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49节
她现在才开始,应该积累属于自己的回头客,如果只替一家做,想必年前就要,她就得没日没夜的赶工,到时候赚的工钱也是跟自己这里差不多。
瞿凤英见她虽然不知变通,但也隐约松了口气,互利互惠当然关系长久,但是人品可靠之后,将来自己若是落魄了,她们也必定能伸出援手。
人嘛,什么样的朋友都得有。
经锦娘这般说,瞿凤英更信任她了,反正没什么利益纠葛。
她正说起自家放贷的事情:“有位夫人,从我们家借了五百两,之前借的几次倒是还了,现下却还未还。”
“你使人去要过吗?”锦娘低头扎花,径直问道。
瞿凤英摇头:“昭文相公的家里人,只能算了。”
汴京一些大的铺子,后面几乎都有官员的背景,否则生意就不可能做那么大。所以,这也是锦娘也不太愿意太猛进的意思,她对自己的规划是,每个月最低赚二十六贯足矣,六贯还赊贷,其余的银钱几乎能存一大半,一年下来,也是两三百贯,还足不出户。
自古,民不与官斗罢了,瞿凤英离开之后,锦娘看了一眼领抹,这次她打算用雕绣的方法绣,这还是在文绣院的时候学的,用绣线营造出凹凸有致的效果。
比起锦娘的小心谨慎,冯胜却是闯了祸,赵太丞这次让他治病的病人的病症酬劳虽然高,待遇也很不错,但病症却很磨人,常常三更半夜不能回家,数九寒冬甚至连如厕都没空。
但尽管如此,冯胜在麟哥儿请西席的功夫还是抽空回来了一趟,没想到被赵太丞怪罪,以至于他吃饭不敢多吃几句,甚至连如厕都难,甚至到了全身难受的地步。
荣娘倒是劝他:“要不就算了吧,让别的大夫去治,正好过年了,你也歇歇。”
本来冯胜就烦,听她这般说更是怒不可遏:“我如何歇?我们医馆的哪个大夫不是一样的,好,不说外人,就你两位姊妹,你二妹妹自己开店,据说早上天亮开店,晚上深夜还在绣铺里做绣活,怕夜里还有需要缝补的人,你三妹妹之前大着肚子还要卖药,为了讨好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给人家刮脚皮送补品什么不做。你若是能干些,我又何必需要如此?”
吵架起来总是话无好话,荣娘眼睛里噙着泪,指着他道:“我真没想过你是这么看我的?我都说了让你别买这么大的房子,你非得买,每个月还赊贷三十多贯,家里根本就不敢有什么大的支出,如今倒是都怪在我的头上来了?”
“哦,怎么你跟着享福的时候就不说了呢?”冯胜只觉得深深的疲惫。
荣娘气的跑了出去,她本打算去莹娘那里的,毕竟她和莹娘往来密切许多,但是想起莹娘家里住着公婆好些外人,便随即去了锦娘那里,到底锦娘是一个人开店,二叔和二叔母也不是外人。
她过来的时候,锦娘已经做完一套织锦的衣裳,又接了一单,要做牡丹团花纹的袍子,胸口双肩需要刺绣,工钱作价三贯,也是需要十日做完。
正把单子给别人之后,见荣娘过来,鬓发还有些不整齐,还问道:“大姐怎么来了?阿盈,看茶。”
荣娘不敢说实话,只是扯了个幌子:“我就是过来看看你生意如何了。”
“混口饭吃罢了,姐姐进来坐吧,里边有炭盆,暖和些。”锦娘请她进来。
荣娘本以为锦娘看她这样会追问,甚至会多问什么,没想到锦娘根本头都不抬在忙自己的,她这里还有一个丫头和一个少年,比东家还清闲。
“怎么不请个熟练的女使来,如此你也能松快些啊?”
锦娘捂嘴直笑:“姐姐,难道我不知道这个道理吗?稍微有些姿色的女使要价二十贯以上,若针黹女红极其好的,就更不是这个价了。”
我不上清华是因为我不想吗?
