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思及此,痴情种不由得心如刀绞。
林景巧舌如簧,大获全胜,既压制了林昱的反扑,又勾起了老爹的愧疚之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真的不敢置信,有一天他那不高的智商也能占领高地了。
林母也觉得儿子成长了,昨天他回来的那么晚,笑的嘴巴都快咧到了耳根,要说林昱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还真是打死她都不信。
不管怎样,懂得反击就是好的,已经是定了亲的人,一定要支棱起来。
三天后,林景收到了恩公的来信,美滋滋的看完,让小伙计笔墨伺候着,他要给恩公汇报最新情况。
金宝儿也收到了好朋友寄给她的信,捧着几页信纸看的是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不过好在她还没有忘记玉哥儿的叮嘱,记得把信件拿给林雪也看一遍。
林雪没能理解更深层次的用意,只知道跟宝儿姐一起探讨信纸上的内容。
当然对于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她们还是能记住的,一个软饭男、一个假清高、还有一个花心大萝卜。
秦业这点儿前科算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他那朦胧的爱恋也算是提前画上了句号。
密切的书信往来还在继续,金宝儿的店铺先开了起来,当真是有钱好办事,各类资源都供着她使用,这可把韩泽玉给羡慕坏了。
不过一想到这店铺还有自己的股份,顿时心情又愉悦了起来。
苏时恩在书院也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从青山县寄过来的,落款处写着苏时念的名字。
拆开信封,大致的扫了几眼,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就是日常的问候,还顺带提了苏府的一些近况。
前不久陈姨娘生产,如愿以偿的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也就意味着白姨娘所出的庶子,不再是苏万里唯一的老来子。
苏云松今年过年要留在省城的书院,他那边请假不容易,他想等到姐姐出嫁的时候再请个长假。
韩泽玉不怀好意的目光暼向苏时恩,用意很明显:“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
苏时恩咬了韩泽玉一口,他总请假大都是为了谁?这小没良心的。
韩泽玉擦擦脸,丝毫不为所动,像他这样的人间尤物确实容易让人沉沦。
苏时恩问道:“你说大夫人的肚子里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韩泽玉就是纯纯的吃瓜看戏,面对苏时恩的提问,他还真的思考了一下。
是男是女不得而知,不过肚子里的若是女孩儿的话,那苏云松依旧是家中唯一的嫡子,苏府未来的当家人。
如果那样的话,他不回府才是明智之举,免得遭有心之人算计。
天气冷了,路也快修完了,这期间韩泽玉跟苏时恩都没再登过苏府的门。
苏王氏的肚子变大了,行动有些迟缓,白天也是经常犯困,打不起精神来。
他们二人不回去就算是妥妥的尽孝了,再说人家苏王氏也不愿意搭理他们。
苏云竹的婚礼安排在年后,到时候他俩再一道回去看看。
第185章 回村过年
今冬的第一场初雪过后,气温骤然下降,路上的积雪算不得深,但也给百姓的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第一场雪就下这么大,都说瑞雪兆丰年,看来明年的收成一定差不了。
河道上冻的时候也快过年了,因此韩记食肆的生意倒是没受多大影响。
县城的渡头一带又开了几家店,都是搞批发的。
韩记杂货铺是批发跟零售一起做,他们家老板说了,蚊子再小也是肉,走过路过绝不放过,除非你身无分文,不然高低得让你买点儿东西带走。
粉条、腐乳、咸鸭蛋,干菜、腌菜、新鲜菜,民以食为天,总有一款适合你。
惠民堂隔壁新开的铁锅炖也是韩泽玉的产业,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各种新鲜蔬菜,他的店里全都有,完全实现了自产自销。
入冬过后,正经的酒楼都没他们的菜品齐全,想要留住食客还得去韩老板的农场进货。
掌管着孙记酒楼的孙满福更是苦不堪言,这韩泽玉可真记仇,完全拿他当冤大头宰了。
可谁让原材料被人家掌控了,各大酒楼的老板们也唯有苦笑连连。
知道县令大人多次表彰韩记食肆的纳税额高,也知道他们出钱修了路,可谁也没想到修的那么规整。
能不规整嘛,韩泽玉拿修路练手,锻炼异能熟练度。做泥塑小人儿练习精准度,副业搞的是风生水起。
他们农场的大棚不是用塑料做的,关键现在这朝代也没有塑料布。
琉璃的价格也不是他能承受的。
韩泽玉思前想后,去琉璃作坊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瑕疵品。
因此我朝第一个纯土木结构,且拥有全景天窗的蔬菜大棚诞生了。
干活儿干累了,抬头看看天,头顶上全是奇形怪状的窗户,里面镶嵌的可是琉璃啊!他们平民百姓哪里见过这阵仗,纷纷都以能进入大棚工作为荣。
别说佃户和流民了,就连自诩有些见识的小齐同志也是开了眼界,一般的工匠可盖不出这样的房子。
嗯……有窗户有门,应该算是房子吧?
