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如今我们得让边城进入战时,送去最锋利的刃,战时物资,安抚人心。最重要的是,我们得买马。”
柳细君常年理事做表格,她是很清楚实际情况的,“怎么买?匃奴不仅不与我们交易,他们还不允许附属国与我们交易。想与我们开战,卡战马卡得很死,卖来的马只能运输,当战马完全不够格。”
陆亮臣叹气,“只能越过匃奴买马。”
魏倩目光扫过在座三人,“既然要越过匈奴买马,就得走阴山道。”
陆亮臣皱眉,“那条商道去年就被匈奴的巡骑截断了,商队十去九不归。”
“所以这次不走商队。”魏倩忽然开口,“让马自己走过来。”
陆亮臣猛地坐直身子,“魏相是说?”
“春季牧场转场时,漠北三部会在阴山北麓交换种马。我们扮成高车人混进去,在饮马槽动手脚。”
陆亮臣突然笑出声,“魏相何故拿我们开涮,给匈奴的战马喂巴豆?”
“不是巴豆。”魏倩从袖中抖出个皮囊,倒出几粒暗红色种子,“漠北的‘醉马草’,混在盐里让马匹舔舐。三日后发作,跑不出二十里就会腿软倒地。”
陆亮臣想了想,“有如此奇效,届时我们的人扮成马贩子,他们定会将这些病马快速出身,怕有马瘟,肯定有多少卖多少!”
“病马治好了就是战马。”魏倩将种子一粒粒拾起来。“匈奴人只当是疫病,等发现马群流向边城——”
“他们还能打进来吗?墨家改进了火药,如今已成炸弹,伤人威力不小,我们有最快的刃,是不怕抵御作战的,只是不够支撑去草原找他们罢了。我们再联系西域诸国,大月氏,我们有五万骑,就不怕与匃奴开战。”
南仲很是支撑,“魏相这办法可以一试,兵不厌诈嘛。水利已经开凿,墨家农事物拾可以全面推广,明年必是个丰年,五年后,确实可以给匃奴来一次狠的。”
魏倩点点头,因为五年后,匃奴就要大汉献公主和亲了,和什么亲,先打了再说。
“到时候看看,如果韩信无有反心异动,他领兵自然很好。”
“可如果他有呢?”
魏倩笑了笑,“这五年,军队的制度与福利都会到位,思想建设必有推行,很多文人,我会让他们去军队历练。当军民同心只认汉,韩信有没有异心,根本不重要。”
“他总不能当光杆司令,人人都有父母妻儿,打仗是为了建功立业,不是为了自灭九族,叛国与谋反,不能发生在军队里。”
魏倩说五年后,也是为此做准备,国家政权稳下来,她又掌握笔杆子,野心家就毫无办法。
她得给韩信洗洗脑,以前懒得管是因为刘邦在,他的大将军他自个管,别人去插手算怎么回事?
如今她是大将军,韩信成了她手下的将军,还是得哄哄,起码不能撒手没啊!
散会后魏倩在写着边关的计划,她过段时间得去一趟云中与代地燕地。
到时候带上韩信,一直软禁长安写兵书,可别宅傻了。
她回自个院子的时候,张不疑坐她摇椅上睡着了,她摇摇他,“外头风大,小心着凉,风寒可不好受。”
“我身子骨好着呢,安歌,用上你的办法,果然耳朵立刻就清净了,还得是法家,他们管事很专业。”
“怪不得今日你回来这么早。”
张不疑想了想,“安歌,我二弟入朝了,我娘在张府看顾我二弟,报社稳定了,我爹一人在终南山问道,我得去照顾陪他一段时间,免得他云游之时出事。”
他娘昨日回来,说与他爹吵架了,不想搭理他,让他们当儿子的自己去照顾,他除了应下还能怎么办?
他爹一把年纪,非往山上跑,修道修仙,总不能把他一个人搁那,有下人照顾也不放心啊,原先他娘在,结果两人吵架了,他弟弟又有官身,事就到他头上了,谁让他是继承人,还是得去。
“这么突然?”
“嗯。”张不疑抱着她腰蹭,“让他回长安他不肯,说只想清修读书,不想踏入是非之地,他太固执了。”
隔着衣物肚子被他蹭得有些痒,她按住他脑袋,“行,我让人帮你看着报社,回来你再接手,留侯总不能一年四季待上面,他总得下来吧。”
说到这张不疑才气,“就是因为冬天山上冷,我娘受不住,让他一起下去他不肯,眼看着马上要入冬了,只得上去照顾他,明年春日后他不下山,我自个下去,哼!”
