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兵在魏倩那,是帝国权柄的摆设,魏倩能用的,最多就是长安的五校,她军中的亲信还没有来得及放进去呢。
韩信就不一样了,兵权在他那里,这谁睡得着觉?这最根本的原因,是魏倩是一个有理智的好人,韩信常人不能理解他,就会有恐惧心理。
陈平是有点恶心人了,他并不像刘盈那般好糊弄,也不像吕后那般怕逼急了她,与她拉扯。他上来以同事的名义掀桌,无视她托孤重臣,将她的身份扯到了跟他一样的位置,丞相,说她的权柄过重。
最生气的事她还不能反驳,因为她就是丞相,名义上的臣子,可不是君王。
不过如今她并不怕分权,现在的朝堂,韩信还立在这,如果非要她分兵权,她直接给韩信,也是一样的,但是上面的人可能就睡不着觉了。
待这场交锋定下,沈寂执笏出列,声冷如霜,“臣沈寂,有本要奏。”
吕后微微抬眼,“讲。”
沈寂从袖中取出一封奏折,双手呈上,“臣自领大司农,奉旨核查各郡盐铁税赋,发现陈平陈相国——”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向陈平,“私受吴国盐商贿赂,黄金五百两,明珠十斛,更借其弟陈安之名,侵占关中良田
千顷。”
朝堂霎时哗然,他们就说,陈平这小子富得不同寻常!
陈平面色不改,反而轻笑一声,“沈大人此言差矣,这些田产皆是先帝赏赐,何来侵占之说?至于盐商贿赂……”他慢悠悠地从怀中掏出一份帛书,“这是他们的亲笔证词,证明那些黄金实为赈灾捐款,本相代为转交国库。”
沈寂冷笑,“是吗?那为何这批‘捐款’至今未入账册?”
陈平叹息,“沈大人初任大司农,或许不知——这类款项需经三司核验,流程未走完罢了。”
这回合制的游戏,互相奈何不了对方。
陈平的贪污,一直是摆在明面上的,但也是上面的人纵容,陈平又握着天下的黑料,不光是满潮上下,他甚至连匈奴冒顿的黑料都有,所以没人去惹他,谁没点不能见人的事情?这多吓人?
古代的社死可就真的死了。
沈寂不一样,她光脚不怕穿鞋的,她身无余财,连个情人都没有,她怕陈平个鬼。
——
朝会之后,他们在丞相府开小会,南仲听了觉得还好。
他笑了笑,“丞相勿忧,陈平不过虚张声势罢了?”
“嗯?”
南仲看她,“相国今日可有伤分毫?”
“那倒没有。”
南仲点点头,“这就是了,你看其他人,一对上陈平,如果他真的发力,可谓是非死即伤。哪有全身而退的呢?”
魏倩想了想陈平的受害者,范增,冒顿,韩信,还有以后的吕后。确实是出手最少非死即伤,吕家都被扬了。
如果陈平真的想对上她,定会联合朝臣,联合所有的联合的人,在她没有准备的时候,围困弄死她。
而不是像今天这般,这跟提醒她军中没插亲信有什么区别?魏倩笑了笑,“先生言是,我多虑了。”
陈平出手很贵,吕后给他的,估计只能让他做到吓唬她一下,别的,不好意思,那是其他的价位。
这得益于她爹,是陈平仅有的朋友了,不然还真不好说,嗯,爹到了关键时候,还是有用的。
毕竟挚友亲朋,价位还是不一样的。
第131章
夜色沉沉,兰池殿内只余几盏宫灯摇曳,映得吕后眉目半明半暗。她斜倚在软榻上,让人给她涂着蔻丹。
审食其跪坐在下首,“太后,今日朝上,魏倩与陈平之争,总觉得似乎不太对。”
吕后冷笑一声,“陈平这些年,是都梦游去了吗?办事一点气力都没有了?当年他跟着高皇帝可不这样。”
吕后觉得自己被演了,陈平什么时候办事能力这么差了?这不组队来演她吗?
“陈平这人最是阴晴不定,跟个王八一样,推一下动弹一下,怎么朕朝上全是这种人?”
审食其抬眼,想了想,“陛下,魏相国自从沛县起兵时就跟随先帝,与朝中臣子相交甚厚,很多朝臣,哪怕不认同她,也不会与她对上。比如曹参,周勃,灌婴等手里有兵的将军,周勃自己不与她对上,来请太后临朝,他们半点事不肯沾。文官比陆贾张苍等可用之才,又受她皆多恩惠,地方上的官员多出于科举,他们感念魏相。”
吕后眸色一寒,她当然知道魏倩的势有多大,不然她急什么?