韩泽玉听从老爹的建议,种植了一些抗冻耐寒的蔬菜,保证在零下十度都冻不死的那种。
当然了,韩泽玉也不是那种连蔬菜都压榨的黑心商贩,辛辛苦苦种下的菜,总不能天天考验他们的极限生存能力,多少还是给送些温暖的。
大棚的密封性相当良好,保温效果杠杠的。
不过基于大棚里需要点炉子,因此每隔一个时辰就要通风一次,以免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大棚里种植有乌塌菜、菠菜、香菜、冬寒菜、雪里蕻。
收菜的时候难免会弄掉一些菜梆子,剁碎了拌成饲料,农场里的家禽养的那叫一个圆润。
肥点儿好呀!大家都缺油水,就喜欢肥得流油的。
村里有聪明的还会利用空屋子种蘑菇,也都被韩记给收购了。
可以说在反季节蔬菜和生猪养殖这一块儿,韩泽玉确实不厚道的搞起了垄断。
大棚技术就在那里摆着,想做的人完全可以自己搞,建不起来又不能怨他。
别说县城和府城的商家被拿捏,就连林景家的酒楼都会来这里下订单。
林景与有荣焉,倍儿有面子,恩公说明年也帮他弄一个蔬菜大棚,只收他成本价,权当是送给他和宝儿的新婚礼物。
苏时恩摇头叹息,又多了一个把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孩子。
大棚菜广受好评,颇有些供不应求的架势,以至于苏府都得托关系才能买到。
说起这人脉关系,苏王氏也是颇感头疼,想不到曾经那个唯利是图的小哥儿竟能另辟蹊径,把农家的生意做成那么大的规模。
苏府有庄子,平日庄子上的产出供应给府里是足够的,可眼下临近年关,年后云竹出阁,庄子上的供应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于是在苏府的家宴上,韩泽玉就收到了苏王氏送给他的布料,不愧是富商之女,当家主母,送东西都是论车送的。
得知苏王氏的用意后,韩泽玉“囧囧有神”的看着她,想不到婆媳关系竟是靠大棚菜拉进的。
苏王氏见韩泽玉不说话,她也没再开口。
低下头,叹口气,伸手抚上高耸的腹部,眼神颇为幽怨。
见此情景,韩泽玉立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一本正经的承诺道:“都是自家人,既然是妹妹的终身大事,做哥嫂的必定竭尽全力帮忙,什么钱不钱的,给个成本价就行了。”
苏王氏抚摸肚子的动作僵了一瞬,心中暗骂这个死要钱的乡野村夫,真是钻进钱眼儿里了。
罢了,不过是些银钱,她女儿出嫁的婚宴,必须办的体体面面。
回程的马车上,韩泽玉一手搂着相公的胳膊,一手拿着订单跟银票,手抖的像帕金森一样,丝毫不影响他笑的猖狂。
苏府果然是风水宝地,适合薅羊毛。
苏大夫人更是财大气粗,出手阔绰,等她生完孩子,他们两口子还是会常回家看看的。
穿越过来的第二个新年,韩家人依旧是在村里过的。
现在的云山村可是附近最有钱的村子,村民们的精神面貌都变得不一样了。
除了春种和秋收时节,施工队都是要外出务工的,短则七八天,长则一个多月,大大小小的工程总能接着一些。
虽说不是所有东家都像玉哥儿那样通情达理,但大家出门在外,能在一起干活儿,能挣着钱已是幸事。
其他村民只要不是特别懒惰的,或多或少都能有些进项。
当然像二狗子那样好吃懒做的除外,还有他的金牌cp钱老大,这人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整日游手好闲,娶了媳妇儿也没能改掉他的臭毛病,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钱家的大儿媳不是个逆来顺受的性子。
林景巧舌如簧,大获全胜,既压制了林昱的反扑,又勾起了老爹的愧疚之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真的不敢置信,有一天他那不高的智商也能占领高地了。
林母也觉得儿子成长了,昨天他回来的那么晚,笑的嘴巴都快咧到了耳根,要说林昱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还真是打死她都不信。
不管怎样,懂得反击就是好的,已经是定了亲的人,一定要支棱起来。
三天后,林景收到了恩公的来信,美滋滋的看完,让小伙计笔墨伺候着,他要给恩公汇报最新情况。
金宝儿也收到了好朋友寄给她的信,捧着几页信纸看的是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不过好在她还没有忘记玉哥儿的叮嘱,记得把信件拿给林雪也看一遍。
