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这透花糍是上好糯米捣成糍糕捏成团, 再将软烂的豆沙筛细捏作花状包入其中。远看去可在透明薄匀的糯米中瞧见那花样的红豆沙,时云中看花, 若隐若现, 故得名透花糍。
这糕点一包得十文,李宝福要卖四十个鸡蛋才买得起。可又怕晋生觉得他不喜欢吃糕点去买其他,只笑着又吃了块,说:“好吃, 我以前还不知道这糯米和红豆还能做成这样。”
晋生舀了勺清水磨墨,轻声道:“你要是喜欢,等会儿我在给你买几包带回去慢慢吃。”
李宝福忙道:“不用!我把这盘吃完就行。”
清水在墨锭绽放出的黑云中缓缓成为墨汁,浓稠如漆的墨汁面上倒映着晋生修长分明的手指,他说:“我弟弟也爱吃这些,每次回去我都给他带许多。”
李宝福说:“我大姐也爱给我带吃的。”
晋生笑笑,李宝福瞧他是要写字, 说:“晋生哥,我替你磨吧。”
晋生颔首,李宝福接了墨锭瞧那书上密密麻麻的字, 说:“这是什么书?”
晋生以笔沾墨,比着书上的字誊抄在白纸上,说:“《春秋繁露》。”
李宝福百无聊赖,看着沙沙描字的笔尖,疑惑道:“这是什么书?我只知《春秋》有个《谷羊》。”
晋生耐心道:“《谷羊传》是孔仲尼所作的春秋时期史书,记二百四十二年王朝之事。而这《春秋繁露》说的则是五行阴阳与道德伦理。”
李宝福没读过几本书,但也是知个诸子百家,说:“这也是儒家书吧?”
晋生答道:“是。说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与五行阴阳。”
李宝福记得以前夫子常说的一句话,随口念来:“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
晋生眉尾微挑,说道:“正是。”
李宝福一知半解,想再问可看晋生抄书认真,也不打扰,只就认真磨墨。
晋生字迹遒劲有力,气韵从容,运笔流畅,看得李宝福心生羡慕,早知多读几年书了。
“看什么?”晋生抄书时见李宝福凝视着他出神,笑着说。
“你的字真好看,”李宝福说,“州府送西京的科举考试,晋生哥去过吗?”
“去考过,”晋生道,“但才学泛泛,未得成功。”
“不急,这谁说的?”李宝福蹙眉想了想,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我夫子说那时候这人二十七了还在一群人里最年轻,可想这考中功名的人实在多,年纪也实在大。”
“这是白乐天的诗,”晋生说,随即摇头笑笑,“我没有他那样的运势,三十岁前过州县试得个举人,我也就满足了,然后安心回村里教书。”
这读书费钱,一本书就得要不少钱财,更莫说笔墨纸砚等。且读书人不能常下地干活,家里又少壮力,为此这读书都是富裕人家才做的事。
只有些许百姓愿将孩子送去私塾夫子那里读两年不做睁眼瞎就罢了,一路读书是穷苦人家供不起的。
为此晋生都是一边给人抄书一边读书,不时还要回家做农,实在没钱再读。
且这科举考试,先得过州县考试,中得举人后由刺史推举去西京赴考。然这推举名额哪怕是上州一年也才三个,这三人还可来自天南海北,为此每年刺史家中都挤满了赴考举子。
科举难,读书更难。
所以李宝福没啥读书考进士的念头,每天种种地,晚上抱着赵庄生睡觉他也就满足了。
李宝福出生时,两个哥哥都不在了,这脾性温和的晋生与他而言就像大哥一样,让李宝福心生好意。
屋外方竹影动,自成一片天地。
晋生抄得几篇文后,齐山民与赵庄生终于回来。
齐山民笑道:“事说成了,后日巳时三刻我送庄生兄弟过去就行。”
李宝福高兴得不行,嘴里念着齐大善人真好随即往善人身上扑。
齐山民格手一挡,说:“别闹啊,你手上要是有墨弄脏了我衣服小心把你沉晋江里去。”
李宝福嘿嘿一笑,给齐山民锤着肩说:“我研墨最是小心,不会的,晋生哥的字像……王羲之!”
齐山民揽过李宝福肩,忍俊不禁道:“晋生字习的是柳公权,不是王羲之。”
李宝福不解:“不都是书法大家吗?”
