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3节
这话说的锦娘都有些馋了,又听方巧莲道:“我们本来就不是何家的人,能吃一顿下等饭就不错了。只有主子身边的大丫头,和贴身伺候的丫头们才有小灶,我不清楚周家如何,反正在何家,是这样的。”
她们四个人中,只有方巧莲的娘在大户人家做工,所以她了解的最清楚。
吃个东西原来也分三六九等,甚至方巧莲还道:“这受宠的主子和不受宠的主子也有区别,看似份例差不多,其中区别大了。她们的月钱未必有咱们高,可是主子穿不完的衣裳首饰赏钱,若是家生子的婚丧嫁娶全包括在内。”
大家听的目瞪口呆,锦娘就很清楚这其中区别了,这就类似于体制内和私企的区别,体制内工资看似并不高,但其实双边公积金,社保都交的相当高,还是铁饭碗。私企就不稳定了,有时候工资高,流动性还大,没保障。
出门在外,大家其实都很节俭,船在京西南路的襄州府靠岸时,她也只舍得拿出一文钱买两个馒头打打牙祭,再用一文钱买了一贴咳嗽药,另外一文钱买了一捧腌藏的蔬菜。
好在过了京西南路就进入河南地界,很快就到了汴京,她们弃船转板车,沿途看东京。彩楼欢门鳞次栉比,大伯们站在门口迎来送往,还有腰间系着青花布头巾的焌糟们为客人换汤斟酒,除了正店之外,脚店也是十分热闹,人群往来络绎不绝。
“汴京真的比咱们江陵繁华许多。”
锦娘听江善姐感慨,也是忍不住点头。
穿过大街中央,便又往马行街向北,这里却是医铺林立,妇女产科,小儿病症,连专门治耳聋的药都有,街道两侧坐诊的大夫们都穿配金紫服饰,看着就气派。
她们这些女孩子还想多看看汴京风貌,但是很快就从甬路街到了乌鹊巷的周家。
锦娘扯了扯自己的衣裳,她们在临下船之前都把自己的新衣裳拿出来了,她有一件浅紫色的貉袖,当然不是用狐裘做的,而是把之前她小时候穿的棉衣的绵拆下来做的,配着乳白色的裙子,腰间系了个自己做的紫色的长绦带,头上则梳着双垂髻,看起来既清爽又雅致。
比起她来,秦霜儿就更打扮的喜人了,栀子黄的旋袄配着杏黄色绣蝴蝶的旋裙,同样的双垂髻,她还缀上了两朵绒球似的花来。
然而她们来的不巧,周大夫人蒋氏的娘家堂嫂去世了,她奔丧去了,连蒋氏的陪房也一并都去了,锦娘和其余三位绣娘还有陈娘子一并坐在一个偏窄的院子里等。
锦娘以为的封建压迫是或打或骂,实际上从进门一开始,她们就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甚至在这里坐着等安排都不敢说一个不字。
真正的压迫是彻底被无视。
等,继续等吧。
坐在这里水米也不敢进,就怕要解手,解手可不知道地方,还得麻烦别人引路。
一直等到午后,见一个穿着绿绫袄红绸裙的姑娘走了进来,她头上插着两根金钗,正拢了拢衣襟,站在门口并不进来,只见陈娘子赶忙站了起来:“给您问安了。”
那姑娘才笑道:“你就是何姨妈那里送来的绣娘吧?我是大夫人身边的嫣红,她现在正从蒋家回来,要见见你们呢。你们一路长途跋涉而来,辛苦了吧。”
“不辛苦,坐的官家的船过来,一路很是稳当。”陈娘子绝口也不提何家的任何不是。
嫣红又领着她们过去,锦娘尾随陈娘子后面,因为她的月钱是比其余三人要高的,所以站位也是如此。来不及细看周家的院落,她只觉得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格外的不同。
蒋氏的院子进来,一条小径直通正房,两边草木扶苏郁郁葱葱的,正房三间糊着明亮的高丽纸。进门就是一扇剔红百宝嵌博古纹圆座屏,绕过屏风又有专门打帘子的丫鬟掀开大红猩猩毡子,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细细的牙桌上的摆着龙泉窑青釉的香炉,燃起袅袅青烟,扑鼻而来的甜香。
还未来得及细看,就听前面的嫣红福了一身道:“娘子,绣娘们到了。”
陈娘子领着大家磕完头后,才道:“奴陈氏给大娘子见礼。”
“起来,快些起来,你们之前帮何家大姑娘绣的绣件我看到了,很是喜欢。”
这蒋氏听闻快不惑之年的人了,梳着云尖巧额团髻,戴着白角团冠,鹅蛋脸儿,容貌秀丽,一抬手露出花草纹的钳镯。兴许是奔丧了的,她衣裳很素净,不过是一件对襟的素缎棉袄,唯有那腰间缂丝的飘带倒是显出不凡来。