殿内一时寂静,唯有铜漏滴水之声清晰可闻。
审食其沉吟片刻,又道,“她的门客,比如沈寂此人,她无亲无故,无财无势,偏偏敢与陈平硬碰硬。”
吕后指尖一顿,缓缓道,“正因她一无所有,才无所畏惧。”
她抬眸望向窗外晦暗的月色,声音低沉,“这天下功臣们不到关键时刻不肯站队,诸侯王又垂涎中央,发展势力渐猛,朕实敢力不从心,我需要魏倩,又害怕她反,她若反,谁可阻挡?”
审食其低声道,“太后陛下,魏相不会反的,她若想造反,她应该在军队汲汲营营,而不是一心扑在建设民生福祉,娱乐享乐之事上,正是如此,朝臣们从最开始的惊慌退去,才越来越偏向她。太后,魏相只想治国,何不放手大干一场,这也是您的功绩?您也正好从她身上抽身,收一收诸侯国之地,况且不做不错,多做多错,您放手不管,在后边瞧着,也许她自己就犯错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况且她又拉拢韩信,我们对上毫无胜算。”
吕后唇角微勾,眼底却无半分笑意,“你说的很有道理,魏倩终归是我的臣子,她只要无反意,不妨让她折腾,这朝庭尽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们就往哪边倒。”
她缓缓起身,凤袍曳地,声音冷如寒冰,“就这样吧,朕累了。”
审食其躬身应诺,退出殿外。
夜风拂过,吹动殿内纱幔,吕后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孤绝。
魏倩第二天让人给陈平送一箱大梁特产,自先帝走后,她都给忘了,要想陈平安分不搞事,得砸钱,无妨,如今她最不缺的就是钱,买个清净,挺好。
历史上鸿门宴,子房将刘邦送他的两大箱金银珠宝,一箱给项伯,让他帮忙救人说好话,一箱给陈平,让他不要说话。
魏倩突然觉行,每个行业顶尖的人才,赚钱都蛮容易的,看陈平,把阴谋玩成花,多的是人花大价格让他躺平。
不要求君助我,别给人干活就行。
如今吕后重修关中漕运水道,疏通渭水至长安段河道,加固郑国渠部分堤岸,为了保障关东粮赋西运,巩固长安粮储,这一大事萧何揽了过来,他退休在家闲不住,看不惯其他人做事慢吞吞的。
他还在修功臣阁,一大把年纪柱杖走,办事也是风风火火的,他不掺和朝中事,只当耳聋眼花了。
开春后钱庄如魏倩计划的那样,风风火火在大汉朝遍地开花,如今大汉有了纺织机,不愁衣,有了很多便利农具,不愁食,家家打井,水也足,还清澈干净。还有大梁工厂工艺品,肥皂香皂也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再攒几年家底,就可以去草原搞事情了,那片土地,魏倩觉得,在她的认知里,那就是大汉的国土,没毛病,就算草原收不回来,起码西域(新疆)得是啊。多丰富的资源产地啊。
不过,韩信正是当打之年,应该可以的吧?
当以后中原产量过剩,大炮架起来,把匃奴地打下来当倾销地是可以的。当人习惯了吃饱穿暖,他们再在草原上如毛饮血,真的做得到吗?她不信。
不过前提是吕后把一半诸侯国并入中原,让其他不能动的也不敢搞事。不能前面开疆扩土,里面诸侯王捅一刀吧。
魏倩收到了宫里明日宴会邀请函,嗯,她有些不敢去,毕竟她没有盖公那个挂了。
于是她找人来商议该怎么办,柳细君也觉得这个时候太后邀请,那铁定没好事啊,这至少得带几个人吧。
南仲叹了一声,“不妥,太后是君,魏相是臣,难道还能带一众部曲进宫吗?如今太后不会动手,她承担不起后果,魏相如今在朝在野的威望,难道还用得着心虚害怕吗?况且兵符在握,相国与韩信私交甚好,
不需要北军,韩信调动五校这后果太后也承担不起,无妨,这定是准备与魏相讲和。我们也需要与太后停战了,内斗最耗精神气。”
魏倩想了想,觉得有理,养谋士的作用很大,看南仲就知道了,谋人心,谋天时,能人入府还是挺好的。
魏倩点点头,“先生说的有理,宫中宴会最是恼人,不过是好事是坏事去了才知道,太后如今并不能拿我怎么样。”
南仲应和,“如今天下安定,百姓思定,魏相活着权柄再大,也难以撩起战火,成不了事。但如果魏相在宫中出事,人心就会恐慌,天下义愤填膺,韩信拿过兵权,那对于太后才是真的出了大乱子。陈平让魏相交出兵权,分权与他人时,周勃曹参灌婴手里都有兵,分权只能再分韩信,太后就叫停了,她是知道事情缓重的。”
韩信就不一样了,兵权在他那里,这谁睡得着觉?这最根本的原因,是魏倩是一个有理智的好人,韩信常人不能理解他,就会有恐惧心理。
陈平是有点恶心人了,他并不像刘盈那般好糊弄,也不像吕后那般怕逼急了她,与她拉扯。他上来以同事的名义掀桌,无视她托孤重臣,将她的身份扯到了跟他一样的位置,丞相,说她的权柄过重。
最生气的事她还不能反驳,因为她就是丞相,名义上的臣子,可不是君王。
不过如今她并不怕分权,现在的朝堂,韩信还立在这,如果非要她分兵权,她直接给韩信,也是一样的,但是上面的人可能就睡不着觉了。
待这场交锋定下,沈寂执笏出列,声冷如霜,“臣沈寂,有本要奏。”
吕后微微抬眼,“讲。”
沈寂从袖中取出一封奏折,双手呈上,“臣自领大司农,奉旨核查各郡盐铁税赋,发现陈平陈相国——”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向陈平,“私受吴国盐商贿赂,黄金五百两,明珠十斛,更借其弟陈安之名,侵占关中良田
千顷。”
朝堂霎时哗然,他们就说,陈平这小子富得不同寻常!