这时晋生已收拾完书籍到得院里,齐山民便招呼着四人往外走。路上还得给李宝福解释这柳公权与王羲之的不同,然李宝福听得一知半解脑袋大,满脑子楷、行。
最后齐山民傲然道:“以前我俩在书塾念书时,晋生的字可是夫子赞过的有大家之风,”
说话间,四人已在食肆落座。
晋生唤来博士让李宝福点菜,李宝福尚未来过这家离晋江一步之遥的食肆,赶忙推给齐山民。齐山民品茶继而推给赵庄生,赵庄生话少得可怜,于是又推回给了晋生。
晋生无奈问了李宝福和赵庄生忌口食材,点了姜母鸭、葱醋鸡、石斑鱼葱油浇蛏子、松茸乌鸡羹四盅、逡巡快炒、一壶金蒲五月春。
李宝福见晋生还想给赵庄生点盘鱼头炖豆腐,忙制止道:“够了,晋生哥,咱们四个人吃不了多少。”
晋生无奈应下,他点好菜,再让博士上两桶米饭,说:“我们请客自要让你们尽兴才行。”
博士先上了酒,赵庄生斟上一杯,擎着酒杯朝桌对面的齐山民和晋生诚挚道:“今日实在是太感谢二位了,日后若有用得到的地方,赵某在所不辞。”
晋生和齐山民齐道小事。
晋生说:“有缘才聚,且宝福兄弟率真,谁不喜欢?”
齐山民也道:“多交朋友多开路,庄生也是为我和堂哥解了一个难才是。”
朗空碧江,船舫来去,四人倚窗而坐,欢声笑语的用完午饭。
用完午饭,李宝福和赵庄生回家,晋生得回去继续抄书。
齐山民便想雇辆车送他们回去,李宝福说不用,此处临江边,想着才吃完饭有些撑就说跟赵庄生散会儿步。
齐山民不好勉强,跟赵庄生约好时辰就跟晋生回去了。
午后,阳光探出乌云,金光倾洒江面,李宝福和赵庄生牵着手沿江散步。
三月烟柳,春风暖意。
李宝福牵着赵庄生的手,说:“那活累吗?”
赵庄生温热的掌心包住李宝福的手,笑道:“不累,别担心。”
“二十天呢,”李宝福说,“收稻和油菜也要不了连着二十天,怕你累着。”
“很快就过去了,”赵庄生语气柔和,“有了这笔钱,咱们交完夏税就还能有剩的。”
春蚕已养上,油菜和小麦还有两月成熟,诸多事情日日年年重复着,但他和赵庄生的日子却平淡又温馨。
李宝福也不求什么大财富,只想跟赵庄生好好的把日子过下去就行。
两人路过集市时,赵庄生突然说:“你在这儿等我一下。”
李宝福说:“要买什么东西吗?”
赵庄生道:“我去撒个尿。”
李宝福颔首,赵庄生把他牵到路边的柳树下,说:“等我回来。”
但这个尿赵庄生撒了太久,李宝福在柳树下等了许久他才喘着大气回来。
“怎么去那么久?”李宝福以手作扇给赵庄生扇风。
赵庄生笑而不语,将三包糕点放在李宝福手里。
李宝福:“?”
“你买的什么?”李宝福知晓赵庄生对自己的心,怎料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两包透花糍和一包桃花糕,有些心疼钱:“透花糍很贵的,你得卖四十个鸡蛋了。”
“吃饭时晋生说你和齐山民一样喜欢吃这个,”赵庄生笑的憨实,“方才路过就卖了,以后我都给你买。”
一霎那,心酸涌上李宝福鼻尖,他略有些哽咽道:“这太费钱了,庄生哥,以后别买了。”
赵庄生却说:“只要你喜欢,多少钱都不贵。”他打开油纸拿了块透花糍喂给李宝福,说:“好吃吗?”
明明是一种糕点,但李宝福只觉赵庄生买的这个要甜许多,他点了点头,也给赵庄生喂了块:“你也吃。”
赵庄生只咬了一小口便摇头不吃,牵着李宝福离开,他见李宝福笑吟吟地吃着透花糍,抿了下唇说:“宝福,我跟山民走后,你跟晋生聊了什么?”
李宝福把糕点包起来装在赵庄生挎着的布包里,说:“没什么,我帮他研墨,他问我读过什么书。”
李宝福感觉赵庄生牵住自己的手收了下力,继而听他淡淡道:“聊这么多。”
李宝福道:“没有吧,很多吗?”
赵庄生仍不说话,只是把李宝福的手慢慢收紧。
那力道收紧时,李宝福忽然明了什么,凑过去在赵庄生身上嗅。
赵庄生疑惑道:“闻我做什么?”