锦娘随着陈娘子站起来,又听陈娘子客气几句,开始介绍她们:“这些姑娘们您别看年纪小,都是从小儿会说话就开始拿针了,都是一手好针线,无论是裁、剪、绣手艺都是一流的。像锦娘她不仅擅长绣花鸟,还擅长绣佛经,还有霜姐她是平江府的老手艺,百子千孙被绣的精湛无比,还有巧莲的龙凤呈祥被面去年在我们江陵府都卖到断货了,最后这善姐的山水绣屏也是远近闻名。”
“我们原本各房也有针线上的丫头,只不过小修小补,平日做衣裳还要请外头绣楼的师傅做,如今你们来了,倒不必烦难别人了。正好现在也快过年了,这次冬衣就让你们做,若是做的好,我重重有赏。”蒋氏道。
一席话说下来,大家都很欢喜,锦娘也决心要拿出真本事来。
接着嫣红又让人安排她们住下,住的地方便是蒋氏正房后面的后罩房西边的三间,明间作为绣房。
嫣红还介绍道:“这后罩房住着的都是伺候咱们大娘子的人,你们针线房是新增的,隔壁是茶水房,那东边上下两层都是库房,恭房在库房的旁边。平日你们吃饭要去大厨房提饭,每日要安排两个轮流的拿饭,用的食盒过会子去我那里领一个。对了,我住在东耳房那里,陈娘子,绣娘们都是年轻的姑娘家,轻易不要出二门,那些媳妇子们平日也不必让她们常常过来。”
陈娘子讷讷应是。
锦娘心想嫣红还很是周到啊,成了亲的妇人也不能随便过来未婚女子的居处,就怕她们说什么不三不四的荤话。
“茶房每日斟茶,上点心,煎药都是她们的活计,你们夜里沐浴也拿着桶去她们这里打热水倒也便宜。”
说完话,嫣红又道:“你们五个只管我们大房上下针线的活计,其余各房她们自有人,昨儿我们家又跟王牙人买了十个丫头进来,到时候拨两个过来帮忙拆洗。”
锦娘讶异道:“贵府买了这么多丫头啊?”
嫣红笑道:“我们大房一共四位小姐,如今也都大了,都要添人呢。”
等嫣红走了,众人都还在感叹,不一会儿嫣红和另一个长挑身材的丫头过来了,各自抱着包袱来的,说是给她们的衣裳。
“我也是伺候大娘子的丫头,你们叫我绿缨就是了。”长挑身材的丫头很是健谈。
锦娘她们都一并喊:“绿缨姐姐。”
绿缨莞尔,又和嫣红对视一眼道:“你们来的急,我们也没个准备,家下的丫鬟都是春秋两套衣裳鞋袜,秋冬两套衣裳鞋袜。大娘子为人宽厚,让我们拣些衣裳给你们,这是我和嫣红上过几身的衣裳,半旧不新的你们可别嫌弃。”
众人都道不敢,锦娘也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区别对待她们,这里似乎待遇还很不错。
锦娘得了一条银灰的棉裤、青色的夹衣,灰青色的旋袄,她看了一眼,这些衣裳都没怎么上身,看起来很新,旋即又是一番感谢。
两个大丫头走了,隔壁茶房又送了点心热茶来,还笑道:“你们错过了饭点儿,如今先将就些。”
陈娘子又谢过她们,待关起门来,她才对锦娘她们道:“我住外头的庑房,那两间屋子都是给你们住的,里间给锦娘、巧莲住,外间善姐和霜儿住。你们四个是一起过来的,原先又是一个绣坊的,我带你们来这府上,你们也看到了,官宦人家又极其宽厚的,你们若做的好,将来大夫人留你们下来,便是个铁杆庄稼,比什么都强,若是做的不好,连累到众人了,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千万别说她做的事儿与咱们无干,到时候都被牵累。”
锦娘等连忙应是,不敢马虎。
又听陈娘子道:“你们别看方才嫣红,绿缨两个对你们礼遇有加,就觉得人家很好了,那也是因为你们有手艺,看那些刚进门的小丫头们,有那顽劣的,被管事娘子罚在雪地里跪瓦片呢?你们进了这府里,惩罚都是一样的。”
锦娘这才明白,她们正因为有一手手艺,大家做衣裳缝补都得找她们,所以茶房和大丫头们都乐意和她们打好关系,这是因为她们有用。但如果她们真的是没手艺的贫家女儿被卖进来的,恐怕早就被威吓在那儿跪瓦片,打手心了。
第5章
嫣红和绿缨从外进入正房的时候,见蒋氏躺在那幅海棠春睡图下的罗汉床上歇息,她二人皆束手而立,不敢造次。
然而蒋氏是假寐,她们脚步声一进来,她就知晓了,眼睛虽然还闭着,却听的出是谁的脚步声:“那些从江陵来的绣娘都安置好了吗?”