陈平面色不改,反而轻笑一声,“沈大人此言差矣,这些田产皆是先帝赏赐,何来侵占之说?至于盐商贿赂……”他慢悠悠地从怀中掏出一份帛书,“这是他们的亲笔证词,证明那些黄金实为赈灾捐款,本相代为转交国库。”
沈寂冷笑,“是吗?那为何这批‘捐款’至今未入账册?”
陈平叹息,“沈大人初任大司农,或许不知——这类款项需经三司核验,流程未走完罢了。”
这回合制的游戏,互相奈何不了对方。
陈平的贪污,一直是摆在明面上的,但也是上面的人纵容,陈平又握着天下的黑料,不光是满潮上下,他甚至连匈奴冒顿的黑料都有,所以没人去惹他,谁没点不能见人的事情?这多吓人?
古代的社死可就真的死了。
沈寂不一样,她光脚不怕穿鞋的,她身无余财,连个情人都没有,她怕陈平个鬼。
——
朝会之后,他们在丞相府开小会,南仲听了觉得还好。
他笑了笑,“丞相勿忧,陈平不过虚张声势罢了?”
“嗯?”
南仲看她,“相国今日可有伤分毫?”
“那倒没有。”
南仲点点头,“这就是了,你看其他人,一对上陈平,如果他真的发力,可谓是非死即伤。哪有全身而退的呢?”
魏倩想了想陈平的受害者,范增,冒顿,韩信,还有以后的吕后。确实是出手最少非死即伤,吕家都被扬了。
如果陈平真的想对上她,定会联合朝臣,联合所有的联合的人,在她没有准备的时候,围困弄死她。
而不是像今天这般,这跟提醒她军中没插亲信有什么区别?魏倩笑了笑,“先生言是,我多虑了。”
陈平出手很贵,吕后给他的,估计只能让他做到吓唬她一下,别的,不好意思,那是其他的价位。
这得益于她爹,是陈平仅有的朋友了,不然还真不好说,嗯,爹到了关键时候,还是有用的。
毕竟挚友亲朋,价位还是不一样的。
第131章
夜色沉沉,兰池殿内只余几盏宫灯摇曳,映得吕后眉目半明半暗。她斜倚在软榻上,让人给她涂着蔻丹。
审食其跪坐在下首,“太后,今日朝上,魏倩与陈平之争,总觉得似乎不太对。”
吕后冷笑一声,“陈平这些年,是都梦游去了吗?办事一点气力都没有了?当年他跟着高皇帝可不这样。”
吕后觉得自己被演了,陈平什么时候办事能力这么差了?这不组队来演她吗?
“陈平这人最是阴晴不定,跟个王八一样,推一下动弹一下,怎么朕朝上全是这种人?”
审食其抬眼,想了想,“陛下,魏相国自从沛县起兵时就跟随先帝,与朝中臣子相交甚厚,很多朝臣,哪怕不认同她,也不会与她对上。比如曹参,周勃,灌婴等手里有兵的将军,周勃自己不与她对上,来请太后临朝,他们半点事不肯沾。文官比陆贾张苍等可用之才,又受她皆多恩惠,地方上的官员多出于科举,他们感念魏相。”
吕后眸色一寒,她当然知道魏倩的势有多大,不然她急什么?