李宝福狡黠一笑:“我在闻你身上的酸味。”
赵庄生:“我身上怎么会有酸味?”此话才出,他就立即明白了,正色道:“我没吃醋。”
这糕点一包得十文,李宝福要卖四十个鸡蛋才买得起。可又怕晋生觉得他不喜欢吃糕点去买其他,只笑着又吃了块,说:“好吃, 我以前还不知道这糯米和红豆还能做成这样。”
晋生舀了勺清水磨墨,轻声道:“你要是喜欢,等会儿我在给你买几包带回去慢慢吃。”
李宝福忙道:“不用!我把这盘吃完就行。”
清水在墨锭绽放出的黑云中缓缓成为墨汁,浓稠如漆的墨汁面上倒映着晋生修长分明的手指,他说:“我弟弟也爱吃这些,每次回去我都给他带许多。”
李宝福说:“我大姐也爱给我带吃的。”
晋生笑笑,李宝福瞧他是要写字, 说:“晋生哥,我替你磨吧。”
晋生颔首,李宝福接了墨锭瞧那书上密密麻麻的字, 说:“这是什么书?”
晋生以笔沾墨,比着书上的字誊抄在白纸上,说:“《春秋繁露》。”
李宝福百无聊赖,看着沙沙描字的笔尖,疑惑道:“这是什么书?我只知《春秋》有个《谷羊》。”
晋生耐心道:“《谷羊传》是孔仲尼所作的春秋时期史书,记二百四十二年王朝之事。而这《春秋繁露》说的则是五行阴阳与道德伦理。”
李宝福没读过几本书,但也是知个诸子百家,说:“这也是儒家书吧?”
晋生答道:“是。说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与五行阴阳。”
李宝福记得以前夫子常说的一句话,随口念来:“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
晋生眉尾微挑,说道:“正是。”
李宝福一知半解,想再问可看晋生抄书认真,也不打扰,只就认真磨墨。
晋生字迹遒劲有力,气韵从容,运笔流畅,看得李宝福心生羡慕,早知多读几年书了。
“看什么?”晋生抄书时见李宝福凝视着他出神,笑着说。
“你的字真好看,”李宝福说,“州府送西京的科举考试,晋生哥去过吗?”
“去考过,”晋生道,“但才学泛泛,未得成功。”
“不急,这谁说的?”李宝福蹙眉想了想,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我夫子说那时候这人二十七了还在一群人里最年轻,可想这考中功名的人实在多,年纪也实在大。”
“这是白乐天的诗,”晋生说,随即摇头笑笑,“我没有他那样的运势,三十岁前过州县试得个举人,我也就满足了,然后安心回村里教书。”
这读书费钱,一本书就得要不少钱财,更莫说笔墨纸砚等。且读书人不能常下地干活,家里又少壮力,为此这读书都是富裕人家才做的事。
只有些许百姓愿将孩子送去私塾夫子那里读两年不做睁眼瞎就罢了,一路读书是穷苦人家供不起的。
为此晋生都是一边给人抄书一边读书,不时还要回家做农,实在没钱再读。
且这科举考试,先得过州县考试,中得举人后由刺史推举去西京赴考。然这推举名额哪怕是上州一年也才三个,这三人还可来自天南海北,为此每年刺史家中都挤满了赴考举子。
科举难,读书更难。
所以李宝福没啥读书考进士的念头,每天种种地,晚上抱着赵庄生睡觉他也就满足了。
李宝福出生时,两个哥哥都不在了,这脾性温和的晋生与他而言就像大哥一样,让李宝福心生好意。
屋外方竹影动,自成一片天地。
晋生抄得几篇文后,齐山民与赵庄生终于回来。
齐山民笑道:“事说成了,后日巳时三刻我送庄生兄弟过去就行。”
李宝福高兴得不行,嘴里念着齐大善人真好随即往善人身上扑。
齐山民格手一挡,说:“别闹啊,你手上要是有墨弄脏了我衣服小心把你沉晋江里去。”
李宝福嘿嘿一笑,给齐山民锤着肩说:“我研墨最是小心,不会的,晋生哥的字像……王羲之!”
齐山民揽过李宝福肩,忍俊不禁道:“晋生字习的是柳公权,不是王羲之。”
李宝福不解:“不都是书法大家吗?”
