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命人安排宴会,他要为两个儿子接风洗尘。
苏王氏心中五味杂陈,刚刚得知儿子中举且名次靠前后,她激动的不知所措。
可听说苏时恩竟然比她儿子考的还好,她整个人当即就不好了。
短短三年而已,他怎么就变得如此优秀了?
难不成那个搅家精还真是旺夫命?
唉!大意失荆州,当初她不该急于求成,应当找大师好好给他们合个八字。
身份地位水涨船高的兄弟二人还收到了来自县衙的嘉奖。
县太爷那个铁公鸡拔毛了,真是难得一见。
他们的生活也是好起来了,因为苏万里自掏腰包给他们发放了一笔大额奖学金。
身为嫡母的苏王氏也不能假装木头桩子,该给的还是得给。
趁着四下无人之际,苏王氏偷摸给儿子加钱。
虽然在排名上差了一点点,但是咱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坚决不能认输。
话说这大红包原本是给她儿子和女婿准备的,想不到竟让苏时恩得了去,真是郁闷死了。
还有那个王通也不争气,竟然考不过一个乡野村夫的弟弟,真是凭白浪费了她的好资源。
第219章 人杰地灵云山村
县太爷和师爷对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师爷看着面前的四个菜:拍黄瓜、花生米、红烧鱼、韭黄炒鸡蛋。
再品了口杯中的果酒,这酸酸甜甜的味道,绝对是韩东家送的中秋节礼。
由此配置可以看出,老爷是真高兴了,不然这酒他能留到小年再喝。
不得不说,县太爷是真抠门儿。
三十岁那年,参加恩科中了举人,没钱、没势、没门路,到了三十二岁才派官。
在青山县地界一待就是十一年,错处没多少,功劳也不多,年逾不惑,升迁无望。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使是政声清廉的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也有十万两白银的进账。
可人家是五品知府,他是个毫无背景的七品知县,他哪敢伸手啊!
苏家那样的豪富,他更是不敢轻易招惹。
有孝敬的他就拿点儿,索要贿赂他是万万不敢的。
因此田大人虽然抠门又窝囊,政务上也没什么建树,但在百姓间的官声还是挺好的。
若不是那韩家小哥儿异军突起,在税收和农作物种植上均做出卓越贡献。
更是在去年承包了几条土路的维修,给他的政绩添砖加瓦,他都混不上考评良好。
今年随着政绩考核下发的虽不是升迁文书,但好歹也让他官升一级。
田大人现在是从六品知县,也算是顿顿都能吃上四菜一汤了。
一晃眼,他也是当祖父的人了,本想着他的仕途也就这样了,没想到此次秋闱竟然给了他一个偌大的惊喜。
一个县能出一个举人,已经算是教化有方,完全能够充当地方官员的政绩。
想不到苏家一下子出了两名举人,亚魁和亚元都出在了他们县。
还有出身云山村的赵岩,他还是孙家的女婿。
看来这些商贾之所以能够成功,也不光靠祖上的积累,眼光独到是肯定的。
看看孙家女婿和苏家长媳……
唉?这俩人好像都是云山村出来的。
想想人家村里的作坊都能缴税,不是说还办了学堂嘛!
今年又出了举人和秀才,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县太爷一高兴,亲自写了副匾额,让师爷代表他去趟云山村,将匾额赠予学堂。
田大人一想到下次考评,他兴许能得个优秀,心下激动的多喝了几杯。
师爷招来小厮,让他把田大人扶回后宅,自己收拾了桌上的墨宝,心里也盘算起来。
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田大人很有可能在下次考核的时候再往上走一走。
田大人能够胜任的恐怕也只有通判一职了。
通判的职责包括掌管地方兵马、钱粮、户籍和赋税,以及刑狱诉讼等事务。
其对知府有监察职责,若对方有任何工作上的失误都可以直接上报朝廷。
田大人的年龄、背景和履历,放在那个位置上也就是个摆设,因此知府大人不会对他起戒心。
想想他也能跟着升迁,师爷的心里难免火热几分。
翌日下午,师爷前往云山村送匾额,还没进村就听见了人群的喧哗声。
下车一看,云山村是真热闹,虽谈不上张灯结彩,但绝对算是人声鼎沸。
韩秀才和苏举人在村口大树下跟村民聊着天,这时候赵举人也回来凑热闹。
赵岩也没想到会碰上这二位,忙下车跟他们打招呼,面子上总得过得去些。
韩泽苍嘴上热络,恭喜赵举人荣登桂榜,脸上的表情可不是那么一回事。
赵岩知道韩家人都不待见自己,能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已是难得。
苏时恩也加入进来,假装热络的聊了几句。
“赵兄准备何时启程?”