她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请的人帮她处理杂事,让她没后顾之忧,能安心刺绣即可。
荣娘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但听不惯锦娘这个语气,觉得她似乎在嘲弄她不懂行情似的。她想起自己平日交好的那些太太们,她们都和自己似的,靠着丈夫呼奴唤婢,出入有轿子有马车,日子过的看着很舒坦,其实都管不住丈夫。
有的甚至还同她说什么:“你看我家那位最近开始打扮换新衣裳,保管是看见哪家姑娘了?我就巴不得外头的让他心情好点,他呢,对我愧疚许多。”
每当遇到这些人的时候,荣娘甚至还有些优越感,因为冯胜并不花心,且积极上进,甚至不嫌弃自己的家人。
可她没想到自己会被嫌弃没用。
正欲说什么的时候,见陈小郎进来道:“娘子,珠铺的程老板送了一坛会仙楼的玉醑,两只烧鸭,两只鸡,一篓鲜鱼,一肘蹄子,十盒桂花糕来。”
锦娘道:“你把它们誊到礼簿中,再替我准备一坛时楼的碧光酒、两盒鲍螺细点,再把藕、莲、菱、芋、鸡头、荸荠、慈菇与百合各送一样过去。”
陈小郎用鸡毛笔拼命记下,又匆匆跑出去购置。
荣娘见锦娘不存思忖片刻就能立马说这么多名头,不禁道:“怎么珠铺的程老板要送东西给你?”
“哦,是我这里有客人要买珠子,正好我见程老板为人不轻狂,他家珠子成色也不错,便介绍人去了。有时候客人要在领抹处镶珠子的时候,我便让她们过去买,程老板人倒是不错。”锦娘笑道。
荣娘点头,她又问起锦娘的生意,但也不敢打探的太过分:“你这么下来一年能赚两百贯吗?”
锦娘笑道:“差不多吧,不过这生意啊,说不好,有时候赚的多,有时候赚的少。”
荣娘突然有些怔然,其实冯胜现在一个月差不多五十贯左右了,但是赊贷就三十几贯,儿女仆从还有他都要用钱,反而所剩无几。而锦娘虽然月钱只有冯胜的一半,但人家赊贷不过几两,下人也就这么两三人,也没那么累,都是自家的店铺,反倒更好。
“你觉得累吗?”荣娘看着锦娘手没停下过,不免问道。
锦娘想了想:“刺绣本就是我喜欢的事情,我虽然累但也值得,况且也是它给了我现在的一切。况且,我现在辛苦也是有收获的。”
是啊,别人累是因为别人自己就能挣到钱,而她累到头,什么也得不到,丈夫埋怨自己无能,即便是孩子们,明明她付出的最多,他们也都崇拜敬仰他们的爹。
没意思,真是没意思。
她立时站起来就走了,锦娘正在劈线,等她劈完线抬起头来,发现荣娘不见了,问阿盈,阿盈说她回家了,锦娘倒也没多在意。
不管荣娘是家事上不顺还是什么,自己最好别管人家的家务事,否则枉做小人。
中午用过茶饭之后,锦娘品了一杯清茶,又准备小憩片刻。没想到这个时候有人进来挑选,锦娘见来人颧骨高,三角眼,眉头紧锁,恐怕并非什么好说话的人,顿时出去看看。
“你们这儿就这么点绣品啊?”女人撇嘴翻了翻。
锦娘笑道:“我们这里是绣铺,并非是成衣铺,您看您需要绣什么呢?”
别说挑货是买主,有的人纯粹是过来找茬儿的,根本不是买主,这种人别多废话直接打发走。
“我就是来看看。”女人见锦娘绵里藏针,也怯了些。
锦娘道:“好,您若有需要就同我说。”说罢也不进去,就坐在柜台。
看那女人左看看,右挑挑,不是说配色丑,就是说不时兴了,甚至还说料子太差,甚至两只指甲挑起一个抹胸道:“羞也不羞啊,绣这个,我得出去多宣扬宣扬,你这儿卖的东西不正经。”
这般连图册都不必给她看,要知道锦娘的图册可是杀手锏,上次绣牡丹团花纹的夫人就是看到她的册子,立马定下来的。
她大声嚷嚷,却发现锦娘低垂头,阿盈和陈小郎都想着绣铺守则第三条,若是无其他客人在,有客人无理取闹,只管不理。
那女人见众人都不理她,悻悻然的骂了些污言秽语就走了。
她一走,阿盈就受不住了:“方才我差点忍不住跟她对骂起来,抹胸哪家不卖啊……”
“这种人跟疯狗似的,不必理会。来咱们绣铺的,这种人,十个人中都很难有一个。”锦娘淡淡的道。
哪知这疯女人离开后,又有绣巷的行首过来,说有人举报她□□邪之物,锦娘明知有人捣鬼,故意生气道:“实在是冤枉,我可是在文绣院做过的,您看,这是当年文绣院的牌子,我还做过绣头的人,岂会不知晓这些?”