林雪没能理解更深层次的用意,只知道跟宝儿姐一起探讨信纸上的内容。
当然对于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她们还是能记住的,一个软饭男、一个假清高、还有一个花心大萝卜。
秦业这点儿前科算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他那朦胧的爱恋也算是提前画上了句号。
密切的书信往来还在继续,金宝儿的店铺先开了起来,当真是有钱好办事,各类资源都供着她使用,这可把韩泽玉给羡慕坏了。
不过一想到这店铺还有自己的股份,顿时心情又愉悦了起来。
苏时恩在书院也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从青山县寄过来的,落款处写着苏时念的名字。
拆开信封,大致的扫了几眼,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就是日常的问候,还顺带提了苏府的一些近况。
前不久陈姨娘生产,如愿以偿的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也就意味着白姨娘所出的庶子,不再是苏万里唯一的老来子。
苏云松今年过年要留在省城的书院,他那边请假不容易,他想等到姐姐出嫁的时候再请个长假。
韩泽玉不怀好意的目光暼向苏时恩,用意很明显:“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
苏时恩咬了韩泽玉一口,他总请假大都是为了谁?这小没良心的。
韩泽玉擦擦脸,丝毫不为所动,像他这样的人间尤物确实容易让人沉沦。
苏时恩问道:“你说大夫人的肚子里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韩泽玉就是纯纯的吃瓜看戏,面对苏时恩的提问,他还真的思考了一下。
是男是女不得而知,不过肚子里的若是女孩儿的话,那苏云松依旧是家中唯一的嫡子,苏府未来的当家人。
如果那样的话,他不回府才是明智之举,免得遭有心之人算计。
天气冷了,路也快修完了,这期间韩泽玉跟苏时恩都没再登过苏府的门。
苏王氏的肚子变大了,行动有些迟缓,白天也是经常犯困,打不起精神来。
他们二人不回去就算是妥妥的尽孝了,再说人家苏王氏也不愿意搭理他们。
苏云竹的婚礼安排在年后,到时候他俩再一道回去看看。
第185章 回村过年
今冬的第一场初雪过后,气温骤然下降,路上的积雪算不得深,但也给百姓的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第一场雪就下这么大,都说瑞雪兆丰年,看来明年的收成一定差不了。
河道上冻的时候也快过年了,因此韩记食肆的生意倒是没受多大影响。
县城的渡头一带又开了几家店,都是搞批发的。
韩记杂货铺是批发跟零售一起做,他们家老板说了,蚊子再小也是肉,走过路过绝不放过,除非你身无分文,不然高低得让你买点儿东西带走。
粉条、腐乳、咸鸭蛋,干菜、腌菜、新鲜菜,民以食为天,总有一款适合你。
惠民堂隔壁新开的铁锅炖也是韩泽玉的产业,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各种新鲜蔬菜,他的店里全都有,完全实现了自产自销。
入冬过后,正经的酒楼都没他们的菜品齐全,想要留住食客还得去韩老板的农场进货。
掌管着孙记酒楼的孙满福更是苦不堪言,这韩泽玉可真记仇,完全拿他当冤大头宰了。
可谁让原材料被人家掌控了,各大酒楼的老板们也唯有苦笑连连。
知道县令大人多次表彰韩记食肆的纳税额高,也知道他们出钱修了路,可谁也没想到修的那么规整。
能不规整嘛,韩泽玉拿修路练手,锻炼异能熟练度。做泥塑小人儿练习精准度,副业搞的是风生水起。
他们农场的大棚不是用塑料做的,关键现在这朝代也没有塑料布。
琉璃的价格也不是他能承受的。
韩泽玉思前想后,去琉璃作坊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瑕疵品。
因此我朝第一个纯土木结构,且拥有全景天窗的蔬菜大棚诞生了。
干活儿干累了,抬头看看天,头顶上全是奇形怪状的窗户,里面镶嵌的可是琉璃啊!他们平民百姓哪里见过这阵仗,纷纷都以能进入大棚工作为荣。
别说佃户和流民了,就连自诩有些见识的小齐同志也是开了眼界,一般的工匠可盖不出这样的房子。
嗯……有窗户有门,应该算是房子吧?