“赵兄对此次春闱有没有信心?”
“赵兄最好是早做打算,京城的客栈不好预定。”
“赵兄你问我啊?我家玉哥儿前段时间在京城买了座二进宅院,不用担心我没有落脚的地方。”
赵岩……
不是,谁问你了?臭显摆什么?
苏时恩不管你问没问,他就是单纯想秀一下。
“京城本就人口众多,再加上进京赶考的举子,想必客栈一定很抢手。”
猎户娘子惊呼:“那在京城买个二进宅子得上千两吧?”
苏时恩叹了口气,沉重的点了点头,称赞道:“还是我家玉哥儿厉害,生财有道,娶了他真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我不说话,你们还一唱一和的互动上了,赵岩是真待不下去了,转身欲走。
“几位才俊都在吶,要不田大人说云山村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呢!”
韩泽玉正巧牵着两只小狗崽溜达过来,一见是老熟人,连忙热情的打招呼。
“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师爷笑着跟韩小哥儿攀谈起来,顺势将县太爷送匾额一事给说了。
围观群众连声惊呼,他们村真是有了大造化。
生活越过越好,出了厉害的人物,现在连县令大人都亲自给学堂题字。
他们云山村当真是今非昔比,了不得呀!
赵岩还不知道村里开学堂的事,现在得知已是追悔莫及。
多好的刷声望的机会,竟让别人抢了先。
尤其那苏时恩还是个外人,你说你好歹是苏家大少爷,又不是上门女婿,可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现在好了,人家中了亚元,捐了学堂,修了路,名声刷的足足的,真是一点儿机会都没给旁人留。
这次赵岩本没打算多做停留,现下这光景,他想走也走不了。
见赵岩回到马车上,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
韩泽玉捅捅苏时恩,信誓旦旦道:“我敢打包票,他一定是去拿钱了。”
韩泽苍疑惑:“何以见得?”
苏时恩解惑:“因为他发现被抢占了先机,现在得想办法弥补。”
韩泽苍“哦”了一声,原来是掏钱建设家乡,甚好甚好。
师爷心下了然,看来这几位跟赵举人之间有龃龉。
韩泽玉将矛头调转,直指看戏的某人,下巴一抬,示意他说说吧!县太爷怎么心血来潮的想起送匾额了?
师爷无奈道:“刚下的文书,田大人升了一级。”
苏时恩挑眉:“州府通判?”
师爷忙摆手道:“没有没有,原职升了一级,从六品。”
“哦~”
苏时恩了然,人家想要更进一步,所以先来做铺垫。
第220章 钱宁的谋划
韩泽玉闻言眼前一亮,想起了经典的小品台词,你说你总整个马甲配合我干什么?
县太爷真是太上进、太贴心了。
放心吧,你换了马甲我也照样认识你!
明年县太爷若是能成功调任,岂不是又能照顾他家的生意了。
没事的,他不着急,调任不了还能继续照顾韩记食肆跟粉条作坊,还有他的农场。
能顺利调任就更完美了,这四平八稳的大叔比谁都能熬,相信他能在通判的位置上混到退休。
赵岩把浑身上下的银子都拿了出来,总共就一百多两。
咬了咬牙,分出八十两给村长大叔,说是要购买二十亩旱地,留给村里做祭田。
祭田的产出是归村里公账的,因此村长也没推辞。
有了这部分的产出,可以提高孤寡老人的待遇;可以让无人抚养的孤儿进学堂念书;还能给杜秀才涨束修。
甭管赵岩的出发点是怎样的,得着实惠的确实是全体村民。
大家也不傻,博名声的手段而已,不过是说几句好话,她们绝对能张口就来。
同样是收买人心,韩泽玉两口子就得到了大家的爱戴,而赵岩的举动则是反响平平。
苏王氏心中五味杂陈,刚刚得知儿子中举且名次靠前后,她激动的不知所措。
可听说苏时恩竟然比她儿子考的还好,她整个人当即就不好了。
短短三年而已,他怎么就变得如此优秀了?