嫣红福了一身,恭敬道:“回大夫人的话,都安置好了。她们现在正收拾铺盖呢,直说咱们这儿好。”
蒋氏嘴角上扬:“还是从小地方找的人好,踏实肯干,若是从汴梁请那些绣娘,偷工减料不说还爱拖日子,要价是越来越高,给出来的东西又差。”
说罢,她还摇摇头,又看向嫣红道:“这几个绣娘是外头来的,不过三年就要走的,也不必太过苛责。”
嫣红笑着应是。
又见蒋氏柳眉一竖:“绣娘们且不提,那刚进府的丫鬟们好生管教,跟着姑娘少爷们的万万不可马虎。”
原先蒋氏身边倒有个妈妈帮忙管家,但前几年年纪大了,总发昏,蒋氏让她回去了,让嫣红绿缨做帮手,这俩中,嫣红又是最得她信任的。
嫣红得了话,又先出去了,只听绿缨道:“二夫人这些日子惫懒,也不怎么动弹,今儿奴婢看到大夫去了一趟,云兰她们脸上倒是喜气洋洋的。”
“该不会是有喜了吧?”蒋氏道。
二房的二老爷的原配李氏当年进门就生了周家长孙,稳稳压蒋氏一头,这且不说,那李氏又是个贤惠温婉的人,很得婆母看中,亦是让蒋氏这个不喜欢妾侍的大妇难看。续弦的吴氏性情直率,并不爱争权夺利,甚至因为苗小娘的事情,反而觉得对不住自己,因此对她这个长嫂颇为恭敬。
只是吴氏也命苦,进门十几年,好容易三年前生了个儿子,那孩子却在今年春天死了,现在若是真怀上那就好了。
周家一共三房,因有个老太太在,分产并未分家。彼此鸡犬相闻,什么事情都瞒不住旁人。
绿缨笑道:“奴婢看着像。”
“那你去把补品和缎子先预备出来,若是她公诸于众了,到时候你就替我送过去。”蒋氏道。
绿缨正欲应是,又说东厢房的小娘们过来了,她看了看天色,快到晚膳了,两位小娘要过来打帘子伺候,她就去伺候蒋氏起来。
又说锦娘这边,从茶水房打了水过来擦擦洗洗,收拾铺盖,听外头说到了放饭的时间,又和方巧莲一起提着食盒,跟着茶水房的兰雪瑞草一起去。
她们俩是家生子,听说从祖辈起就在周家做事儿,锦娘跟着她们从方才蒋氏的正房出去,她这才发现蒋氏住的东边院子正够大的,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小小的两间,这是给嫣红绿缨还有这些得脸的丫头们住的,东西两边厢房各阔面五间,听兰雪说东边厢房是两位姨娘住的,西边则是姑娘们住的。
从东边的游廊下来小门往月亮门过去,热火朝天人来人往的就是厨房了,瑞草还道:“浆洗房也在这里,若再往厨房前头去,那就是老太太的院子,老太太爱静,你们别寻摸去了。”
锦娘笑道:“我们俩出来抬饭都懒得过来,哪还有闲心逛啊。”
说罢,一行四人又去厨房取饭,头一天拿饭,人家都还不知针线房的人,但还是给了饭菜。周家的伙食可比何家的下等饭好多了,一人两道菜,一道旋切的莴苣,另一道是猪血羹,配着一碗杂面。
正装着饭,见不远处的灶台上有一小碟看起来饱满多汁的红樱桃,另一碟放着青梅,在绿色的青梅旁边,樱桃显得愈发娇艳欲滴。
方巧莲称奇道:“这是樱桃煎啊。樱桃不是春天才有的,现在怎么有了。”
厨下打菜的婆子睨了她一眼道:“这樱桃煎是大夫人吩咐给四姑娘的,她刚裹了脚,就生了病。”
锦娘暗自想还好现在北宋裹脚只流行于上流阶层,她们这些底层的姑娘们不必裹脚,真是荼毒众人。但她也只能同情这位四姑娘了,其余的做不了。