行首又看了看她的绣品,都是十分精湛的绣功,倒是猜道:“定然是同行之人检举到我这里来了,你放心,没事儿。”
锦娘才松了一口气:“有您老作主就好了,这宅子铺子都是我的,什么契约文书我都有。”
“别放心上。”行首也是很同情,这一行就是有这样的人在,自己不做好自己的,总嫉妒别人。
有不少钟灵毓秀的新绣娘们,就这般被逼走了。
锦娘又把程掌柜送来的桂花糕,让阿盈拿了两盒过来,送给行首,不禁道:“日后托您照顾了。”
等行首走了之后,陈小郎道:“她们还会不会找麻烦的?”
“不管她们找不找我的麻烦,我都会做下去的,我可不是被吓大的。”锦娘可不会退缩。
阿盈心中佩服不已,若寻常女子被人骂那么难听还冤枉,肯定是心中郁郁,甚至恨不得关门大吉,姑娘却跟没事人似的,甚至被人告到行首那里去了,她也不怕,这般坚韧的人还真是罕见。
第52章
连续过了几日, 风平浪静的,阿盈还问锦娘:“咱们怎么样把那些举办的人给查出来呢?”
“那些人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好几个人。她们若是真有本事, 也就不会使这样的手段了, 这些不过是蛇虫鼠蚁,大家也不要放在心上。”锦娘道。
爹娘听说此事后,她娘让她爹曾经的同袍来店里转了一圈来吓阻宵小, 那位叔父如今是殿前司副都头手下任职, 特地穿军装过来走了一趟。
但是锦娘知晓,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因此,她就让陈小郎更机警些, 每日离开柜台之前, 钱要拿到自己房里, 名贵的缎子让锁起来,绣房里的炭盆出去的时候用水浇灭。
陈小郎有些紧张,还道:“姑娘, 万一有盗贼来怎么办?”
“不会的, 纵火伤人,牢底都要坐穿。还有外面的缸里有水可以灭火。再者,还有家里我爹在,你就往后面喊人,听到了么?”锦娘看着他道。
橘香拿着烧火棍道:“没什么好怕的。”
锦娘笑道:“你们不必草木皆兵, 我也就是习惯先把坏事儿想在前头, 可能那些人根本都不敢做什么。”
大家听了她的话,也是松了一口气,罗玉娥也笑道, “我们家七口人,谁不要命了,敢来咱们家。”
阿盈很喜欢这里,家中老爷憨厚老实,太太脾气爽朗从不作践人,少爷诚实好学,姑娘更是抬举她,对她很和气,且一家人和和气气,没有任何的阴谋算计和一些污秽之事。她挎着锦娘的胳膊,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那大家都回去休息吧。”锦娘道。
罗玉娥又在绣房的隔间帮陈小郎的底下多垫了一层稻草,用手摸了一下更暖和了,才去自己房里。
这般过了七八日,风平浪静,众人才放心下来。
此时已经要过小年,爹娘已经停了早点摊,他们明年准备再在甜水巷附近找地方干,毕竟现在的店铺总是涨价。
早起是罗玉娥做的早点,熬的猪肚阴米粥,这是安陆人常吃的,她们也是在一家南北货铺买到的,很是欣喜。
吃了早饭,开门后陆续有人来取货,锦娘核对好货票后,让阿盈递给人家。
开张半个月,锦娘已经入账十四贯,阿盈看锦娘把绣好的蝴蝶剪下来,不禁好奇道:“姑娘,这也有人要吗?”