“那也行,冬日山路滑,你确实得看顾一点,不然出了什么事,你是嫡长子,天下的流言能把你吞了。”
汉以孝治天下,要是张良出事时,儿子不在身边,上山还大雪上不去下不来,那就完啦,不管是谁的错,定是儿子不孝。
这种不孝是得被钉耻辱柱上。
张不疑承担不了这后果,他也不想承担,虽然平时经常生反骨怼亲爹,但他还是爱他爹的,人老了轴了点有什么办法?
第121章
魏倩抱着他,张良还好,身子骨还健朗,修仙问道都是小事,老了能找到兴趣爱好有这心境才是大事。
看萧何一退下来,依旧闲不下来,她去看他时,萧何对着国事细细叮嘱,生怕她冲动出错,上面决策错了,都是民众买单。
魏倩一直应声,魏倩想到萧何,觉得汉初也可以有一个功臣阁,起码得让萧何看看,让他主持这事,既不费眼睛,也让人心服,主要是调整心情。
他越发老了,魏倩怕再不建就没机会了。
张不疑明天便走了,这一晚他们好生温存了一翻,她抱着张不疑,“不疑,我等你回来,你明年春天,对你爹说,要整理编作大典,他定会回来的。”
“明年?”
“嗯,今年要修功臣阁,你爹肯定名列在前,不想掺和,明年就可以了。”
张不疑埋她怀里,“嗯!”
未央宫前殿,魏倩整了整玄色绶带,玉组佩随着她的走动在朝服下轻响。
“陛下临朝——”
“太后陛下千岁。”
“众卿免礼。”
宦者令的唱喏声中,吕后垂帘升座,那双凤目扫过丹墀下的众臣,魏倩执笏板出列时,吕后的眉头跳了跳。
“太后陛下,臣有本奏。”她的声音清越,在空旷的大殿回响。
“魏卿有何事要奏?”
“高皇帝创业艰难,诸将披荆斩棘。臣请建麒麟阁,图画功臣形貌,使后世知我大汉开国之艰。”
帘后传来玉器轻叩的声响,吕后腕间的玉镯撞在龙椅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功臣们一下子就精神了,眼睛都快发光。
“哦?”吕后的尾音微微上扬,“魏相国倒是念旧,不知当如何建造,如何排序?”
殿中空气骤然凝滞,魏倩看见曹参的笏板微微发颤,而站在武官首列的韩信,也盯了过来,论功绩,第一不是他是谁?
“臣与萧相国总领百揆,当共居首功。”魏倩执着笏板很稳,她大言不惭给自己定功。“然韩信将兵,彭越转饷,皆——”
“魏卿。”吕后突然轻笑,金步摇的垂珠簌簌作响,“你漏说了一人。”
她掀开纱帘,露出保养得宜的面容,眼角细纹里藏着锋芒,“若无留侯画策,何来今日未央?”
魏倩顿了顿,她当然知道吕后要抬举张良——那个如今在终南山修道,却始终如阴魂般笼罩朝堂的谋圣。
但张良功排前面,这就让人不服了吧,凭啥?他排陈平前面陈平没话说,他排她与萧何前面,就纯粹是搞事。
怪不得张良不肯回长安,吕后过于怀念他,她若有子房,安能让魏倩天天搞事。
“陛下圣明。臣请增建凌烟阁,专祀谋士之功。留侯当居其首,陈平次之。”
朝堂上响起压抑的抽气声,她抬眼时,正对上吕后似笑非笑的神情。
文臣立刻骂起来了,“凭什么?子房有功,但如此偏袒,臣不服,也难以服众。”
“对,太后陛下未免过于偏袒。”
吕后看了看他们,“朕说可行了吗?魏相这是想将子房放到火上烤啊。”
是谁想捧的啊?这么倒打一耙!
但她还是柔和了眉目,恭敬道,“太后陛下明鉴,臣年少,实不能为诸臣论资排辈。”
吕后的表情凝固,魏倩又高声道,“但匃奴犯边,正值用人之际,若功臣阁速成,必能激励三军!”她故意看向武将行列,“臣请以战功最著者为先。”
韩信直起了身子,随着武将们此起彼伏的附和声,魏倩看见吕后涂着丹蔻的指甲深深掐入手掌,青白一片。
“着少府即日动工。”吕后终于松口,却意味深长地看了魏倩一眼,“魏卿如此体恤老臣,不如...由你亲自督造?”