这时晋生已收拾完书籍到得院里,齐山民便招呼着四人往外走。路上还得给李宝福解释这柳公权与王羲之的不同,然李宝福听得一知半解脑袋大,满脑子楷、行。
最后齐山民傲然道:“以前我俩在书塾念书时,晋生的字可是夫子赞过的有大家之风,”
说话间,四人已在食肆落座。
晋生唤来博士让李宝福点菜,李宝福尚未来过这家离晋江一步之遥的食肆,赶忙推给齐山民。齐山民品茶继而推给赵庄生,赵庄生话少得可怜,于是又推回给了晋生。
晋生无奈问了李宝福和赵庄生忌口食材,点了姜母鸭、葱醋鸡、石斑鱼葱油浇蛏子、松茸乌鸡羹四盅、逡巡快炒、一壶金蒲五月春。
李宝福见晋生还想给赵庄生点盘鱼头炖豆腐,忙制止道:“够了,晋生哥,咱们四个人吃不了多少。”
晋生无奈应下,他点好菜,再让博士上两桶米饭,说:“我们请客自要让你们尽兴才行。”
博士先上了酒,赵庄生斟上一杯,擎着酒杯朝桌对面的齐山民和晋生诚挚道:“今日实在是太感谢二位了,日后若有用得到的地方,赵某在所不辞。”
晋生和齐山民齐道小事。
晋生说:“有缘才聚,且宝福兄弟率真,谁不喜欢?”
齐山民也道:“多交朋友多开路,庄生也是为我和堂哥解了一个难才是。”
朗空碧江,船舫来去,四人倚窗而坐,欢声笑语的用完午饭。
用完午饭,李宝福和赵庄生回家,晋生得回去继续抄书。
齐山民便想雇辆车送他们回去,李宝福说不用,此处临江边,想着才吃完饭有些撑就说跟赵庄生散会儿步。
齐山民不好勉强,跟赵庄生约好时辰就跟晋生回去了。
午后,阳光探出乌云,金光倾洒江面,李宝福和赵庄生牵着手沿江散步。
三月烟柳,春风暖意。
李宝福牵着赵庄生的手,说:“那活累吗?”
赵庄生温热的掌心包住李宝福的手,笑道:“不累,别担心。”
“二十天呢,”李宝福说,“收稻和油菜也要不了连着二十天,怕你累着。”
“很快就过去了,”赵庄生语气柔和,“有了这笔钱,咱们交完夏税就还能有剩的。”
春蚕已养上,油菜和小麦还有两月成熟,诸多事情日日年年重复着,但他和赵庄生的日子却平淡又温馨。
李宝福也不求什么大财富,只想跟赵庄生好好的把日子过下去就行。
两人路过集市时,赵庄生突然说:“你在这儿等我一下。”
李宝福说:“要买什么东西吗?”
赵庄生道:“我去撒个尿。”
李宝福颔首,赵庄生把他牵到路边的柳树下,说:“等我回来。”
但这个尿赵庄生撒了太久,李宝福在柳树下等了许久他才喘着大气回来。
“怎么去那么久?”李宝福以手作扇给赵庄生扇风。
赵庄生笑而不语,将三包糕点放在李宝福手里。
李宝福:“?”
“你买的什么?”李宝福知晓赵庄生对自己的心,怎料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两包透花糍和一包桃花糕,有些心疼钱:“透花糍很贵的,你得卖四十个鸡蛋了。”
“吃饭时晋生说你和齐山民一样喜欢吃这个,”赵庄生笑的憨实,“方才路过就卖了,以后我都给你买。”
一霎那,心酸涌上李宝福鼻尖,他略有些哽咽道:“这太费钱了,庄生哥,以后别买了。”
赵庄生却说:“只要你喜欢,多少钱都不贵。”他打开油纸拿了块透花糍喂给李宝福,说:“好吃吗?”
明明是一种糕点,但李宝福只觉赵庄生买的这个要甜许多,他点了点头,也给赵庄生喂了块:“你也吃。”
赵庄生只咬了一小口便摇头不吃,牵着李宝福离开,他见李宝福笑吟吟地吃着透花糍,抿了下唇说:“宝福,我跟山民走后,你跟晋生聊了什么?”
李宝福把糕点包起来装在赵庄生挎着的布包里,说:“没什么,我帮他研墨,他问我读过什么书。”
李宝福感觉赵庄生牵住自己的手收了下力,继而听他淡淡道:“聊这么多。”
李宝福道:“没有吧,很多吗?”
赵庄生仍不说话,只是把李宝福的手慢慢收紧。
那力道收紧时,李宝福忽然明了什么,凑过去在赵庄生身上嗅。
赵庄生疑惑道:“闻我做什么?”
李宝福狡黠一笑:“我在闻你身上的酸味。”
赵庄生:“我身上怎么会有酸味?”此话才出,他就立即明白了,正色道:“我没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