难不成那个搅家精还真是旺夫命?
唉!大意失荆州,当初她不该急于求成,应当找大师好好给他们合个八字。
身份地位水涨船高的兄弟二人还收到了来自县衙的嘉奖。
县太爷那个铁公鸡拔毛了,真是难得一见。
他们的生活也是好起来了,因为苏万里自掏腰包给他们发放了一笔大额奖学金。
身为嫡母的苏王氏也不能假装木头桩子,该给的还是得给。
趁着四下无人之际,苏王氏偷摸给儿子加钱。
虽然在排名上差了一点点,但是咱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坚决不能认输。
话说这大红包原本是给她儿子和女婿准备的,想不到竟让苏时恩得了去,真是郁闷死了。
还有那个王通也不争气,竟然考不过一个乡野村夫的弟弟,真是凭白浪费了她的好资源。
第219章 人杰地灵云山村
县太爷和师爷对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师爷看着面前的四个菜:拍黄瓜、花生米、红烧鱼、韭黄炒鸡蛋。
再品了口杯中的果酒,这酸酸甜甜的味道,绝对是韩东家送的中秋节礼。
由此配置可以看出,老爷是真高兴了,不然这酒他能留到小年再喝。
不得不说,县太爷是真抠门儿。
三十岁那年,参加恩科中了举人,没钱、没势、没门路,到了三十二岁才派官。
在青山县地界一待就是十一年,错处没多少,功劳也不多,年逾不惑,升迁无望。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使是政声清廉的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也有十万两白银的进账。
可人家是五品知府,他是个毫无背景的七品知县,他哪敢伸手啊!
苏家那样的豪富,他更是不敢轻易招惹。
有孝敬的他就拿点儿,索要贿赂他是万万不敢的。
因此田大人虽然抠门又窝囊,政务上也没什么建树,但在百姓间的官声还是挺好的。
若不是那韩家小哥儿异军突起,在税收和农作物种植上均做出卓越贡献。
更是在去年承包了几条土路的维修,给他的政绩添砖加瓦,他都混不上考评良好。
今年随着政绩考核下发的虽不是升迁文书,但好歹也让他官升一级。
田大人现在是从六品知县,也算是顿顿都能吃上四菜一汤了。
一晃眼,他也是当祖父的人了,本想着他的仕途也就这样了,没想到此次秋闱竟然给了他一个偌大的惊喜。
一个县能出一个举人,已经算是教化有方,完全能够充当地方官员的政绩。
想不到苏家一下子出了两名举人,亚魁和亚元都出在了他们县。
还有出身云山村的赵岩,他还是孙家的女婿。
看来这些商贾之所以能够成功,也不光靠祖上的积累,眼光独到是肯定的。
看看孙家女婿和苏家长媳……
唉?这俩人好像都是云山村出来的。
想想人家村里的作坊都能缴税,不是说还办了学堂嘛!
今年又出了举人和秀才,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县太爷一高兴,亲自写了副匾额,让师爷代表他去趟云山村,将匾额赠予学堂。
田大人一想到下次考评,他兴许能得个优秀,心下激动的多喝了几杯。
师爷招来小厮,让他把田大人扶回后宅,自己收拾了桌上的墨宝,心里也盘算起来。
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田大人很有可能在下次考核的时候再往上走一走。
田大人能够胜任的恐怕也只有通判一职了。
通判的职责包括掌管地方兵马、钱粮、户籍和赋税,以及刑狱诉讼等事务。
其对知府有监察职责,若对方有任何工作上的失误都可以直接上报朝廷。
田大人的年龄、背景和履历,放在那个位置上也就是个摆设,因此知府大人不会对他起戒心。
想想他也能跟着升迁,师爷的心里难免火热几分。
翌日下午,师爷前往云山村送匾额,还没进村就听见了人群的喧哗声。
下车一看,云山村是真热闹,虽谈不上张灯结彩,但绝对算是人声鼎沸。
韩秀才和苏举人在村口大树下跟村民聊着天,这时候赵举人也回来凑热闹。
赵岩也没想到会碰上这二位,忙下车跟他们打招呼,面子上总得过得去些。
韩泽苍嘴上热络,恭喜赵举人荣登桂榜,脸上的表情可不是那么一回事。
赵岩知道韩家人都不待见自己,能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已是难得。
苏时恩也加入进来,假装热络的聊了几句。
“赵兄准备何时启程?”