魏倩拱手一礼,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太后陛下,臣年少,且事忙,以臣的年纪以定排列,诸将定是不服,萧相年老功高,又退出朝堂,最是公正,由他来拟定,必朝野皆服。”
柳细君常年理事做表格,她是很清楚实际情况的,“怎么买?匃奴不仅不与我们交易,他们还不允许附属国与我们交易。想与我们开战,卡战马卡得很死,卖来的马只能运输,当战马完全不够格。”
陆亮臣叹气,“只能越过匃奴买马。”
魏倩目光扫过在座三人,“既然要越过匈奴买马,就得走阴山道。”
陆亮臣皱眉,“那条商道去年就被匈奴的巡骑截断了,商队十去九不归。”
“所以这次不走商队。”魏倩忽然开口,“让马自己走过来。”
陆亮臣猛地坐直身子,“魏相是说?”
“春季牧场转场时,漠北三部会在阴山北麓交换种马。我们扮成高车人混进去,在饮马槽动手脚。”
陆亮臣突然笑出声,“魏相何故拿我们开涮,给匈奴的战马喂巴豆?”
“不是巴豆。”魏倩从袖中抖出个皮囊,倒出几粒暗红色种子,“漠北的‘醉马草’,混在盐里让马匹舔舐。三日后发作,跑不出二十里就会腿软倒地。”
陆亮臣想了想,“有如此奇效,届时我们的人扮成马贩子,他们定会将这些病马快速出身,怕有马瘟,肯定有多少卖多少!”
“病马治好了就是战马。”魏倩将种子一粒粒拾起来。“匈奴人只当是疫病,等发现马群流向边城——”
“他们还能打进来吗?墨家改进了火药,如今已成炸弹,伤人威力不小,我们有最快的刃,是不怕抵御作战的,只是不够支撑去草原找他们罢了。我们再联系西域诸国,大月氏,我们有五万骑,就不怕与匃奴开战。”
南仲很是支撑,“魏相这办法可以一试,兵不厌诈嘛。水利已经开凿,墨家农事物拾可以全面推广,明年必是个丰年,五年后,确实可以给匃奴来一次狠的。”
魏倩点点头,因为五年后,匃奴就要大汉献公主和亲了,和什么亲,先打了再说。
“到时候看看,如果韩信无有反心异动,他领兵自然很好。”
“可如果他有呢?”
魏倩笑了笑,“这五年,军队的制度与福利都会到位,思想建设必有推行,很多文人,我会让他们去军队历练。当军民同心只认汉,韩信有没有异心,根本不重要。”
“他总不能当光杆司令,人人都有父母妻儿,打仗是为了建功立业,不是为了自灭九族,叛国与谋反,不能发生在军队里。”
魏倩说五年后,也是为此做准备,国家政权稳下来,她又掌握笔杆子,野心家就毫无办法。
她得给韩信洗洗脑,以前懒得管是因为刘邦在,他的大将军他自个管,别人去插手算怎么回事?
如今她是大将军,韩信成了她手下的将军,还是得哄哄,起码不能撒手没啊!
散会后魏倩在写着边关的计划,她过段时间得去一趟云中与代地燕地。
到时候带上韩信,一直软禁长安写兵书,可别宅傻了。
她回自个院子的时候,张不疑坐她摇椅上睡着了,她摇摇他,“外头风大,小心着凉,风寒可不好受。”
“我身子骨好着呢,安歌,用上你的办法,果然耳朵立刻就清净了,还得是法家,他们管事很专业。”
“怪不得今日你回来这么早。”
张不疑想了想,“安歌,我二弟入朝了,我娘在张府看顾我二弟,报社稳定了,我爹一人在终南山问道,我得去照顾陪他一段时间,免得他云游之时出事。”
他娘昨日回来,说与他爹吵架了,不想搭理他,让他们当儿子的自己去照顾,他除了应下还能怎么办?
他爹一把年纪,非往山上跑,修道修仙,总不能把他一个人搁那,有下人照顾也不放心啊,原先他娘在,结果两人吵架了,他弟弟又有官身,事就到他头上了,谁让他是继承人,还是得去。
“这么突然?”
“嗯。”张不疑抱着她腰蹭,“让他回长安他不肯,说只想清修读书,不想踏入是非之地,他太固执了。”
隔着衣物肚子被他蹭得有些痒,她按住他脑袋,“行,我让人帮你看着报社,回来你再接手,留侯总不能一年四季待上面,他总得下来吧。”
说到这张不疑才气,“就是因为冬天山上冷,我娘受不住,让他一起下去他不肯,眼看着马上要入冬了,只得上去照顾他,明年春日后他不下山,我自个下去,哼!”