殿内一时寂静,唯有铜漏滴水之声清晰可闻。
审食其沉吟片刻,又道,“她的门客,比如沈寂此人,她无亲无故,无财无势,偏偏敢与陈平硬碰硬。”
吕后指尖一顿,缓缓道,“正因她一无所有,才无所畏惧。”
她抬眸望向窗外晦暗的月色,声音低沉,“这天下功臣们不到关键时刻不肯站队,诸侯王又垂涎中央,发展势力渐猛,朕实敢力不从心,我需要魏倩,又害怕她反,她若反,谁可阻挡?”
审食其低声道,“太后陛下,魏相不会反的,她若想造反,她应该在军队汲汲营营,而不是一心扑在建设民生福祉,娱乐享乐之事上,正是如此,朝臣们从最开始的惊慌退去,才越来越偏向她。太后,魏相只想治国,何不放手大干一场,这也是您的功绩?您也正好从她身上抽身,收一收诸侯国之地,况且不做不错,多做多错,您放手不管,在后边瞧着,也许她自己就犯错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况且她又拉拢韩信,我们对上毫无胜算。”
吕后唇角微勾,眼底却无半分笑意,“你说的很有道理,魏倩终归是我的臣子,她只要无反意,不妨让她折腾,这朝庭尽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们就往哪边倒。”
她缓缓起身,凤袍曳地,声音冷如寒冰,“就这样吧,朕累了。”
审食其躬身应诺,退出殿外。
夜风拂过,吹动殿内纱幔,吕后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孤绝。
魏倩第二天让人给陈平送一箱大梁特产,自先帝走后,她都给忘了,要想陈平安分不搞事,得砸钱,无妨,如今她最不缺的就是钱,买个清净,挺好。
历史上鸿门宴,子房将刘邦送他的两大箱金银珠宝,一箱给项伯,让他帮忙救人说好话,一箱给陈平,让他不要说话。
魏倩突然觉行,每个行业顶尖的人才,赚钱都蛮容易的,看陈平,把阴谋玩成花,多的是人花大价格让他躺平。
不要求君助我,别给人干活就行。
如今吕后重修关中漕运水道,疏通渭水至长安段河道,加固郑国渠部分堤岸,为了保障关东粮赋西运,巩固长安粮储,这一大事萧何揽了过来,他退休在家闲不住,看不惯其他人做事慢吞吞的。
他还在修功臣阁,一大把年纪柱杖走,办事也是风风火火的,他不掺和朝中事,只当耳聋眼花了。
开春后钱庄如魏倩计划的那样,风风火火在大汉朝遍地开花,如今大汉有了纺织机,不愁衣,有了很多便利农具,不愁食,家家打井,水也足,还清澈干净。还有大梁工厂工艺品,肥皂香皂也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再攒几年家底,就可以去草原搞事情了,那片土地,魏倩觉得,在她的认知里,那就是大汉的国土,没毛病,就算草原收不回来,起码西域(新疆)得是啊。多丰富的资源产地啊。
不过,韩信正是当打之年,应该可以的吧?
当以后中原产量过剩,大炮架起来,把匃奴地打下来当倾销地是可以的。当人习惯了吃饱穿暖,他们再在草原上如毛饮血,真的做得到吗?她不信。
不过前提是吕后把一半诸侯国并入中原,让其他不能动的也不敢搞事。不能前面开疆扩土,里面诸侯王捅一刀吧。
魏倩收到了宫里明日宴会邀请函,嗯,她有些不敢去,毕竟她没有盖公那个挂了。
于是她找人来商议该怎么办,柳细君也觉得这个时候太后邀请,那铁定没好事啊,这至少得带几个人吧。
南仲叹了一声,“不妥,太后是君,魏相是臣,难道还能带一众部曲进宫吗?如今太后不会动手,她承担不起后果,魏相如今在朝在野的威望,难道还用得着心虚害怕吗?况且兵符在握,相国与韩信私交甚好,
不需要北军,韩信调动五校这后果太后也承担不起,无妨,这定是准备与魏相讲和。我们也需要与太后停战了,内斗最耗精神气。”
魏倩想了想,觉得有理,养谋士的作用很大,看南仲就知道了,谋人心,谋天时,能人入府还是挺好的。
魏倩点点头,“先生说的有理,宫中宴会最是恼人,不过是好事是坏事去了才知道,太后如今并不能拿我怎么样。”
南仲应和,“如今天下安定,百姓思定,魏相活着权柄再大,也难以撩起战火,成不了事。但如果魏相在宫中出事,人心就会恐慌,天下义愤填膺,韩信拿过兵权,那对于太后才是真的出了大乱子。陈平让魏相交出兵权,分权与他人时,周勃曹参灌婴手里都有兵,分权只能再分韩信,太后就叫停了,她是知道事情缓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