回到房里,就连秦霜儿都吃的很满意,她还道:“日后听嫣红姐姐说还要拨两个小丫头过来,到时候就让她们给咱们端饭,也免得咱们顿顿跑。”
“到时候再说吧。”锦娘笑了笑,没再多说话。
晚上歇下时,直接去茶水间端的热水来的,还舒舒服服的泡了脚,如此方歇下。
次日早上吃了早膳,两个馒头一碗豆浆,北宋的馒头就是包子,本来锦娘就爱吃包子,她更是想难怪红楼梦里晴雯她们不想出去。周家还比不上荣国府的规模呢,但府上四五十个下人过的比外头的升斗小民好多了。
用完早膳,陈娘子先分派了任务,周老夫人和大老爷大夫人少爷都是她本人亲手做,她们四个则是做小姐们的衣裳。
“小姐们的衣裳,你们一人做四套,记得,做一件锦袍,一件翻领的长棉袄,一件对襟的长袄还有一件貉袖。正好她们家四个姑娘,你们一人负责一人,至于谁负责谁,还是轮流来。”
锦娘笑道:“陈娘子,不如抓阄呗,抓到谁就是谁?如此也公平。将来在按照今日之顺序,轮换着来。”
谁都知道大姑娘二姑娘是嫡出,都想拣高枝儿,争的露骨了,反而不好。
陈娘子见锦娘平日不是那等喜欢拔尖儿的那种,现在却立马知机的想出好法子,也笑着同意。
“三姑娘,那我就去三姑娘那儿了。”锦娘抽到的是三姑娘。
除了锦娘之外,秦霜儿抽到的是大姑娘,方巧莲抽到二姑娘,江善姐抽到的是四姑娘。秦霜儿和方巧莲的高兴溢于言表,江善姐悄悄和锦娘道:“你真的亏了,若不抓阄,你就给大姑娘做衣裳去了。”
“诶,那也未必。”锦娘笑了笑。
她做衣裳和旁人不同,必先是看有几匹颜色的料子,沟通好要画的纹路,然后根据此人身形在纸上画出来衣裳形制,若客人满意,她才开始做。
本来她学女红的原因就是前世特别爱玩换装游戏,简直是氪金玩家,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想到这里,她先拿起自己的量尺和纸笔先去了。
经过打听,三姑娘住在西厢房第三间房,她掀了帘子进来,见有个九岁左右的丫头站在里间的门口,忙说明来意:“我是针线房的锦娘,大夫人说要给小姐做衣裳,特派了我来。”
那丫头听说是针线房的人,喜道:“原来是针线房的姐姐,我这就进去通报。”
锦娘在外站着,只听里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让她进来吧。”
小丫头又出来请锦娘进去,锦娘目不斜视的进来,三姑娘的屋子自然是是没有蒋氏的大,一张鸡翅木的架子床靠里,架子床旁边放着矮几,矮几上放着书,架子床前则放着一条长案,长案上左侧架着一扇菱花铜镜。
坐在长案的另一边着银红小袄儿的少女正在练大字,看起来屏气凝神,锦娘并不敢打搅,只好站着等。
那少女却蓦然转过头来,锦娘还惊艳了一会儿,这姑娘乌黑的鬓发,光洁白皙的额头,容貌生的极是清丽,人也看起来平和,见到是她,还莞尔一笑:“你就是针线房的锦娘吗?”
“是,我正想着过来给您先量尺,量了尺之后,看您喜欢什么样的花样子,我才开始做。”锦娘道。
三姑娘很是配合,伸开双臂站来,锦娘很快就量好了尺寸,先记在纸上之后,才道:“不知三姑娘喜欢什么样的花儿?”