韩泽玉听从老爹的建议,种植了一些抗冻耐寒的蔬菜,保证在零下十度都冻不死的那种。
当然了,韩泽玉也不是那种连蔬菜都压榨的黑心商贩,辛辛苦苦种下的菜,总不能天天考验他们的极限生存能力,多少还是给送些温暖的。
大棚的密封性相当良好,保温效果杠杠的。
不过基于大棚里需要点炉子,因此每隔一个时辰就要通风一次,以免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大棚里种植有乌塌菜、菠菜、香菜、冬寒菜、雪里蕻。
收菜的时候难免会弄掉一些菜梆子,剁碎了拌成饲料,农场里的家禽养的那叫一个圆润。
肥点儿好呀!大家都缺油水,就喜欢肥得流油的。
村里有聪明的还会利用空屋子种蘑菇,也都被韩记给收购了。
可以说在反季节蔬菜和生猪养殖这一块儿,韩泽玉确实不厚道的搞起了垄断。
大棚技术就在那里摆着,想做的人完全可以自己搞,建不起来又不能怨他。
别说县城和府城的商家被拿捏,就连林景家的酒楼都会来这里下订单。
林景与有荣焉,倍儿有面子,恩公说明年也帮他弄一个蔬菜大棚,只收他成本价,权当是送给他和宝儿的新婚礼物。
苏时恩摇头叹息,又多了一个把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孩子。
大棚菜广受好评,颇有些供不应求的架势,以至于苏府都得托关系才能买到。
说起这人脉关系,苏王氏也是颇感头疼,想不到曾经那个唯利是图的小哥儿竟能另辟蹊径,把农家的生意做成那么大的规模。
苏府有庄子,平日庄子上的产出供应给府里是足够的,可眼下临近年关,年后云竹出阁,庄子上的供应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于是在苏府的家宴上,韩泽玉就收到了苏王氏送给他的布料,不愧是富商之女,当家主母,送东西都是论车送的。
得知苏王氏的用意后,韩泽玉“囧囧有神”的看着她,想不到婆媳关系竟是靠大棚菜拉进的。
苏王氏见韩泽玉不说话,她也没再开口。
低下头,叹口气,伸手抚上高耸的腹部,眼神颇为幽怨。
见此情景,韩泽玉立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一本正经的承诺道:“都是自家人,既然是妹妹的终身大事,做哥嫂的必定竭尽全力帮忙,什么钱不钱的,给个成本价就行了。”
苏王氏抚摸肚子的动作僵了一瞬,心中暗骂这个死要钱的乡野村夫,真是钻进钱眼儿里了。
罢了,不过是些银钱,她女儿出嫁的婚宴,必须办的体体面面。
回程的马车上,韩泽玉一手搂着相公的胳膊,一手拿着订单跟银票,手抖的像帕金森一样,丝毫不影响他笑的猖狂。
苏府果然是风水宝地,适合薅羊毛。
苏大夫人更是财大气粗,出手阔绰,等她生完孩子,他们两口子还是会常回家看看的。
穿越过来的第二个新年,韩家人依旧是在村里过的。
现在的云山村可是附近最有钱的村子,村民们的精神面貌都变得不一样了。
除了春种和秋收时节,施工队都是要外出务工的,短则七八天,长则一个多月,大大小小的工程总能接着一些。
虽说不是所有东家都像玉哥儿那样通情达理,但大家出门在外,能在一起干活儿,能挣着钱已是幸事。
其他村民只要不是特别懒惰的,或多或少都能有些进项。
当然像二狗子那样好吃懒做的除外,还有他的金牌cp钱老大,这人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整日游手好闲,娶了媳妇儿也没能改掉他的臭毛病,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钱家的大儿媳不是个逆来顺受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