“有啊,这叫贴布绣,我进文绣院当了绣头之后,别人教我的。前面绣巷也有人专门卖这个,我打算做一盒,年底若是有人让我做绣功,直接缝上去就好了。”锦娘现在也不后悔去周家和文绣院。
在周家,她是发奋了三年,练就了她低调内敛,在文绣院她学会了反思自己,学会怎么管理人,知道你处在什么位置该说什么,到了什么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不过,她想要的布料这里没有,就去瞿凤英她们家去选去,阿盈赶紧把她的披风披上,主仆二人很快就过来了。
“我要看看云霞色。”锦娘让伙计拿出来,她刚挑完出来,竟然见到了熟人。
倒不是别人,正是以前的匡三哥,他正指挥人搬了不少彩缎上马车,锦娘看他现在采买的样子,应该是当上管事了。
不知道是不是周家要办什么喜事?
算算年纪,三姑娘十七,四姑娘十五,不知道是哪位姑娘?
坐在梳妆台前的四姑娘,正看着丫鬟梳着她的头发,她乌发顺滑如绸缎一般,镜子里的相貌更是清丽可人。
若榴笑道:“姑娘这头发生的真好。”
三年前,蒋放中进士,外放州府当官,三姐还小,周家也不愿意三姐嫁出去受苦,就延迟了几年,这次蒋放回来婚事也要操办起来。
只不过周家已经不如以前了,三姐的嫁妆听闻总共才五千两,两千两置办嫁妆,压箱底才三千两。到了她可能就更少了,但是好歹她保住了大姐的命,如此她也不必嫁过去辛苦做填房了。
可惜,梅表姐一场风寒要了命,老太太那儿缠绵病榻许久,她如今也只能借老太太那里栖身。如此,爹和蒋氏算是看重她一些,毕竟老太太一去,她们都得丁忧。
“走,我们先去太太那里请安,再去老太太那儿侍疾。”四姑娘起身。
只是到了蒋氏的门口,见外面打帘子的丫头说里面是蒋氏娘家侄儿送节礼过来,四姑娘就先在次间等着,不一会儿就见一位锦袍少年走了出来,这少年玉袍金冠,相貌出众,让人见上一面就很难忘怀。
瞿凤英见她虽然不知变通,但也隐约松了口气,互利互惠当然关系长久,但是人品可靠之后,将来自己若是落魄了,她们也必定能伸出援手。
人嘛,什么样的朋友都得有。
经锦娘这般说,瞿凤英更信任她了,反正没什么利益纠葛。
她正说起自家放贷的事情:“有位夫人,从我们家借了五百两,之前借的几次倒是还了,现下却还未还。”
“你使人去要过吗?”锦娘低头扎花,径直问道。
瞿凤英摇头:“昭文相公的家里人,只能算了。”
汴京一些大的铺子,后面几乎都有官员的背景,否则生意就不可能做那么大。所以,这也是锦娘也不太愿意太猛进的意思,她对自己的规划是,每个月最低赚二十六贯足矣,六贯还赊贷,其余的银钱几乎能存一大半,一年下来,也是两三百贯,还足不出户。
自古,民不与官斗罢了,瞿凤英离开之后,锦娘看了一眼领抹,这次她打算用雕绣的方法绣,这还是在文绣院的时候学的,用绣线营造出凹凸有致的效果。
比起锦娘的小心谨慎,冯胜却是闯了祸,赵太丞这次让他治病的病人的病症酬劳虽然高,待遇也很不错,但病症却很磨人,常常三更半夜不能回家,数九寒冬甚至连如厕都没空。
但尽管如此,冯胜在麟哥儿请西席的功夫还是抽空回来了一趟,没想到被赵太丞怪罪,以至于他吃饭不敢多吃几句,甚至连如厕都难,甚至到了全身难受的地步。
荣娘倒是劝他:“要不就算了吧,让别的大夫去治,正好过年了,你也歇歇。”
本来冯胜就烦,听她这般说更是怒不可遏:“我如何歇?我们医馆的哪个大夫不是一样的,好,不说外人,就你两位姊妹,你二妹妹自己开店,据说早上天亮开店,晚上深夜还在绣铺里做绣活,怕夜里还有需要缝补的人,你三妹妹之前大着肚子还要卖药,为了讨好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给人家刮脚皮送补品什么不做。你若是能干些,我又何必需要如此?”