她们四个人中,只有方巧莲的娘在大户人家做工,所以她了解的最清楚。
吃个东西原来也分三六九等,甚至方巧莲还道:“这受宠的主子和不受宠的主子也有区别,看似份例差不多,其中区别大了。她们的月钱未必有咱们高,可是主子穿不完的衣裳首饰赏钱,若是家生子的婚丧嫁娶全包括在内。”
大家听的目瞪口呆,锦娘就很清楚这其中区别了,这就类似于体制内和私企的区别,体制内工资看似并不高,但其实双边公积金,社保都交的相当高,还是铁饭碗。私企就不稳定了,有时候工资高,流动性还大,没保障。
出门在外,大家其实都很节俭,船在京西南路的襄州府靠岸时,她也只舍得拿出一文钱买两个馒头打打牙祭,再用一文钱买了一贴咳嗽药,另外一文钱买了一捧腌藏的蔬菜。
好在过了京西南路就进入河南地界,很快就到了汴京,她们弃船转板车,沿途看东京。彩楼欢门鳞次栉比,大伯们站在门口迎来送往,还有腰间系着青花布头巾的焌糟们为客人换汤斟酒,除了正店之外,脚店也是十分热闹,人群往来络绎不绝。
“汴京真的比咱们江陵繁华许多。”
锦娘听江善姐感慨,也是忍不住点头。
穿过大街中央,便又往马行街向北,这里却是医铺林立,妇女产科,小儿病症,连专门治耳聋的药都有,街道两侧坐诊的大夫们都穿配金紫服饰,看着就气派。
她们这些女孩子还想多看看汴京风貌,但是很快就从甬路街到了乌鹊巷的周家。
锦娘扯了扯自己的衣裳,她们在临下船之前都把自己的新衣裳拿出来了,她有一件浅紫色的貉袖,当然不是用狐裘做的,而是把之前她小时候穿的棉衣的绵拆下来做的,配着乳白色的裙子,腰间系了个自己做的紫色的长绦带,头上则梳着双垂髻,看起来既清爽又雅致。
比起她来,秦霜儿就更打扮的喜人了,栀子黄的旋袄配着杏黄色绣蝴蝶的旋裙,同样的双垂髻,她还缀上了两朵绒球似的花来。
然而她们来的不巧,周大夫人蒋氏的娘家堂嫂去世了,她奔丧去了,连蒋氏的陪房也一并都去了,锦娘和其余三位绣娘还有陈娘子一并坐在一个偏窄的院子里等。
锦娘以为的封建压迫是或打或骂,实际上从进门一开始,她们就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甚至在这里坐着等安排都不敢说一个不字。
真正的压迫是彻底被无视。
等,继续等吧。
坐在这里水米也不敢进,就怕要解手,解手可不知道地方,还得麻烦别人引路。
一直等到午后,见一个穿着绿绫袄红绸裙的姑娘走了进来,她头上插着两根金钗,正拢了拢衣襟,站在门口并不进来,只见陈娘子赶忙站了起来:“给您问安了。”
那姑娘才笑道:“你就是何姨妈那里送来的绣娘吧?我是大夫人身边的嫣红,她现在正从蒋家回来,要见见你们呢。你们一路长途跋涉而来,辛苦了吧。”
“不辛苦,坐的官家的船过来,一路很是稳当。”陈娘子绝口也不提何家的任何不是。
嫣红又领着她们过去,锦娘尾随陈娘子后面,因为她的月钱是比其余三人要高的,所以站位也是如此。来不及细看周家的院落,她只觉得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格外的不同。
蒋氏的院子进来,一条小径直通正房,两边草木扶苏郁郁葱葱的,正房三间糊着明亮的高丽纸。进门就是一扇剔红百宝嵌博古纹圆座屏,绕过屏风又有专门打帘子的丫鬟掀开大红猩猩毡子,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细细的牙桌上的摆着龙泉窑青釉的香炉,燃起袅袅青烟,扑鼻而来的甜香。
还未来得及细看,就听前面的嫣红福了一身道:“娘子,绣娘们到了。”
陈娘子领着大家磕完头后,才道:“奴陈氏给大娘子见礼。”
“起来,快些起来,你们之前帮何家大姑娘绣的绣件我看到了,很是喜欢。”
这蒋氏听闻快不惑之年的人了,梳着云尖巧额团髻,戴着白角团冠,鹅蛋脸儿,容貌秀丽,一抬手露出花草纹的钳镯。兴许是奔丧了的,她衣裳很素净,不过是一件对襟的素缎棉袄,唯有那腰间缂丝的飘带倒是显出不凡来。