“赵兄对此次春闱有没有信心?”
“赵兄最好是早做打算,京城的客栈不好预定。”
“赵兄你问我啊?我家玉哥儿前段时间在京城买了座二进宅院,不用担心我没有落脚的地方。”
赵岩……
不是,谁问你了?臭显摆什么?
苏时恩不管你问没问,他就是单纯想秀一下。
“京城本就人口众多,再加上进京赶考的举子,想必客栈一定很抢手。”
猎户娘子惊呼:“那在京城买个二进宅子得上千两吧?”
苏时恩叹了口气,沉重的点了点头,称赞道:“还是我家玉哥儿厉害,生财有道,娶了他真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我不说话,你们还一唱一和的互动上了,赵岩是真待不下去了,转身欲走。
“几位才俊都在吶,要不田大人说云山村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呢!”
韩泽玉正巧牵着两只小狗崽溜达过来,一见是老熟人,连忙热情的打招呼。
“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师爷笑着跟韩小哥儿攀谈起来,顺势将县太爷送匾额一事给说了。
围观群众连声惊呼,他们村真是有了大造化。
生活越过越好,出了厉害的人物,现在连县令大人都亲自给学堂题字。
他们云山村当真是今非昔比,了不得呀!
赵岩还不知道村里开学堂的事,现在得知已是追悔莫及。
多好的刷声望的机会,竟让别人抢了先。
尤其那苏时恩还是个外人,你说你好歹是苏家大少爷,又不是上门女婿,可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现在好了,人家中了亚元,捐了学堂,修了路,名声刷的足足的,真是一点儿机会都没给旁人留。
这次赵岩本没打算多做停留,现下这光景,他想走也走不了。
见赵岩回到马车上,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
韩泽玉捅捅苏时恩,信誓旦旦道:“我敢打包票,他一定是去拿钱了。”
韩泽苍疑惑:“何以见得?”
苏时恩解惑:“因为他发现被抢占了先机,现在得想办法弥补。”
韩泽苍“哦”了一声,原来是掏钱建设家乡,甚好甚好。
师爷心下了然,看来这几位跟赵举人之间有龃龉。
韩泽玉将矛头调转,直指看戏的某人,下巴一抬,示意他说说吧!县太爷怎么心血来潮的想起送匾额了?
师爷无奈道:“刚下的文书,田大人升了一级。”
苏时恩挑眉:“州府通判?”
师爷忙摆手道:“没有没有,原职升了一级,从六品。”
“哦~”
苏时恩了然,人家想要更进一步,所以先来做铺垫。
第220章 钱宁的谋划
韩泽玉闻言眼前一亮,想起了经典的小品台词,你说你总整个马甲配合我干什么?
县太爷真是太上进、太贴心了。
放心吧,你换了马甲我也照样认识你!
明年县太爷若是能成功调任,岂不是又能照顾他家的生意了。
没事的,他不着急,调任不了还能继续照顾韩记食肆跟粉条作坊,还有他的农场。
能顺利调任就更完美了,这四平八稳的大叔比谁都能熬,相信他能在通判的位置上混到退休。
赵岩把浑身上下的银子都拿了出来,总共就一百多两。
咬了咬牙,分出八十两给村长大叔,说是要购买二十亩旱地,留给村里做祭田。
祭田的产出是归村里公账的,因此村长也没推辞。
有了这部分的产出,可以提高孤寡老人的待遇;可以让无人抚养的孤儿进学堂念书;还能给杜秀才涨束修。
甭管赵岩的出发点是怎样的,得着实惠的确实是全体村民。
大家也不傻,博名声的手段而已,不过是说几句好话,她们绝对能张口就来。
同样是收买人心,韩泽玉两口子就得到了大家的爱戴,而赵岩的举动则是反响平平。