吵架起来总是话无好话,荣娘眼睛里噙着泪,指着他道:“我真没想过你是这么看我的?我都说了让你别买这么大的房子,你非得买,每个月还赊贷三十多贯,家里根本就不敢有什么大的支出,如今倒是都怪在我的头上来了?”
“哦,怎么你跟着享福的时候就不说了呢?”冯胜只觉得深深的疲惫。
荣娘气的跑了出去,她本打算去莹娘那里的,毕竟她和莹娘往来密切许多,但是想起莹娘家里住着公婆好些外人,便随即去了锦娘那里,到底锦娘是一个人开店,二叔和二叔母也不是外人。
她过来的时候,锦娘已经做完一套织锦的衣裳,又接了一单,要做牡丹团花纹的袍子,胸口双肩需要刺绣,工钱作价三贯,也是需要十日做完。
正把单子给别人之后,见荣娘过来,鬓发还有些不整齐,还问道:“大姐怎么来了?阿盈,看茶。”
荣娘不敢说实话,只是扯了个幌子:“我就是过来看看你生意如何了。”
“混口饭吃罢了,姐姐进来坐吧,里边有炭盆,暖和些。”锦娘请她进来。
荣娘本以为锦娘看她这样会追问,甚至会多问什么,没想到锦娘根本头都不抬在忙自己的,她这里还有一个丫头和一个少年,比东家还清闲。
“怎么不请个熟练的女使来,如此你也能松快些啊?”
锦娘捂嘴直笑:“姐姐,难道我不知道这个道理吗?稍微有些姿色的女使要价二十贯以上,若针黹女红极其好的,就更不是这个价了。”
我不上清华是因为我不想吗?
她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请的人帮她处理杂事,让她没后顾之忧,能安心刺绣即可。
荣娘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但听不惯锦娘这个语气,觉得她似乎在嘲弄她不懂行情似的。她想起自己平日交好的那些太太们,她们都和自己似的,靠着丈夫呼奴唤婢,出入有轿子有马车,日子过的看着很舒坦,其实都管不住丈夫。
有的甚至还同她说什么:“你看我家那位最近开始打扮换新衣裳,保管是看见哪家姑娘了?我就巴不得外头的让他心情好点,他呢,对我愧疚许多。”
每当遇到这些人的时候,荣娘甚至还有些优越感,因为冯胜并不花心,且积极上进,甚至不嫌弃自己的家人。
可她没想到自己会被嫌弃没用。
正欲说什么的时候,见陈小郎进来道:“娘子,珠铺的程老板送了一坛会仙楼的玉醑,两只烧鸭,两只鸡,一篓鲜鱼,一肘蹄子,十盒桂花糕来。”
锦娘道:“你把它们誊到礼簿中,再替我准备一坛时楼的碧光酒、两盒鲍螺细点,再把藕、莲、菱、芋、鸡头、荸荠、慈菇与百合各送一样过去。”
陈小郎用鸡毛笔拼命记下,又匆匆跑出去购置。
荣娘见锦娘不存思忖片刻就能立马说这么多名头,不禁道:“怎么珠铺的程老板要送东西给你?”
“哦,是我这里有客人要买珠子,正好我见程老板为人不轻狂,他家珠子成色也不错,便介绍人去了。有时候客人要在领抹处镶珠子的时候,我便让她们过去买,程老板人倒是不错。”锦娘笑道。
荣娘点头,她又问起锦娘的生意,但也不敢打探的太过分:“你这么下来一年能赚两百贯吗?”