锦娘随着陈娘子站起来,又听陈娘子客气几句,开始介绍她们:“这些姑娘们您别看年纪小,都是从小儿会说话就开始拿针了,都是一手好针线,无论是裁、剪、绣手艺都是一流的。像锦娘她不仅擅长绣花鸟,还擅长绣佛经,还有霜姐她是平江府的老手艺,百子千孙被绣的精湛无比,还有巧莲的龙凤呈祥被面去年在我们江陵府都卖到断货了,最后这善姐的山水绣屏也是远近闻名。”
“我们原本各房也有针线上的丫头,只不过小修小补,平日做衣裳还要请外头绣楼的师傅做,如今你们来了,倒不必烦难别人了。正好现在也快过年了,这次冬衣就让你们做,若是做的好,我重重有赏。”蒋氏道。
一席话说下来,大家都很欢喜,锦娘也决心要拿出真本事来。
接着嫣红又让人安排她们住下,住的地方便是蒋氏正房后面的后罩房西边的三间,明间作为绣房。
嫣红还介绍道:“这后罩房住着的都是伺候咱们大娘子的人,你们针线房是新增的,隔壁是茶水房,那东边上下两层都是库房,恭房在库房的旁边。平日你们吃饭要去大厨房提饭,每日要安排两个轮流的拿饭,用的食盒过会子去我那里领一个。对了,我住在东耳房那里,陈娘子,绣娘们都是年轻的姑娘家,轻易不要出二门,那些媳妇子们平日也不必让她们常常过来。”
陈娘子讷讷应是。
锦娘心想嫣红还很是周到啊,成了亲的妇人也不能随便过来未婚女子的居处,就怕她们说什么不三不四的荤话。
“茶房每日斟茶,上点心,煎药都是她们的活计,你们夜里沐浴也拿着桶去她们这里打热水倒也便宜。”
说完话,嫣红又道:“你们五个只管我们大房上下针线的活计,其余各房她们自有人,昨儿我们家又跟王牙人买了十个丫头进来,到时候拨两个过来帮忙拆洗。”
锦娘讶异道:“贵府买了这么多丫头啊?”
嫣红笑道:“我们大房一共四位小姐,如今也都大了,都要添人呢。”
等嫣红走了,众人都还在感叹,不一会儿嫣红和另一个长挑身材的丫头过来了,各自抱着包袱来的,说是给她们的衣裳。
“我也是伺候大娘子的丫头,你们叫我绿缨就是了。”长挑身材的丫头很是健谈。
锦娘她们都一并喊:“绿缨姐姐。”
绿缨莞尔,又和嫣红对视一眼道:“你们来的急,我们也没个准备,家下的丫鬟都是春秋两套衣裳鞋袜,秋冬两套衣裳鞋袜。大娘子为人宽厚,让我们拣些衣裳给你们,这是我和嫣红上过几身的衣裳,半旧不新的你们可别嫌弃。”
众人都道不敢,锦娘也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区别对待她们,这里似乎待遇还很不错。
锦娘得了一条银灰的棉裤、青色的夹衣,灰青色的旋袄,她看了一眼,这些衣裳都没怎么上身,看起来很新,旋即又是一番感谢。
两个大丫头走了,隔壁茶房又送了点心热茶来,还笑道:“你们错过了饭点儿,如今先将就些。”
陈娘子又谢过她们,待关起门来,她才对锦娘她们道:“我住外头的庑房,那两间屋子都是给你们住的,里间给锦娘、巧莲住,外间善姐和霜儿住。你们四个是一起过来的,原先又是一个绣坊的,我带你们来这府上,你们也看到了,官宦人家又极其宽厚的,你们若做的好,将来大夫人留你们下来,便是个铁杆庄稼,比什么都强,若是做的不好,连累到众人了,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千万别说她做的事儿与咱们无干,到时候都被牵累。”
锦娘等连忙应是,不敢马虎。
又听陈娘子道:“你们别看方才嫣红,绿缨两个对你们礼遇有加,就觉得人家很好了,那也是因为你们有手艺,看那些刚进门的小丫头们,有那顽劣的,被管事娘子罚在雪地里跪瓦片呢?你们进了这府里,惩罚都是一样的。”
锦娘这才明白,她们正因为有一手手艺,大家做衣裳缝补都得找她们,所以茶房和大丫头们都乐意和她们打好关系,这是因为她们有用。但如果她们真的是没手艺的贫家女儿被卖进来的,恐怕早就被威吓在那儿跪瓦片,打手心了。
第5章
嫣红和绿缨从外进入正房的时候,见蒋氏躺在那幅海棠春睡图下的罗汉床上歇息,她二人皆束手而立,不敢造次。
然而蒋氏是假寐,她们脚步声一进来,她就知晓了,眼睛虽然还闭着,却听的出是谁的脚步声:“那些从江陵来的绣娘都安置好了吗?”