“那也行,冬日山路滑,你确实得看顾一点,不然出了什么事,你是嫡长子,天下的流言能把你吞了。”
汉以孝治天下,要是张良出事时,儿子不在身边,上山还大雪上不去下不来,那就完啦,不管是谁的错,定是儿子不孝。
这种不孝是得被钉耻辱柱上。
张不疑承担不了这后果,他也不想承担,虽然平时经常生反骨怼亲爹,但他还是爱他爹的,人老了轴了点有什么办法?
第121章
魏倩抱着他,张良还好,身子骨还健朗,修仙问道都是小事,老了能找到兴趣爱好有这心境才是大事。
看萧何一退下来,依旧闲不下来,她去看他时,萧何对着国事细细叮嘱,生怕她冲动出错,上面决策错了,都是民众买单。
魏倩一直应声,魏倩想到萧何,觉得汉初也可以有一个功臣阁,起码得让萧何看看,让他主持这事,既不费眼睛,也让人心服,主要是调整心情。
他越发老了,魏倩怕再不建就没机会了。
张不疑明天便走了,这一晚他们好生温存了一翻,她抱着张不疑,“不疑,我等你回来,你明年春天,对你爹说,要整理编作大典,他定会回来的。”
“明年?”
“嗯,今年要修功臣阁,你爹肯定名列在前,不想掺和,明年就可以了。”
张不疑埋她怀里,“嗯!”
未央宫前殿,魏倩整了整玄色绶带,玉组佩随着她的走动在朝服下轻响。
“陛下临朝——”
“太后陛下千岁。”
“众卿免礼。”
宦者令的唱喏声中,吕后垂帘升座,那双凤目扫过丹墀下的众臣,魏倩执笏板出列时,吕后的眉头跳了跳。
“太后陛下,臣有本奏。”她的声音清越,在空旷的大殿回响。
“魏卿有何事要奏?”
“高皇帝创业艰难,诸将披荆斩棘。臣请建麒麟阁,图画功臣形貌,使后世知我大汉开国之艰。”
帘后传来玉器轻叩的声响,吕后腕间的玉镯撞在龙椅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功臣们一下子就精神了,眼睛都快发光。
“哦?”吕后的尾音微微上扬,“魏相国倒是念旧,不知当如何建造,如何排序?”
殿中空气骤然凝滞,魏倩看见曹参的笏板微微发颤,而站在武官首列的韩信,也盯了过来,论功绩,第一不是他是谁?
“臣与萧相国总领百揆,当共居首功。”魏倩执着笏板很稳,她大言不惭给自己定功。“然韩信将兵,彭越转饷,皆——”
“魏卿。”吕后突然轻笑,金步摇的垂珠簌簌作响,“你漏说了一人。”
她掀开纱帘,露出保养得宜的面容,眼角细纹里藏着锋芒,“若无留侯画策,何来今日未央?”
魏倩顿了顿,她当然知道吕后要抬举张良——那个如今在终南山修道,却始终如阴魂般笼罩朝堂的谋圣。
但张良功排前面,这就让人不服了吧,凭啥?他排陈平前面陈平没话说,他排她与萧何前面,就纯粹是搞事。
怪不得张良不肯回长安,吕后过于怀念他,她若有子房,安能让魏倩天天搞事。
“陛下圣明。臣请增建凌烟阁,专祀谋士之功。留侯当居其首,陈平次之。”
朝堂上响起压抑的抽气声,她抬眼时,正对上吕后似笑非笑的神情。
文臣立刻骂起来了,“凭什么?子房有功,但如此偏袒,臣不服,也难以服众。”
“对,太后陛下未免过于偏袒。”
吕后看了看他们,“朕说可行了吗?魏相这是想将子房放到火上烤啊。”
是谁想捧的啊?这么倒打一耙!
但她还是柔和了眉目,恭敬道,“太后陛下明鉴,臣年少,实不能为诸臣论资排辈。”
吕后的表情凝固,魏倩又高声道,“但匃奴犯边,正值用人之际,若功臣阁速成,必能激励三军!”她故意看向武将行列,“臣请以战功最著者为先。”
韩信直起了身子,随着武将们此起彼伏的附和声,魏倩看见吕后涂着丹蔻的指甲深深掐入手掌,青白一片。
“着少府即日动工。”吕后终于松口,却意味深长地看了魏倩一眼,“魏卿如此体恤老臣,不如...由你亲自督造?”
魏倩拱手一礼,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太后陛下,臣年少,且事忙,以臣的年纪以定排列,诸将定是不服,萧相年老功高,又退出朝堂,最是公正,由他来拟定,必朝野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