锦娘笑道:“差不多吧,不过这生意啊,说不好,有时候赚的多,有时候赚的少。”
荣娘突然有些怔然,其实冯胜现在一个月差不多五十贯左右了,但是赊贷就三十几贯,儿女仆从还有他都要用钱,反而所剩无几。而锦娘虽然月钱只有冯胜的一半,但人家赊贷不过几两,下人也就这么两三人,也没那么累,都是自家的店铺,反倒更好。
“你觉得累吗?”荣娘看着锦娘手没停下过,不免问道。
锦娘想了想:“刺绣本就是我喜欢的事情,我虽然累但也值得,况且也是它给了我现在的一切。况且,我现在辛苦也是有收获的。”
是啊,别人累是因为别人自己就能挣到钱,而她累到头,什么也得不到,丈夫埋怨自己无能,即便是孩子们,明明她付出的最多,他们也都崇拜敬仰他们的爹。
没意思,真是没意思。
她立时站起来就走了,锦娘正在劈线,等她劈完线抬起头来,发现荣娘不见了,问阿盈,阿盈说她回家了,锦娘倒也没多在意。
不管荣娘是家事上不顺还是什么,自己最好别管人家的家务事,否则枉做小人。
中午用过茶饭之后,锦娘品了一杯清茶,又准备小憩片刻。没想到这个时候有人进来挑选,锦娘见来人颧骨高,三角眼,眉头紧锁,恐怕并非什么好说话的人,顿时出去看看。
“你们这儿就这么点绣品啊?”女人撇嘴翻了翻。
锦娘笑道:“我们这里是绣铺,并非是成衣铺,您看您需要绣什么呢?”
别说挑货是买主,有的人纯粹是过来找茬儿的,根本不是买主,这种人别多废话直接打发走。
“我就是来看看。”女人见锦娘绵里藏针,也怯了些。
锦娘道:“好,您若有需要就同我说。”说罢也不进去,就坐在柜台。
看那女人左看看,右挑挑,不是说配色丑,就是说不时兴了,甚至还说料子太差,甚至两只指甲挑起一个抹胸道:“羞也不羞啊,绣这个,我得出去多宣扬宣扬,你这儿卖的东西不正经。”
这般连图册都不必给她看,要知道锦娘的图册可是杀手锏,上次绣牡丹团花纹的夫人就是看到她的册子,立马定下来的。
她大声嚷嚷,却发现锦娘低垂头,阿盈和陈小郎都想着绣铺守则第三条,若是无其他客人在,有客人无理取闹,只管不理。
那女人见众人都不理她,悻悻然的骂了些污言秽语就走了。
她一走,阿盈就受不住了:“方才我差点忍不住跟她对骂起来,抹胸哪家不卖啊……”
“这种人跟疯狗似的,不必理会。来咱们绣铺的,这种人,十个人中都很难有一个。”锦娘淡淡的道。
哪知这疯女人离开后,又有绣巷的行首过来,说有人举报她□□邪之物,锦娘明知有人捣鬼,故意生气道:“实在是冤枉,我可是在文绣院做过的,您看,这是当年文绣院的牌子,我还做过绣头的人,岂会不知晓这些?”
行首又看了看她的绣品,都是十分精湛的绣功,倒是猜道:“定然是同行之人检举到我这里来了,你放心,没事儿。”
锦娘才松了一口气:“有您老作主就好了,这宅子铺子都是我的,什么契约文书我都有。”
“别放心上。”行首也是很同情,这一行就是有这样的人在,自己不做好自己的,总嫉妒别人。
有不少钟灵毓秀的新绣娘们,就这般被逼走了。
锦娘又把程掌柜送来的桂花糕,让阿盈拿了两盒过来,送给行首,不禁道:“日后托您照顾了。”
等行首走了之后,陈小郎道:“她们还会不会找麻烦的?”
“不管她们找不找我的麻烦,我都会做下去的,我可不是被吓大的。”锦娘可不会退缩。
阿盈心中佩服不已,若寻常女子被人骂那么难听还冤枉,肯定是心中郁郁,甚至恨不得关门大吉,姑娘却跟没事人似的,甚至被人告到行首那里去了,她也不怕,这般坚韧的人还真是罕见。
第52章
连续过了几日, 风平浪静的,阿盈还问锦娘:“咱们怎么样把那些举办的人给查出来呢?”