嫣红福了一身,恭敬道:“回大夫人的话,都安置好了。她们现在正收拾铺盖呢,直说咱们这儿好。”
蒋氏嘴角上扬:“还是从小地方找的人好,踏实肯干,若是从汴梁请那些绣娘,偷工减料不说还爱拖日子,要价是越来越高,给出来的东西又差。”
说罢,她还摇摇头,又看向嫣红道:“这几个绣娘是外头来的,不过三年就要走的,也不必太过苛责。”
嫣红笑着应是。
又见蒋氏柳眉一竖:“绣娘们且不提,那刚进府的丫鬟们好生管教,跟着姑娘少爷们的万万不可马虎。”
原先蒋氏身边倒有个妈妈帮忙管家,但前几年年纪大了,总发昏,蒋氏让她回去了,让嫣红绿缨做帮手,这俩中,嫣红又是最得她信任的。
嫣红得了话,又先出去了,只听绿缨道:“二夫人这些日子惫懒,也不怎么动弹,今儿奴婢看到大夫去了一趟,云兰她们脸上倒是喜气洋洋的。”
“该不会是有喜了吧?”蒋氏道。
二房的二老爷的原配李氏当年进门就生了周家长孙,稳稳压蒋氏一头,这且不说,那李氏又是个贤惠温婉的人,很得婆母看中,亦是让蒋氏这个不喜欢妾侍的大妇难看。续弦的吴氏性情直率,并不爱争权夺利,甚至因为苗小娘的事情,反而觉得对不住自己,因此对她这个长嫂颇为恭敬。
只是吴氏也命苦,进门十几年,好容易三年前生了个儿子,那孩子却在今年春天死了,现在若是真怀上那就好了。
周家一共三房,因有个老太太在,分产并未分家。彼此鸡犬相闻,什么事情都瞒不住旁人。
绿缨笑道:“奴婢看着像。”
“那你去把补品和缎子先预备出来,若是她公诸于众了,到时候你就替我送过去。”蒋氏道。
绿缨正欲应是,又说东厢房的小娘们过来了,她看了看天色,快到晚膳了,两位小娘要过来打帘子伺候,她就去伺候蒋氏起来。
又说锦娘这边,从茶水房打了水过来擦擦洗洗,收拾铺盖,听外头说到了放饭的时间,又和方巧莲一起提着食盒,跟着茶水房的兰雪瑞草一起去。
她们俩是家生子,听说从祖辈起就在周家做事儿,锦娘跟着她们从方才蒋氏的正房出去,她这才发现蒋氏住的东边院子正够大的,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小小的两间,这是给嫣红绿缨还有这些得脸的丫头们住的,东西两边厢房各阔面五间,听兰雪说东边厢房是两位姨娘住的,西边则是姑娘们住的。
从东边的游廊下来小门往月亮门过去,热火朝天人来人往的就是厨房了,瑞草还道:“浆洗房也在这里,若再往厨房前头去,那就是老太太的院子,老太太爱静,你们别寻摸去了。”
锦娘笑道:“我们俩出来抬饭都懒得过来,哪还有闲心逛啊。”
说罢,一行四人又去厨房取饭,头一天拿饭,人家都还不知针线房的人,但还是给了饭菜。周家的伙食可比何家的下等饭好多了,一人两道菜,一道旋切的莴苣,另一道是猪血羹,配着一碗杂面。
正装着饭,见不远处的灶台上有一小碟看起来饱满多汁的红樱桃,另一碟放着青梅,在绿色的青梅旁边,樱桃显得愈发娇艳欲滴。
方巧莲称奇道:“这是樱桃煎啊。樱桃不是春天才有的,现在怎么有了。”
厨下打菜的婆子睨了她一眼道:“这樱桃煎是大夫人吩咐给四姑娘的,她刚裹了脚,就生了病。”
锦娘暗自想还好现在北宋裹脚只流行于上流阶层,她们这些底层的姑娘们不必裹脚,真是荼毒众人。但她也只能同情这位四姑娘了,其余的做不了。
