给朝庭了,不带偷一点的。
  哪个诸侯不都是意思意思?她怎么这样缺心眼!
  但是她的治理方法,怎么让地方变富的,诸侯王们派了不少人去,甚至还装模作样的自己去。
  不要小看这个时代诸侯王治理下卷的程度,他们是对彭越,和英布的下场很有心理阴影的,尤其是英布,这下明明是很好的地盘,却一穷二白,人口都被大汉吸光了。
  他们痛定思痛,去抄大汉的治理,去抄梁地的富裕,想着经过代代的努力,看能不能以下克上。
  他们也想变成中央朝庭。
  这些魏倩看在眼里,卷呗,有竞争才有上进,不然多颓废呀。
  有敌人才需要能臣。
  所以诸侯地在大兴基建,他们对商业有兴趣,但没那么大,他们更感兴趣农业,因为他们需要粮食,有粮食有钱才能养军队,如果朝庭要削藩,他们有军队才能自治,如果有机会,朝庭内乱,他们也是需要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