“那些人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好几个人。她们若是真有本事, 也就不会使这样的手段了, 这些不过是蛇虫鼠蚁,大家也不要放在心上。”锦娘道。
爹娘听说此事后,她娘让她爹曾经的同袍来店里转了一圈来吓阻宵小, 那位叔父如今是殿前司副都头手下任职, 特地穿军装过来走了一趟。
但是锦娘知晓,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因此,她就让陈小郎更机警些, 每日离开柜台之前, 钱要拿到自己房里, 名贵的缎子让锁起来,绣房里的炭盆出去的时候用水浇灭。
陈小郎有些紧张,还道:“姑娘, 万一有盗贼来怎么办?”
“不会的, 纵火伤人,牢底都要坐穿。还有外面的缸里有水可以灭火。再者,还有家里我爹在,你就往后面喊人,听到了么?”锦娘看着他道。
橘香拿着烧火棍道:“没什么好怕的。”
锦娘笑道:“你们不必草木皆兵, 我也就是习惯先把坏事儿想在前头, 可能那些人根本都不敢做什么。”
大家听了她的话,也是松了一口气,罗玉娥也笑道, “我们家七口人,谁不要命了,敢来咱们家。”
阿盈很喜欢这里,家中老爷憨厚老实,太太脾气爽朗从不作践人,少爷诚实好学,姑娘更是抬举她,对她很和气,且一家人和和气气,没有任何的阴谋算计和一些污秽之事。她挎着锦娘的胳膊,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那大家都回去休息吧。”锦娘道。
罗玉娥又在绣房的隔间帮陈小郎的底下多垫了一层稻草,用手摸了一下更暖和了,才去自己房里。
这般过了七八日,风平浪静,众人才放心下来。
此时已经要过小年,爹娘已经停了早点摊,他们明年准备再在甜水巷附近找地方干,毕竟现在的店铺总是涨价。
早起是罗玉娥做的早点,熬的猪肚阴米粥,这是安陆人常吃的,她们也是在一家南北货铺买到的,很是欣喜。
吃了早饭,开门后陆续有人来取货,锦娘核对好货票后,让阿盈递给人家。
开张半个月,锦娘已经入账十四贯,阿盈看锦娘把绣好的蝴蝶剪下来,不禁好奇道:“姑娘,这也有人要吗?”
“有啊,这叫贴布绣,我进文绣院当了绣头之后,别人教我的。前面绣巷也有人专门卖这个,我打算做一盒,年底若是有人让我做绣功,直接缝上去就好了。”锦娘现在也不后悔去周家和文绣院。
在周家,她是发奋了三年,练就了她低调内敛,在文绣院她学会了反思自己,学会怎么管理人,知道你处在什么位置该说什么,到了什么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不过,她想要的布料这里没有,就去瞿凤英她们家去选去,阿盈赶紧把她的披风披上,主仆二人很快就过来了。
“我要看看云霞色。”锦娘让伙计拿出来,她刚挑完出来,竟然见到了熟人。
倒不是别人,正是以前的匡三哥,他正指挥人搬了不少彩缎上马车,锦娘看他现在采买的样子,应该是当上管事了。
不知道是不是周家要办什么喜事?
算算年纪,三姑娘十七,四姑娘十五,不知道是哪位姑娘?
坐在梳妆台前的四姑娘,正看着丫鬟梳着她的头发,她乌发顺滑如绸缎一般,镜子里的相貌更是清丽可人。
若榴笑道:“姑娘这头发生的真好。”
三年前,蒋放中进士,外放州府当官,三姐还小,周家也不愿意三姐嫁出去受苦,就延迟了几年,这次蒋放回来婚事也要操办起来。
只不过周家已经不如以前了,三姐的嫁妆听闻总共才五千两,两千两置办嫁妆,压箱底才三千两。到了她可能就更少了,但是好歹她保住了大姐的命,如此她也不必嫁过去辛苦做填房了。
可惜,梅表姐一场风寒要了命,老太太那儿缠绵病榻许久,她如今也只能借老太太那里栖身。如此,爹和蒋氏算是看重她一些,毕竟老太太一去,她们都得丁忧。
“走,我们先去太太那里请安,再去老太太那儿侍疾。”四姑娘起身。
只是到了蒋氏的门口,见外面打帘子的丫头说里面是蒋氏娘家侄儿送节礼过来,四姑娘就先在次间等着,不一会儿就见一位锦袍少年走了出来,这少年玉袍金冠,相貌出众,让人见上一面就很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