回到房里,就连秦霜儿都吃的很满意,她还道:“日后听嫣红姐姐说还要拨两个小丫头过来,到时候就让她们给咱们端饭,也免得咱们顿顿跑。”
“到时候再说吧。”锦娘笑了笑,没再多说话。
晚上歇下时,直接去茶水间端的热水来的,还舒舒服服的泡了脚,如此方歇下。
次日早上吃了早膳,两个馒头一碗豆浆,北宋的馒头就是包子,本来锦娘就爱吃包子,她更是想难怪红楼梦里晴雯她们不想出去。周家还比不上荣国府的规模呢,但府上四五十个下人过的比外头的升斗小民好多了。
用完早膳,陈娘子先分派了任务,周老夫人和大老爷大夫人少爷都是她本人亲手做,她们四个则是做小姐们的衣裳。
“小姐们的衣裳,你们一人做四套,记得,做一件锦袍,一件翻领的长棉袄,一件对襟的长袄还有一件貉袖。正好她们家四个姑娘,你们一人负责一人,至于谁负责谁,还是轮流来。”
锦娘笑道:“陈娘子,不如抓阄呗,抓到谁就是谁?如此也公平。将来在按照今日之顺序,轮换着来。”
谁都知道大姑娘二姑娘是嫡出,都想拣高枝儿,争的露骨了,反而不好。
陈娘子见锦娘平日不是那等喜欢拔尖儿的那种,现在却立马知机的想出好法子,也笑着同意。
“三姑娘,那我就去三姑娘那儿了。”锦娘抽到的是三姑娘。
除了锦娘之外,秦霜儿抽到的是大姑娘,方巧莲抽到二姑娘,江善姐抽到的是四姑娘。秦霜儿和方巧莲的高兴溢于言表,江善姐悄悄和锦娘道:“你真的亏了,若不抓阄,你就给大姑娘做衣裳去了。”
“诶,那也未必。”锦娘笑了笑。
她做衣裳和旁人不同,必先是看有几匹颜色的料子,沟通好要画的纹路,然后根据此人身形在纸上画出来衣裳形制,若客人满意,她才开始做。
本来她学女红的原因就是前世特别爱玩换装游戏,简直是氪金玩家,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想到这里,她先拿起自己的量尺和纸笔先去了。
经过打听,三姑娘住在西厢房第三间房,她掀了帘子进来,见有个九岁左右的丫头站在里间的门口,忙说明来意:“我是针线房的锦娘,大夫人说要给小姐做衣裳,特派了我来。”
那丫头听说是针线房的人,喜道:“原来是针线房的姐姐,我这就进去通报。”
锦娘在外站着,只听里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让她进来吧。”
小丫头又出来请锦娘进去,锦娘目不斜视的进来,三姑娘的屋子自然是是没有蒋氏的大,一张鸡翅木的架子床靠里,架子床旁边放着矮几,矮几上放着书,架子床前则放着一条长案,长案上左侧架着一扇菱花铜镜。
坐在长案的另一边着银红小袄儿的少女正在练大字,看起来屏气凝神,锦娘并不敢打搅,只好站着等。
那少女却蓦然转过头来,锦娘还惊艳了一会儿,这姑娘乌黑的鬓发,光洁白皙的额头,容貌生的极是清丽,人也看起来平和,见到是她,还莞尔一笑:“你就是针线房的锦娘吗?”
“是,我正想着过来给您先量尺,量了尺之后,看您喜欢什么样的花样子,我才开始做。”锦娘道。
三姑娘很是配合,伸开双臂站来,锦娘很快就量好了尺寸,先记在纸上之后,才道:“不知三姑娘喜欢什么样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